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

安邑。

本是魏國故都的安邑被秦軍接連強攻半月後,終究還是因實力不足而淪陷了,現在已經落入秦國之手。

此時,安邑城守府中,魏冉看着掛在廳中的地圖,嘆恨道:“可惜可惜啊,楚軍退的太快,前後不過十天時間,我們這裡纔出兵,那邊楚軍就退了。若是楚魏兩國能打上一個月,則整個河東都將歸我所有啊。”

說着,魏冉看了看地圖,搖頭道:“而不是現在,因爲時間太短,我們僅僅只是攻取數座城池,勉強佔據安邑,魏國援軍就快到了。”

說罷,魏冉看着向壽問道:“向將軍,這次魏國援軍的主將確認是魏王遫的弟弟公子安嗎?”

向壽點頭道:“將軍,此事千真萬確,公子安被任命爲魏相的當日,便被魏王提爲援軍主將,此刻正率領十五萬援軍前來河東。”

“公子安!”魏冉不屑的一笑:“若是公孫喜前來,本將說不定還會暫時退兵,但是他公子安這個從未上陣殺敵的公子王孫!呵呵,那安邑這個地方,再加上半個河東,本將就全要了。”

此時,白起沉吟道:“將軍,依在下之見,只要我們能擊潰魏國援軍,那麼我們還有機會佔據整個河東。”

“擊潰魏國援軍。”魏冉一怔,他雖然意動,但卻在已經達成戰略目標的情況下,也不願冒險與魏軍決戰。

想着,魏冉搖頭道:“起,太冒險了。魏國公子安雖然不怎麼樣,但是他手中還有十萬攻打楚國漢北郡的精銳之師,戰力不容小覷。

而我們這邊,因爲沒想到楚軍退兵這麼快,所以之前爲了儘快佔據河東,已經分出了大量軍隊去攻打南面的蒲阪、令狐、知地等地,這些軍隊此刻還在南方,難以來援。現在我們在安邑的軍隊已經不足七萬。而且爲了防備魏人反叛,我們還要留下許多軍隊鎮壓魏人。

這樣一來我們的軍隊數量就連魏軍的一半都沒有,這種情況下出城與魏軍決戰,還不如佔據安邑守城,然後等南面的軍隊前來,到時再與魏軍決一死戰。”

“不,等我們的援軍到來,那時就太晚了。”白起再次勸道:“將軍,用兵之道貴速不貴久,戰端一起,日費千金,大王之所以同意將軍率軍攻打河東,那是因爲大王認爲楚魏相持,我秦軍能輕取河東大部分的土地,甚至能輕取整個河東。

但是,現在楚國退兵,魏國全力來援。而我們雖然用詐稱八萬的辦法,避免了各國快速馳援魏國,但是我們近一個月來,同時攻打河東多地,這些全都瞞不過河東的魏人。所以,現在魏國或多或少已經知道了我們的虛實。

若是將軍採取沉穩的辦法,則魏國援軍必定依靠地利人和,用穩紮穩打的辦法,一面跟我們打持久戰,一面向各國求援。到時,我們爲了保住安邑這個魏國故都,必然會陷入長期戰爭中。

而這,卻並不符合大王的預期,一旦大王有變,將軍又如何自處。”

魏冉聞言一震,卻是反應過來了,此時此刻,坐困安邑的確是最蠢的選擇,對秦國而言,最有利的莫過於快速擊潰魏國援軍,然後盡取魏國河東地。

如若不然,那就應該退守汾陰周圍的區域,給公子安以及魏國一個臺階,然後讓魏國退兵,最後依靠汾陰蠶食河東地。反正以魏國目前的虛弱,絕對不會爲了區區一兩個城池就跟秦國決戰。

而坐困安邑這種事情,不僅魏國耗不起,秦國同樣也耗不起。一旦真的陷入消耗戰,秦魏兩國誰先堅持不住,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魏冉這個秦軍主將肯定會最先被秦王罷黜。

想明白之後,在自己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魏冉立即目不轉睛的盯着自己的女婿,問道:“起,若是與魏國援軍決戰,你有幾分把握。”

白起想了想,看着魏冉應道:“六成。”

“六成?”魏冉遲疑的看着白起道:“真有六成?”

“嗯”白起點頭道:“魏國援軍主力先攻楚國漢北兩月,而後又繞道韓國前往大梁守城,接着又從大梁繞道上黨前來河東,半年間轉戰千里,乃疲憊之師。

而魏軍主將公子安,此前也從未領軍作戰,這次冒然被魏王提拔爲相國以及主將,必然難以服衆,指揮困難。

且,算算公子安的行程,離開大梁後一路疾行,這正是他立功心切的表現。

這樣一個控制不住軍隊的主將,帶着一羣疲憊不堪有士氣低落的軍隊,只要五萬軍隊就可以擊敗他,只需七萬軍隊就可以擊潰他。”

“六成把握,已經可以一戰了。”魏冉聞言笑了笑,然後問道::“起,你打算怎麼打?”

白起聞言立即單騎拜道:“將軍,末將請將軍給我五萬大軍,讓我去攻打北面的絳都。”

“絳都?”魏冉微微一愣後,接着眼前一亮,大笑道:“好計策。”

另一邊。

公子安率領魏軍剛剛離開道路險阻的上黨郡,一個從絳都來的信使便趕到了軍中:“相國,秦將白起率五萬大軍強攻絳都,絳都危在旦夕,請相國速速前去救援,遲則絳都不保。”

“秦軍正在強攻絳都?這不對啊,我們率領十五萬大軍救援的消息根本就沒有保密,秦軍也必然已經知道了。現在秦軍知道我們來,不僅不退兵,反而還繼續北上強攻絳都,這有些反常啊。”公子安疑惑的嘀咕了一聲。

此時,副將魏齊發出一聲驚呼道:“不好,秦軍打算以絳都拒我援軍,然後盡取我河東地。”

“嗯?”公子安聞言一怔,隨後反應過來。

河東地乃是一個盆地,西面是洶涌澎湃的河水,東部是高大險峻的王屋山,南面是延綿不絕的中條山以及峽谷中的河水,而西北方向則是龐大的呂梁山。

所以,魏國前往河東地的主通道那就是走汾水流域,而絳都這個昔日晉國的都城,正位於通道之中,坐落在九曲沃水之畔,乃易守難攻的之地。

只要秦軍佔據曲沃,依靠地利攔截魏軍,那麼魏軍輕易之間就無法通過,這樣一來河東就危險了。

此時,公子安雖然心急如焚,但是想起河東各地傳來的情報,知道秦軍的數量肯定不止八萬人。於是,他強行按捺住慌亂,向信使問道:“確定攻打絳都的秦軍只有五萬嗎?”

“相國,軍國大事,豈敢虛言。”

公子安點了點頭,然後向魏齊問道:“將軍,令狐,知地,蒲阪等地情況如何?”

魏齊一聽便知道公子安的擔憂所在,想了想,立即應道:“相國,河東的消息,蒲阪等沿河關邑大多已經被秦軍攻克,令狐知地等地,因爲路途遠,且不失秦軍的主要攻擊目標,現在還在堅守。

探子來報,攻打令狐等地的秦軍現在還在攻城,並沒有半途而廢的樣子。至於攻打蒲阪的秦軍,距離絳都太遠,即便是急行軍,現在也無法趕到絳都。

所以,現在攻打絳都的秦軍,最少五萬,最多八萬,不能再多了。”

公子安頓時鬆了一口氣,無論是五萬還是八萬,秦軍的數量都遠不如魏軍。

接着,公子安又想起河東地區的虛弱,想起絳都殘破,守備力量已經嚴重不足,不禁心急如焚,急切間,便立即下令道:“傳我將令,加快速度,馳援絳都!”

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
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