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

“蒲向東回國賓樓了沒?”

“回去了。”

“去把夏元吉他們四個請到孤這來。”

書房裡,陳雲甫換了一身便裝,捧着一盞熱茶陷入沉思。

許久之後,門扉聲響,繼而便是一連串的腳步聲。

白日裡被陳雲甫嚴厲喝罵趕走的夏元吉四人走了進來。

“臣等參見大王。”

面禮聲將陳雲甫從沉思中喚醒,隨後便站起身來。

“孤今日之事蠻橫了些,向四位道聲不是了。”

眼見陳雲甫要作揖,四人嚇的急忙上前阻攔,更是感動的涕淚交加:“自古君憂臣辱、君辱臣死,都是臣等無能,無法替大王分憂,實在是該死。”

本來白天的時候,四人各自都心哀若死,只當陳雲甫好大喜功,不願再聽勸言,此刻看到陳雲甫所做所爲,心中又陡然升起一種期盼。

大王改主意了?

可惜的是,這期望剛剛升起就被陳雲甫無情打破。

“這時候請四位來,不是孤改了主意,主意是不會改的,幣制革新一樣要做,西南的仗依舊要打。”

“大王,此舉萬萬不可啊。”

“孤知道萬萬不可。”

陳雲甫一揮手,對着四人驚詫的眼神,招呼落座,自己則慨嘆一聲:“四位中,元吉、震直是我大明搞經濟的好手,嗣宗呢又在廣東做了多年的布政使,這麼說吧,你們三位都說此事不可做,那便絕對不可做。

孤不是什麼學究天人的聖君,但蒲向東和廣東那些銀行家、資本家的險惡用心還是能夠一眼看穿的。

這事如果按照蒲向東的意思去做了,那就是禍國殃民。”

“既然大王明知此事禍國殃民,爲何還要放縱那蒲向東啊。

”楊溥進言道:“臣等知道,大王有雄心壯志,更有秦皇漢武不可企及的偉略,但如今,國內一片交困,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偏生這個時候廣東又出了如此之事,不想停也得停啊。”

陳雲甫仰首,長嘆一聲。

“孤自有自的安排和打算,不可與諸卿言明,孤現在只想問諸卿一件事,一旦幣制革新之後,最大的危險是什麼?”

“物價飛漲。”

夏元吉不假思索的說道:“廢除白銀作爲貨幣的使用權,中央銀行印發五千億銅票(同五億兩)入市,將會讓廣東所有的大商人瞬間擁有海量的現金可以使用。

他們將會帶着這些錢,肆意的從浙江、江西、福建等鄰省進行掠奪時採買,屆時將造成沿邊各省物價瘋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很大概率會出現,再往後,廣東的商人什麼時候沒錢了,什麼時候就將一文不值的股票套現,隨時隨地變出一大堆的現錢出來。

朝廷要想替廣東股市兜底,就勢必不停的印發新銅票,錢將會越來越不值錢,而物價將會越來越高,彼時,地方小作坊破產,浙江、江西、福建乃至於直隸、河南、山東都會出現大量的失業潮。

因爲財富都被廣東商人們掠奪一空,其他各省的商人將被迫破產,至那時,釀成極大惡果。”

“就如王莽新制那般,全國破產,反民四起,對吧。”

嚴震直膽戰心驚的說道:“...是。”

“你們估計一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多少年?”

“如果中央控制好的話,惡化的速度大概可以延長十五到二十年。”夏元吉說完後就趕忙勸道:“不過朝廷只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哪怕真的惡化了,我們也有信心在五年的時間內撥亂反正,重新穩定國家經濟。”

“十五到二十年嗎?”

陳雲甫起身,負着手在極其寬敞的書房內來回踱步,許久後才停下。

“夠了!”

夠了?

四人都不知道陳雲甫這話的意思,可都記住之前陳雲甫說的那句不便告知遂沒敢多問。

“這個時間足夠了。”陳雲甫轉身,點了楊溥的名字:“派人去印度知會楊士奇一聲,孤明年去印度。”

後者不明白陳雲甫爲什麼這個時候要去印度,但還是點頭表示記下。

陳雲甫走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望向四人用誠摯的聲音說道。

“現在,孤需要四位的幫助。”

“請大王示下,臣等一定肝腦塗地。”

“自幣制革新之後,物價必然瘋漲,我希望你們能想辦法竭盡全力的遏制物價的上漲速度。”

“大王,這隻怕並不容易。”

“控制住幾個重要的點就行。”

陳雲甫伸出幾根手指來:“糧價、布價和鹽價,只要控制住這三點,老百姓再難也無非是生活回到洪武朝那般過苦日子罷了。

只要能吃飽、穿暖,國家就不會有大亂子發生,小的摩擦和矛盾可以暫時性用高壓政策來管控。

而這三種物品的物價很好控制,印度會成爲我大明最大的糧倉,更何況平津港已經通船,遼州也是一個大糧倉,所以糧價很好控制。

紡織局可以多開些,民間的女工多招些,廣東這些年鼓搗出了那麼多的發明,生產速度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人手夠、工廠夠多,布價漲不起來。

至於鹽價,內陸的鹽價已經漲無可漲,有危險的無非是西北和西南這兩個較爲偏遠的地方,下一期的鐵軌工程優先向這兩個地方使勁。

有蒲向東的五十萬奴隸在,我們自己再招募一到兩百萬的民夫,如此三年內完工的難度並不大。

只是控制住這三個物價而已,諸卿有把握嗎?”

聽到陳雲甫這一番分析後,四人俱都信心十足的點頭。

“只是如此的話,臣等有十足之信心。”

“那就行。”

嚴震直看了眼陳雲甫,又小心言道:“可就算我們能控制住這三項的物價,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內陸省份的商號被擠兌破產是無可避免的事,屆時失工潮席捲全國,這也很棘手啊。”

“失業潮不會多大。”

陳雲甫搖頭道:“小商號、小作坊的破產會帶來市場空白,蒲向東和廣東四大家又不是傻子,他們的商號會趁機搶奪壟斷市場,他們開辦商號,總還是要用工的。

我們這邊出臺一項法律,任何商號,不管他是阿拉伯的還是咱大明的,一律不許用奴隸做工,只能從我大明國內招工。

這樣做,不敢說解決全部,一大部分還是沒問題的,至於小部分失去工作的百姓,地方官府和朝廷一起用心,想辦法通過朝廷的工程來解決安頓問題。

至於工錢嘛,朝廷有錢的話就給,沒錢就先欠着,發糧票和布票,用糧食和布匹抵工錢。”

一番操作聽的四人面面相覷之餘又不免感嘆。

這可謂考慮的相當周全了。

只是,既然陳雲甫什麼都能考慮到,那又爲什麼要一意孤行呢?

大王啊大王,你要做的,到底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讓你寧願壓上自己一生的豐功偉績。

明眼人都能看到,只要陳雲甫不這麼做,將來百年之後,中國的歷史上,陳雲甫註定是最偉大的君主。

可現在陳雲甫做的事,會在自己的執政歷史上留下一個抹不掉的污點。

所有後人都將指摘陳雲甫。

譬如晚年好大喜功、寵信外夷、自大愚蠢等等等等。

甚至有可能會說陳雲甫這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原本生活日趨富裕的百姓們再一次貧窮下來,對中國的發展,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何必呢!

第二百零三章:治國先治官第二百五十三章:彈劾藍玉!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四百八十六章:官員炒股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一百五十章:把朱樉往死裡坑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四百七十五章:驚恐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次內閣辦公會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零二章:情理與法理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六十八章:將星凋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五十章:把朱樉往死裡坑第六章:朱標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四百八十六章:官員炒股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三十五章:幕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二百三十三章:對內閣的絕對掌控力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
第二百零三章:治國先治官第二百五十三章:彈劾藍玉!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百七十七章:渡江戰役之常升襲營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二百一十五章:新朝前的風雨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二百章:九卿之首!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一百章:一羣愣貨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四百八十六章:官員炒股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三百八十七章:絕望的李芳遠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帳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一百五十章:把朱樉往死裡坑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二百五十四章:誰在執棋弈天下?第二百七十四章:萬世師表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二百三十二章:守規矩的徐本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第一百六十三章:遷都的考量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四百七十五章:驚恐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次內閣辦公會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中)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零二章:情理與法理第四百四十七章:雙標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約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六十八章:將星凋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五十章:把朱樉往死裡坑第六章:朱標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四百八十六章:官員炒股第六十七章:欲謀求大一統必先撤藩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繼承你父親的大業!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一百四十九章:惹不起的藍玉、更惹不起的陳雲甫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三十五章:幕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間態--農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二百三十三章:對內閣的絕對掌控力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