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

秦韓合兵一處,樗裡疾留下三萬精兵給魏章,讓他防守屈匄。

而後自己帶着二十五萬精兵並韓軍五萬,停在屈匄大營十里外的退路上。

“報,將軍,楚軍動了。”

“好,再探。”樗裡疾不爲所動。

“報,將軍,楚軍全軍向我們而來,但是移動速度極慢。”

樗裡疾眉頭一皺,接着笑道:“看來楚國是怕了,害怕遭到我們秦韓兩國的攻擊,纔會如此小心翼翼。”

其他人聞言微微一笑,凝重的氣氛輕鬆不少。

申差道:“將軍,現在楚軍如此小心,恐怕是不打算與我們秦軍硬拼了。如果我們攻打屈匄兇猛,那麼楚王的援兵就會急進,但是,如果我們暫緩攻城,那麼楚王極有可能會每隔三十里甚至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採用步步爲營的手段,將屈匄救出去。”

樗裡疾深以爲然道:“將軍所說的事情,正是我所最擔心的事情,所以決勝之戰就在今日。”

過了一段時間,斥候再次來報。

“將軍,楚軍已經楚營十里。”

“好,再探。”

“報,將軍,楚軍離營十五里,但是楚軍的前進速度慢下來了。”

“慢下來了!”樗裡疾看着前方道:“看來楚軍打算每隔二十里紮下一個大營,楚王很膽小,但是膽子還是不夠小。”

“傳令,大軍前進。”

楚軍剛到二十里外,正準備紮營,就有斥候趕回。

“報,大王,秦軍動,秦將樗裡疾率領二十五秦軍並韓將申差領韓軍五萬,向我們而來,如今離我們三十里。”

“什麼,秦韓聯軍動了,向我們而來。”熊槐驚道。

秦國這節奏不太對啊,就算是圍點打援,也不是這麼打法。

自己手中有二十萬軍隊,秦韓聯軍三十萬,雖然會落入下風,但是也不會敗。

昭雎向昭應使了一個眼色,昭應立即會意,立即出來道:

“大王,秦韓聯軍一共三十萬兵力,而且全是精兵,末將有一計,可以疲敝兩國之兵,讓兩國不戰自退。”

熊槐大喜問道:“將軍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昭應答道:“大王,如今秦軍向我們攻來,士氣正盛,理應避其鋒芒。臣的計策就是立即返回大營,避而不戰。如此秦軍找不到作戰機會,必然會退回,如此便可挫其銳氣。”

此時秦軍還在三十里,不,應該已經不到三十里距離,如果此時逃回大營,自然可以疲敝秦軍,挫其銳氣。

但是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楚王面對秦韓聯軍望風而逃,不戰自潰,那麼楚國的臉就丟淨了,楚王還丟不起這個臉。

這個計策是個好計策,但是要看是什麼人用。

熊槐大笑一聲,道:“好計策,諸卿以爲如何。”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說話。

如果沒有楚王在此,昭雎自認憑藉二十萬兵力,面對三十萬之衆,哪怕沒有大營防守,也能有來有回打個十天八天不敗。

但是如果楚王在這裡,那就別論。

其一是指揮權的問題,就怕楚王直接進行指揮。

楚王並不是精於指揮的名將,具體的指揮事宜還要交給其他將領。

戰爭非小事,如果僅僅只是讀過兵書,而沒有具體的經驗,就開始指揮幾十萬軍隊,那簡直就是在拿將士和國家嬉戲,實在是太危險了。

其二是楚王身份問題,楚王在此,大軍的重心就會在楚王哪裡,總需要特意留出一部分軍隊守衛楚王,無形之中爲牽制住楚軍一部分戰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要是戰局不利,楚王提前跑了,那麼楚軍肯定士氣崩潰,到時哪怕孫吳在世,恐怕避免不了大潰敗了。

當然楚王親征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最起碼可以提升士氣。

總之一句話,楚王在此有利有弊,但是是弊大於利。

其實所有的御駕親征都一樣,如果國君本身不是兵法大家,那麼勢均力敵的戰爭,國君還是走開爲好。

但是這種事情沒有辦法向楚王提,朝中議事之時衆臣沒有勸住楚王,現在更加不好提。

總不能說:大王,你在這裡礙事,還是退吧。

這話要一出口,絕對要被楚王烹了。

熊槐一見羣臣不說話,當即大怒道:“此時休提,寡人其實貪生怕死之徒。”

熊槐否定了退回軍營的建議後,昭雎站出來道:“大王,秦韓聯軍來勢洶涌,銳氣正盛,而且人數衆多,我楚軍貿然與其交戰,必然損失慘重。”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臣以爲我楚軍應該以逸待勞,就地防守。”

現在昭雎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楚王要和秦韓聯軍對攻,這是最壞的結果。

熊槐點點頭,就算昭雎不提,他也不會打算要和秦韓聯軍剛正面。

僅憑現在手裡的這些軍隊,面對三十萬秦韓聯軍,和秦韓聯軍硬拼,肯定不是對手。

但是如果像昭應說的,秦韓聯軍堂堂正正而來,結果楚王不戰而退,那麼楚王的威嚴肯定一掃而空,手握二十萬軍隊的楚王,如果連面對秦軍的勇氣都沒有,如何能服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不會具體考慮具體情況以及利弊得失的,只會看到結果。

那就是楚王不戰而逃。

對士卒來說,戰敗是最可怕的的事情,甚至戰爭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

但是對楚王來說,戰敗並不可怕,在戰國這個時代,還沒有那個國家一直是常勝不敗的。齊國戰敗過,秦國同樣戰敗過,前任也不例外。

真正可怕的是羣臣失去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擁有獨立小王國的封君,會更加不把楚王放在眼裡。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戰爭對下層的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天大事,而對發動戰爭的人來說,這是需要仔細考慮利弊得失的大事,只有利或者不利。

所以熊槐聽到聽到兩種建議,立即否定了第一條,而選擇了第二條。

“好,傳寡人之命,令衆軍嚴陣以待。”

至於主將的人選,熊槐先把自己排除了,心臟雖然已經夠大了,但是還沒有膨脹到如此大的程度。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一千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一千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