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

時間在各國大戰中緩緩流逝,一晃四月而過。

這一日,黃君面色沉重的找到昭雎:“令尹,我們已經與秦韓聯軍激戰四月餘,士卒損傷不輕,現在想要繼續保持對韓軍的最大殺傷力度,西面的兵力已經有所不足。”

“既然兵力不足,那就繼續從城中調兵,本將記得城中還有一些兵力在休整吧。”

黃君應道:“令尹明見,城中的確還有一些兵力在休整,不過,曲陽君他們纔剛剛從西面撤下來休整,現在又將他們調到西部來,在下擔心將士們的士氣會不高。”

昭雎一聽黃君提起曲陽君,頓時反應過來。

激戰一年半,他從郢都帶來的軍隊,已經消耗了不少,剩下的不是已經在西面輪流守城了,就是在最關鍵的北面駐守。

再調兵,那就只能調封君來西部了。

只是封君的軍隊···尤其是淮南封君的軍隊,可不能從讓他們來西面。

封君軍隊的戰鬥意志,是楚軍中最低的,其中淮南封君軍隊的士氣又是所有封君中最低的。

尤其是激戰長達一年半的情況下,他們的戰鬥慾望應該已經極低了。

若是現在將他們調到戰鬥最激烈的西部來,這無疑會影響西部的戰局,讓秦韓聯軍以爲楚軍難以爲繼了。

這可不利於接下來對韓軍的打擊。

想着,昭雎立即開口道:“黃君言之有理,曲陽君剛剛纔開始休整,西部戰況太激烈,本將現在將他們調來,這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了。”

說着,昭雎不由沉吟起來。

這次來陳城鎮守的楚軍,大致分爲四部分,其中他最能信任的可以依靠的,無疑是郢都以及各縣調來的十五萬大軍。這些軍隊,除了少部分在南面,其他的不是在最關鍵的北面,就是在最激烈的西面,基本上已經全都在作戰了。

至於將南面的精銳縣兵調來,昭雎微微一想便立即搖了搖頭,南面不僅是突圍的關鍵,更是斷後的希望所在,這裡一定要有一支極爲精銳的軍隊鎮守,否則他心中不安。

剩下的三部分,一部分是陳城附近封君的隊伍,一部分是江漢的封君隊伍,剩下的一部分則是淮南封君的隊伍。

陳地附近的項君等人,因爲靠近陳地脣亡齒寒的緣故,他們不僅將封地最精銳的軍隊給調來了,而且論戰鬥意志與戰鬥力,他們甚至還要超過郢都與各縣的軍隊一籌。

至於江漢之間的封君,因爲楚王強大的掌控力,他們打起戰來比之各地縣兵稍遜一籌。

至於淮南的封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的戰力是最低的。

想着,昭雎目光中突然閃過一絲寒意,既然不能調曲陽君他們,那麼就只能調江漢淮北封君的軍隊了。

想到這,昭雎立即吩咐道:“傳本將將令,立即通知北部的陰君以及東部的昭應將軍,他們將北面的相君等部以及東部的南君等部調到西面,然後通知曲陽君等人,讓他們按照休整的先後順序,先休整的軍隊去補充東北兩面。”

“諾。”

城中一處軍營,曲陽君與廖君看着一批批被調走的軍隊,臉色頗爲沉重。

“激戰一年半,將士傷亡慘重,這休整的軍營都空了一大半了。”

“是啊,離間議和失敗,針對韓軍的戰事又遲遲看不到效果,也不知何時是個頭。”

“唉···”

二人同時聽到對方嘆氣,不禁對視了一眼,然後兩人微微頷首示意,接着便向自己的軍營裡走去。

數日後,齊軍大營中,田達一臉興奮的對匡章道:“將軍,末將奉命探查陳城情況,發現東面北面的一些封君已經被調到西面去了。”

“終於調封君的軍隊去西面了嗎!這說明楚國的縣兵已經全部上陣了。”匡章眼睛一亮,略略有些緊張的問道:“都有那些封君被調到西部了?”

“是相君南君他們。”

“相君在穎水流域,南君在郢都附近,不出我所料,這次昭雎調到西部的軍隊,全都是作戰意志較強的軍隊。”

說着,匡章又遲疑了一下,皺着眉頭問道:“等等,難道南面的項君以及申縣縣兵沒有調道西面去嗎?”

田達搖了搖頭道:“沒有,因將軍囑託,所以末將親自在南面查看過,項君與申縣縣尉的旗幟一直都在城南的牆頭上,並沒有被調走。”

匡章一怔,有些奇怪的道:“昭雎要儘可能的給韓軍造成傷亡,應該會調用最精銳的軍隊纔是,申縣縣兵還有項君的軍隊,都是百戰精兵,他怎麼會放棄啓用這兩支軍隊呢?而且還從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就將這兩支軍隊放置在毫無戰事的城南,這有些太對勁,昭雎想幹什麼?”

田達聞言,立即緊張的問道:“將軍是說昭雎有陰謀?”

“不知。”匡章搖了搖頭,吩咐道:“有勞將軍繼續關注陳城,本將要知道楚國淮南封君的動靜,一旦他們大部分聚集在同一面城牆上,立即來報。”

“是,請將軍放心。”

又一月,田達再次稟報道:“將軍,陳城東面的城牆上,已經有大半的旗幟是楚國淮南封君的旗幟。”

“確定是淮南的軍隊嗎?”

“已經確認過來了,就是淮南封君的軍隊,我們的探子已經在城牆上看到了曲陽君等人。”

“好。”匡章大喜道:“本將已經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了。”

“傳我將令,立即通知魏將公孫喜與宋將唐鞅,本將要請他們議事。”

“諾。”

不久後,齊魏宋三國主將齊聚。

匡章坐在主位上,看着二人笑道:“兩位將軍,在下這次請兩位來,是想告訴你們,攻破陳城的時機已經到了。”

“什麼?”公孫喜與唐鞅一愣,興奮的看着匡章道:“將軍此言當真。”

匡章點了點頭,笑道:“兩位,衆所周知,楚國政治混亂,軍隊分屬不同,難以協調。而且,每當面臨戰事,楚國封君會因爲面臨的敵人不同,在作戰的地點不同,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力。

而陳城打戰,主要波及的封君乃是是淮北的封君,故而淮南封君的戰意最爲弱小。

而現在,淮南的封君就大量的向東部聚集,這就是我們攻破陳城的希望所在。”

唐鞅遲疑道:“章子將軍,楚國封君的事情在下也有所耳聞,現在楚國淮南封君雖然大量聚集在東部,但是,此刻東部還有許多陳地守昭應率領的陳地士卒,這些人出於保家衛國的心思,戰力可是極強的。有這些軍隊在,想要從東面攻破陳城恐怕並不容易。”

匡章笑道:“在下當然知道陳地士卒是一個障礙,所以,接下來本將想請兩位將軍攻城之時,將主要的目標放在陳地的士卒身上,此外,只需稍稍對守城的封君們保持壓力便可。其目的,一則提前清理障礙,二則麻痹東面的封君。

待時機成熟,我齊國技擊士與魏國武卒聯合突擊東面淮南封君的防線,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能一擊破城。”

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八百章 退意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
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八百章 退意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