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

這一日。

李仲一大早起來,先是無精打采去自己負責的田裡轉了轉,確定沒問題後,然後回家做飯,母子二人正在享用朝食之時,屋外突然傳來一陣喧譁之聲。

正當李仲感到奇怪之際,外面傳來一陣大呼聲:“溪水邊家的老二,趕快出來迎接貴人,苦竹縣的梁氏族長來看望你們母子了。”

“梁氏。”李仲大驚,接着母子二人對視了一樣,全都露出震驚之色。

苦竹縣就一個梁氏,還是他母親的本族,乃是苦竹縣與陳氏並駕齊驅的大家族。

此時,李母一聽自己本族的族長到了,露出激動興奮之色,急忙開口道:“快,小二,快扶爲娘出去迎接貴人。”

“是,娘。”

母子一出門,就見一大羣人圍在屋外,其中正中的就是一羣身穿錦衣的貴人,而兩側則是附近的鄰居。

“大哥!”李母激動的道。

她不認得哪位貴人是梁氏族長,但自己貴人身側的大哥卻一眼認了出來。

“二···妹,這···是梁氏族長,快來拜見貴人。”李母之兄同樣也認出了自己妹妹,沒有敘舊,而是立即結結巴巴的指着一個貴人介紹着。

很快,待李仲母子跪拜之後,梁氏族長樑稜笑着將二人扶起,然後看了看李仲行動不便的李母,點了點頭,大讚道:“好好好,不愧是深得我梁氏家風,果然孝行過人。”

說着,樑稜看了看周圍的百姓,搖頭晃腦的大聲道:“李仲孝行過人,美名傳於大王之前,被大王贊之曰‘善’,並讓縣尹大賞李仲。因縣尹不知李仲家在何方,故讓老朽先來探路。”

樑稜說着,心中暗暗欣喜。

他知道,縣尹讓他來探路,可不是因爲縣尹不認識路,而是這羣庶人根本不認識縣尹,也不知縣尹爲何物。故而縣尹知道李仲之母是梁氏的族屬,這才讓他前來提前宣揚縣尹的威名。

縣尹有命,他自然不得不從,而且,縣尹讓他來探路,正是討好縣尹的大好機會。

另一邊,周圍的百姓雖然沒有聽明白樑稜說的是什麼,但是大王讚賞李仲的事情,還是聽明白了。

“天哪,大王!”

“大王知道李仲了。”

“李仲是誰?”

“就是老二,他在軍隊中,就是叫李仲。”

···

就在周圍一羣人的議論中,苦竹縣尹艾羣帶着一大羣人到了近處。

此時,樑稜見縣尹到來,立即帶着周圍的人迎了上去,讓身側的其他人全都拜伏於地後,這纔來到艾羣身前行禮,然後指着人羣中間跪拜的李仲母子道:“縣公,他就是李仲。”

此時,周圍的百姓見梁氏族長這個大貴人,竟然還要給那個什麼縣公行禮,頓時心中驚訝無以復加。

沒想到縣尹比梁氏族長還要尊貴的大貴人!

另一邊,艾羣得到樑稜的示意後,點了點頭。

雖然這個李仲是被他舉薦上去的,但是他可沒提前見過這個李仲。

當初苦竹縣各地給他報了數十人,他再三甄別真實之後,才從數十人中選出李仲這個典型,窮的連老婆都娶不起,還能侍奉癱瘓多年老母,的確難爲可貴。

身份地位財富再加上行爲全都符合楚王的要求,於是,他就將仁孝的名額給了李仲。果然,他上報會稽沒多久,就得到了司馬唐昧的回覆,仁孝的名額就是這個李仲了。

接着,艾羣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露出一陣笑容,輕咳了兩聲,大聲道:“茲有李仲其人,安貧樂道,侍奉病母,數年一致,毫無怨言,大王聽之,讚歎其行,爲表鼓勵,引民行孝,特賞耕牛一頭,鐵犁一副。”

說完,便一招手,讓人將帶來的賞賜送到李仲面前。

“···”

艾羣說完,一連三個呼吸,周圍鴉雀無聲。

周圍百姓根本搞不清楚他在說些什麼。

樑稜見狀,立即開口道:“李仲、李母,還不快拜謝大王!大王聽說李仲孝敬母親,大爲稱讚,決定賞給你家一頭牛以及一具全新的鐵犁。”

李仲一聽,大感意外道:“大王聽說我孝敬母親,就賞給我一頭牛一具犁?”

此時艾羣也反應過來了,立即應道:“不錯,就是這樣。”

“孝敬母親會得到大王的賞賜?”李仲聽到這個比梁氏族長還貴的縣公的確認,依舊難以置信。

之前大王要賞賜越地百姓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因爲每縣只有兩人,李仲本以爲楚王會賞賜梁氏等貴人,就跟以前越國一樣,所有的賞賜都歸貴族,沒有他們份。對此,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賞賜竟然會落在他頭上。

此時,艾羣見李仲以及其他的百姓全都難以置信,笑了笑道:“李仲你家貧,努力耕種五年,卻連老婆也娶不上,家裡可謂十分貧苦了。而你母癱瘓,無力勞作,但是你卻能侍奉母親五年如一日,將母親照顧的好好的。這等孝行,非常人能夠做到,實在難能可貴。

所以,本縣公聽到了你的孝行,特將你的事蹟上報大王,大王聽說後也讚歎你的行爲。另外,大王不願意看到有道行的人貧苦難依,爲了能讓你更好的侍奉母親,特命本縣公給你送來一頭牛,以及一副犁,希望你能繼續侍奉母親,以盡人子之孝。”

“天哪,大王賞了老二一頭牛。”

“我們這裡,除了李氏,誰還有牛,現在老二有了自己的牛了。”

“不,還有犁具。”

“這···老二以後耕地就不用等着李氏的牛,也不用自己拉犁了。”

“老二負責的地少,或許以後我們家可以借牛···”

此時,艾羣見周圍的人驚歎不及,同時看着李仲身前的牛與犁具,露出羨慕之色,再次大聲道:“李仲,從今天開始,這頭牛還有這副犁具,就是你的了,還不快接受大王賞賜!”

“這頭牛就是我的了!”李仲聞言,看着近在咫尺的耕牛,良久沒有反應過來。

直到李母拉了拉他的手,母子二人這纔對艾羣連連頓首。

艾羣立即上前三步,將二人扶起道:“二位不必謝我,要謝就謝大王吧!這是大王的恩賜。”

李仲母子聞言,不知如何感謝大王,只能對着艾羣連連開口道:“謝大王··謝大王···”

艾羣微微搖了搖頭,接着見周圍已經聚集了數百個看熱鬧的百姓,立即大聲咳了兩聲,然後大聲道:“諸位父老兄弟,大王不僅對李仲有所賞賜,而且對你們都有所賞賜。大王有詔,半年前許諾的今年免稅一事,現在依舊有效。

也就是說,李氏的田被收歸王田後,今年你們秋收之後,從自己負責耕種的田裡所收穫的糧食,全都歸你們自己所有,不必揹着糧食去交糧了。”

周圍的百姓聞言,頓時一片譁然。

其他人話他們不相信,但是現在有梁氏貴人作保,還是比梁氏族長還要尊貴的縣公開口,頓時信了一大半。

尤其是看到李仲面前實實在在的耕牛犁具之後,心中立即信了九成九。

艾羣見狀,再接再厲,繼續道:“不僅如此,大王不久前在錢塘江畔見海浪洶涌,百姓深受其害,爲讓百姓休養生息,還決定明年也免稅一年。”

衆人聞言,頓時心花怒放,心中的感覺無以言表,頓了頓,齊聲道:“大王仁義···”

與此同時,同樣的情況也在江東二十六縣其他地方上演,江東二十六個縣尹,正在賣力的向百姓宣揚楚王的仁德。

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
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