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

曲陽。

曲陽君世子曲隆輕輕的走到曲陽君的房間,見他兄長曲興正在牀邊伺候,便輕輕喚了一聲:“父君,三兄。”

此時,正在照顧曲陽君的曲興聽到世子曲隆的聲音,回頭點了點頭,然後輕輕的對牀上的曲陽君道:“父親,七弟來了。”

“嗯!”一臉病態的曲陽君虛弱的應了一聲,並沒有多少反應。

曲隆見狀,立即走到牀邊,輕聲細語的道:“父親,剛剛六君又傳來給父親的親筆書信!”

此時,躺在牀上的曲陽君微微偏頭看了一眼曲隆遞來書信,並沒有伸手去接,而是用虛弱的語氣問道:“六君在信中說了什麼?”

曲隆將竹簡展開一看,看完書信後,皺眉道:“父親,六君又邀請我們徵召百姓向大王施加壓力。”

曲陽君聞言皺了皺眉:“是因爲柱國率軍返回郢都,以及大王並沒有因爲徵召百姓而責備六君,所以六君又邀請我們行動嗎?”

曲隆點了點頭:“父親明鑑,正是如此。”

“那,世子以爲應該如何回覆六君。”

曲隆想了想,應道:“父親,我以爲六君說的對,君強則臣弱,臣強則君弱,現在大王既然在六君等人的逼迫下後退一步,並沒有就此責罰六君,那兒臣以爲我們應該立即跟進,徵召百姓響應六君。”

說着,曲隆臉色浮現一絲神采:“父親,兒臣以爲父親你的聲望遠在六君之上,當初六君無法號召各地貴族,可若是父親出面,那兒臣相信,各地貴族必定紛紛影從。”

說到這,曲隆聲音越發高昂激動的道:“只要我們江淮的大部分封君全都聯合起來向大王施壓,再加上許多反對變法的朝中諸公在郢都響應,那麼兒臣肯定,大王一定會停止變法的。

這就跟三十年前大王暫停清查人口土地,二十年前大王驅逐屈原一樣,大王見事不可爲,就會改弦易轍,主動退縮的。”

曲陽君聞言雖面上並不表情,但在心中卻是輕輕一嘆。

他今年七十有八,活得實在是太久,而且也死的太晚了,以致於他的嫡長子嫡次子竟然全都走在了他的前面,然後,他竟不得不立第三子爲後。

可是,對於他這個嫡三子,因爲他寵愛太多的緣故,以致曲隆遠不如自己親自請名師培養的老大,以及送去郢都大學培養的老二成才。

如果···

此時曲陽君在內心默默想到:如果現在老大還在,那老大肯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想着,曲陽君悲從心來,然後兩道眼淚順着眼角直接落在枕巾上。

另一邊,曲興見曲陽君落淚,頓時驚呼一聲,然後拿起毛巾,快速向前一步,替曲陽君擦去淚水後,難過的問道:“父親,你怎麼了?爲何突然流淚!”

等曲興說完,曲隆這才奇怪的問道:“父親,可是兒臣剛剛說錯了。”

曲陽君聞言,嘆道:“無事,你們也不必擔憂,人老了,就容易莫名其妙。”

“父親~~”一旁的曲興聞言不禁悲從心來。

“唉~~”曲隆同樣也悲嘆一聲,接着在心中默默的道:“父親真的老了。”

忽然,曲陽君感嘆道:“大王又要看是變法了,世子,大王變法之前,也曾發生李悝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這些變法,甚至這次大王的變法,其內容都是一脈相承。

現在爲父已經記不清之前的這些變法一共維持多長時間了,世子飽讀詩書,可否提醒爲父一下。”

曲隆聞言,不知道他父親爲何突然說起史書上的變法來,只得滿腹疑惑的應道:“父親,李悝變法曾先後持續十餘年,直到魏文侯病死。商鞅變法前後持續近二十年,直到商鞅被殺。而吳起變法前後持續六年,直到吳起被殺。”

“嗯!”曲陽君聞言有氣無力的應了一聲。

曲隆見曲陽君應了一聲後,又沉默了下去,等了一下,再次開口道:“父親,六君的書信,我們應該怎麼回覆。”

曲陽君聞言,沉默了許久,然後應道:“我就快死了,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世子回覆六君,請他來參加我的葬禮吧。”

“······”曲隆愣了愣,然後皺着額頭道:“是,父親。”

等曲隆離開後,曲陽君又沉默了許久,突然向自己的庶長子曲興問道:“興,大王變法一事,你怎麼看?”

曲興愣了愣,然後應着:“父親,大王已經六十多了。”

“唉!”曲陽君長嘆一聲,突然從牀上坐了起來,然後用力的握住曲興的手,接着紅光滿面的道:“答應爲父,讓曲陽君一脈傳承下去···”

“父親?”曲興先被曲陽君嚇了一跳,然後又看着曲陽君通紅的眼睛,不禁微微一愣。

曲陽君急促的大喊道:“答應我···”

“我···”

曲陽君哀求道:“答應我···”

“是,父親······”

與此同時,鍾離城中,鍾離君正拿着六君的書信,向其世子鍾離玳問道:“六君邀請爲父徵召百姓向大王施壓,不知世子以爲應該如何回覆。”

鍾離玳聞言立即拱手應道:“父親,兒臣以爲應該拒絕。”

“哦!爲何?”鍾離君好奇的問道。

“因爲這是不臣之舉。”鍾離玳滿臉寒意道:“兒臣知道大王變法的事情,已經危及各地封君的利益,令各地封君極爲不滿。

可是,面對大王的變法,諸君不滿可以直接上書大王述說變法危害,然後直接反對變法。但卻不能如六君一般,直接徵召百姓,試圖用武力威脅大王,行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兒臣以爲這等不臣之舉,萬萬不可效仿。”

“嗯~~”鍾離君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那麼你說大王變法這件事,我們是否要上書表示反對呢?”

“不用反對!”鍾離玳理所當然的道:“同時,也用不着表示支持。兒臣以爲我們觀望便可。”

“爲何?”

“父親,以目前看來,大王變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土地跟人口,而我鍾離之地,正處在戰爭的前線,之前是爲了跟越國打,現在則是爲了對付齊宋兩國。

深處前線,我們的私田以及私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還因爲戰爭,連本屬於我們的百姓,也常常需要大王支援,我們與大王乃是休慼與共。所以,大王的變法,對我們的影響可是微乎其微。

甚至,我們與大王更是休慼相關,楚國強則鍾離安,楚國弱則鍾離一日不得安寧。

這種情況下,兒臣以爲我們只需靜觀其變就可。”

“善!”

······

另一邊,勷君的封地上,勷君拿着六君的書信向自己司馬徐完問道:“司馬,六君再次來信邀請本君徵召百姓,不知先生以爲如何?”

徐完臉色沉重的搖頭道:“君上,臣還是那句話,對於大王的變法,理應以靜制動。

大王是君,而君上則是臣子,以臣謀君,成則君無所加,敗則舉族大禍臨頭。是故,大王變法即便嚴重危及君上的利益,那君上也得忍下去。

更何況現在大王的變法並沒有直接針對君上,此時此刻,君上又何必冒頭惹得大王不快呢!”

“善!”

······

舒庸君:“去回覆六君舒蓼君,就說本君願意爲其羽翼!”

······

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三百章 會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
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三百章 會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