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

次日一大早,楚軍便在鄖關之外列陣叫戰,一時間,鄖關外殺聲震天而起。

鄖關中。

秦國上庸郡守宋墨看着關外的楚軍,臉上一陣沉重道:“蜀地叛亂,漢中上庸人心思亂,楚國趁機來伐,肯定是想趁機奪回上庸。”

說着,宋墨大致看了一眼關外的楚軍人數,遲疑道:“本將不懷疑楚人想要奪取上庸的決心,但是區區三萬人,就想攻克我一萬大軍防守的關邑,這根本不可能。若是本將沒有預料錯,關外的三萬楚軍必然是疑兵,真正前來攻打上庸的楚軍,定然還在他處,準備伺機偷襲。”

鄖關守將韓攸若有所思的道:“將軍是說楚軍打算偷襲上庸城?”

“不錯。”宋墨點了點頭,然後看着關外的楚軍笑道:“從楚國前往上庸的道路只有三條路,最好走的道路自然走鄖關。但是,如今鄖關在我秦國手中,此路不通。剩下的兩條路,其一是走水路,楚國水師厲害,現在又吞併了越國水師,在水上交戰,恐怕天下各國沒有哪國是楚國的對手。

而我秦國水師全在江州,而且還沒有經歷過戰事,故本將肯定,楚軍一定會欺我上庸沒有水師,而派出水師走水路,然後直撲漢水之畔的上庸城。”

說到這,宋墨看着關外楚軍不屑的一笑:“楚軍想要重現昔日楚國滅庸國的舊事,這簡直是癡人說夢,如今本將在上庸城安排了守軍,又在水路上設置障礙以阻塞通道,並且還在仞山通道佈下了一千精兵防守。

而且,上庸境內的那幾波山賊,早已被我派人嚴密監視起來,他們不出山也就罷了,只要出山搞事,那就別想再退回山中。”

說着,宋墨眼神冷冷的道:

“如此,上庸,可謂萬無一失。別說三萬楚軍,就是十萬楚軍,也休想攻入上庸。而且,本將已經向咸陽請求援軍,等援軍到來,我上庸便有數萬大軍防守,那時,就算楚軍有三十萬之衆,有能奈我何。”

“將軍英明!”韓攸聞言立即拱手讚道。

宋墨得意的一笑,然後擺了擺手道:“如今上庸各地民心不穩,本將還要回上庸城坐鎮,這裡就交給將軍了,請將軍謹記,無論如何,不要出關迎敵。等國尉司馬錯平定蜀亂,楚軍自然就會撤走。”

宋墨囑託完,便帶着手下的護衛離開鄖關,往上庸城而去。

關外。

楚軍在外叫戰一日,卻見秦軍沒有半點搭理的意思,一直呆在關城中一動不動。

日落時分,昭雎站在鄖關之外,看着不遠處聳立的鄖關,冷冷的笑道:“看來秦軍是不打算出關交戰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強攻了。”

“傳令,明日起開始打造攻城武器,準備強攻鄖關。”

“諾。”

接下來兩日,楚軍便在鄖關外打造器械,而秦軍只在城牆上默默的看着楚軍壘起高臺,看着楚軍士卒到處伐木打造器械,只待楚軍準備就緒,然後強攻鄖關。

第三日。

上庸各地的消息彙集在昭雎手上。

“鄖關有一萬秦軍,上庸有兩千秦軍,其餘四縣都有一千秦軍駐守。水路被阻塞,而且還有三千秦軍防守,仞山小道也有一千秦軍防守,看來秦軍準備很充足!”

昭雎看着手中的情報,不屑的笑了笑,然後將情報仍在案上,轉手拿起另一份情報。

“襄成君司馬鄭當,自上庸失守後,便退居山中,一直由上庸貴族資助到今日,纔沒有遭到秦軍的圍剿。如此看來,他也沒有說謊。不過他終究只是襄成君之父留下的司馬,前任襄成君慘遭毒手,誰知道他有沒有懷恨在心呢?

不過,不管他是否依舊忠誠,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將成爲本將攻取上庸的利劍。”

昭雎沉吟了一下,隨後召來一名副將,遞給他兩面令牌道:“派人去房縣附近,找到在山中潛伏襄成君司馬,讓他速來關外找我,本將有要事吩咐。還有,找到長利縣附近原長利縣尉,讓他也來見我。”

“諾。”

“傳令,立即派人回郢都,本將需要船隻,請大王增派戰船一百隻,以威懾秦軍。另,派人前往南面鄧縣,襄陽等地,向各縣要求,將所有的船隻全都集中起來,本將有用。”

“諾。”

接着,又想起秦軍不知何時到來的援軍,不僅皺起眉頭。

“上庸的兩萬秦軍到好對付,但是,出現這種事情,秦國一定會派援軍來。所以,速度必須要快,得趕在秦軍到來之前。”

想着,又吩咐道:“派人回武當縣,找武當縣尹,讓他待本將在縣中招募男丁,本將給他半月功夫,儘可能多的招募縣中男丁,人越多越好。

告訴武當縣尹,只要人數充足,此戰之後,本將在大王面前爲他請功。而且讓武當縣尹放心,這次不用招募男丁與秦軍作戰,讓他放心派人來,只要來到鄖關之外,每人每天賞錢十錢。

無論最後又多少人,半月後都派到本將軍營。”

“諾。”

“傳令下去,加快速度打造攻城器械,本將要儘快強攻鄖關。”

“諾。”

就在上庸戰事一觸即發的時候,另一邊,等莊蹻率領兩萬楚軍來到前線時,楚國巫郡守司馬翦已經率領巫郡守軍奪回了枳邑,並且已經屯軍與陽關之外,正在關外打造攻城器械。

楚軍大營。

莊蹻帶着一個巴人來到司馬翦帳中。

“末將莊蹻,奉大王之命,率軍前來支援將軍。”

“在下巴犢拜見司馬將軍。”

司馬翦見莊蹻行禮,立即笑道:“莊將軍請起,在下早就得知大王派將軍前來支援,這段時間一直等着將軍到來。”

說着,在莊蹻起身後,又看着巴犢笑道:“巴犢將軍,你我可是有十餘年未見了,不知巴侯現在如何?”

昔日秦國突襲巴國,巴國不敵,巴王死國家滅,族人四散。數年後,巴王之弟見覆國無望後前往楚國求援,熊槐爲了打巴地的注意,便收留了巴王之弟,封其爲巴侯。

因爲巫郡的土地,還有黔中郡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楚國從巴國手中奪取的,境內還有大量的巴人。故,爲了避免巴侯在巫郡與黔中郡搞事,熊槐便將巴侯讓安置在郢都東部兩百里外江水之畔的沙羨縣,並將陸續逃到楚國巫郡的巴人也全都安置在沙羨縣。

如此,逃到楚國的巴人便大都在沙羨縣各處聚居,六年間,便匯聚了數萬人。

而後因沙羨縣巴人太多,爲了方便管理,於是便另尋地方安置巴人···

此刻巴犢聽到司馬翦詢問,難過的搖頭道:“國家滅亡,復國無望,巴侯日夜憂嘆,數年前便不幸薨了,現在的巴侯,乃是巴侯之子。”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