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老朱在,朱標心裡就踏實

“大明太師 ()”

赤色的餘暉撒在金陵城牆上,也爲金陵城外的上千臣民各自披上了一件外衣。

當遠處的一杆大纛旗探出金色的穗結,這支千人的隊伍便齊齊彎下了腰。

禮樂聲響,鼓聲激盪。

大明朝的皇帝,回來了。

“兒(臣)等恭迎皇帝陛下歸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齊聲嘹亮的唱詞中,一駕奢華寬大的九龍車緩緩停下,御前司總管太監寶祥從車中走了出來。

環視一圈,尖聲喊話。

“請太子爺上車,諸臣工序歸其班,明日列朝。”

百官隊列之首恭立着的朱標走了出來,直至登上駕輅,在他的身後,是齊刷刷恭退三步的文武羣臣。

文官之首的陳雲甫、武將之首的徐輝祖各引一班跟在朱元璋的駕輅後轉道回城。

“兒臣叩見父皇聖躬金安。”

朱標伏地,恭恭敬敬的叩了一記首後才起身:“父皇的氣色真是越來越好了,實爲我大明之福。”

“標兒快來坐。”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身邊,待到朱標坐下後才滿臉的滿意笑容,拉住朱標的手不住誇耀道:“吾兒如今已有七分帝王之相矣,咱心甚慰,好的很吶。”

“都是父皇教誨的好。”

“這一年咱不在京,京中都可有什麼事發生啊。”朱元璋說是發問,卻還不等朱標開口便繼續向下說着:“咱聽說,老四從北平回來了,是嗎?”

“是。”朱標點點頭,不做隱瞞如實稟告:“四弟此番回來,是請兒臣撤其藩。”

朱元璋哦了一聲,情緒沒有絲毫的波動,只問道:“那你的意思呢,撤還是不撤啊。”

“北地剛剛平定沒幾年,暫時還是離不開老四的,兒臣打算先保留下老三、老四和老六的藩不動。”

“你能有這種考慮, 確實很好。”

朱元璋點點頭, 表示滿意:“雖說諸藩可撤可不撤,但現在咱們大明朝各處也都不平靜,老三、老四、老六都是人傑,有鎮守一方、開闢疆土的能力, 撤藩回京也確實浪費了。

再等幾年吧, 等幾年貴州、湖廣的土司徹底平定、遼東的成績也日趨顯著之後再行撤藩吧,這樣你的江山便徹底穩定了。

對, 咱差點忘了, 這湖貴兩省帶着遼東能有今日這番局面,還都是那陳雲甫的功勞呢。”

說完話, 朱元璋便看向朱標, 見後者沉默不言,便故作好奇的問道。

“怎麼?吾兒這是有心事?”

“啊,沒。”

朱標搖頭,而後接過朱元璋的話, 對陳雲甫一頓誇讚。

後者也是滿面微笑, 頻頻點頭, 隨後轉口問起冬至禪讓大典的準備做的如何了。

“回父皇, 大多都已準備妥當, 兒臣正欲命禮部尚書任亨泰擔任此番禪讓大典的主禮官, 如今既然父皇回來了, 就全憑父皇做主。”

“咱做什麼主, 你自己拿主意吧, 現在咱啊,就想着舒舒服服的頤養天年了。”

朱元璋悠然自得的說道:“等禪讓典一結束, 咱吶就把皇宮裡所有和咱有關的人和物都帶去行宮,不在這近前礙你的眼, 省的你看着咱煩。”

“兒臣更希望父皇能留在金陵,您不在, 兒臣這心裡沒有底氣。”

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更濃三分。

“怎麼個沒底氣法,說來咱聽聽, 咱雖然年齡大了, 但還沒老糊塗呢,什麼事咱這個當爹的還算能給你把把關。”

朱標的嘴脣嚅動了好幾下,終還是搖了搖頭什麼也沒說。

見朱標如此,

朱元璋便笑的開心, 指着前者衝一邊肅立的寶祥言道。

“看到沒,吾兒越來越像一個帝王了。”

“皇帝就應該這樣, 心裡要能藏得住事,面上更要能沉的住氣,你現在呢雖然能藏住事,但面上還是沉不住,這也不怪你,畢竟這麼多年來你還沒處理過如此棘手的事。”

朱標驚愕擡首道:“父皇知道了?”

“這天下任何事,只要咱想知道就必然比你知道的還清楚。”

朱元璋臉上一直溫和的笑意這一刻被嚴肅所代替,他捅破道:“老四、陳雲甫還有一個齊德,你現在不知道該相信他們三個中的誰,對嗎。”

朱標的眼神中浮現一絲驚悚,隨後便是恍然。

“你不要怪任何人,因爲咱還活着。”

朱元璋伸手拍了拍朱標的肩頭,隨後繼續言道:“他們三個人,誰都不要信,哪怕老四是你的親兄弟也不要信,因爲你要當皇帝了, 新朝將立,搶班奪權是必然之事,老四以退爲進主動要求撤藩是想自保。

至於陳雲甫,他應該只是想向你證明其本身並不戀權,所以才主動提出將遼東讓出來給老四權管。”

“齊德懷疑,雲甫和老四有暗通款曲之嫌。 ”

“何其無知之言。”朱元璋嗤的一聲就笑了出來,對那齊德的無知和愚蠢滿是不屑。

“不說陳雲甫那小子和你的感情,就說一點,他現在更弦易張的去奔老四,能圖什麼?你登基之後,他便是新朝第一臣,將來有你在,國公之位早晚能謀到,他和老四暗通款曲,老四難不成還能有本事造你的反?

姑且他造反造成了,又能給那陳雲甫封個什麼?所以,陳雲甫絕不可能和老四有什麼交情,齊德這麼說,就是用心險惡,想讓你猜忌陳雲甫,好給他騰個位置出來罷了。

不過,陳雲甫既然主動提出來要讓遼東歸於老四,說明他還算有點腦子,知道把遼東攥在手裡是給自己埋禍根。

這次遼東賣奴的案子咱也聽說了,遼東太大官員太少,一旦監管不到位,那麼無論出多惡劣的案子都不足以讓人驚訝,若是陳雲甫繼續推薦官員去遼東上任,將來難免會有引火燒身的時候。”

有自家老爹這雙洞若觀火的聖目幫着分析,朱標頓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思路也馬上清晰許多,而這明悟之後,便是咬牙。

“那齊德好生可惡。”

“他固然愚蠢狹隘,但卻可爲你得力之臂助。”

朱元璋輕飄的說了一句話:“因其無知,反而可爲忠實之鷹犬,這三人你暫時不要管了,咱找他們仨聊聊。”

“是。”

有朱元璋親自出馬來爲禪讓之事保駕護航,朱標頓時長鬆一口氣。

直到這個時候朱標才發現,還得是自己親爹在的時候他這心裡,纔是真的踏實!

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二百二十章:對弈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四百九十章:遼州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二百九十六章:金陵日報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三百二十六章:朕給你二個選擇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賬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二百九十七章:做官,腦子要靈光點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十五章:幕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三十八章:男女大防第五百三十四章:輿情辯論會第四百四十二章:要小心官員資本化實時情況通報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五百零四章:監國的朱允熞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
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二百九十二章:和朱標拜了把子第一百三十四章:封狼居胥的奇功!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四百一十章:資本的活躍、陳希的大膽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二百二十章:對弈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四百九十章:遼州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一百一十五章:恐怖的古代社會第三百零二章:孤注一擲,刺殺陳雲甫!第二百九十六章:金陵日報第三百九十五章:國恆以弱滅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二百六十一章:故事中亡國的,不會是我大明朝吧!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三百二十六章:朕給你二個選擇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五百一十一章:越加棘手的廣東局面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賬第八十章:老陳配專車了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八章:誰來犧牲?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七十三章:來左春坊吧。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堅固的利益共同體第四百三十章:青史罕見的大捷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二百九十七章:做官,腦子要靈光點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十五章:幕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三百零八章:願一觀凌遲否?第四百九十八章:好大喜功第五十三章:破局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東要插手鐵軌第一百一十章:打啞謎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三十八章:男女大防第五百三十四章:輿情辯論會第四百四十二章:要小心官員資本化實時情況通報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二百二十五章:內閣穩了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謙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一百七十三章:門下藍玉,拜見明臺!第四百三十一章:求戰心切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三百二十五章: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落幕的時刻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三百六十四章:國用政策調配經濟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陳雲甫?第五百零四章:監國的朱允熞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零六章:妄肆非議,圖謀叛國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