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

翌日一早,陳雲甫就陪着邵檸回了一趟孃家,不過陳雲甫卻沒有在邵質府上多待,當府裡的門房過來通傳說楊士奇到了之後,陳雲甫便告辭回府。

他的事太多了,實在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去休息。

“門下參見少師。”

陳雲甫的前腳才踏進正堂,坐在這裡的楊士奇就站了起來。

“坐吧,在本輔這不用過多禮節。”

陳雲甫直接喚下人去書房取兩本昨日帶回來尚未勾除的禮法,隨即就和楊士奇進行逐條批對。

“每歲正旦節(大年初一)之後,放假五日,初七復朝,而後快到元宵節的時候,從正月十二日始,又要放十天,正月二十二復朝。

這個月,朝廷基本上就沒怎麼工作,政務基本處於不處理狀態,這一條就得改,以後正旦節大禮節結束後,當日放假及後五天,初七復朝,直到元宵節當天放一天假,其餘時間均不許假。”

“那,外省考入京或調入京的官員怎麼辦?”

楊士奇遲疑道:“有很多士子考入翰林院,每年就指着這點時間回鄉盡孝。”

“盡孝,本輔看是炫耀纔對吧。”陳雲甫言道:“別忘了,本輔是從一介刀筆吏上來的,可是沒少同小官小吏打交道。

翰林郎非實職,僅有虛銜領朝廷俸祿,回鄉只可坐驢車而不能坐馬車,每年,本輔未曾見有人離京歸鄉,一來驢車不顯其身份,二來盤纏確也緊張。

而那些有官有職的,就可以坐馬車騎高頭,紆青拖紫的好不神氣,他們歸鄉既有面子更有裡子,當地的官員接風送塵,哪次都沒少過禮節。”

楊士奇面色訕訕,不敢言語。

他本是江西人,按照慣例,各衙門留人值守會選擇在京籍官吏,外省的一律放假回家,初七要復朝,十二又放假,來回僅五天都不夠來回折騰的怎麼辦呢,允許外省的官員連着這中間的五天一起放。

換言之,二十二復朝的時候再回來也可以,這多出來的五天假期,會在本年度後面其他節日的時候抵扣掉。

比如冬至、皇帝皇后雙聖壽誕日不放假,留在衙門值守。

爲的就是給外省官員留夠充足的時間往返探親。

但楊士奇爲什麼留下來。

舉凡入京的年輕官員,哪個沒有衣錦還鄉的野心,有的選,誰也不會高官騎瘦馬。

面子,很重要。

陳雲甫說的一點毛病沒有,文人的傲氣這年頭尤其盛,沒混出個名堂之前很少有人選擇回鄉。

十個官員中,有九個都是混好了之後才選擇錦衣返鄉。

當然了,這裡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可陳雲甫並不打算爲了少部分人,而保留如此長的衙門假期。

“那些歸鄉心切的,可以向吏部申請,本輔會讓吏部酌情考慮,以後,儘量將入仕的翰林郎調到離家鄉相近的府縣任職,別都窩在京城裡讀書熬時間等位置。”

陳雲甫自入仕以來,一直對古代王朝這種選拔官吏或者任命官吏的制度不太中意,洪武朝的情況又更嚴重。

因爲洪武朝嚴重缺官。

很多翰林郎在翰林院讀了幾年書,就直接扔到五品、六品的官缺上,甚至不乏直接提拔做一部侍郎的例子。

這不鬧呢嗎。

官員需要學習不假,但官員更需要的還是實踐,你總得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吧。

若說徐本那種,能把治下治理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這種官員,你提拔做尚書、入內閣那自然是合情合理。

“好了,咱們繼續往下批對。”

時間過的飛快,兩人忙的熱火朝天,一度連午膳都忘了吃,等到肚子都餓的咕咕直叫這才彼此對視,尷尬一笑。

“走,隨便對付一口。”

家裡有包好的餃子,陳雲甫招呼下人去備了兩碗,就這麼捧着和楊士奇一人一碗水餃,守着兩疊鹹菜對付過去。

“士奇可千萬別嫌棄本輔寒酸啊。”

“不會不會。”楊士奇囫圇個的嚥下去,急着答話:“少師勤儉持家,乃是我輩楷模。”

“你也覺得勤儉是一件好事。”

楊士奇笑着:“那是自然。”

“好在哪裡?”

這問題來的楊士奇爲之一怔,這勤儉本身就是好,何必再問好在哪裡。

“勤儉可以節約糧食、可以、可以省卻不必要的花費,用來應付突發的意外,這不就是好事嗎。”

陳雲甫點點頭,繼續問道:“那和勤儉相反意思的叫什麼。”

“自然是鋪張浪費。”

陳雲甫繼續考校道:“如果把勤儉和鋪張放在一起,它們倆都屬於什麼?”

楊士奇蹙眉想了一陣後說道:“跡?”

“對,它們倆都屬於一種行爲,屬於跡。”陳雲甫便笑了起來:“跡是心的延伸,勤儉發於何心?”

楊士奇知道陳雲甫這是在考校自己是否具備做其秘書的資格,立馬正襟危坐的對答道。

“勤儉發於克己之心。”

“那鋪張呢?”

“鋪張發於奢欲之心。”

“沒錯。”陳雲甫更加欣賞了,言道:“克己之心,會延伸出許多的跡,勤儉便是其中之一,而奢欲之心或者說貪婪之心同樣會延伸出許多的跡,鋪張浪費也只是其中一種行爲。

我們提倡勤儉節約,不單單只是弘揚這種對的行爲,而更想要籍此來規範和錘鍊天下百姓的心,萬事皆發於心,先有心纔能有跡。

心到便爲知道,跡到便爲做到,心與跡合,便是知道和做到達成了一致,便可謂知行合一。

而天下最難的事,恰恰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楊士奇好奇的問道:“敢問少師,國,也有心嗎?”

“國若無心,何來國策?”陳雲甫笑道:“國策便是國的跡,既有跡,緣何無心呢?”

楊士奇又問道:“誰人可爲國之心,今上嗎?”

對此問,陳雲甫笑而不答。

“士奇,本輔給你講個故事吧。”

“下官恭聆。”

“說曾經有一個年輕的士子入仕,因文筆出衆被一位上官選中做了上官的秘書,這位上官呢非常器重這個年輕的士子,傳授他爲官之道,教育他要廉潔奉公、立心爲民、嚴於律己、言行端正,年輕的士子受益頗豐。

可你猜怎麼着,沒過幾年,那位上官竟然因爲貪污、腐敗、擅權枉法而倒臺了。 ”

楊士奇沒忍住笑了出來:“那位上官竟然還教育別人,自己都是歪的。”

“是啊,他自己還教育別人要如何如何,結果自己一身的病瘡。”

陳雲甫感慨了一聲:“或許他有過心,但跡卻做不到,這是爲什麼呢,因爲跡是要做出來的實事,而實事就會受到很多實際存在的其他因素干擾。

心其實也一樣,心同樣會受到意識形態的干擾,但很多人在教育別人的時候,往往會摒棄掉那些不良的意識風氣,將自己僞裝成一副非常端良的面貌。

故而,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窺探到我們自己的心,更無法知曉我們自身究竟是否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別人看不到,但我們自己要知道,故而,士奇啊,本輔希望你、也希望國朝的任何官員都能擺正自己的心,走正自己的跡。”

知行,合一。

楊士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四十章:歷史的大幕緩緩拉開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二百八十六章:徹底玩完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八十五章:朱標砸“缸”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二百六十七章:你自盡吧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五十一章:朱元璋訓子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十二章:草民領旨謝恩!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三百八十一章:膽大包天倆孩子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次內閣辦公會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二百九十九章:自由永遠無法被壓迫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在,朱標心裡就踏實第五百一十六章:找場子的陳景和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二百六十二章:養兒方知父母恩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六十五章:問安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八十六章:朱元璋對陳雲甫很是上心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
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一十一章:首輔說話也不好使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四十章:歷史的大幕緩緩拉開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二百八十六章:徹底玩完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二百七十二章:光與希望,永遠都在!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選擇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四百八十七章:貨源歸邊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八十五章:朱標砸“缸”第五十六章:丈母孃給姑爺送丫鬟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一百三十七章:大明朝的義務教育體系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應陳雲甫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二百六十七章:你自盡吧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五十一章:朱元璋訓子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十二章:草民領旨謝恩!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三百八十一章:膽大包天倆孩子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二百七十九章:投寄、飛灑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次內閣辦公會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二百九十九章:自由永遠無法被壓迫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在,朱標心裡就踏實第五百一十六章:找場子的陳景和第三百二十四章:朱允炆的狠辣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二百六十二章:養兒方知父母恩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六十五章:問安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四百二十三章:股票、交易所、股監局第二百五十九章:皇帝和首輔一道逛青樓第八十六章:朱元璋對陳雲甫很是上心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一百九十章:大方的經略使第七章:几筵殿裡的見聞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難眠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