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用意

第419章 射戟

這回書說到——

韓蠻子退而結網,攜手赴龍州。

李景隆轅門射戟,神銃解恩仇。

且說那徵南將軍韓觀收到移檄之時,卻非是在南寧府中,只在南寧城南一處小驛,此驛名爲建武驛,左近便有一衛治所在焉,皆是這“韓蠻子”的心腹,乃至不知多少年共同廝殺出來的老夥計,而此地更是有山有水,睡得卻比在南寧城中安適得緊。

“韓徵南,府衙確實有你的文書,這遭你躲不過去了!”

怪石如劍,巍峨崢嶸,遠處層巒疊嶂,近處水影彌矇,這如畫風景中,一尾竹筏盪漾其中,只是遠處傳來的呼喝委實敗了雅緻。

“何兄誤我捕大魚。”

聞聲水中竄出一個好大頭顱,手中死死地捏着一條肥碩的魚兒,任由出了水的魚兒怎麼竭力掙扎,都絲毫不爲所動,鋼鉗一般的手牢牢攥緊,待到韓觀爬上了竹筏,那魚兒也就沒了氣息。

韓觀從魚簍裡撿出一把剖骨刀,三下五除二便剃了鱗,摘了內臟,當着南寧知府何時的面做了份生魚片,放在醋汁裡涮了涮便吞下腹中去,儼然是不曉得什麼叫做寄生蟲的。

一位身着緋袍的文官被船伕帶着到了這竹筏附近,小心翼翼兼且有些狼狽地邁開靴子,一手扶着小船滿是泥黑色的木頭邊緣,一手護着懷中的文書。

竹筏承重有限,何知府甫一上來,便搖晃不已,更嚇得他不敢動彈,韓觀看他磨磨蹭蹭卻是不耐,站起身來扶着腰一把將其騰空抱到筏上,力道之穩竟是竹筏都沒濺起多少水花。

“便是掉下去也淹不死,這水清的見底,再撈你上來便是了,如何這般磨嘰?”

何時大約是曉得他性情,也不與這蠻子多計較,只是將懷中謹慎遮護的文書遞給韓觀,隨口答道:“我怕水。”

韓觀接過從龍州府移檄過來的文書,看了幾眼,詫異問道。

“李景隆這廝還敢找我?”

言語間卻是對五星上將有些不屑之意了,看來兩人在德州合作的並不算愉快。

“公私兩便,這龍州府伱總得去一趟的。”

何時,字處宜,在廣西布政使司爲官多年,先後任柳州府判、南寧府同知、南寧知府,乃是韓觀最重要的朋友,或者說利益捆綁對象。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在七年後,何時將會因爲斷藤峽的本地土司劫掠商戶後,將土司抓起來審判被土司所記恨,隨後土司率衆趁何時外出之時堵截,何時也會因爲自覺難逃一死,爲避免受辱而正襟投江身亡.而韓觀也會親自帶兵搜山檢水,督帥下諸州,捕土司斬之,爲何時報仇。

“不去。”

韓觀答的乾脆。

何時堅持道:“不去不好。”

韓觀只說道:“不去挺好。”

兩人陷入了沉默。

韓觀燃爐子起了火,親手拿鐵籤給何知府烤了條小魚,兩面翻熟,金黃酥脆,又撒上胡椒、鹽、香料,待得入味了,方纔遞給對方。

何時把官袍撩起擠在腰部,蹲在筏上吹着烤魚的熱氣,良久嘴都酸了方纔說道:“曹國公是主帥,召你前去,若是不去才叫理虧,這是廣西,難道你還怕他借你人頭立威不成?之前雖然他安排你負責對安南的情報和廣西的足兵足食,可這也不是什麼壞差事。”

“李景隆不會殺我,若是殺了我,兩廣的兵也不用打仗了,光靠他自己帶來的那些人馬和湖廣、福建的兵,能打贏嗎?”

“至於是好差事還是壞差事。”

韓觀看着悠悠升起的輕煙,喟然道:“只是我不服氣,憑什麼別的都司的將軍能上陣立功,我就得守在廣西足兵足食?若是真論在這南邊山林裡打仗,國朝這麼多將軍有幾個能勝得過我的?”

韓蠻子越說越憤懣不平。

“我在這打了二十年仗!二十年!”

“每日都要與各路土司周旋,可是現在呢,我在南寧府看着別人立功!”

“那些個五軍都督府的狗屁上將都是蠢材,不曉得到底怎麼打仗!”

“我不甘!我不服!”

他猛地一拳擊在竹筏上,震得那炭盆裡的火苗亂顫,一旁的何知府嚇得只能牢牢抓住固定物,只聽見韓觀咬牙切齒地罵道:

“老子這些年辛辛苦苦拼命打仗,可他們倒好,如今一點湯汁都不給我剩下!”

韓觀轉過臉來,惡狠狠地盯着他,目眥盡裂,彷彿下一刻便要吃人。

何知府被韓觀嚇得腿軟,坐在筏上哆嗦着脣瓣,半晌也說不出一句完整話來。

良久,韓觀深吸一口氣,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將何知府扶起,拍撫了他幾下後背,笑嘻嘻地勸慰道。

“何兄勿慌,你也知道我老韓這性子急,只是,咱們還未到絕境,你看看,今日龍州府移檄而來的這封文書,不也是說明,李大帥也得用咱們?”

聽到從“李景隆這廝”升級成了“李大帥”,何知府勉強笑笑,卻不以爲然:“這能說明什麼?”

韓觀冷哼一聲:“說明什麼?我覺得說明了很多。”

“這個李大帥跟他的前任成國公朱能不一樣,他可不是陛下的嫡系,自身能力也就那樣,這樣的人還不見得能在這個位置上待多久呢,既然把我安排負責足兵足食,那我便躲在南寧府做好自己的便是了,等再換個總兵官,方纔有我老韓的用武之地。”

“況且。”韓觀眯起雙眸,笑道:“曹國公世代重勳,李景隆願意站出來替陛下分憂解難,必然是有他一套辦法的,不讓我上戰場,你以爲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不過是遷就那些湖廣、福建都司跟我老韓不對付的將軍罷了,打安南可是大軍功。”

何知府聽到韓觀這般算計,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但細細品鑑,倒也確實是這麼個事情。

韓觀出身勳貴之家,雖然沒繼承爵位,但是自幼耳濡目染,又多年曆練下來,對於這些個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亦是略通幾分.這種事情說穿了便是利弊相衡罷了,只不過,這種事情落在他們這些武夫的頭上,往往便顯得粗鄙許多。

只是何時雖然跟韓觀關係不錯,但此時卻不好說什麼,畢竟文武殊途,地方文官的立場,跟韓觀這個武將還不一樣,對於他這個南寧府知府來說,給大軍提供補給足兵足食,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不過韓觀卻急需何知府的支持。

韓觀似乎看出了他的顧慮,伸手攬住了他的肩膀,低笑着說道:“我曉得何兄你向來喜歡清靜,可是何兄想啊,那些個文官們不都是愛議論紛紛嗎?徵安南這麼大的事,在咱們廣西地界上,你又是治所的知府,總是要讓上面知道你辦了事的.這樣吧,你替我老韓去龍州府赴宴,我接着足兵足食,如何?這樣你在黃尚書和李大帥面前露了臉,我也免得去看湖廣、福建那些都司的蠢人臉色。”

何時爲難道:“我曉得你不想見他們,可你也曉得我素來是這般性子,不善與人交際,你讓我去,不是爲難我?”

雖然做到知府的人也不見得都是長袖善舞、玲瓏八面那種,但像何時這般書生意氣且社恐自閉的,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了,韓觀也正是看上了他這一點,再加上意氣相投,纔會這些年一直幫何時在廣西宦場中運作,最終從一介判官,升到瞭如今的正四品知府高位。

“算你幫我,倘若這次咱們能順利過了這一劫,李大帥不再找麻煩,日後行走,我定要尋機會弄死幾個小畜生.李景隆是個耳根子軟做不得決斷的,不讓我上戰場,定是那幾個人的主意。”

說罷,韓觀露出一抹獰笑。

他們這類人早就習慣於用刀槍殺人、鮮血報償,如果回到和平的環境,反而是會出事的。

這也是爲什麼韓觀常年遊蕩在邊關,從不曾調回中樞的五軍都督府。

何時聽到韓觀這番話,頓時覺得一陣毛骨悚然,心驚膽戰地看了韓觀半晌,終究沒說出話來。

他畢竟已經是正四品的知府,不是誰都能呼來喝去的小官,即便是韓觀,也是以商量的語氣跟他在說話。

可是即便是商量,他也不敢拒絕,生怕惹惱了韓觀,韓觀發了瘋,將他宰了倒不至於,可痛毆一頓扔水裡也不是什麼好事。

“唉。”何時嘆了口氣,只能應道:“韓徵南,我倒是想代你往龍州府走一遭,只是你也知道,我這個人也做不了什麼。”

韓觀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即恢復正常,他哈哈大笑起來,重新攬過何時的肩頭,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怎會讓你獨去?方纔所言不過是看看你我交情罷了。”

“如今曉得何兄是個真朋友,我老韓又怎會強迫何兄做些什麼?總而言之,你只需陪我去,至於剩下的事,自有我來。”

韓觀如此這般地說道,何時點頭稱是。

待何時離去,韓觀繼續捕魚。

只不過這回他拎出了漁網。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哼哼,既然讓我老韓負責廣西的足兵足食和對安南的情報,那總有你們求到我頭上的時候。”

——————

“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響聲震撼天際,龍州府城外,遠處的山林中,隱約可見旌旗招展,刀戈閃爍,數萬大軍在山野中列陣以待,黑壓壓的士卒肅穆肅殺,宛若一道鋼鐵洪流。

李景隆一身明光鎧站在城頭,手握寶刀,凝視着對面,眼睛都不眨一下。

這是福建和湖廣兩個都司的兵馬,接到了他的指令之後到了。

在他身側則是工部尚書黃福,黃福眉宇間帶了幾分猶疑:“這是.”

李景隆扭頭看了他一眼,輕輕頷首,示意他稍安勿躁,只說道:“他們以爲韓觀到了,這是做給韓觀看的,不是做給我看的。”

“仇怨這麼深?”

“你以爲呢,韓蠻子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李景隆無奈道:“要不然怎麼他自己不敢來,偏偏讓南寧府的何知府替他來?還不是因爲這地界不在他的控制中,怕真出個三長兩短。”

而黃福的心卻沒有安定下來,他攥緊城垛,皺着眉頭道:“要我以爲,曹國公此舉太過冒險。”

李景隆心頭只是暗笑,帶兵來的這些人都是和他打小就混在一起嬉鬧的勳貴子弟,能有什麼危險?

不過這倒是個好機會。

李景隆擺了擺手,淡淡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說罷,他走下城頭,率領麾下精銳策馬疾馳而出。

李景隆身邊,曹阿福也是跟隨在他身旁,臉上帶着擔憂之色:“國公爺,您可千萬小心!”

李景隆哈哈一笑:“放心吧,這羣人還是認我的,再說了,這次也算是我這個主帥,給他們一個臺階下。”

說話間,前方已經傳來馬蹄聲,數騎奔馳而至。

其中一匹馬高大俊秀,通體雪白,赫然便是俗稱的“白龍駒”。

“九江兄!”

白龍駒上的男子一躍下馬,朝着李景隆拱手道。

此人名爲陳俊,如今是以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從三品)的身份,署理着福建都指揮使司事,打完這一仗大約就要正式跳級升任福建都指揮使(正二品)了。

陳俊身後則跟着福建都指揮僉事(正三品)胡雄,年紀略長些,是一位福建地頭蛇,老軍頭了。

“陳兄。”

李景隆同樣拱手回禮。

另外一匹,卻是普通的棗紅馬,看似尋常,實則不然,乃是不外顯的寶馬。

馬背上坐着一個英武青年,他雙目狹長,神采飛揚,看着李景隆嘴角微勾。

非是旁人,正是李景隆的發小,蘄春侯康鐸的第三子,湖廣都指揮同知(從二品)康鎮。

當然了,現在已經沒有蘄春侯了,因爲這個爵位是康鐸從他爹洪武開國名將康茂才那裡得來的,洪武三年因爲康茂才病逝,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康鐸才得以憑藉父功得以獲封蘄春侯,此後康鐸在鳳陽進行屯田,並率軍征討辰州叛亂,後跟從徐達北征、跟從傅友德征戰雲南,洪武十五年七月病逝于軍中。

而康鎮的大哥康淵嬰捲入了洪武晚期的廟堂風波里,因罪被免官,康家誰都未能襲爵蘄春侯。

不過康家也不是在大明軍界沒了聲音,不僅康鎮現在坐在湖廣都指揮同知的高位上,他的叔父康鑑也作爲明威將軍、海南衛指揮使,如今鎮守在大明的南端海疆呢.至少跟其他李景隆青少年時期的夥伴相比,康鎮算是混得不錯了。

康鎮微笑道:“九江兄,許久未曾相見,別來無恙啊。”

確實很多年沒見了,想當年還在南京城裡的時候,李景隆是李家嫡脈,從小就聰慧絕倫,被寄予厚望,而成年後更是名滿京師。

總之,四年前的曹國公府,是真正的豪門望族,權勢滔天。

而李景隆,還是大家公認的知兵的將門虎子。

直到一場靖難之役爆發.

康鎮也是一時唏噓。

不過李景隆也算是他的發小之一,關係非比尋常,再加上此時要歸李景隆管,所以康鎮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只是靜待李景隆說話。

李景隆或許也是想起了往日少年意氣的時光,此時什麼都沒說,默默地並轡而行。

見兩人不說話,此時陳俊圓場笑道:“九江兄,聽聞你的調令,我們可是星夜兼程趕了過來,別人的面子我們不給,你的面子可不能不給。”

康鎮亦是接話道:“不錯,九江兄可要照拂老兄弟啊!”

聽着這些客套話,李景隆心中卻是一念.終究是回不去了。

但李景隆很快就把這些個人的念想給拋之腦後,眼下正事要緊。

“湖廣、福建的兵馬能提前集結,我是有感念的,軍法歸軍法,人情歸人情,走,今日解了酒禁,且痛飲一番。”李景隆打着哈哈說道。

聽着李景隆話裡有話,代表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康鎮、陳俊亦是瞭然。

李景隆不是那種喜歡殺人立威的主帥,表面上對誰都客客氣氣,但不代表李景隆真的好惹,沒有哪個好惹的統帥能帶着幾十萬大軍去打仗,若是沒那能力擺平手下的將領,怕是連開拔都費勁。

康鎮隨即又看向了身邊的李景隆,沉吟道:“徵安南一事不知九江兄這邊,準備如何應對?”

李景隆一笑,眼眸泛着冷厲之色,寒聲道:“區區賊寇,有什麼可懼?我這邊大軍足有十餘萬衆,加上西平侯的西路軍,足足二十餘萬,足以蕩平他們了!”

“二十餘萬?”

聽到這個數字,兩個都司帶兵的武將們都有些驚訝,朝廷的徵安南的總體規劃當然不會通知到他們手裡,出兵的命令都是隻交代出多少兵、怎麼行軍、何時到何地,至於其他的卻是一概不知。

兩個都司在廣西北部邊界湊到一塊的時候,倒是簡單地交換過情報,但也沒想到徵安南的總兵力會這麼多,還以爲十四五萬就頂天了。

畢竟南方貧瘠,糧食產量也不足,打仗有時候也不是說人越多就越好的。

“這麼多人馬,糧食可還夠吃?”

李景隆拍着胸脯保證道:“放心,這一次我籌措了足夠糧草,等拿下富良江,咱們再慢慢剿滅這股安南亂賊!”

“糧食管夠,打仗你們也得多出力啊。”

知道李景隆在點他們,衆人連忙道:

“既然曹國公這般信任,我等必當盡心竭力幫助曹國公平滅安南叛賊。”

“那我就多謝諸位了!”

李景隆哈哈大笑:“一起並肩作戰,共襄盛舉,合該慶祝幾杯,進城去吧!”

——————

李景隆自己帶來了長江沿線的二十個衛抽調的兵馬,以及浙江都司的兵馬,而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兵馬也到了此地,其實之前困擾黃福的軍隊集結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廣東、廣西的都司兵,而這些兵馬調集的關鍵則在於韓觀,畢竟“韓蠻子”在兩廣尤其是廣西的軍界裡經營多年,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影響力極大,幾乎說一不二。

也正因如此,韓觀之前在南寧府纔會那般憤怒.

但其實韓觀是誤會了,因爲讓他負責對安南的情報,以及在廣西籌措糧食兵員,其實並不是李景隆的安排,而是朱棣的直接指令。

不過這也是韓觀在廣西待太久的弊端之一,朝中有什麼消息,根本沒人跟他說,之前他倒是結交了幾個廣西籍貫在朝中任職的官員,但如今建文-永樂之交的廟堂洗牌過後,也沒什麼消息靈通的人了。

從南寧府到龍州府,韓觀與何時這一路還算順利。

二十九日,戌時發舟,翌日辰時左右就到了江水合流處,然後午時至扶南縣凌山驛轉陸路,一天一夜的時間到馱蘆,在太平府休息了一晚上,一日的時候就趕到了龍州府。

龍州府內聽聞徵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設宴替自己接風洗塵,韓觀攜何時欣然赴宴至於有沒有拿何時當人質之類的念頭,那就沒人曉得了。

龍州府衙內,張燈結綵,宴會的歡樂氛圍很濃。

然而甫一進入宴飲之所,韓觀的面色就驟然一變。

正是見到了不太對付的康鎮、陳俊等人。

之前韓觀拿到了管轄湖廣和福建的權限,但手根本伸不過去,幾人之間因爲兵權和勢力範圍的問題,鬧得極不愉快。

洪武朝三十多年下來,各都司的軍界早就形成了各自的派系、山頭,哪能容旁人吞併自己的勢力?而且韓觀行事素來兇狠霸道,爲人也跋扈,不碰一鼻子灰纔是怪事。

韓觀坐在李景隆下手,韓蠻子性格如此自然懶得掩飾,乾脆擺了臭臉,不過倒也不好太明顯,只能裝作滿臉疲憊的模樣,一臉倦容,彷彿幾天幾夜沒睡覺似的。

“呵呵,韓將軍果然辛苦,勞累成這副模樣。”

韓觀剛落座,康鎮便笑眯眯地說了句陰陽怪氣的廢話,眼見雙方就要掐起來,李景隆旋即便是招呼僕役給韓觀斟了碗酒。

這時,李景隆也是微笑說道:“韓將軍,請飲此杯!”

“多謝曹國公賜酒,屬下感激不盡!”

韓觀站起來拱手道謝,隨即仰頭喝下,接着坐回了原位,臉上浮現一絲紅暈,顯然是喝得稍許急促了些,不過韓觀也是豪爽,喝完後繼續說道:“屬下確實很勞累,因着曹國公急令,屬下片刻都不敢耽擱,不像某些人哼哼,故而屬下昨天半宿都未曾睡覺只顧着趕路,這不,剛到龍州府,就被曹國公召了過來。”

給陳俊遞了個眼色,李景隆笑着附和:“韓將軍勞碌奔波,我等都甚爲欽佩啊!”

“不敢,不敢!”

韓觀謙虛道,隨即又看向了上首的李景隆,沉吟道:“曹國公,你看我這些屬下如何?”

李景隆掃視一眼韓觀身後的幾人,讚歎道:“好精銳!不愧是韓徵南麾下銳士,果然厲害!”

這句話倒是個由衷的,韓觀身旁這些將士全部都是身強體壯的廣西狼兵,個個驍勇善戰,尤其是那幾個身披重甲的將領,威風凜凜,氣勢懾人。

韓觀謙虛地搖頭,旋即又是說道:“說起來也怪我,這些年在廣西太過忙碌,忽略了協助治理民政,以致於讓百姓怨言頗深,幸虧皇上仁慈,沒有怪罪於我,也多虧了這位何知府唉~這幾年也辛苦了諸位,若是能夠一掃這些年來安南在邊界的隱患,屬下也算是代表廣西的軍民感謝諸位了。”

李景隆哪還聽不出來,這是韓觀對自己不能上一線戰場博取軍功的不滿,不過朱棣的意思,他也不好說什麼。

而此時衆將也是紛紛恭維李景隆,說了不少漂亮的話兒,諸如什麼曹國公定能平滅羣醜之類的,李景隆臉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色,但很快他就收斂了,說道:“只希望能早日平定安南叛亂,爲我大明盡忠效力。”

衆將又是附和。

李景隆突然笑着說道:“韓將軍,這一次我等征討安南,可是要打大仗呀,你有沒有興趣參與?”

陳俊和康鎮紛紛望向韓觀。

李景隆繼續道:“若是韓將軍願意,自是求之不得,只需率部駐守在邊界,屆時等先頭部隊進入安南,即可隨後攻克安南各郡,奪取其國土、人口、財產。”

“曹國公說笑了。”

韓觀淡淡地說道:“韓某不善領兵,更不敢無詔貪功冒進啊!”

李景隆皺眉,他原以爲韓觀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畢竟這可是立功的機會啊,只要立下了功,就算他韓觀不願意去中樞五軍都督府,也肯定會得到提拔。

韓觀的態度,有點超乎了他的預料,顯然心裡憋着一口氣。

旁邊的何時見狀,忍不住開口勸慰道:“韓將軍,你也別推辭,你在廣西的威名如此卓著,又降服了那麼多土司,這次攻打安南,這些土兵正好派上用場了,否則光靠咱這點兵馬,只怕真的不夠。”

這便是給韓觀遞個臺階下的意思了。

這一番勸告說出口,李景隆也是認可地點了點頭:“是的,這次安南叛逆倒也頗爲勢大,憑咱們手中這點兵馬終究還是少了點,所以韓將軍不妨號召廣西土司也出動一批人馬,協助我等攻伐安南!”

韓觀頓時面露難色,嘆氣道:“曹國公,你也知道我的脾性,這種事情我做不來,更何況土司也不是我能決定的,還要考慮土人們的意願呢!”

李景隆見韓觀拒絕,這是三番五次不給面子了,便是說道:“那若是我這個主帥下令呢?”

說罷,李景隆便向周圍將領投去目光,示意他們不要煽風點火。

韓觀看着衆將,只是冷笑道:“曹國公愛護,我受寵若驚,哪有推脫的道理?只是在下性子急,從不與愚蠢之輩同列出征。”

“你他孃的罵誰呢?”陳俊大怒。

“誰跳起來罵的就是誰。”韓觀毫不示弱地反擊道。

康鎮直接拔出了腰中寶刀,而這一下子,韓觀身後那些剽悍的廣西狼兵也紛紛掏了傢伙,宴會廳中剎那間變得劍拔弩張了起來。

“放肆!”

李景隆大怒道:“我請你們幾家赴宴,爲的是解鬥,須不教你們來這裡廝殺!國朝還有規矩嗎?”

這邊韓觀不忿,那邊康鎮只要廝殺,雙方眼看就要火併。

李景隆直接抄起帳篷內用來當儀仗的長戟,只說道:“古有呂布轅門射戟,今日我李景隆不才,也效仿一番,我勸你們不要廝殺,盡在天命,若是不成,我也不管了你們內訌去吧。”

“曹國公這是何意?”陳俊適時問道。

李景隆不答,讓曹阿福拎着長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

“五十步!”

“一百步!”

“國公爺,還更遠嗎?”

李景隆大聲道:“一百五十步!”

待長戟到了一百五十步的位置,李景隆回顧韓觀和陳俊、康鎮說道:“呂布用弓,我今日用銃,同樣規矩,若我一銃射中戟小枝,你們握手言和,從此親如兄弟,如射不中,你們各自廝殺我都不管,如何?”

李景隆做到了這個份上,韓觀卻是不好拒絕,而衆將此時都難免覺得匪夷所思,畢竟弓箭還有個準頭,可沒聽說過火銃也有準頭啊!

這玩意五十步能不能瞄準都是個問題,更別提一百五十步了!

故此,韓觀等將自無不允。

“取我神機銃來!”

六尺長拉了膛線的擡銃被屬下擡來,正是飛鷹衛空戰用的那款,此前說過,李景隆從兵器局搞了一把,經常用來打獵,威力大、有準頭,可謂是愛不釋手。

只見李景隆點火,托腮,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呵成。

隨後大叫一聲:“中!”

正是:

銃開如霹靂聲響,彈去似流星落地。

一發正中長戟枝將校無不齊聲採。

待到長戟被人端來,韓觀等人還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誰都想不到,火器竟然能這麼準?

大明的科技什麼時候揹着我偷偷發達了?

然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都答應了李景隆握手言和,那韓觀即便是心頭再不服氣,也只能跟陳俊、康鎮等湖廣和福建都司的將軍們喝了酒,算是把過去的恩怨掀了篇。

雙方恩怨既解,李景隆在龍州府整編兵馬、訓練士卒,令南方諸都司的兵馬適應當地氣候,學習山地叢林作戰,又與工部尚書黃福及廣西布政使司諸文官調集糧草,一些備戰工作卻是進行的井井有條,顯然李景隆對於整軍備戰是有一套自己章法的。

待兩廣開中的糧食抵達後,東路軍終於基本完成了對安南的戰前準備,隨時可以開拔,而後續江南的糧食,則是維持戰爭進程所需了。

李景隆逐步下達各項注意事項,包括大明境內禁止傳播謠言;進軍安南後禁止燒殺擄掠;禁止無故損毀安南郡邑的文籍圖志;除了有關釋道的經板經文外,其他文獻全部燒燬;蒐集古代銅柱並加以搗毀融化運回國鑄錢用;將安南各地的工匠藝人送往南京;令安南府州縣原任的官吏依次入朝覲見;不得泄露火器的秘密;大軍開拔之後,在雞翎關至大明國內的道路沿途設置衛所、構築城池等等。

五星上將可謂是事無鉅細,但做的足夠認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給軍官和士兵們說的清清楚楚,這也讓全軍都振奮了起來。

而安南國這邊,在得知了南線戰敗,無法迅速滅亡占城國後,也將潘麻休所部大部分撤回了安南國境內,只留下一部分人馬防守橫山關,同時開始了最後的備戰和刺探情報工作。

(本章完)

第379章 揭曉第174章 《國運論》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79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207章 打破內心枷鎖的朱棣【求月票!】第371章 陛見第77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294章 一怒第486章 彙報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437章 會審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535章 捐田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468章 決心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09章 升官第396章 暴昭第395章 龜甲第537章 告別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518章 中場第303章 尚方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404章 階段第522章 科舉第435——436章 抉擇第544章 機器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380章 四策第437章 會審第424章 破關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424章 破關第362章 完勝【一萬字大章求月票!】第305章 二女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425章 登陸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481章 莫愁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79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373章 徐家第525章 略懂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445章 嬗變第309章 升官第381章 講學第530章 撤軍第305章 二女第432章 市場第59章 先生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00章 轉變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333章 梟首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433章 回報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406章 經濟【求月票!】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300章 轉變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440章 蛀蟲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567章 上洛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476章 礦藏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295章 磊落第479章 鋼材
第379章 揭曉第174章 《國運論》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79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207章 打破內心枷鎖的朱棣【求月票!】第371章 陛見第77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294章 一怒第486章 彙報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437章 會審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535章 捐田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468章 決心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309章 升官第396章 暴昭第395章 龜甲第537章 告別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518章 中場第303章 尚方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404章 階段第522章 科舉第435——436章 抉擇第544章 機器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380章 四策第437章 會審第424章 破關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424章 破關第362章 完勝【一萬字大章求月票!】第305章 二女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425章 登陸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481章 莫愁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79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373章 徐家第525章 略懂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445章 嬗變第309章 升官第381章 講學第530章 撤軍第305章 二女第432章 市場第59章 先生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00章 轉變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333章 梟首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433章 回報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406章 經濟【求月票!】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300章 轉變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440章 蛀蟲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567章 上洛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476章 礦藏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295章 磊落第479章 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