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徹底玩完

“大明太師 ()”

彭義保帶着一衆土司首領兵變奪權,當場誅殺了彭添保和其子彭啓,藉着這混亂功夫,迅速召集族人掌控永順府,封鎖全城,可是姜塘和彭之其卻逃的不知所蹤。

跑哪去了?

很快彭義保就知道了。

城外的軍營!

彭之其、姜塘兩人帶着兩萬大軍直接開始進攻永順城。

這一下,彭義保徹底麻爪。

他和一衆土司首領謀劃起事,假借朝廷聖旨賜禮誆殺了彭添保,可卻硬是漏掉了彭之其和姜塘二人,如今自己一衆人聯合起來,在城中也不過五千軍,哪裡能守得住。

“快派人出城,求朝廷發兵來救!”

此時此刻,彭義保能指望的,只剩下准許自己兵變奪權的張紞。

那朝廷會發兵來救嗎?

當然會發兵,至於救不救,那就看張紞或者說陳雲甫了。

就在距離永順城一百里左右,湖廣都司五萬大軍連着朱楨這位楚王的楚王衛三千人,此刻皆雲集於此。

大明朝的藩王都有親衛軍,也有地方的軍事指揮權,比如說原秦王朱樉,就可以指揮動陝甘都司,朱棣可以指揮動北平都司。

朱楨自然也可以指揮動湖廣都司。

但那是在戰時。

非戰爭時期,這些個藩王是指揮不動地方都司的,他們唯一能指揮的, 就是各自的親衛。

比如朱棣的燕王衛, 被朱棣取名燕山衛,指揮使朱亮就是朱棣早年的親兵。

每個藩王的親衛軍都是三千人。

另外各省都司的都指揮使, 統一也都是朝廷指派任命,藩王也沒權力干預,因此,歷史上朱允炆奪權削藩, 一衆藩王只能束手就擒, 即使是朱棣起兵靖難靠的也不過是自己的燕山衛寥寥三千人。

他是硬生生靠着三千人控制住北平城,而後聯繫到寧王朱權,哄騙了後者手裡的軍隊和朵顏三衛,加上自己在軍中的宿望, 折服北平都司和他一道造反。

這才拉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

李景隆前前後後動用了八十幾萬大軍, 沒剿滅叛亂,於是因此‘功’被朱棣封爲永樂朝的太子太師。

此刻自然不是戰時,朱楨也無權調動湖廣都司, 如今點兵來此的是張紞這位經略使。

朱楨帶着自己的楚王衛來,純粹是應張紞的請求。

“下官不通軍務,行伍之事,自然還得殿下來指揮。”

朱楨一身戎裝點頭應了下來:“孤與經略使同朝爲臣,這次督撫永順之事又有了少師的批覆,自當鼎力協作。”

“眼下,時局的發展已經完全是在少師的預料之內,他們已經開始內鬥, 大打出手了, 讓他們打吧,打到兩敗俱傷, 打到鮮血流盡, 就該是朝廷出面,戡亂反正的時候了。”

朱楨點了點頭, 復問道:“少師可曾說, 此番亂後, 永順如何處置嗎。”

“看他們能打到哪一步。”

張紞望着永順的方向出神:“如果打到玉石俱焚, 那就由朝廷出面直接接管永順,撫民安境, 如果說彭義保不爭氣的話,還沒等咱們到就丟了城送了命, 那就算他命不好,咱們除掉彭之其,讓姜塘先幹着。”

“姜塘一個外人,讓他領永順,永順那還不亂套反天,實打實的永無寧日咯。”

朱楨聽明白了陳雲甫的打算,哈哈一笑後催促道:“那咱們快些趕過去吧,萬一那彭義保城破被殺,那可不好。”

熟料張紞搖了搖頭, 言道:“去是一定要去,但又不能去的太快, 萬一咱們到了之後,那彭義保還有餘力的話,

咱們是調停還是不調停?”

這一下可把朱楨給整迷糊了, 這又是個什麼意思。

“咱們手上,是絕對不能沾永順人的血,不然的話, 那裡跟咱們的仇可就結大了。”

張紞解釋道:“朝廷一旦到,就必須要調停止戰,因此,去的早了,不行,過早的止戰對朝廷無利,去的晚了,也不行,咱們就這麼吊着,慢慢趕過去,給彭義保一點希望,讓他多堅持幾天, 爭取將彭之其、姜塘兩人的元氣耗乾淨。”

朱楨聽的連連擺手。

“你們這些個讀書人彎彎繞子最多, 由着你們拿主意吧,孤不管了。”

就這麼, 張紞一日只行軍十里,不過卻不忘時刻同永州城內的彭義保一直聯繫。

此刻的彭義保就算是再傻也知道, 他被張紞給賣了!

可是現在知道了又如何呢?

放棄,任由彭之其和姜塘兩人率軍攻進城來,他唯一的結果就是闔家老幼被一體殺絕,哪怕爲了自己的性命,彭義保現在都得咬住牙關堅持住。

和他一起密謀奪權作亂的衆土司首領同樣知道這個道理,因此一個個也都是拼上了性命,召集更多的族人蔘與守城。

可永順城畢竟又矮又破,加上攻城方的彭之其又四倍於己,皆是精銳之軍,所以守也守不住啊。

守城的第九天,殺紅眼的彭之其攻克永順城,帶兵將彭義保團團圍困在彭添保生前建造的府衙內。

彭義保已經徹底絕望,他將自己的妻妾和孩子聚在一起,打算舉火自焚。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紞率軍趕到了。

“聖旨到!”

一句聖旨,差點沒把彭之其活活氣死,就是這莫須有的聖旨,他的父親和弟弟被彭義保做局砍死,現在又來?

“大公子, 這次是真的啊。”

姜塘拉住紅了眼的彭之其苦苦相勸。

“您看,明軍都來了。”

烏泱泱好幾萬明軍開進永順城,只要彭之其自己不眼瞎當然看的見,彭之其眼不瞎,但他就是不想接。

“汝,這是要抗旨嗎?”

張紞面色一寒,擡起了自己的右手,頃刻間,身後數千明軍紛紛挽起強弓對向了彭之其。

“所有永順之民聽着,聖旨到,還不速速跪地接旨,再敢放肆無禮,須知天威浩蕩!”

彭之其身邊的族中精銳此時經歷連日惡戰,戰死的逃亡的,所剩也不過一萬出頭,面對數萬明軍本就膽怯,現在又被張紞一番厲喝,更是嚇的腿軟,紛紛棄下兵刃拜伏。

唯獨彭之其,昂首怒目。

“天使,某今日誓要殺......”

“噗嗤!”

一支利箭直接射穿了彭之其高昂的脖頸,將其斃命當場!

人羣的騷亂在張紞冷幽的目光下止住。

“聖旨面前三次不跪,視同謀逆,殺!”

殺掉了彭之其後,張紞才攤開聖旨來讀。

“......彭義保以弟殺兄、以臣屬殺國侯,其罪同謀逆,夷三族!永城侯之爵由原永城侯世子嗣之,彭之其何在,還不領旨謝恩?”

“彭之其何在,還不領旨謝恩!”

站在張紞身後的朱楨抽了一下嘴角。

你擱這裝什麼糊塗呢,那彭之其都讓你送地府去了,還領哪門子的旨。

這下,彭氏一族算是讓你禍禍完了。

永順的土司首領現在也讓彭之其殺了個七七八八,永順,算是徹底完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實時情況彙報第二百零四章:三法司聯席會議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四百八十八章:不翼而飛的黃金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七十章:我要,改變這個時代!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二十七章:朱標要來視察工作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一百一十八章:虛心認錯第五百零三章:地球球長!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二百三十八章:完全一邊倒的內閣會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二十五章:顧家與顧國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三章:齊德非常動心第二百四十四章:欺負人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四章:老朱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四百零九章:藍玉很心急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二百零二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二百四十五章:讓齊德蹦躂去吧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
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實時情況彙報第二百零四章:三法司聯席會議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四百八十八章:不翼而飛的黃金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七十章:我要,改變這個時代!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二十七章:朱標要來視察工作第三百七十五章:李芳遠很能沉住氣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一百一十八章:虛心認錯第五百零三章:地球球長!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二百三十八章:完全一邊倒的內閣會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二百零九章:躲在暗處的政敵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第二百一十二章:出發前的喜訊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二十五章:顧家與顧國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一百二十五章:雞犬升天第四百零一章:來,孤拉你一把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詔書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三章:齊德非常動心第二百四十四章:欺負人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四百七十二章:接風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四百四十四章:時代,就快要變了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四章:老朱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南印度公司的誕生!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獄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二百七十六章:是君臣,更是兄弟第四百零九章:藍玉很心急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一百六十九章:突然發難,大禍臨頭第二百零二章: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二百四十五章:讓齊德蹦躂去吧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