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

熊槐離開議事的大殿後,臉色瞬間恢復平靜,而後一臉冷色的走入旁邊的側殿,向跟在身後的李秋道:“請工尹來見寡人。”

“唯!”

不久後,熊槐見工尹已齒到來,待殿中只剩下二人後,立即開口問道:“工尹,不知寡人之前讓賢卿製作的風箏,可曾準備好。”

問完,熊槐立即緊張的看着已齒。

風箏這東西,乃是之前羣臣商議爲五色石造勢時,熊槐特意交給已齒的任務,目的是用來裝神弄鬼,嚇唬羣臣百姓的。

此時,熊槐一問,已齒立即點頭應道:“回大王,臣早已準備就緒。而且經過臣等試驗,只要所有的火鳳皆紋上五彩,只要不在近處旁觀,遠遠望去,猶如活的火鳳在空中盤旋一樣,難辨真假。”

“好!”熊槐點了點頭,接着想了一下,開口道:“工尹,郢都附近人跡稀少,但又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便是我楚國宗廟所在。而且即便是令尹,沒有得到寡人的准許,也不能進入宗廟中。

故,稍後賢卿可帶着風箏與五色石前往宗廟,寡人會讓太卜爲賢卿提供幫助。然後從後日開始,賢卿在宗廟放飛風箏,寡人要讓天下人知道,上天降神蹟於郢都。”

“是,大王!”已齒用力的點了點頭。

“好,賢卿速去準備!”

“唯!”

已齒離去後,熊槐看着虛空喃喃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鳳鳴岐山,這些可都是大家口口相傳的神話,若是神話成爲現實,寡人倒相看看,誰還會不承認寡人乃是天命所歸,誰還會不承認,天命沒有落在楚國!”

說着,熊槐又拿出絲絹,隨後寫下三份詔令,鄭重的蓋上楚王的印章後,將詔令分別放入木盒中。接着,在一個木盒上寫上襄陽守屈原,在另一個木盒上寫上將軍莊蹻,又在最後的木盒上寫下方城守景缺。

寫罷,熊槐便拿着木盒走到殿外,接着親手將木盒交給李秋,吩咐道:“司宮,速速命人將寡人的詔令傳給屈原、莊蹻、景缺三人,讓他們聽命行事,除了寡人的詔令,不準接受其他任何人的命令或者請求,若如違者!

滅族。”

李秋聽着楚王殺氣騰騰的話,當即鄭重的應道:“唯!”

等李秋接過木盒之後,熊槐又開口道:“還有,從明日起,寡人要沐浴齋戒三日,以祈求上天的庇護!

在此期間,寡人不見任何人。”

“唯。”

···

宛城。

莊辛接到上庸郡守的求援後,第一時間請來了將軍莊蹻。

待莊蹻到來後,莊辛將上庸守的求援文書遞給莊蹻,然後開口道:“賢弟,上庸危急,特來求援,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莊蹻聞言接過莊辛遞來的帛書,而後展開看了一遍,接着閉目沉思了一下,緩緩搖了搖頭,然後又將帛書交還給莊辛。

莊辛見狀,眉目間閃過一絲憂色,問道:“賢弟不願出兵上庸?如今上庸危在旦夕,舉目之間,只有賢弟駐紮在宛城的大軍尚有餘力,即便郢都能派出援軍,恐怕也來不及了。

若是賢弟不出兵,那麼上庸必然失守。上庸不守,則丹淅也不能守,如此,宛城也將陷入危險之中,這就是所謂的脣亡齒寒啊!”

莊蹻搖頭道:“兄長,非是我不願出兵,而是已經來不及了。上庸的精銳士卒早就被調往漢中長城,如今長城一敗,大軍潰散,秦軍一路疾行殺向上庸,算算時間,恐怕秦軍將會在今明兩日之間就會兵圍上庸城。

上庸城小民少兵疲,以上庸之弱面對秦國虎狼之師,恐怕用不了一兩日,就會爲秦軍所克。而宛城距離上庸太遠,就算我即刻出發,晝夜兼程,最快也要八到十日。那時,我趕到上庸,只不過是爲甘茂增加功勳罷了。

所以說,救援上庸,已經來不及了。”

莊辛搖頭道:“賢弟,你率軍來宛城之時,大王讓你隨時支援各地,若是上庸求救的公文來此,而你卻按兵不動,爲兄擔心···”

莊蹻搖頭道:“非也,大王只讓我支援方城與丹淅,可從未讓我前去支援漢中上庸。而且···”

莊蹻看了一眼莊辛道:“比起上庸,小弟我更擔心宛城!上庸不守已成定局,丹淅不守也是必然,秦韓聯軍殺潰葉公所部之後,恐怕會兵圍宛城,以逼大王就範!”

莊辛一怔,隨後露出大恐之色,急忙對外大聲吩咐道:“傳令,立即派人去西面,準備接應潰軍。令,傳令下去,徵召百姓,準備堅守宛城···”

襄陽。

屈原得知漢中上庸的事情後,立即召來鄧陵光,臉色沉重的道:“鄧陵將軍,漢中的事情,不知將軍可曾知曉。”

鄧陵光點了點頭,應道:“光已經有所耳聞,據說上將軍突然猝死於軍營之中,隨後漢中失守。”

屈原微微頷首,然後面色沉重的道:“將軍,漢中上庸事關我楚國大局,不容有失。而觸目所及,只有我襄陽離上庸最近,若是逆流而上,快則三五日便可抵達上庸。而且,此時我襄陽尚有精兵七萬。

是以,平欲請鄧陵將軍立即率領大王的親衛軍將士,先行趕往上庸固守,只要能堅守一二日,平便會親率七萬大軍前去爲上庸解圍。”

鄧陵光毫不猶豫的搖頭道:“大王有命,只讓光在襄陽訓練士卒以及駐守襄陽城,而未曾讓光防守他地,光身爲親衛軍統率,不敢擅自行動。”

屈原奇怪的看了鄧陵光一眼,很難相信這種迂腐的話,會從他口中說出。

想着,屈原痛心疾首的勸道:“鄧陵將軍,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今軍情緊急,豈可不知變通。如今大廈將傾,將軍卻謹守一年前,戰事未爆發時大王所交託的命令,而不做絲毫改變。難道這就是墨者的信義之道,難道這就是墨者的智慧,難道鄧陵先生就是如此教授弟子的嗎?”

屈原一連發出三個疑問,頓時令鄧陵光啞然。

屈原見鄧陵光沉默了下去,於是,再開口道:“將軍,墨者善守,天下皆知,大王親衛,一日可疾行兩百餘里。此時上庸繼續援軍以提振士氣,若是將軍日夜兼程,能在後日日出之前,趁秦軍未包圍上庸之前,趕到城中守衛上庸。

則不僅上庸轉危爲安,連我楚國也將轉危爲安,只要上庸不失,丹淅、方城、鄧宛等地,也將因爲將軍而免去刀兵之禍。

誠如是,則將軍之義,不下於昔日墨子爲宋說楚之狀舉,這纔是墨家的大義啊!”

屈原深情款款的說完,然後目不轉睛的看着鄧陵光。

只是,鄧陵光沉默良久,最後,看着屈原,依舊搖了搖頭。

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三百章 會盟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
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三百章 會盟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