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

齊相祝弗率十五萬齊魏聯軍,出兵洛邑,並向周天子索要九鼎。這消息一經傳出,頓時點爆了整個天下。

楚國壽春。

當熊槐得知齊王地準備索要九鼎時,不禁被齊王地的大膽舉動驚呆了。

沉默了許久後,熊槐開口道:“齊國大概要滅亡了吧,因爲算計齊國的人太多了,而齊王地卻又不自省,日漸驕縱,自信心膨脹,還容不得臣子潑冷水。

攤上這樣局面,縱使齊國再強大再富有,也免不了走上滅亡的境地啊!”

不久後,太子橫來。

“父王,兒臣聞之,齊王欲強取九鼎,此等不義之舉,必定會遭至各國反對。是以,兒臣以爲,我楚國攻取齊國的時機已經到了,當立即遣使各國,與各國聯合,共同出兵伐齊。”

熊槐看着激動的太子橫,心中非常失望。

本來,這兩年來,太子橫的成長,熊槐全都看在眼裡,心中也十分複雜。但,今天,他算是看出來,雖然太子橫成長了不少,但太子橫依舊還是那個太子橫。

衝動而又不計後顧,見小利而忘大義。

這次的事情,很明顯,齊王地在宋國還沒有歸附的情況下,悍然出兵洛邑索要九鼎的舉動,一定是別有用心的人鼓動的,就像當年商鞅鼓動魏惠王稱王一樣。

這種情況下,楚國又何須主動跳出來充當成爲別人的棋子呢!

只要等一等,背後的推手就會自動冒出來,到時,楚國順勢而爲,憑藉楚國靠近齊國的地利,憑藉楚國強大的國力,楚國自然就會獲取最大的好處。

所以,在齊國已經入局的情況下,楚國什麼都不用做,機會就會自動送上門。

因爲無論是誰在背後推動此事,都無法繞開靠近齊國又實力強大的楚國。

等背後的推動者浮出水面,那楚國才更從容、更好、更有針對性的佈局。

因爲推動此事的幕後者,究竟是燕國,還是秦國,亦或者是趙國,對齊國而言,對楚國而言,意義都截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

這種情況下,早早入局,必有後患。

想着,熊槐搖了搖頭:“不,太子你太急躁了,伐齊的時機依然還未成熟。

雖然齊國索要九鼎的舉動卻是爲大不義,也會遭到各國的反對,但是,魏韓燕三國太弱小,絕對不敢開口,而趙國纔剛剛與齊國聯姻,態度不明。秦國距離齊國太遠,未必會願意越過魏韓兩國伐齊。

這種情況下,我楚國不必率先跳出來,免得齊國強取九鼎不成,然後把怒氣撒在寡人頭上。”

太子橫一聽熊槐不許,以爲自己的父王上次被齊國打擊到了,內心已怯,甚至連規劃多年的伐齊大計都不敢施行,便急忙再勸。

熊槐不爲所動。

其後三日,太子橫再三進宮勸說,熊槐皆不許。

後,太子橫請求楚國宣告天下,遣使斥責齊王的不義之舉,並遣使號召各國聯合起來反對齊國索取九鼎,並遣使支持周天子不予齊國九鼎。

熊槐乃許之。

另一邊,齊魏聯軍殺到洛邑向周天子索要九鼎,而周天子千方百計拖延時間之際,燕相樂毅趕到了邯鄲。

趙宮中,樂毅獻上燕王送給趙王的禮物後,拱手問道:“大王,不知齊王派齊相祝弗前往洛邑索要九鼎的事,不知貴國聽說了嗎?”

趙王何沉默了一下,點頭道:“略有耳聞。”

樂毅沉吟道:“這事寡君也聽說了,寡君心中驚恐,不知如何是好,是以派臣來趙,想要問問大王打算如何處理?”

趙王何聞言,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樂毅問道:“不知貴國打算處理?”

樂毅嘆道:“回大王,寡君如今心神已亂。衆所周知,齊國大而燕國小,數百年來,齊國屢屢欺凌我燕國,敝國每每都會靠着趙魏兩國的幫扶,這才勉強能保住宗廟社稷。

如今魏國已經臣服齊國,不僅將魏相的職位讓給齊國,而且甚至還幹出了幫助齊國向周天子索要九鼎這樣的混賬事,由此可見魏國已經屈服到何等地步了。

對於齊王索要九鼎的事情,說實話,寡君是極爲不滿極爲不岔的。但是敝國國小力弱,不能與齊國相抗,是以寡君纔派臣來趙國詢問大王。

若是大王對此事不發聲,那寡君就只能親自前往臨淄拜見齊王,即便寡君還有敝國太子全被齊王所殺所求,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依舊像臣子尊敬天子一樣的尊敬齊王。

若是大王開口,表達對齊王索要九鼎的不滿,那敝國也沒啥好說的,只願舉國託付大王,跟隨大王共抗齊國,即便宗廟毀社稷破,也在所不惜。”

樂毅激情洋溢的說完,然後深深的彎腰長拜道:“不知大王之意如何!”

趙王何一聽,頓時深深的皺起眉頭。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其一,開口反對,齊趙兩國決裂。其二,不聞不問,繼續保持齊趙兩國的現狀。

若是前者,齊趙一旦決裂,齊兵必來,而以趙國的力量,甚至是憑趙燕兩國的力量,可能不是齊國的對手。

若是後者,他也十分擔心。

一旦趙國不反對,然後齊國將九鼎運回臨淄,如此一來,魏韓燕三國之君,十有八九會親自前往臨淄朝拜齊王。

如此,若是他不去,齊兵必來,然後齊趙決裂,齊國率魏韓燕三國圍攻趙國。

若是他去臨淄朝拜吧,又擔心自己會一去不回。

要知道,不久前齊國可是毫不猶豫就處死了燕國大將軍張魁的,而且還是張魁率燕軍無償幫助齊國伐宋的情況下。

要知道,當年趙國先君趙襄子,可是在代君來趙時,一勺打死姐夫代君,然後趁機攻取代地。

要知道,之前周文王朝拜紂王時,可是被囚禁了數年,差點就回不去了。

所以,若是他去臨淄朝拜齊王,萬一他老丈人腦袋一熱,一勺子打死他,那不僅他完了,甚至連趙國也完了。

想着,趙王何露出一副欲言又止之態。

此時,樂毅見趙王何不開口,再拱手道:“大王,敝國也知道事關重大,不能輕易決之。是故,敝國接下來會一直等候大王的決斷,在九鼎抵達齊國之前,只要大王招呼一聲,敝國上至寡君,下至黎民,全都願意聽從大王的吩咐。

若是九鼎抵達齊國境內後,敝國還沒有收到大王的信息,那寡君就會主動前去臨淄朝拜齊王了。

還請大王決之。”

樂毅走後,趙王何與羣臣商議了兩日,羣臣皆反對齊國索要九鼎。

但面對齊國的兵鋒,所有大臣全都不敢拍胸口保住能必勝齊國。

第三日,就在趙國上下憂慮間,秦國使者魏冉抵達了趙國。

禮畢。

魏冉向趙王何行禮道:“齊國強取九鼎,寡君甚怒之,恨不得親率全國百姓與齊王拼了,以洗刷齊王強加於寡君身上的恥辱。

可是,寡君雖有與齊王死戰之心,但思及貴國還是齊國的盟友,又思及魏韓燕三國皆臣服於齊國,更擔心貴國與魏韓燕三國被齊國逼着來與敝國大戰。

所以,寡君心中很是憂慮。與齊國死戰,這是敝國上下都願意的,與燕趙韓魏四國交戰,而讓齊國坐收漁翁之利,這是敝國上下都不願意的。

故而,寡君遣臣來趙,以問於大王。

若大王決定繼續依附齊國,同意齊國索要九鼎,那寡君自然無話可說,只得宣告天下,譴責齊國的無力之舉。

若是大王也反對齊國索要九鼎,那麼,只要大王下詔宣告天下,譴責齊王的狂妄之舉。那我秦國大軍,必東出函谷關,與齊魏聯軍死戰一場,竭盡全力阻止齊國獲取九鼎。”

趙王何聞之,心中一動,想要當即答應下來,讓秦國與齊國死戰一場。

但他又擔心這是秦國的陰謀,若是他宣告天下譴責齊國,結果,秦國卻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坐視齊國將九鼎運回臨淄,然後讓齊趙兩國大戰一場,最後秦國坐收漁翁之利。

那趙國就要被坑死了。

想着,趙王何應道:“齊國強取九鼎的事情,寡人心中也十分不滿,但,不久前齊王纔將王女妻我,寡人甚是感激,不忍辜負齊國。

所以,對於此事,寡人還需思量一番。”

魏冉聞言,沒有過多的逼迫趙王何,而是拱手道:“臣知大王夫婦新婚燕爾,感情深厚,難做決定,但寡君可不會在這種大事上遷就自己的妻兄。

所以,敝國已經決定了,集結大軍,強烈抗議齊國的狂妄之舉,以逼迫齊王放棄九鼎。

敝國還是那句話,只要大王宣告天下,譴責齊國,則敝國大軍必出。”

次日,楚使來,號召天下各國發聲反對齊國強取九鼎。

而後,趙王何得知秦國已經在函谷關聚集了十萬秦軍,並且,楚國號召各國反對齊國強取九鼎的使者已經到了秦魏韓二週以及周天子哪裡,甚至楚國還派出使者去臨淄譴責齊王了。

至此,趙王何纔不在遲疑,當即下詔,宣告天下,趙國反對齊國索要九鼎的不義之舉。

趙國反對的聲音一經傳出,燕王立即進行響應。

而魏韓二週以及周天子依舊保持中立,不開口。

但,秦國一聽趙國反對,秦王蕩當即下令,讓秦相司馬錯率十五萬秦軍兵出函谷關,直奔洛邑而去。

而後,秦與齊魏戰,齊魏聯軍不敵,敗退。

其後,齊王地得知戰不利,又見趙燕兩國背叛齊國,於是遣使各國認錯,並宣佈不再謀取九鼎。

至此,九鼎大戲才落下帷幕。

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
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