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

熊槐一怔,皺了皺眉,興越滅吳的功勞,越國羣臣之中,難道還有誰比文種功勞更大的嗎?

想着,遲疑的看着文雀:“難道賢卿說的是范蠡?”

文雀搖了搖頭,立即解釋道:“大王,范蠡之功雖大,但先祖也不必范蠡差,臣說的是那個范蠡一師禮相待的文子。”

“文子!大賢計然?”熊槐一怔,計然這個大賢,他自然是知道的,昔日計然聲明在外,楚國先王平王還特意請其前往郢都講學,後來計然遊歷江東,被范蠡舉薦給越王勾踐,被任命爲大夫。

不過,熊槐同樣也知道,計然淡泊名利,並早就看出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故而並沒有太過親近越王勾踐。所以,他在越國的地位,並沒有文種范蠡高,計然只是平常大夫,而文種二人卻是越國地位最高的五大夫之二,而且,文種常年主持越國國政,地位相當於令尹。

不過,計然所著的《文子》一書,乃是道家經典,爲世人所頌,被後人尊爲文子。

在這一點上,文種范蠡都遠遠比不上他。

但興越滅吳的功勞嘛···

此時,文雀看出來楚王的疑惑,拱手解釋道:“大王有所不知,當年越國被吳國所敗,越王退守會稽之時,兵不滿五千,人不過數萬,地不足百里,形勢危若累卵。而且,這些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會稽之地,乃是確確實實的惡水之地,即便當年大禹治水,也不曾解決會稽水患。

當時的情況,會稽東面是大海,西面是錢塘江,江海交錯彙集,浪高水急,日夜不停。浩瀚無垠的大海,早晚潮漲潮落,巨浪滔天,聲響勝過雷霆。這本不算什麼,但令人揪心的是,海水順着江道涌入內地,然後漫過河牀,散佈於會稽各處。

從大禹之時起,會稽周圍百里,都是沼澤遍佈,且水流渾濁而鹹鹵,百姓早晚飲用這些滷水,身體浮腫,疾病纏身。而且,在滷水之中種植稻米,產量低下,百姓朝不保夕,根本就沒有餘力壯大越國,更別說攻打強大的吳國了。

正是因爲當時越國所在的會稽是如此的惡劣,所以當時的吳王夫差纔沒有聽從伍員的建議滅亡越國,其後,更是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

熊槐聞言不禁點了點頭,原來越國的地方,真是如此的惡劣。早年他曾在各種古書上時常看到會稽之地是如何惡劣,連擅長治水的大禹也搞不定,最後死在會稽,葬在會稽山上,以鎮水患。

結果,這依然沒用,於是,會稽堪稱惡水典範。

但他一路走來,卻並沒有發現會稽有多惡劣,相反,一路南下,卻見平原一望無際,地上全都種滿了稻米,宛如一片沃野的模樣。

原本他還以爲會稽偏遠,古人或許根本沒到過會稽一看究竟,只是以訛傳訛,說會稽如何如何。

現在聽文雀這麼一說,卻是古人沒有說錯,會稽之地就是惡水,現在之所以沃野千里,竟是人定勝天。

想着,熊槐驚呀的道:“文卿,難道會稽之地這長達數千的水患,就是文子解決嗎?”

文雀點了點頭:“正是如此,當年越王勾踐爲吳國所敗,意圖雪恥,但卻對會稽的惡劣環境感到憂慮,於是特意向文子求教。當時文子的建議就是築塘堵水。”

“堵水?”熊槐一怔,瞬間想起大禹父子治水的典故來,更是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堵不如疏。

“不錯,正是堵水。”文雀點了點頭,眼中露出一股濃郁的崇拜,然後解釋道:“會稽的水患不是別的,就是因爲海水順着錢塘江倒灌內地,導致會稽周圍的水全都是鹹的。但是,會稽之地本身的水卻不是鹹的,無論是天上下的雨水,還是山上流下來的泉水,甚至是錢塘江本身的水,全是甘甜可口的淡水,只是被海水所污罷了。

文子正是注意到這一點,於是建議越王勾踐大量修築石塘,一面截留淡水,一面阻止海水污染內地的淡水。越王勾踐聽從了文子的建議,率先在會稽山下修築石塘,以緒淡拒鹹。結果,這一條石塘大獲成功,石塘之內的水土很快就在淡水的沖和下變得正常,可以種植稻米。

而且,石塘修城之後,百姓不僅可以石塘之內的獲得足夠的淡水飲用,還有大量的淡水用來澆灌稻米。五年後,原本產量不足一石半的稻田,迅速增長到五石一畝,越國由此大富。不僅有了壯大的底蘊,更有了與吳國一戰的底氣。

當越王勾踐從吳國歸來,見到這一幕後,大讚文子之功,更加堅定了修築石塘的決心。

於是,終越王勾踐一世,一直都在大力修建石塘,直到用吳國俘虜修建了沿海石塘,整個會稽這才變成沃野之地。”

說完,文雀感慨了一陣,然後才拱手道:“故,臣以爲,越地之內,最應該祭祀的,除了大禹以外,恐怕就是文子了。尤其是平定會稽水患的文子,深受百姓感激。大王若是拜祭拜祭文子,表彰文子的功績,想來越地百姓也一定會感同身受,引以爲榮的。”

“善哉!善哉!”熊槐眼中露出一股讚歎,大讚道:“文子之功,功在千秋啊。不過,文子固然應該祭祀,而文大夫在越王不在國中之時,依然撫慰百姓羣臣,穩定國家,直到越王從吳國歸來。這等功業,寡人也仰慕非常,值得前去祭祀一翻。”

文雀聞言,知道這是楚王拉攏文氏的手段。當然,文氏與楚國的特殊關係,他這次沒有拒絕,而是直接拜道:“承蒙大王不棄,臣感激肺腑。”

熊槐笑着點了點頭。

···

當日楚王關於抓捕呂氏兄弟的詔書開始從會稽城向各處傳遞。

跟楚國君臣所預料的一樣,楚王只是通緝呂氏兄弟的消息一經傳出,沒過兩天越地的貴族便漸漸恢復正常。

而那些雖然沒有遭到波及,但是受貴族影響極深的普通百姓,也隨着安定下來。

接着,楚王要祭祀大禹的消息傳出,頓時在越地引發轟動。

雖然百姓依然還對楚人將信將疑,但是,得到楚王要大祭祖先大禹後,所有人,無論是貴人還是庶人,全都充滿着期待。

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
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