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

“臣領命。”

鄂君並沒有推辭,也沒有過多的驚疑,現在各國的使者和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會帶有探子性質,只是這種任務只是附帶,也不會專門去打探,主要任務還是本職工作。

遲疑了一下,鄂君道:“大王,其他各國都沒有問題,但是秦國那邊恐怕不行。”

“······”熊槐脫口而出:“怎麼又是秦國?”

鄂君道:“大王,秦國之法,編制秦國的所有人口戶數,並且下發身份證明,不允許秦國百姓收留身份不明者,否則一經發現就會被判刑。而且秦國鼓勵百姓告密,且推行連坐法,不告密者,牽連周圍數家。所以我們要想派遣探子要想長期潛伏秦國的地方,這很難。”

“···”

熊槐對秦國的法律已經無語,不愧是將耕戰制度發揮到極致的國家。

如今各國都有大量黑戶,恐怕就數秦國沒有黑戶,或者只有極少數不與外界往來的黑戶,而且不僅沒有黑戶,就連無業遊民也沒有。

按照秦法,秦國之內,只要發現遊手好閒的遊民,都要進行強制安排工作,不是發配勞役就是發配充軍戍邊。

熊槐想了想道:“如今我們楚國和三晉每年都有一些百姓去秦國種田,既然商人這條路走不通,那麼就安排人去種田吧。”

陳軫苦笑道:“大王,這個恐怕也不行,按照秦法,農夫應該努力耕種,嚴禁農夫隨意走動,若是想要離開本鄉,需要向官方報備。在秦國,呆的時間長了,肯定會成爲一個好農夫的。”

熊槐感慨道:“編制戶口,真是好···”

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陳軫的咳嗽聲打斷。

熊槐一愣,頓時想起來,現在鄂君還在這裡呢!

這年頭,若是論起隱匿人口,私藏逃犯,封君和貴族佔據大頭。

鄂君重商,或許隱藏的農夫很少,但是商通各國,擁有大量的護衛,手下隱藏的各國逃犯,肯定不在少數。

熊槐接着道:“真是好殘酷啊!秦國雖然名義上已經沒有國人和庶人之別,但是秦國的農夫,恐怕還比不上我楚國那些庶人。依寡人看,秦國除了官員,剩下的都是奴隸了,不是農奴就戰奴。”

聽到楚王這麼說,鄂君臉色略有一些不自然,但是終究還是什麼也沒有說。

畢竟天下這麼多國家,嚴格清查人口的,只有秦國一個,其他國家都差不多,最出名的還數現在齊國的田文(孟嘗君),招攬各國的賓客和逃犯,號稱門客三千。

所以說,統計清點人口,編制戶口這種事情,除了對國家和國君有利,對其他的所有人都不利,百姓想着少交稅,貴族不僅想着少交稅,而且還想着如何驅使更多的人爲自己服務,隱匿人口就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熊槐嘴上雖然說編制戶口如何如何不好,但是心中已經下定決心,未來一定要編制戶口,徹底清查人口,想偷逃寡人的稅,沒門!

當然,現在還是先解決秦國的探子問題。

熊槐問道:“賢卿,既然商人和農夫都不行,那麼如何在秦國安排探子。”

陳軫道:“大王,要想在秦國各個地方安排探子很難,若是隻要在秦國的咸陽安排一些探子,就容易一些。”

熊槐問道:“賢卿的意思是賓客?”

這年頭的情報人員,除了商人和外交使者,剩下的也就只有各國的賓客了。

而且秦國自秦孝公發佈招賢令開始,各國賓客雲集,是各國之中除齊國以外,賓客最多的國家。

但是這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賓客大都集中在各國都城。

陳軫點點頭:“大王,不僅是賓客,還有秦國大臣的門客。”

“那就先如此吧。”熊槐對鄂君道:“賢卿目前以三晉齊燕再加上中山義渠以及越國八個國家爲主,寡人會安排探子進入商隊,到時卿只需提供援助即可。”

鄂君行禮道:“唯。”

數日後,景鯉和景翠陸續歸來,對於這兩個重臣,麪粉計劃自然不能瞞着,也只有這一個龐大的計劃,才能將這兩人安撫住。

景翠率軍歸來後,熊槐一邊解散軍隊,一邊從軍中招募精銳,着手組建自己親衛營。

依照魏武卒的標準,經過三天的選拔,才從數十萬軍隊中,挑選出三千精英。

對於這一支親衛軍,熊槐自己毫無練兵經驗,自然不會打算親自訓練、。

雖然現在郢都的將領同樣不少,無論景翠還是昭雎都是宿將,但是熊槐不打算將這支賦予重望的軍隊交給他們,或者說交給公室,畢竟,現在楚國的軍隊,大部分都掌握在公室手中。

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太危險了。

至於軍隊的主將,熊槐已經有人選了。

離太子大婚只剩下半月時,公孫衍終於從三晉歸來。

“拜見大王。”

“免禮。”熊槐在公孫衍直起身體後,問道:“賢卿,不知我楚國與聯盟各國會盟一事,如何了?”

公孫衍請罪拜道:“大王,微臣無能,五國之中只有三晉答應國君親自前去會盟,燕國以新君即位燕國殘破爲由拒絕燕王親往,至於越國,因爲齊越正在大戰,越王同樣拒絕親自前去會盟,越燕兩國屆時只會派出大臣參與會盟。”

“看來燕國已經有異心了。”熊槐笑道。

公孫衍點頭道:“回大王,正是如此。”

對於燕國,熊槐早就有所預料,畢竟與燕國相連的兩個大國,趙國是燕國的盟友,齊國已經被削弱,燕國被齊國統治的這兩年,就是一段血淚史,燕王不來也正常。

而且燕國在北,楚國在南,兩個國家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熊槐對燕王不來一事,也毫不在乎。

至於越國,熊槐表示,現在越國還能頂得住,各國會盟時,可以對齊越兩國進行調停,到時可以讓齊越兩國先緩一緩。

公孫衍繼續道:“經過多次奔走,三晉同意四月中旬在函谷關外會盟,到時各國各出兵五萬,共二十萬精兵匯聚函谷關,向秦國表示各國結爲一體,守望相助。”

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六百章 心傷
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六百章 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