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

羣臣聽到楚王憤怒的大吼聲,立即全都拜道:“臣等死罪!”

頓了頓,熊槐緩過勁來,這纔開口道:“既然爾等口口聲聲說要向寡人請罪,那好,今日那就羣臣一起商議罪行,以及如何懲罰。”

說着,熊槐目光看向孫皓,問道:“廷理,不知私通敵國,依楚國律法,應該如何處置。”

身爲廷理,主管楚國的刑法之事,孫皓從前日事發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爲那些貴戚定罪。如何既能讓大王滿意,又能讓羣臣滿意。

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封君們全都有封地的所有大權情況下。

一個不小心,若是逼反了所有人,那麼,他這個廷理,恐怕會成爲替罪羊,而會被滅族。

好在有了兩日的空餘,他已經有了頭緒。

此刻,楚王話音一落,孫皓立即拱手應道:“大王,在國戰期間,與敵國私通,形同叛國,這是滅族之罪。但,同時,大臣們召集族中子弟,帶領軍隊守衛都城,這正是忠君報國之功。

臣以爲攻是功,過是過,不能因功忘過,更不能因過忘功。犯事的大臣在效忠的大王的同時,私通僞王子蘭,因僞王子蘭乃是楚國公子,衆人並未直接與敵國私通。

所以,臣以爲衆人不忠屬實,卻沒有叛國之意。”

說着,孫皓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楚王,見楚王沒有絲毫表情,並未因爲提及公子子蘭而勃然大怒,頓時鬆了一口氣。

於是,便戰戰兢兢的接着道:“大王,臣以爲,衆人之罪,乃是死罪,理應處死。但念及他們的功勳,理應從族中賢名子弟中,另選一人繼承爵位封號。

同時,爲了以儆效尤,理應降爵,並削去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封地。”

說完,孫皓立即長長的出了一口,然後拜道在地,等候楚王決斷。

熊槐聽到孫皓的話,沉默良久,沒有說話。

此時,犯事的封君,聽到廷理所言,頓時鬆了一口。

在前日屈原將他們的信件公之於衆後,他們就已經有了明悟。

在楚王有言在先的情況下,他們私通子蘭,恐怕有三四成的機率會被處死了。但,楚王下令處死子蘭後,他們被楚王處死,給公子子蘭陪葬的機率,頓時便提高到了八成。

死亡對他們來說並不可怕,可怕是楚王會在屈原的鼓動下進行削封。

依照楚國最初的制度,封君的封地只能享有兩代人,其後楚王便可收回封地以及爵位。

但實際上,自從一百七十年前設立封君開始,掌握封地所有權力的封君,早就變成了世襲制。別說兩代人,長的已經超過五代甚至七代人了。

別的不說,楚國名相孫叔敖,這個楚莊王時代的食邑封君,就沒有遵守所謂的兩代人便收回食邑的限制,孫叔敖的食邑一直傳了九代人,都沒有斷過。

連孫叔敖這種食邑封君都尚且如此,更別說他們這些有地有人有錢有糧的真正封君。一代人便可以建立統治次序,兩代人足以建立穩固的統治。

到了第三代,哪怕是楚王想收回封地,也難了。

所以說,封地這纔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自己的性命,這是他們家族賴以發展的根基所在。

若是僅僅只是削去一部分封地,比起滅族的禍患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想到這,衆人頓時對屈原恨得咬牙切齒。

若不是屈原惹事,他們何必走到這個程度。

並非所有人都能直視死亡。

只是,就在衆人趴在地上憤恨不已之時,等待良久,卻沒有聽到楚王迴應。

難道楚王對這個懲罰依然不滿?難道讓他們爲公子子蘭陪葬還不夠嗎?

衆人頓時大恐。

就在此時,熊槐長嘆一聲,然後緩緩開口道:“廷理之言,稍有瑕疵。只是寫信的人,直接處死,懲處重了些,派出子弟的,這懲處適度,而那些言及要簞食壺漿迎接王師的,則這個處罰輕了些。

故而,寡人以爲在廷理的懲處上,分成三類,以示懲處。”

說完,熊槐便看着殿中請罪的人羣道:“不知爾等以爲如何,對此可有異議,是否心服。”

衆人聽楚王開口後,不少人頓時鬆了一口氣,更有不少人臉色大變。

接着,衆人一觀望,見楚王以及其他朝中大臣全都目不轉睛的盯着他們,臉色俱是一臉冷意。

見此,即便這個處罰並非令所有人滿意,即便有許多人自以爲罪不至死,不應該受到這麼重的處罰。

但是,一看到其他人面露僥倖之色,又想起郢都城外的十萬大軍,頓時一臉死灰。

認命之後,衆人只得拜道:“謝大王開恩!”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另外,所有投靠僞王的人,全部斬首示衆。”

孫皓聞言立即應道:“唯。”

投靠子蘭與寫信諂媚子蘭的事情解決之後,殿中緊張的氣氛頓時一鬆。

雖然接下來不少人會被賜死,但是,對楚國而言,對羣臣而言,這事便過去了。

此時,熊槐看着殿中羣臣變得輕鬆的臉,心中暗道:這事過去了,不,現在纔剛剛開始。

想着,熊槐便長嘆一聲,然後滿懷憂慮的看着羣臣,難過道:“諸卿,寡人這兩日來,日夜憂思,寢食難安,心中所思所想,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爲何在國家面對王國的危機的時候,竟然會出現如此多私通敵國,乃至投靠敵國的事情。

昔日吳國滅亡楚國之時,昭王親政未久,德行威嚴全都未立,因平王與其母之事,國中多有怨言,甚至連昭王自己都萌生了讓位於其他兄長的想法。

適時,吳國攻破都城,但是國中羣臣,卻無人背叛,全都死戰到底。”

說着,熊槐情不自禁的悵然淚下:“如今寡人即位二十多年矣,伐齊弱秦削魏滅越,論功勳,自以爲九泉之下可以無愧先祖了。

只是,楚國一時受難,竟出現如此多的叛國之人,有盛君等人直接在戰場倒戈的,也有應君等人被俘投降的,還有坐等王師的。

如是種種,簡直觸目驚心。

爲何會有如此情況,不知衆卿何以教我!”

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
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