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

熊槐見王賁出言詢問,自然不會提這是對趙國的警告,於是,解釋道:“使者勿憂,此事並非是趙國的原因,而是楚國內部正常調換。秦國攻打趙國的上郡,寡人一直都是堅定的站在趙國這邊,不會讓聯軍從上郡退走的。”

王賁聽到熊槐的保證,似乎鬆了一口氣般:“如此,敝國也就放心了。”

就在說話間,一個將領進入大帳,開口道:“大王,滕相翟強來訪,請大王賜見。”

“翟強?”熊槐一怔。

楚宋聯軍趕到滕城不久,這個時候翟強來幹什麼。

求和亦或者是?

熊槐想起剛剛公孫衍說的,魏國派出的十八萬大軍。

既然魏軍已經出發前來此地,那麼翟強就肯定不是來求和的,剩下的,恐怕就是宣戰。

想着,熊槐笑道:“使者,滕相來訪,想必一定是來恐嚇寡人,向楚宋聯軍宣戰的,爲了避免誤會,不如請使者在一旁暫避,免得魏國會遷怒趙國。”

王賁一愣,拱手應道:“願聽大王吩咐。”

不久後,一臉憤怒之色的翟強走進帳中,行禮道:“滕相翟強拜見楚王,拜見宋王。”

“免禮。”熊槐應着,頓了頓,笑道:“不知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翟強聞言清了清喉嚨,然後醞釀了一下情緒,大聲道:“楚王,這話應該是臣向大王詢問纔是。此處乃是我滕國土地,二十里外就是我滕國都城,楚王宋王率領三十多萬大軍來此,不知意欲何爲。”

“···”

面對翟強的咄咄逼人,熊槐並沒有開口。

率軍來滕國,雖說是楚國提出,目的是爲了魏國,但是,畢竟楚國與滕國牽連不大,這種口舌之爭,還是交給宋國爲好。

果然,宋王聽到翟強的話,立即對惠盎使了一個眼色。

惠盎點了點頭,出來道:“先生此言差矣,此處何以說是滕國,分明是我宋國的領土,不久前被齊國聲子率軍強行奪了去,此刻,我楚宋聯軍來此,乃是爲了收復故土,驅逐齊軍。宋國的土地上,我楚宋聯軍自然可以來,可以往,可以去,可以留,無需向任何國家進行任何說明。”

“故土?”翟強聲音徒然增高到:“惠子,滕國之先乃是文王之後,武王之弟,滕國是武王親封的侯國,至今已有七百餘年,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滕國的封地,什麼時候變成宋國的領土了。”

“就在幾年前。”惠盎一本正經的道:“滕國爲我所滅後,滕地就是我宋國領土了。”

翟強冷笑道:“那麼現在齊國驅逐宋軍,復立滕國,這裡依舊還是滕國的土地,而不是什麼宋國故土。”

“不然。”惠盎搖頭道:“宋國攻打滕國是有原因的,三百多年前,齊桓公召集宋滕等國盟誓,說各國相互親近,不能堵塞河流影響他國農事,結果,十年前,有一條從滕國流向泗水河水乾枯,這就是滕君違背盟誓,肆意對他國進行打擊的罪證。”

翟強全然不信道:“河流乾枯這麼大事,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惠盎幽幽的道:“先生遠在魏國,對此事不知,可以詢問滕君,一證真假。”

“···”翟強愣了愣,開口道:“就算河流乾枯,可能也並非人禍,可能只是天災罷了,難道宋國就能以此吞併滕國嗎?”

“當然不能。”惠盎接着道:“兩百多年前,晉楚齊秦率領天下各國盟誓,小國要尊敬大國,並且各國相互通商,不能私設關卡,以堵塞道路,否則,其他國家就可以出兵懲罰,直到國家滅亡宗廟斷絕爲止。

滕國位於齊楚兩國之間,卻不朝拜楚國,而且,滕國位於商路要地,卻私設關卡,阻塞商路,讓齊宋兩國不能交流。故而,敝國請示齊楚兩國之後,得到齊楚兩國准許,這才依照盟約吞併了滕國。

自此,滕國就是我宋國的領土。”

這時,作爲宋相的上官大夫開口道:“我宋國攻打滕國,可是經過齊楚兩國同意,這纔出面教訓滕國。否則,滕國的宗主齊國不開口,小小的宋國哪敢進攻強大的齊國的屬國呢。”

“這···”翟強本來還有心反駁,但是一聽宋國搬出齊國,頓時啞然。

一強一弱之間的對話,自然是誰的刀利就誰有道理,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但是旗鼓相當的二者對話,自然是誰的嘴利就誰有道理,師出有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纔是正道。

現在,翟強突然發現他說不過惠盎,面對惠盎的歪理邪說,竟然無法辯駁。

頓了頓,翟強想起齊魏聯軍,這纔有了底氣,依然強硬的道:“就算滕國有錯,就算宋國伐滕有齊楚兩國的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宋國就可以滅亡滕國,就可以殺害滕君。

滕君乃是天下聞名的仁義之君,我聽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像滕君那樣的賢者,怎能身死國滅,宗廟不存呢。宋國就算攻破滕國,也應該只是告誡滕君,然後退兵回國,怎能就此滅亡滕國呢。

齊國之所以將宋軍從滕城中驅逐,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宋國在滕國一事上,所作所爲超出了齊國的底線,齊國想要讓宋國敲打滕國,而不是讓宋國滅亡滕國。如今滕國復立,正是表明了齊國的態度。”

惠盎嗤笑道:“這天下有實無名的人不少,有名無實的人更多,那滕君聲名在外,號稱天下一等一的仁君,這樣的仁人君子,按照天下的看法,只需五十里地,就足以自保了。但是,滕國的土地百里,面對我宋國大軍,僅僅堅持了一月,城破國亡,這不就是說明滕君的賢名實則有名無實,沒有得到滕國百姓的擁戴嗎。

況且,我聽說真正的仁君,必定會使百姓富裕,各有所依。但是,宋軍進入滕國後,發現滕國富則富矣,然富在滕君。滕國百姓不過是果腹而已,而滕國的府庫中,糧食財物堆積如山,這不就是說明滕君收刮無度嗎。這樣的人,怎能說是仁君,不過一個欺世盜名之輩罷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
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