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

中軍帳內,李芳遠還在興奮的等待着,同着一衆副將圍在沙盤邊揮斥方遒。

“只要軍糧充裕,臨江防線完全可以阻擋明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彼時,各道府援軍皆至,我等便可大敗明軍。”

朝鮮的國土面積並不大,爲什麼各道府軍抽調到前線需要那麼長時間?

因爲所謂的道府軍就相當於明朝地方省府的衛所兵。

他們的職責從來不是打仗而是維繫地方治安,農忙的時候就是農夫,一年只有兩三個月閒暇的時間會聚在一起操練軍伍技能。

簡單來說,明朝的衛所就相當於後世的人武部,衛所兵就相當於民兵。

人武部每年都會組織幾次民兵集訓,但集訓之後,這些個民兵幹啥的都有。

有當警察的、有當城管的、有賣早點的、有幹銷售的。

眼下時間已臨近五月,正是夏收最忙的根節,就算是打仗了,李成桂也沒有本事把各道府軍都抽調出來支援前線,只能說等着夏收秋種這些個農忙活幹完後,再把他們從各道府組織起來,送往前線戰場。

而朝鮮的道府軍在組織結構和動員力上,明顯是不如明朝的衛所制的,原因在於明朝之前實行兩套戶籍政策。

農戶和軍戶嘛。

到了戰時,每戶軍戶必須要抽調一丁上戰場,所以在原時空靖難的時候,朱允炆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給李景隆準備五十萬大軍,隨後又前後從山東、河北、直隸等地組織三十多萬奔赴前線支援。

而朝鮮民寡,無法分離出兩套戶籍制度,因此只能等民兵們忙完再徵調。

不然的話就只能強拉壯丁了。

“有了源源不斷的軍糧,我軍就可以在這......”

李芳遠剛開口,耳邊就響起一陣陣金鐵交鳴聲,隨後便是更加嘈雜的喊殺聲,遙遙的一片人仰馬嘶。

此番意外讓李芳遠大驚失色,還當是明軍大舉進攻,當下間連忙奔出帥帳,迎面撞上一傳令兵。

“何事!”

“大君,明軍襲營。”

“放屁,各處塢堡都還沒有敵情傳遞,明軍二十萬,如何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繞過塢堡陣攻我大營。”

“是後營!”

傳令兵指向後營的方向:“明軍是從我軍後方打進來的。”

聽到後門被捅,李芳遠頓時不可思議的瞪大雙眼,不過他還算是有能之將,雖慌而不亂,問道:“敵有多少?”

要說是明軍幾十萬都繞到了後方殺入大營,那李芳遠就不用掙扎了,直接束手待斃拉到。

“數有三四千。”

聽到只有三四千人,李芳遠頓時鬆了一口氣,井然有序的下令道:“傳令左右兩營,各處精兵一萬包抄,斷了這股敵軍的退路,命李成佐、對了,李成佐呢?他不是去接應輜重了嗎。”

“輜重是明軍假冒的,李將軍已經陣亡了。”

李芳遠頓時皺眉,不過也來不及緬懷,謂身邊衆將道:“鄭行,你領中軍兩萬前去援救後營,同左右兩營合力,將這股敵軍給本君全殲了。

餘等衆將,各自守好大營即可。”

區區幾千人而已,就算襲擊入了大營又能翻出什麼浪花來,李芳遠現在一點也不怕。

鄭行領了命,有問了一句。

“兩翼還有一萬餘騎軍,何不調用,可更快阻截明軍後路。”

“騎軍不能動。”

李芳遠此刻甚至都懶得去看後方,而是轉身面北,那是明軍大營的方向。

“我軍後方有亂,明軍必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很可能傾巢而出大舉進攻,企圖切斷我中軍與塢堡陣之間的聯繫,因此兩翼騎兵必須留守不動,一旦明軍全線發動進攻,則我兩翼騎兵便可配合塢堡陣護住我中軍穩如泰山。”

李芳遠指揮有當,衆將無不心服,當下依令而行各歸其守。

再說此刻已經突如李芳遠大營的常升,眼下也陷入了苦戰之中。

他一路奔襲入營,本以爲可以如兵史記載那般一路趁敵不備、砍瓜切菜般取得一場大勝,卻發現書裡那一段段簡單的文字,到了現實哪有那麼順利。

誠然剛入營的時候,常升一路殺的很痛快,到處都是倉惶逃竄的朝鮮士卒,一路斬殺下戰績頗豐,可還沒深入一里,便開始碰上有組織的小股敵軍,盡皆組成防禦陣。

明軍騎兵不是重裝甲鐵騎,更不是金朝完顏宗望那種鐵浮屠連環馬,面對成建制步兵的堅實盾牆,根本無力衝破,只好繞過去砍殺那些逃竄的孤兵來擴大戰果。

而這個時候,李芳遠調動的左右兩營人馬也已經包抄過來,他們並不急着來抵禦常升,反而繞出一條弧度,撲殺向常升軍的側後,目標,更像是後營的寨門。

這是打算把常升一軍給包餃子。

唐孟節趁着喘息的功夫又開始勸起常升來:“將軍,再不撤,咱們可就要被包圍了,幾千兒郎的命可就全白白扔在了這裡。”

後者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默默點頭。

常升不怕死,起碼他敢拿自己的命來賭一場勝利,但現在明知道賭也是輸,那再賭就是傻子了。

“撤。”

下令撤退,可唐孟節卻發現,常升竟然沒有走的打算,不由愕然。

“將軍不走?”

“這是李芳遠的後營。”常升一手指向西北方位,那裡,坐落着大小三十餘座糧倉,說道:“本將軍要把李芳遠軍中所剩不多的糧食給燒光!”

唐孟節目測了一下距離,大驚道:“將軍此去燒糧,來回的時間,敵包圍圈必成啊。”

“糧食一旦燒盡,李芳遠在這裡構築的臨江防線必然不戰而潰。”

常升咧嘴一笑:“我軍便可長驅直入,一路南下到平壤府,彼時,朝鮮必敗無疑!”

說罷,就要帶自己的親兵去燒糧,被唐孟節一把拉住,常升頓時大怒。

“鬆手!”

“將軍。”唐孟節死死拉住常升,言道:“末將知道將軍不懼死,末將也知道將軍爲什麼不惜以命來換這場勝利,既如此,那就讓末將去吧。”

“末將,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膝下有長幼二子。”

你常升拿命來拼,不就是爲了你常家王朝嗎,現在我唐孟節拿命換你,等將來這場仗打完、打贏,你常家王朝建制,總得對我唐孟節的孩子好吧。

我要是親眼看着你去送死,將來遼州真的建制之後,常茂又能放過我唐孟節嗎?

這麼一考慮,那倒不如我唐孟節來替你常升,拿這條命,換自己一家後代富貴。

常升遲語,只重重拍了唐孟節肩頭兩下。

“遼州建制之後,汝子必封萬戶侯。”

“多謝將軍!”

唐孟節不見懼死反而大喜,抱拳後喝道:“不怕死的兒郎隨我來!”

一聲呼嘯,數百騎跟隨而去,撲向李芳遠後營糧倉方向。

常升凝目望着,萬千思緒化作一聲嘆,收回心神,勒轉馬頭。

“撤!”

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二章:姚廣孝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零四章:明哲保身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八十九章:老朱病危?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請假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一百六十五章:失言、失行、失德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八十五章:朱標砸“缸”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二百零六章:普法之路任重道遠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六十九章:向新時代邁進的第一步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二十五章:都沒安好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四百二十九章:八門金鎖陣第三十一章:突如其來的擢升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二百四十二章:來給本輔當秘書吧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實時情況彙報
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四百一十一章:奉天殿辯論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體讓陳雲甫嚇了一跳第三百四十八章:國家一體納糧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二章:姚廣孝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零五章:重訂《大明律集》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零四章:明哲保身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間態--士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八十九章:老朱病危?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請假第二百七十一章:朝廷與你們同在!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一百六十五章:失言、失行、失德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八十五章:朱標砸“缸”第一十八章:山頭政治的特點第一百三十九章:小胖子朱高熾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二百零六章:普法之路任重道遠第三百一十二章:生產建設兵團制度瞭解一下?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三百六十九章:向新時代邁進的第一步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二十五章:都沒安好心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十四章:開國勳貴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四百二十九章:八門金鎖陣第三十一章:突如其來的擢升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二百四十二章:來給本輔當秘書吧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實時情況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