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墨家下山

六暴家弟子,景帝非常賞識。昔年。景帝駕臨墨家總阮,猶,心把他們弄下山,苦口婆心的好生勸說。匈奴橫行,華夏男兒應該盡一份心力,他們是良工巧匠,應該下山,輔助朝廷”景帝是說得口沫橫飛,結果卻是沒有改變,墨家弟子依然眷戀此處,不願出山,景帝也是無可奈何,只得作罷。

周陽一直在打他們的主意,可是,若是象景帝那般,苦口婆心的勸說,結果和景帝的努辦一樣,不可能成功。思來索去,要讓他們下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折服他們,讓他們不得不下山。

折服這些墨家弟子,的確是個好主意。問題是,這太難,比起登天還要難。墨家弟子精於工算之道,要讓他們服氣,只有在工算之道上下功夫了。若是不在工算之道上努力,在其他方面,即使讓墨家弟子讚賞,卻不能讓他們服氣。

偏偏墨家弟子人人皆是極其了得的工師算師,要想讓他們服氣,比起周陽打敗匈奴還要困難,放眼漢朝,沒有一個人有如此能耐。誰和墨家弟子比工算之道,那不過是自取其辱,並非沒有人試過。

晃錯的反應極其快捷,念頭一轉,便明白周陽的用意。晃錯不得不讚賞,周陽真會抓要害,這的確是對付墨家弟子的不二法門。可是,晃錯又爲周陽惋惜,惋惜周陽不自量力,這是自討沒趣。

他當然不知道周陽是現代人,真要比工算之道,不會比墨家弟子差,尤其是在理論上,更非墨家弟子所能敵。

“比什麼比?大帥和你們說笑的,你們竟然當真?”晃錯臉一沉,喝斥起來。

他是墨家的門主,他的話極有份量,墨家弟子雖是不服氣,卻不敢說話了。晃錯衝周陽道:“大帥,他們多有冒犯之處,還請大帥見諒。”

他這是在給周陽臺階下,按照他的想法,周陽應該順坡下驢。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周陽不僅沒有順坡下驢,反高聲調更高:“先生錯矣!在下不是說笑,而是真心話!久聞墨家善工算之道,我一直想與你們一見高低!”

“哎!”晃錯一番好心,卻沒有收到意想中的效果,只得嘆息一聲,不再言語。

糊夫,你可有成算?他們可是墨家弟子!”劉徹在周陽耳邊”小聲提醒一句。

他也是一番好心,與墨家弟子比工算,天下間,就沒有人能討得了好。

周陽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極是自信,劉徹不再說話。

“誰先來?”周陽打量着眼裡都快噴出火來的墨家弟子,大聲問道。

“你遠來是客,我們不能慢怠,還是你先!”儘管墨家弟子很是氣憤,仍是保持了待客之道。沒有叫嚷,更沒有謾罵。

“好!那我就獻醜了!”周陽捋捋袖子,爽快的應承。

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只有比試了,晃錯爲周陽提心吊膽。

“先生放心,姐夫有成算。”劉徹小聲在鼎錯耳邊道。

晃錯了解周陽,沒有把握的事情,他不會做。可是,能在工算之道上勝過墨家弟子的人還沒有,晃錯哪能不擔心的。

周陽叫人弄來幾塊木板,拼在一起,再叫人弄來木炭,這就是周陽的道具了。

把周樣的舉動看在眼裡,墨家弟子極是驚奇,眼睛瞪得滾圓。周陽這舉動實在是太新奇了,就是墨子講經。也未有過如此舉動。

“你們中,很多人是了不得的算師,我現在就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算師。”周陽抓住木炭,走到木板前,手中的木炭在木板上畫起來。

墨家弟子脖子伸得老長,眼睛瞪得滾圓,死盯着周陽的手,生怕錯過一個小細節似的。

在墨家弟子的注視中,只見周陽手中的木炭三畫兩畫,一個直角三角形便出現在木板上。

“這是什麼,你們知道嗎?這是三角形!”周陽指着三角形給墨家弟子解釋,道:“三角形有一個很大的特徵,那就是很穩定。九鼎爲何是三足的呢?那是因爲,三足成一個三角形,非常穩定。”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衆所周知的,墨家弟子不以爲奇,冷笑道:“我們早就知曉了,不需要你說。”言來頗是不屑。

“很好!”周陽中手一揮,道:“你們知道便好,那就來說點你們不知曉的。這是三,這是四,這是五”周陽不住在三角形的邊上標住數字。

“這是商高之說,有何好奇怪的?”墨家弟子譏嘲聲響成一片。

周陽畫的是直角三角形,根據勾股定理,就是勾三股四弦五。早在商末周初,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這一原理,最有名的便是周公問商高,故而,墨家弟子又稱爲商高之說。

從商高到眼下,勾股定理已經問世七八百年了,墨家弟子爛熟於胸,嘲笑聲響成一片。

嘲笑聲轟鳴,周陽卻是不動聲色,冷冷的打量着墨家弟子,直到他們停下笑聲,這才道:“你們有誰知道,爲何如此?”就是要墨家弟子來證明。

“本來就如此!”商高雖然發現了勾股定理,卻是沒能證明。在中國真正證明勾股定理的,是在三國時期,還要過數百年去了。在當時,勾股定理是作爲“公理”用的,不需

他們認爲,周陽這是多此一舉,言來極是輕蔑。

周陽微微一笑道:“你們不知曉原委。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

“吹牛!”勾股定理問世之後,並非沒人去證明,而是有不計其數的才智之士耗費心力,卻是無法證明,周陽若真要證出來,足以引起轟動。

可是,周陽是將軍,打仗打出來的名將,不是靠算學成名的,要墨家弟子相信周陽能證明,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其難度不比相信太陽從西邊出來容易。

“看好了!”事實勝於雄辯,多說無益,只要證出來了,一切不言自明,周陽手中的木炭開始畫動,一條條線條出現。

畫完之後,周陽開始證明。

勾股定理到現在,有數十種證明,周陽在網上看到過一些,還記得,挑選了最簡易的一種來證明,只一口氣功夫,便證完。

“這個墨家弟子眼睛瞪圓了,難以置信的打量着周陽。

一道困擾無數才智之士的難題,周陽證來,卻是信手拈來,一點難度也沒有,要不是墨家弟子親眼看見,還真不相信。

先不說證得對不對,光是這種熟練,就不是他們做得到了,墨家弟子震驚了。

“呼啦!”墨家弟子朝前擁,伸長脖子,瞪大眼睛,踮起腳尖,你擠我挨的擠作一團,死瞅着木板,一遍又一遍的看着。

他們對算學極是精通,一通細瞧下來,不得不承認,周陽真的是證明了商高之學。

晃錯也是一個不錯的算師,細瞅之下。眼睛瞪圓了,嘴巴張大了,驚訝得話都說不出來了,他無論如何也是不信,這道困擾無數才智之士數百年的難題,便如此給證明了。

“大帥勝了!”久久之後,墨家弟子平復一下心情,齊聲認輸。

墨家弟子此時的語氣,不再是先前那般譏蔑嘲諷,而是心悅誠服,真心認輸。

“承讓!承認”。周陽一抱拳,道:“該你們了

“大帥能解商高之術,我等心悅誠服,甘敗下風,不敢在大帥面前獻醜了墨家弟子齊聲道。

商高之學,墨家弟子就曾花費大量心血,要想證明。這其中,包括大學問家墨子、鬼谷子,耗盡心力,卻是無果而終。周陽能證明,要是再和周陽比算學,那是自取其辱,他們哪敢獻醜了。

“呵呵!”對墨家弟子態度的轉變,周陽大是欣賞。這就是學者,真正的學者,不是學術流氓,不是現代社會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明明錯了,還不認輸。墨家弟子,輸了便輸了,這般胸懷,足以讓周陽佩服。

有了這般坦蕩的胸懷,纔可以做學問。他們調教出來的人才,纔會把學術發揚光大,周陽心下極是欣慰。

“大帥算學舉世無雙,不知大帥不能不能在工學上露一手,讓我們開開眼界?”立時有墨家弟子,以商量的口氣說話,徵求周陽的意見。

“嗯!”旯錯也是好奇了。周陽在算學上如此了得,在工學上也不會差吧,要是能一睹的話,定是快慰生平。

比試才進行了一半,墨家弟子就心悅誠服了,可以就此結束了。可是,周陽沒這想法,要是周陽在工學上再露一手,墨家弟子對他會更加服氣,隨他下山那就是必然之事了。

“好吧”。周陽謙遜的笑笑道:“若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斧正”。

“大帥言重了,能得睹大帥神技,是我等榮幸!”墨家弟子的態度好得不能再好了。

周陽叫人弄來石灰和鹼。石灰,我們祖先早在夏商之際就在使用,用來修房建屋,到如今,使用了兩三千年,很尋常的東西,墨家總院多的是。

至於鹼,在當時也在使用了。只不過用得不多。墨家總院就有,昆上錯煉丹,時不時就要用到,不能缺少。

周陽拿起鹼,在手裡一晃,笑着問道:“你們身居關中之地。吃得最多的是什麼?”

“麪食!”

“鍋盔”。

立即有墨家弟子笑道。

鍋盔起源於長平大戰。

當時,秦趙相持,秦昭王動用了舉國之力,爲前線輸送糧草。長平大戰,秦趙雙方投入的軍力相差無幾,按照兵法“倍則圍之”。秦國沒有優勢兵力,白起不可能把趙軍圍住。白起之所以做到這一點,那是他利用了長平地形複雜的有利條件,把趙括的大軍引誘到險要之處,秦軍撫守住險關要隘,趙軍插翅難逃。

秦軍是圍住了趙軍,可是,有些秦軍爲了堵住趙軍,不得不駐紮在山上,沒有水源。這用水就是一個大麻煩。而秦國地處關中,糧食以麥爲主,秦軍多吃麪食。麪粉要和,就需要水,在山頭上,哪裡去找水呢?這得從後方輸送,這對秦國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爲了減輕負擔,秦昭王下令,先把麪粉和好了,再運到前線去。前線的將士們,只需要烤熟就行,既減輕了秦軍後勤負擔,又爲秦軍節省了時間,這是一舉兩得。

秦軍將領王陵領到麪糰,和兵士一起升火烤食。當時有一個困難,就是沒有鍋,麪糰只能烤着吃,兵士們烤麪包,花樣繁多,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不一而足。王陵順手兒嘆二滴下來。架到火卜去曉,把麪糰拍打幾下,丟了講去戲想。一烤之下,竟是麥香陣陣,誘人流口水,他把頭盔取下來一瞧,麪糰焦黃了,比起兵士們的烤法更好,更適用。

於是乎,秦軍兵士爭相仿效,鍋盔由是得名。長平大戰之後,鍋每就流傳了下來,就是現代社會也還存在,只不過做法新奇多樣了。

用頭盔來烤麪糰,爲秦軍將士所喜,還唱出了一首歌“鍋盔鍋盔,麥面鍋盔。鐵盔硬麪,焦黃香脆。煙黃火燎,又厚又黑。千古戰飯,大秦鍋盔”。

長平大戰之後,關中之地特別流行鍋盔,神農大山就在關中,墨家弟子沒少吃鍋盔。

“我告訴你們,把麪糰發酵之後,待得有了酸味,再用這東西來做,麪糰就會疏鬆爽口,特別好吃。”周陽笑着給他們指出一條做美食之法:“你們愛吃鍋盔,可是,鍋盔太硬。若是有了這東西,鍋盔就好吃得多了

說到此處,周陽心中驀然一動,漢軍若耍出營行動,就要多帶鍋盔。鍋盔雖然易保存,卻是太硬,對將士們的身體有礙,吃多了,會讓他們腸胃不適。若是把麪粉發酵之後,再做成麪食,就會鬆軟得多,對將士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馬上就要與匈奴進行生死大戰,在大漠上行軍,往往數日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硬的鍋盔,這不太好。

這事得加緊辦!

“真的?”墨家弟子有些不信。

“等這事完了,我做給你們品嚐。”周陽信心滿滿,這要用到軍隊中去,這事得試試。

“好嘍!”墨家弟子們齊聲歡呼,周大帥神奇不凡,他做的麪食,肯定與衆不同。

“石灰和鹼遇到一起,會有什麼變化?”周陽把石灰和鹼碰碰,什麼變化也沒有。

“哪有變化呀”。墨家弟子不住搖頭,根本就不信會有變化。

“你們瞧好了。”周陽從高臺上下來,把石灰化在早就準備好的清水中,一陣熱氣冒上來。石灰入水,會冒熱氣,這是數千年的經驗墨家弟子不知道見識過多少回了,一點也不驚奇,只是圍着周陽。沒有說話。

周陽再把鹼化在另一釜清水裡,雜質沉到釜底。墨家弟子見識過,也沒有說話,異是看着便是。

直到澄清之後,周陽先是把石灰水舀到一個清洗乾淨的瓦登裡,再把鹼水舀過去。當鹼水一加入,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清澈的瓦備裡,竟然出現不少顆粒,直朝聖底沉去。

“啊!”墨家弟子發出一陣驚呼聲。

石灰和鹼,他們見得多了,就沒有見過如此神異之事,要他們不驚奇都不行。

“好高明的道術!”晃錯一臉的欽佩之色,對周陽是讚不絕口:“大帥道法高深,在下佩服,佩服!”

“道術?。周陽一聽這話,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這明明是化學反應,怎麼又成了道術,道法呢?

道術,道法這兩個詞,周陽並不陌生,兩世爲人,卻是頭一遭聽人用來形容化學反應,周陽把晃錯一臉的欽佩之色看在眼裡,一頭黑線,這也太扯了吧!

周陽不知道,在中國古代,煉丹家們就是把煉丹中發現的化學反應稱爲“道術道法”。一個煉丹家若是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化學反應,往往秘技自珍,輕易不肯示人。若是給人知道了,就會稱讚他“道術了得道法高深,

晃錯這話,是煉丹家的常用語,周陽聽來卻是很彆扭。化學反應,不是更好聽些嗎?用得着整得那麼神神秘秘的嗎?

“大帥身具無上神通,道術了得,道法高深,佩服!佩服!”

墨家弟子的讚揚聲,此起彼伏,對周陽已經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周陽嘴一張,本想說這是化學反應,不是什麼神神道道的道術道法,轉念一想,化學反應這個說法他們肯定不理解,道術就道術吧:“這不算什麼,只要你們隨我下山,你們的神通就會更大,道術道法將會更上一層樓。你們願隨我下山嗎?”

周陽證明勾股定理,還不如這一手,這在墨家弟子眼中,是神異之事,對周陽是佩服無已。要他們下山,算得了什麼,更別說,周大帥還承諾,要讓他們的道術更加了得,道法更加高深,誰能不樂意呢?

“願意”。墨家弟子異口同聲的回答。

大功告成!周陽打量着這些墨家弟子,彷彿看見不計其數的科學家站在眼前似的,大是欣慰。

“大帥,你說的那個麪食,怎麼做的?。小有墨家弟子很是急切的問道。

周陽大是詫異,這些墨家弟子,是一流的學者,了不得的工師算師,他們竟然如此好口腹之慾。

墨家弟子雖是不錯的學者良匠,畢竟也是人,誰不喜歡好吃的呢?更別說,還是神通廣大,道術高深,道法了得的周大帥誇讚過的美食,他們能不心急嗎?

一衆墨家弟子,急切的打量着周陽,恨不得馬上吃到嘴裡。

最讓周陽想不到的是,就是晃錯這個千古名士,也是一副流口水的樣兒。

第65章 血染大漠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96章 驕人戰績第14章 完勝第101 橫渡絕域第20章 見面禮第17章 喜悅無邊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7章 男兒行第44章 景帝佈局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02 窮途末路第53章 調兵遣將第5章 山雨欲來第32章 天威震怒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6章 不戰而退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101 橫渡絕域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38章 墨家下山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104 單于復位第81章 破敵之策第31章 姐夫!姐夫!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7章 喜得寶駒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章 豪門公子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章 豪門公子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41章 董仲舒第2章 衛子夫第30章 反陰樑王第37章 匈奴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4章 先輩遺風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6章 急風驟雨第26章 悠悠我心第9章 重逢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53章 一個不留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71章 天佑大漢第69章 處處烽火第67章 怒火中燒第90章 景帝下葬第64章 朝野震動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72章 兵發閩越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4章 寒士風骨第67章 怒火中燒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95章 漢家兒郎第64章 血染大漠第101 橫渡絕域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6章 血!血!血!(下)第87章 大戰之前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2章 豐碩戰果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8章 宮中劇變第71章 萬衆矚目第43章 秦朝遺民第28章 氣死你第54章 始皇偉哉第54章 始皇偉哉第31章 破擊匈奴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14章 實力說話第58章 龍城!龍城!第24章 雨中激戰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67章 怒火中燒第13章 夜襲第24章 就此了結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31章 姐夫!姐夫!
第65章 血染大漠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96章 驕人戰績第14章 完勝第101 橫渡絕域第20章 見面禮第17章 喜悅無邊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7章 男兒行第44章 景帝佈局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02 窮途末路第53章 調兵遣將第5章 山雨欲來第32章 天威震怒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6章 不戰而退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101 橫渡絕域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38章 墨家下山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104 單于復位第81章 破敵之策第31章 姐夫!姐夫!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7章 喜得寶駒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章 豪門公子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章 豪門公子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41章 董仲舒第2章 衛子夫第30章 反陰樑王第37章 匈奴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4章 先輩遺風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6章 急風驟雨第26章 悠悠我心第9章 重逢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53章 一個不留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71章 天佑大漢第69章 處處烽火第67章 怒火中燒第90章 景帝下葬第64章 朝野震動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72章 兵發閩越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4章 寒士風骨第67章 怒火中燒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95章 漢家兒郎第64章 血染大漠第101 橫渡絕域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6章 血!血!血!(下)第87章 大戰之前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2章 豐碩戰果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8章 宮中劇變第71章 萬衆矚目第43章 秦朝遺民第28章 氣死你第54章 始皇偉哉第54章 始皇偉哉第31章 破擊匈奴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14章 實力說話第58章 龍城!龍城!第24章 雨中激戰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67章 怒火中燒第13章 夜襲第24章 就此了結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31章 姐夫!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