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

這是陳雲甫自打來到大明後第一次聊得這般痛快。

之前兩年,無論是在都察院還是在東宮,亦或者調任如今的通政使,很多時候陳雲甫都是沉默的。

細留意,陳雲甫一直都在刻意的規避很多事情,除了自己的份內工作之外,陳雲甫幾乎像是個不沾塵埃的仙人。

爲什麼要躲,因爲陳雲甫怕。

起初是不怕的,都敢當堂正殿的懟朱元璋,因爲陳雲甫對朱元璋最初的認知和感受並不是來自於歷史課本,而是來自於爲馬皇后守靈的半年。

那時候的朱元璋是最脆弱的朱元璋,就是個失去摯愛的矜寡老人,顯得無助又滄桑。

所以陳雲甫覺得朱元璋沒什麼好怕的,就和自己早前單位裡的老領導一樣。

那來個犯顏直諫有什麼不可?

後來郭桓案一出陳雲甫才恍然驚醒,這纔是朱元璋!

能憑一己之力開天闢地的主,可着整個中國的古代王朝史想找出幾個媲美的都不容易,殺人的時候是真不手軟啊。

加上又和邵家有了聯繫,陳雲甫第一次感受到了古代官場的危機四伏,開始瞭如履薄冰的仕途生涯,變化是很明顯的。

雖然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但不代表陳雲甫就接受了這一切,他只是把一切都放在了心裡而已,並時刻告訴自己不能忘。

總有一天自己要改變這個時代。

而想要改變的第一步就是保着朱標繼位!

只有先改變朱標早夭的歷史纔能有未來,不然陳雲甫估摸着,自己很大概率也會被朱元璋弄死。

就這麼過着沒有未來的日子,陳雲甫何嘗不心累,他有太多的話想說卻是四顧茫然,說什麼呢,和誰說?

今天算是說痛快了。

說什麼,說國事!

只要能往老朱的心裡種一顆種子下去,哪怕自己死了,這輩子也算是給天下留了點東西。

一個人,能給一個國家留下印記,何其光榮!

這便已是超越了生死本身。

陳雲甫是說的痛快,這邊的朱元璋卻一直在沉默。

某一刻,朱元璋甚至想着讓陳雲甫去做戶部尚書、甚至動過恢復中書省丞相的念頭!

但僅只是一瞬間,這個念頭就被朱元璋撲滅。

這是個能臣,這一點朱元璋從沒有否認過,但現在朱元璋又不由自主的去想,陳雲甫會不會成爲一個權臣呢?

目前來看不是。

當初自己這般試探,陳雲甫都沒有任何出格的行爲,依舊如此謹小慎微,從未張狂失度,朱元璋心裡那是相當滿意的。

誰能想到,自己當初在靜心堂隨口一句,竟然就挖到寶了。

真就甘羅在世。

那自己呢,自己的功勞能比上始皇帝嗎。

想着想着,朱元璋自己的思緒也開始跑偏,好在沒人敢打斷他。

朱標想說話,但看到朱元璋默不作聲,自己也不好出言打斷,捧着茶杯發起呆來。

謹身殿裡一片寂靜,許久後朱元璋纔回過神來。

“這事就先說到這吧。”

老朱這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啊。

咋回回到這一步就來句不上不下的含糊。

朱標心裡有些焦急,剛纔聽完陳雲甫一番慷慨陳詞,心裡現在可謂是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着手立項論證,結果到了這一步又停住。

這可是真能急死人。

剛打算開口,就見到陳雲甫起身作揖。

“陛下頤養聖躬爲大。”

朱標眨了兩下眼,腦子一時間沒回過神來。

自家老子現在中氣十足的,哪裡像是有病的樣子。

倒是朱元璋把這話接了過去。

“是啊,朕老了,身體是越發的不濟,現在乍暖還寒的實在是不舒服,難得標兒和你有心,還知道來咱這問安,去吧,後面一些不當緊要的事你要多跟太子彙報。”

“是,臣謹遵聖命。”

話說到這份上朱標要是還不明白,那真就白瞎了做那麼多年太子。

剛纔是正犯迷糊,現在是瞬間明晰。

朱元璋這是準了!

但禁商的聖諭是朱元璋下達的,你讓他自己推翻自己,老朱那麼要臉的人,當年倒孔那麼天大的事都咬牙硬抗了四年,何況爲了區區一羣商人。

所以呢,朱元璋乾脆選擇稱病,而後朱標順理‘監國’,那麼這段時間國家的一應政令國策自然都是出於朱標之手。

朱標定的國策和他朱元璋有什麼關係?

總是留了塊遮羞布。

另外還有最重要一點原因,廢徭役是開天闢地的大仁政,這條仁政所能帶來的名聲份量實在是太足太重,朱元璋把它賞給朱標了!

“咱這一生殺了那麼多人,該死的無辜的,這名聲不要也罷,留給標兒了。”

壞人朱元璋做,好人給朱標做,這就是來自一個老父親對兒子最大的愛。

朱標想明白這些,頓時熱淚盈眶,雙膝拜下衝着朱元璋叩首哽咽。

“父皇~”

“去去去,別整的跟哭墳一樣,咱還沒死呢。”朱元璋沒好氣的喝罵,可到了最後,自己的聲音也軟了下來,嘆氣道:“這些年,咱知道做的不好,也委屈了你,今天算是對你的一些補償,別總跟咱較勁,他孃的, 咱怎麼着也是你老子。”

話到最後,朱元璋笑的比誰都舒心,也把朱標給罵笑了,抹一把眼淚爬起來。

“是,兒臣先告退了,父皇且安心頤養聖躬。”

揮退朱標和陳雲甫二人,朱元璋臉上的所有情緒波動又瞬間消失,起身帶着寶祥離開。

“皇爺,這事您就真由着太子爺了?”

寶祥跟着屁股後面講話,似乎有些不太情願。

這可是廢除徭役的天大仁政,朱元璋本就有了開朝立國、拯救華夏的無上豐功,如今若是在位期間再能有這廢除徭役的仁義名聲,那在歷史的地位上,朱元璋該多大份量?

“給標兒吧。”

朱元璋笑了笑,如此言道:“有了這份天大的功,全天下的人就都得念着標兒的好,他的皇位就穩如泰山了。”

其實朱標本身也是穩如泰山,不管是藍玉還是誰誰誰,朱元璋從來不擔心朱標壓不住。

可現在多了陳雲甫。

朱元璋竟然會擔心朱標壓不住?

這擔心來的莫名其妙,可一生出來就跟長了草一樣,朱元璋不能不記着。

這份澤被天下六千萬人的豐功偉績留給朱標,誰還有資格動搖朱標。

沒誰了。

至於殺陳雲甫,朱元璋反而不想了。

一個是不捨得殺人才,二一個,朱標的性子老朱最是清楚,現在這陳雲甫送給朱標如此一份大功德,朱標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定將陳雲甫引爲心腹摯友,他要是殺了陳雲甫。

自己好大兒的身體不能再雪上加霜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二百三十三章:對內閣的絕對掌控力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三百三十八章:解密章(上)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三百六十九章:向新時代邁進的第一步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一百九十二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五百四十四章:何以平民憤?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一百五十九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五百四十三章:歸家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三十五章:幕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章:老朱來了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三百一十七章:孤早晚除掉陳雲甫請假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
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二百三十三章:對內閣的絕對掌控力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二百零八章:一家之主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三百三十八章:解密章(上)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六章:朱標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七十二章:趙幹來跑官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三百六十九章:向新時代邁進的第一步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一百九十二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五百四十四章:何以平民憤?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一百五十九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五百四十三章:歸家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四百五十二章:藍玉非明主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三十五章:幕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章:老朱來了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三百一十七章:孤早晚除掉陳雲甫請假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