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

早在會議之前,與會的所有人心中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準備。

今天這堂軍政院擴大會議,一定會有許多不得了的大事宣佈,不然沒道理陳雲甫會把全國所有的官員都召集過來。

準備是都有,但是沒想到會那麼重大而已。

全國的行政體系改制,要動多少利益盤?

就像有句話說得好,別把古代的皇帝和官僚體系當成傻子,一個時代必然有貼合其時代背景的行政系統,既然人家這麼制定了,就必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貿然更改,不是帶來進步,更可能帶來毀滅。

都司和按察使司的取消咱們不說,這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明朝之前的那麼多王朝都沒有這兩個單位,沒見有哪個王朝是因爲這個滅亡的。

因爲這兩個衙門影響不了一個國家的基本盤。

按照這份行政機制重新細分職權和合並,真正重點地方在於兩點。

原先六部五寺一院一司被合併改組成十個部、一個辦公司,裁汰掉了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這三個寺的官員們怎麼辦?

只能集體被下崗。

另外就是戶部被拆分爲二,權力自然也被一分爲二,失去的那部分權力紅利,該怎麼彌補?

第二點,責任終身制,繼任官員有權力拒絕接任,從而導致升調官員無法離任,這還得了?

官場規矩就是花花轎子人擡人,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講究一個花團錦簇一團和氣。

這條政策一旦推行,那繼任的官員就一定會從前任的身上挑刺找麻煩。

並不難理解。

因爲繼任的官員如果不挑刺,他也擔心自己將來升調的時候被後任挑麻煩啊。

誰不想接一個欣欣向榮的盤子,誰會願意接一個爛攤子。

這就倒逼着所有的官員都去勤政。

把這筆賬一算明白,那帶動的連鎖反應就很廣了。

很多官員爲什麼會在任上留下爛攤子?爲什麼會出現懶政和殆政的行爲?

這兩個問題從宏觀角度以第三人稱去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主觀態度夾雜進去,也就是所謂的夾私貨,那就從微觀角度來說。

就事論事,只拿以前文河南的羅大牛案、山東旱災案來講。

羅大牛案的起因在於朝廷攤派,河南當局的官員不願意去一個府、一個縣走訪調研,看看到底哪個府縣的閒散壯丁多,因爲那實在是太浪費時間,加上中央催的又緊,只能是一拍腦門強行選擇固定哪幾個人口大府進行徵調。

這就逼反了羅大牛。

另外一個山東旱災案,起因在於黃河河牀淤塞,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幾百年的事,一任任主官走馬燈的換,誰都不想自己在任上的時候發生這種天災,但誰又不願意上書朝廷。

畢竟這可不是幾十、幾百萬兩能擺平的。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點在於,就算朝廷願意花錢去修,勢必要從山東征民夫,要用山東的官員來現場督管,幹好了,山東當局是沒有功勞的,因爲這是朝廷花大錢做的事。

‘朕的錢,拿給他們修河渠,還要把功勞分給他們一半嗎!’

但要是幹不好,那山東上下就得人頭滾滾。

皇帝不能有錯誤沾身上,替罪羊就是山東上下的所有官員。

從實事上出發分析,不夾雜任何主觀態度,就能窺見到官員懶政的一些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因素在,以後寫到的就事論事,沒寫到的暫且不表。

現在陳雲甫搞出了責任終身制的倒追政策,逼着官員沒法懶政,他們想不懶政,就得硬着頭皮逼下面人辦事。

政權是虛的,是一個個官員組成的,官員是有血有肉鮮活的啊。

一個知府勤政就要逼下面縣令勤政,縣令勤政就要逼下面的衙役官差等基層公務員勤政,誰沒個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

這點人情賬是個成年人都能算明白。

面子抹不開的時候能辦就給辦了。

公道是一杆秤,當你偏向一頭的時候,另一頭勢必要吃虧。

而一旦吃虧就會去找官府,官府就得推。

一推二推,這件小事推推、那件小事推推,推來推去,攢下來的麻煩事勢必就越來越多。

責任終身制的出臺,就是從中央開始往下施加壓力,到最後,其實就是施加到最底層的公員身上,他們必須全當包青天。

一旦他們全當包青天,就要得罪地方有頭有臉的商賈、地主、家族長,這些位呢就要找當地縣令、知府來說情通融。

縣令知府什麼的也當包青天,就得罪了地方士紳圈子。

異地當官的還好,本地當官的呢?

將來致仕之後,還怎麼在當地混下去。

自家的親戚孩子該怎麼安頓。

官場是個人情圈子啊。

你不給人家面子,人家憑什麼給你面子。

鬧到最後就會一拍兩散,白麪紅眼。

老祖宗傳下的中庸之道,養出了一批批官僚精英,更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不到最後一步,誰也不願意看到一地雞毛、滿目狼藉。

把這條邏輯線捋順整明白,也就不怪大傢伙對這條政策的未來有擔憂和抗拒了。

這種政策只有一個人有能力推廣開,那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幹這種事,纔不會有人酸言酸語說什麼‘太理想了,行不通的’,因爲他們也知道朱元璋能幹成。

殺就完了。

除了朱元璋之外,老大哥都幹不成,因爲老大哥沒有朱元璋的個人魅力和魄力。

連老大哥都幹不成的事,那爲什麼陳雲甫敢提出來呢。

因爲。

“士奇已經把這項政策解釋的非常明白了, 這項政策最茲事體大的地方就在於最後那個責任終身制,畢竟這涉及到將來國朝的選官、錄官和晉升。

具官爲國家之本嘛,所以,本輔也不好武斷專行,大家還是表決吧,軍政院行走一共二十二人,連着本輔、兩名後補行走,一共二十五人,咱們公平起見,過十三票就通過,下面同意的舉手。”

陳雲甫扔下手裡的筆,第一個舉起手。

而後。

齊刷刷的全票通過!

你問陳雲甫爲什麼敢提出來。

這就是原因!

他比朱元璋更強大的地方就在於,他親手締造了一個最牢固的利益共同體!

軍政院,合則具利,分則具傷。

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賬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三百七十九章:渡江戰役--全線進攻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二百四十五章:讓齊德蹦躂去吧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連環船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連環船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四百四十二章:要小心官員資本化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二百六十五章:一天都閒不下來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
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第二百九十五章:我們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五百三十二章:案件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十三章:明俸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賬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二百一十一章:臭皮匠也想上位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三百七十九章:渡江戰役--全線進攻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二百四十五章:讓齊德蹦躂去吧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連環船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八十一章:陳雲甫和齊德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二百六十九章:來水了!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連環船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八十七章:老大哥真講究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五十章:揭開腐敗的蓋子第四百四十二章:要小心官員資本化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國公、上柱國、太子少師、內閣首輔大臣!第四十九章:無人貪功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二百六十五章:一天都閒不下來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想逐漸迪化的藍玉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一百二十三章:爺倆聯手玩人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