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

“還不僅僅如此!”唐昧拱了拱手道:“大王,會稽周圍地少而人多,故而百姓爲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不得不進行分戶,否則就沒有辦法滿足一家所需。

但是,江東的其他地方則不然,那些地方有大片的荒地可以墾荒,若是百姓分到了可以滿足九口人生存的土地,然後又自己私自開墾土地,這樣就可以達到不分戶的目的。

是以,爲了避免百姓偷機取巧,臣請大王下詔,在江東每五年清查一次人口,每十年清查一次土地,以防止百姓惡意欺騙國家。

同時,臣請大王效仿秦國什伍制度,在江東設立什伍,五戶一伍,十戶爲什,相互監督連坐,一家土地超過限制,全伍受罰發配洞庭墾荒,當然,告發者可以免罪。

如此,多管齊下,必能在江東杜絕百姓偷稅漏稅,隱匿人口。”

熊槐聞言,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秦國的什伍制度,早就令熊槐眼饞了,但即便是楚國直接掌控的郡縣,也難以實行。原因不是因爲楚國不想施行,而是沒有施行的實力,因爲楚國國家的力量只能伸到各縣,無法伸到基層。

所以,這纔給楚國帶來了種種弊端。

就比如說私田的問題,私田不是不用交稅,其實在楚國私田也是要交稅的。

不僅要交稅,而且要交的稅賦還不輕,只比公田輕一點。

楚國的稅收多種多樣,歸納起來,爲軍賦,田稅,地租,關市稅,小國納貢,戶口稅等等。

其中軍賦田稅地租戶口稅等,就直接與農戶相關,而這其中的軍賦田稅地租又都跟私田有關。

其中軍賦是爲了滿足軍事所需,向全國範圍內的土地徵收稅賦,這種稅賦的徵收對象是全國的所有土地,只要是楚國的土地,都要交稅,別管你是王田私田,是縣地還是封地,是荒地還是沼澤,只要是楚國的地,只要是有主的,無論有沒有開發,都需要按照約定份額交稅。

而田稅纔是楚國最重要的稅收,楚國大部分的財政來源,都是從田稅中來。對於田稅來說,各縣承擔極重的稅賦,而封君哪裡的稅賦較輕。當年楚國開始實行給封君封地之時,朝中羣臣曾因爲國家稅收流失發生激烈的爭吵,最後封君迫於壓力,這才交了一定的田稅,每年向楚王繳納一定的貢奉。

所以說私田按道理來講,也是要交稅的。

可是,如果有人開闢了私田,結果卻沒有在國家那裡登記,國家不知道在那塊地方已經有私田了,那麼自然也就不用交稅。

這纔是私田不用交稅的癥結所在。

就好比熊槐知道的網購,最初的時候也是不交稅,不是不用交稅,實則是太小太多太雜,有的時候有交易,有的時候沒有,這種事查起來太麻煩,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不知道,也就過去了。

當初熊槐自然喜歡在網上買那些便宜的無稅商品,可以爲自己節省不少錢。

但是,現在輪到百姓給自己交稅了,想偷稅漏稅,那就不行。

想到這,熊槐不由輕輕“哼哼”兩聲。

此時,唐昧聽到楚王的輕哼聲,不由深深的低下頭,他知道楚王心中的不滿所在。

楚國上一次全面徹查楚國的土地,還是兩百多年前的事。所以現在楚國有多少私田,因爲楚王無法派人去封君封地清查,也無法深入各縣檢查,以至於楚王自己也搞不清楚國究竟有多少家底。

同樣的問題還有人口,因爲年代久遠的緣故,楚王自己也搞不清楚國究竟有多少人。

但,無論如何,毫無疑問的是,肯定比楚國典籍上的多得多。

若不是不久前楚王給各縣安排了縣丞縣尉,並且經過一場大戰後,縣丞縣尉迅速獲得了實權,他唐昧根本就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隔幾年在江東清查一次人口田畝。

當年功勳赫赫的令尹昭陽清查人口失敗了,後才華過人的屈原,以及他自己也失敗了,以致不得不主動離開郢都避難。所以就憑他唐昧自己,單獨完成此事,分量還不夠。

當然,縣丞縣尉只是他敢提的一個原因,若不是此處是江東,是楚國剛剛打下的地盤,而楚王也沒有將封君封在這裡,他也不敢提這事。

這事牽扯太廣。

此刻,君臣二人各有所思,但是隔一段時間清查人口與土地的事情,卻在唐昧開口的一瞬間達成了一致。

接着,殿中平靜了一段時間後,熊槐將唐昧的建議再三思考之後,開口道:“賢卿的計劃的確可行,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很大的問題?”唐昧一怔,然後拜道:“臣愚鈍,請大王明示。”

熊槐笑了笑道:“賢卿的問題在其他方面並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百姓如何擴大自己田地。財富是人所向往的,寡人雖然希望所有的百姓都能安貧樂道,但是,這卻難以實現。一個人有了一金,就會想要兩金,這是人的常情。

同樣,當百姓有一百畝土地,並且娶妻生子,家境富裕以後,就會想要兩百畝土地,娶一個妾,生更多的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但如果寡人規定一戶人家最多就只能擁有一百畝土地,那麼,寡人不就是在阻攔治下百姓獲取更多的財富了嗎?

這是寡人所不願的。”

唐昧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因爲楚王所說的問題,正是他接下來要說的事情。

想着,唐昧立即拱手拜伏道:“大王仁義,智謀深遠,臣萬萬不及其一也。至於大王所說的問題···”

唐昧胸有成竹的道:“大王,這事也很好辦,要驅使百姓,就要讓百姓有利可圖,而治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利出於一。

所以,臣以爲可以效仿秦國,設置低等爵位,普通百姓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那就只能獲得爵位,只要爵位獲得提升,那麼就能擁有更多的土地。

而爵位的提升那就是獲取戰功,利出一孔,這就是臣的解決辦法。”

“利出一孔?”熊槐聞言搖了搖頭,然後毫不猶豫的拒絕道:“不妥不妥,這個政策很不妥。”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八百章 退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