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

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

姜星火不待兩人再思考,靠他們的腦子和見識,即便能思考出問題的真正答案,耽誤的時間也太久了。

而這裡面有一些內容,歷史、地理、經濟,過去很多節課舉得例子,其實在無形之中,此時都串聯在了一起。

姜星火沒有給新獄友再複述一遍的興趣,他也不管對方聽不聽得懂了,反正是給朱高煦講。

姜星火直接說道:“強漢盛唐企圖控制西域商路的擴張行爲,結果都以‘暫時成功,最後挫敗’結束,而在這以後,伴隨着小冰河期的到來,農耕最佳降水線開始南移,帶來的連鎖反應便是關中不再成爲經濟中心,這也導致了以關中爲基本盤的唐廷,財政也更加捉襟見肘,於是開始了兩稅法改革、兩稅三分法改革,進入了與藩鎮的央地稅收博弈這些內容,都記得吧?”

朱高煦一時有些瞠目結舌。

他從來沒想過,之前講過的種種看似孤立的、分散的,不同科目的內容,最後竟然神奇地,連在了一起?

“這便是說,人口、金錢、技術等經濟要素,其實都是跟隨經濟活動分佈的。”

“那麼經濟活動的核心是什麼?”

“自然是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數量。”

“此前我們還說過,華夏文明之所以是大河文明,便是因爲最初華夏先民繁衍於黃河兩岸,利用黃河進行貨物的運輸,可以有效地節約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數量.其實縱觀古今中外,都是這麼回事,靠近水源就是容易產生繁華的城市,當年唐朝八水繞長安的盛景,便是這個道理。”

事實上,這也是姜星火做出的改變。

這種牴觸與反對,絕非是與化肥工坊綁定的大明國債認購額度,這種小恩小惠所能消弭的。

如果大明還是像歷史上一樣,從南京遷都到北京,以北京的地理和運輸條件,跟南京比,想要發展出工業化雛形,就難得多了。

姜星火若有所思地看着對方,在所有人不知不覺中,姜星火已經成功地將話題牽引到了這裡。

願意聽我就講,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去做,而不管對方是否會聽、會做,姜星火出獄後,都打算傳播思想的種子。

“呵,真的?”朱棣的表情似笑非笑。

朱高煦又聯想到了姜先生地理課所講的那個例子,於是說道:“那大明定都南京,後來考慮遷都又放棄,便是也有這個原因?”

“當然如此,關中經濟中心的地位早已轉移,自然也就難以負擔政治中心的地位,畢竟在華夏曆史的傳統上,政治中心往往是大量人口的聚集地。太祖高皇帝天縱神武,定然是也想到了這一點,若是強行以非經濟中心的西安來負擔大明的政治中心,自然只有一個辦法。”

畢竟,遷都就意味着江南官員們要離開熟悉的土地,放棄積攢多年的宅邸等不動產,舉家搬遷到陌生的北京。

隨着朱棣的微微頷首,李至剛心中一鬆,他總算是逃脫了這次危機。

這麼一說,兩人就理解了姜星火所說的意思。

李至剛急忙答道:“全賴陛下.聖裁,微臣不敢胡亂言語。”

“糧食,就是自古以來的貨物、金錢、經濟!”

李至剛親眼目睹了一件讓他開始懷疑人生的、匪夷所思的事情。

李至剛更是直接嚇得大粒的汗珠又從額頭流了下來。

自從知道了朱高煦的身份,姜星火便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用自己這個親學生的影響力,去更好地改造大明。

“江南,是大明創業開國的根基所在,朕便是出生於此,決不可輕言移之!”

此言一出,密室內頓時寂靜的可怕。

朱棣面色有些難堪。

建文帝送進詔獄一次。

江南是士紳階層的基本盤,這是又不是他朱棣的老巢,朱棣想要做點什麼,都會礙手礙腳,不如遷都回北方去,眼不見心爲淨。

這也是姜星火心態的重要轉變。

“而長此以往,經濟中心江南與政治中心西安之間,必然離心離德。”

洪武帝送進詔獄一次。

“微臣惶恐。”李至剛撲通跪了下來,“微臣擅自揣測聖意,罪該萬死!”

雖然朱老四沒有朱老二那麼暴虐,但也絕對不是什麼良善人家。

可那成什麼了?朱棣怕了士紳,灰溜溜地躲回老巢去?

沒有這個可能!

而一直一言不發的道衍,此時則是默默捻動起了念珠。

“微臣惶恐。”李至剛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

“糧食!”

“你知道朕爲什麼遲遲不肯同意,只是下令將北平府改爲北京嗎?”

“說貨物、金錢、經濟,你們難以理解,那你們其實可以把這些詞,等價換成一個詞。”

“真的!”

朱高煦卻根本懶得考慮這些,當下問道:“那如果按姜先生這個說法,人口、金錢、糧食,都是跟隨經濟活動分佈的,而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糧食運輸的時間和數量.大明是不是也不適合遷都北平府?”

“其實,並不是因爲你的學問好,或者品行端正,亦或者是能力強,而是因爲你懂分寸和尺度,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也清楚什麼時候閉嘴。”

要換做是別的君王,即便是脾氣好的君王,聽見一個囚犯這樣忤逆自己的意思,哪怕對方說的有道理,恐怕早已經大發脾氣當場下令誅殺對方了。

李至剛爲牆對面這位膽敢說出如此直白道理的勇士,默默地在心裡送上了一副輓聯。

原因無他,只要記性超過金魚的人都知道,前幾天剛把“改北平府爲北京”的提議送到內閣的,就是李至剛。

——————

李至剛這句話沒說出來,其實也就相當於在告訴朱棣,漕運,可以變相給江南加賦,始終讓江南士紳階層壓着一座大山!

李至剛這個松江人,能做出這種冒天下士紳之大不韙的舉動,階層叛徒了屬於是。

朱棣不明所以地嗤笑了一聲。

朱棣淡聲說道:“說來聽聽。”

鄭和顯然也想到了最近他剛剛從萬里石塘回來,就聽到的朝野爭論遷都之聲。

李至剛垂首道:“陛下英明,微臣佩服。”

所以,姜星火打算繼續以無知無覺的指點江山姿態,在接下來有限的幾節課裡,略微調整講課的內容,通過講課來影響朱高煦,繼而影響大明帝國高層。

笑過之後,朱棣收斂神色道:“愛卿,你知道朕爲什麼用你做禮部尚書嗎?”

好好地在詔獄蹲着不好嗎?

爲什麼非要指點江山口出狂言呢?

活着不香嗎?

李至剛覺得,如果不出所料的話,朱棣在下一息,就應該雷霆大怒了。就像是朱棣對待諸如練子寧、方孝孺那般。

朱棣笑眯眯地看着他:“哦?不妨隨便說說?”

這種語調,讓李至剛感受到了莫大的威壓,李至剛頓時面上冷汗涔涔,連嘴脣都變成紫青色了。

第一次嘗試,便是通過講解海權論與陸權論,以及政治、經濟、軍事之間的聯繫,來影響大明帝國的遷都。

誰曾想朱棣竟是突兀地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響徹整間密室。

李至剛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這還是他認識的朱棣嗎?

朱棣確實忍住了,不僅沒有下令懲罰牆對面說話的人,反而饒有興致地問道:“李尚書,你是怎麼看待這番言論的?伱覺得將北平府立爲北京後,大明朝廷到底應不應該從南京遷都到北京?”

“新皇帝不會一氣之下也把本官送進詔獄裡吧?”

李至剛恭謹道:“微臣覺得,若是繼續留在南京,在這江南富庶之地,不管是軍隊、勳臣還是朝堂大臣,恐怕都難免會產生懈怠之心.此前多少朝代都證明了,在南邊容易失去銳氣。”

朱棣臉色難堪歸難堪,最後竟是深呼吸了一口氣,平靜了下來?

不是沒有人惡意揣測過,這就是皇帝的陽謀,想要削弱繼承自建文帝的朝廷,對朱棣這個篡位者天然的牴觸與反對。

雖然李至剛自己都知道自己跟“忠誠耿直”不沾邊,但這卻是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

朱棣脾氣不好這件事,李至剛二十多年前給朱標當屬官的時候就知道了。

李至剛實在想不通,脾氣一向不好的朱棣是怎麼容忍下來的。

李至剛沉吟片刻,道:“微臣以爲,應該重新疏浚大運河,走漕運,而漕運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咳咳。”

李至剛緊張地看着朱棣,等待着對方的雷霆大怒,以及很有可能降臨的吃掛落。

李至剛很難判斷,朱棣此時表面的笑意,到底是不是磨刀霍霍向族譜的前奏。他只知道,這位以藩王之身靠着造反登臨大寶的男人是不可忤逆的,而此時,竟然有人質疑朱棣遷都的意圖。

姜星火如此說來,朱高煦與鄭和就清楚了。

李至剛心中暗叫糟糕,對面的囚徒剛剛說完那番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的理論,朱棣這個節骨眼上提起遷都的事,他不論說什麼,都是在火上澆油。

“好,既然你這番說來,想必關於遷都的事情,也該有個腹稿,那朕倒是想聽聽你的高論。”

“哈哈哈”

改造大明,肯定是要發展工業化雛形的,而最容易發展起來的工業,恰恰與海權密不可分。

這簡直就是找死啊!

“陛下謬讚,高論不敢當。”李至剛苦笑道:“微臣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斗膽替陛下考慮了一下。”

“陛下,如今天下初定,遷都是阻力最小的時候,而且,微臣覺得.”李至剛斟酌道:“陛下定是想勵精圖治,成就盛世的,而若是在南京耽擱下去,此時難以施爲,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就在鄭和還在擔心拿洪武朝商議遷都西安的“古”,來喻永樂朝商議遷都北平的“今”是否合適的時候。

這樣,通過自己有理有據的這套理論,或許就能讓大明帝國的高層,慎重考慮遷都的事情,從而把首都留在南京,以便於更好地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工業化雛形,建立海權帝國。

這都能忍?

而如今自己已經改變了歷史,所以原本準備趕緊死掉直接回家的姜星火,此時認真地駐足,開始抱着某種“試試看”的心態,先從講課開始,參與到歷史進程之中,看看能不能真的給歷史造成更大的改變。

姜星火併不指望自己一席話、一節課,就能通過朱高煦之口讓大明帝國的高層改變遷都北京的主意,但這不妨礙自己試一試。

“這是農耕社會幾乎不可調和的侷限性,無解。”

“那是自然。”

永樂帝,還沒把他送進去呢。

見兩人還是有些費解,姜星火一語道破。

輕則誅九族,重則誅十族。

而如今姜星火這麼說,不僅僅是在打李至剛的臉,更是在打朱棣的臉!

朱棣淡淡地說道:“這些日子以來,你每隔兩三日就會上疏請求遷都。”

甚至跟立儲比起來,遷都影響到的關聯利益更多。

“微臣。”李至剛咬牙說道,“微臣覺得還是應該遷都北京。”

遷都,跟立儲一樣,都是最近朝野爭論的焦點所在。

“——靠着經濟中心江南的糧食來供養政治中心西安的人口。”

沒錯,正是李至剛揣摩了朱棣的想法,才大膽首倡遷都。

不用被第三次送進詔獄了。

他朱棣一輩子,除了他爹朱元璋,就再也沒有怕過誰!

朱棣舒眉問道:“那依照愛卿的意思,如果北平府.北京,作爲政治中心,而經濟中心又在江南,糧食問題當如何處置?”

李至剛話語裡隱含的意思,朱棣當然明白。

但不出所料的話,很快就出所料了。

早說嘛!

扯那麼多貨物、金錢、經濟之類的,還讓人覺得挺複雜,其實說白了,不就是考量“運糧食的時間和數量”嗎?

原本姜星火在詔獄裡當鹹魚,混吃等死躺平,只是因爲前七世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無法改變歷史。

當然了,對於遷都這件事,姜星火能做到的擾動與影響,也僅此而已。

“朕並未怪罪於你。”朱棣揮揮手道:“朕念在你忠誠耿直,也懶得跟你計較了。”

畢竟這顆種子,只要世界上還要壓迫,就遲早會生根發芽。

收回思緒,姜星火繼續說道:“當然了,其實還有一種辦法,能改變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這種彆扭的關係.但是,這恐怕與傳統陸權國家,嗯,最典型的也就是商君書的要求,不太符合。”

朱高煦精神一振,連忙說道:“姜先生快快講來!”

PS:求月票!月末了維持一下排名

(本章完)

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58章 有辱斯文第431章 濟養第268章 朕的大明是如何滅亡的?【求月票!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294章 一怒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220章 徵遼餉?徵麻餉!【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548章 塞北第311章 真兇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457章 斷腕第293章 生亂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41章 收到女裝的足利義滿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459章 財色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85章 認負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第309章 升官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第482章 六經劇情檢討兼3月爆更計劃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370章 張輔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320章 拔刀第477章 煤鐵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484章 漣漪第521章 餘波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394章 決勝第314章 雷動第553章 脫困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564章 屈服第381章 講學第5章 黑衣宰相第455章 圈套第431章 濟養第330章 罪證第309章 升官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428章 戰象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172章 地球儀第379章 揭曉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420章 用意第262章 屠龍刀【求月票!】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96章 叩闕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334章 豪情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497章 除夕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392章 尋思第50章 道衍瘋了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393章 空戰第420章 用意第555章 佈局第500章 入港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541章 仇讎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28章 大軍
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58章 有辱斯文第431章 濟養第268章 朕的大明是如何滅亡的?【求月票!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294章 一怒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220章 徵遼餉?徵麻餉!【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548章 塞北第311章 真兇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88章 立儲之爭第457章 斷腕第293章 生亂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41章 收到女裝的足利義滿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459章 財色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385章 認負第101章 大軍出動,掃清江南第309章 升官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第482章 六經劇情檢討兼3月爆更計劃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370章 張輔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320章 拔刀第477章 煤鐵第281章 拜師【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484章 漣漪第521章 餘波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394章 決勝第314章 雷動第553章 脫困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564章 屈服第381章 講學第5章 黑衣宰相第455章 圈套第431章 濟養第330章 罪證第309章 升官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428章 戰象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172章 地球儀第379章 揭曉第401章 期貨【11萬字求月票!】第420章 用意第262章 屠龍刀【求月票!】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96章 叩闕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334章 豪情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497章 除夕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392章 尋思第50章 道衍瘋了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393章 空戰第420章 用意第555章 佈局第500章 入港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541章 仇讎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28章 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