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

[

熙和元年的春節,熱鬧非凡。

不僅僅是在京的官員紛紛來給陳雲甫拜賀新年,連着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都入了京,一來是向陳雲甫拜年,二一個,也是軍政院的要求。

軍政院要開一次覆蓋全國的擴大會議。

一個新的職銜也因此誕生。

軍政院後補行走。

第一個獲得此職銜的,便是遼東經略使俞以豐,另外一個則是剛剛調任廣東當布政使的胡嗣宗。

所謂的後補行走,就是當軍政院二十二名行走中有誰不再擔任後,後補行走順位補上。

誰都知道軍政院行走一般不會被免黜,基本都是離開中州,因此這種排隊上位的政策,大有一種九州後備人才梯隊的味道。

這次將全國的官員召集來京,恰是爲了明年開春後的朝鮮戰役。

如此一堂大會當然不可能在陳雲甫的家裡舉行,也坐不下,奉天殿是最合適的場所。

在此起彼伏的拜年聲中,陳雲甫走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間擡手下壓。

“諸位遠來辛苦,都坐吧。”

板凳腿摩擦地面的聲音有些刺耳,好在很快就消弭一空,耳音清淨後,陳雲甫才端起茶碗品上一口。

“今年本輔着通政使司行文各省,召諸位來京共襄盛會,主要是問問大家,各省都司改制的事,進展都如何了。”

衆人紛紛發言,彙總的結果也大體上在陳雲甫的意料之內。

除了遼東因爲地緣廣袤一時間沒有完全辦好之外,其餘一衆省份都已改制完成。

這裡要說一下,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一十二省了。

準確來說是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廣、山東、遼東,加上改名後的北京與南京,

便是兩京十七省。

等到遼州、越州相繼建制後,遼東和雲南會劃出去,變成兩京十五省。

以前朝廷沒有甘肅和青海,只有陝甘行都司,這個甘,就包括了甘肅和青海,而青海,是蒙七衛的地方。

太祖高皇帝的優待蒙族政策前面有提過,蒙七衛就是這麼來的。

陳雲甫雖然沒有明文廢除過這條政策,不過也沒有繼續貫徹下去,青海和甘肅建省就是一種表態。

朝廷在逐漸收回這些地方的行政權。

“很好。”

聽到各省都將差事辦的妥當後,陳雲甫非常滿意的讚了一聲:“既然改制工作都陸續完成,那麼從明年開始,各省都司便取消建制,本輔會在明天會同藍玉、常茂以及各省都司指揮使就新軍編制及任命事項開會研討。

除了都司之外,明年開始,按察使司也會取消,全面併入各省布政使司。”

取消都指揮使司和按察使司,只保留一個布政使司?

同爲軍政院行走之一的俞綸輕咳一聲:“太師,這麼做的話,會不會導致地方布政使司權力過大?”

“精簡政務機構,有利於政策的通傳下達,是好事。”

陳雲甫說道:“只要保證軍政分離,互不干涉影響這條原則,就不會出現什麼不好的影響,除了都司和按察使司要取消之外,中央部、寺、司、院連同地方布政使司的職權也會精簡和細分,士奇,你來和大傢伙介紹一下吧。”

被點了名字的楊士奇應聲,不過沒有站起來,這已是現在軍政院開會時的一種習慣。

大家坐着說就成,沒必要通過起身來表現自己的謙卑態度。

“太師、諸位同工,按照太師的指示,這段時間我們通政使司和吏部一道討論了中央直屬各部、寺、司、院和布政使司的職權精簡細分事項。

以往,慢說一省,便是一個縣,都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職銜,這次精簡,就同當初的九品十三級是一樣的,爲求一目瞭然,政令通達。

早前,中央衙門爲六部五寺一院一司,將來將會全部改成部。

而通政使司將和原五軍都督府通政使司合併,併入軍政院,更名爲軍政院辦公司。

戶部將被拆分,管理丁口、戶籍、田畝、賑災的清吏司合併爲戶政部。

原負責徵稅、國庫度支、財政審計、立項清算的度支司合併爲財政部。

兵部不再負責軍隊的糧餉發放、軍事文書命令,將只負責清點兵額名冊、徵兵等工作,邊軍和地方不再允許私自徵兵補充缺額,不更名。

刑部職權不變,司掌國家打擊犯罪行爲,看管國家在監勞動改造罪犯的職責,不更名。

禮部和鴻臚寺合併,將只負責國家的外交、宗藩國禮儀往來等行動,更名爲外交部。原祭祀天地、國家節日大典等工作交由軍政院辦公司。

吏部也將被拆分,原吏察職責將和都察院合併,成立監察部。

原負責官員升調、任命的司封司、選封司、考功司合併,成立政務部。

另,國子監和翰林院業已合併,成立中央行政學院,原御前司兵仗局、工部火器局會合併成立國防軍工建設學院,除此兩學院外,還有中央軍事學院、工業及社會科學院、海航海事學院,各省的省立、府裡、縣立學院,中央增設教育部。

原大理寺改成審刑部,負責涉及國家三品以上官員、影響十分重大案件、死刑的審斷。

原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全部取消編制。

另外,國家增設稅務部,直接領導各省都司改制後的稅務司。

如此,中央直管衙門將爲九個部,一個辦公司。

各省的機構將嚴格按照中央各部權屬職責進行改制,設置對應的職權衙門。

中央設部、省設司、府設局、縣設所,鄉鎮設專員。”

部、司、局、所,這都是大明朝時期有過的機構級別名稱,即使是後世用的級別,也都是從明清這麼一點點傳承下去,不是憑空發明創造出來的,所以,一點也不違和。

“經過新的精簡和職權細分後,各省府縣各司其職,各辦各的差事,大家各管一攤,嚴禁橫插一手。”

“另外,日後地方布政使司不再設左右,僅設布政使一人、副使四人,取消左右參政、左右參議等職銜。

各府設知府一人,參知兩人,取消同知、通判等職銜。

各縣設縣令一人,無副職,取消主簿、掌簿等職銜,各縣縣令不許再配置師爺、刀筆吏,可從縣通政所選秘書一人。

重新劃定相應的職權及機構後,哪一塊出問題,就由其主管官員負直接責任,未免懶政,當官員升遷調動的時候,繼任的官員如果發現前任官員任職期前有棘手問題沒能解決的,可以拒絕接任,拒絕接任後,前任不得升調!

一句話,責任跟終身,誰想懶政殆政荒政,就一輩子別想升遷調動!”

殿內一片寂靜,對視間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驚駭。

這麼一改,權力中央是下放了不少,但責任也加了不少。

給你們放權,但你們要是辦不好事的話,責任終身制,你跑都跑不掉。

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百二十三章:齊德非常動心第四百八十三章:廣交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三百一十七章:孤早晚除掉陳雲甫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一百九十七章:這朝堂,屬於陳雲甫!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四百四十九章:見親家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二章:姚廣孝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六十八章:將星凋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三百九十四章:阿拉伯人想來搶食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二百二十章:對弈天下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零六章:普法之路任重道遠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恆開刀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九十一章:調你來做中辦主任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上架感言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三百四十九章:士歸士、紳歸紳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
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二百二十三章:齊德非常動心第四百八十三章:廣交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五十七章:太粗魯了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三百一十七章:孤早晚除掉陳雲甫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二百五十章:朕,已經很剋制了第一百九十七章:這朝堂,屬於陳雲甫!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四百四十九章:見親家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二章:姚廣孝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六十八章:將星凋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三百九十四章:阿拉伯人想來搶食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四百九十二章:安史之亂的潛在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二百二十章:對弈天下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三百零五章:話及正題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四月更新情況和五月更新彙報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零六章:普法之路任重道遠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恆開刀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九十一章:調你來做中辦主任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八十三章:陳雲甫捱了一頓廷仗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上架感言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三百四十九章:士歸士、紳歸紳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