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穩定壓倒一切

“大明太師 ()”

山東布政使司官衙的後院,從宴會上吃飽喝足的陳雲甫在這裡接見了孔訥。

兩人一壺清茶,兩盤點心,皓月下對面而坐,倒是有那麼幾分雅韻。

“令公今天可是給本輔準備了一份厚禮啊。”

孔訥謙卑的笑了兩聲:“不敢當。”

陳雲甫問了一句:“令公知道,咱們大明整個國家有多少讀書人嗎。”

“這。”孔訥一愣,搖頭道:“這一點,老夫還真不清楚。”

“不到兩百萬。”

雖然一直沒有進行過第二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清查,不過陳雲甫估計,此刻的大明差不多能有七千萬左右的百姓,不到兩百萬的讀書人,換言之,讀書人還不到百分之三,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這不到兩百萬的讀書人,絕大多數還都集中在江西、直隸、浙江三個大省,山東、福建、湖廣其次。咱們大明朝的文壇出現明顯的南強北弱情況。

令公四大家的門生,就高達近四萬人,這個數字實在是驚人啊。”

孔訥笑笑,一時間卻不知道陳雲甫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故而沒敢隨便接茬。

“本輔這次要改革教育,目的自然是爲了普及讀書識字,爲此,本輔調研過北平太極書院,發現這些年北平搞的以工濟學的方式很不錯,正打算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所差的正是讀書人,令公今天幫了本輔大忙啊。”

“能爲太師效力,那真是老夫和山東士林的榮幸。”

陳雲甫嗯上一聲,高高在上的姿態展露無餘:“投桃自當報李,既然令公如此助國,本輔也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就是不知道令公打算入仕否?”

這不純純是廢話,不是爲了入仕掌握教育部,孔訥哪能那麼大方把一切都獻給陳雲甫。

陳雲甫這麼問,孔訥自然就明白了其意思。

那就是你孔家可以派個人來入仕,但不能是你孔訥。

孔訥畢竟曾是衍聖公,已經徒子徒孫遍天下了,現在再來接教育部,毫無疑問又會助長其聲威。

“太師真是擡舉老夫了,老夫潛心聖人之學,並不打算入仕。”

“是嗎,那真是國朝的一大損失啊。”陳雲甫嘆出一口氣道:“本輔本來是打算請令公出山,屈就教育部左侍郎一職的。”

左侍郎。

這是陳雲甫給出的回報,一把手不能給,二把手可以讓出去。

孔訥沉吟起來。

眼下的教育部尚書是黃觀,嚴格來說也算是他孔家門生出身,自己這邊再派出一個心腹去任左侍郎,倒也不算太虧。

“太師,我孔家有子孔希邈素有文采美名,而且爲人謙虛好學,爲山東士林所推戴,不知太師意屬否?”

陳雲甫端起茶來啜上一口,哈出一口酒氣來。

“既然令公推薦,本輔自無不允之道理,等此番本輔自山東回京時,讓他和本輔一道回京吧。”

得到準確答覆的孔訥頓時面露喜色,拱手道:“既如此,老夫在此先替希邈拜謝太師識拔。”

道謝後,孔訥也很快報之以瓊瑤。

“此番太師駕幸泰山舉行封天大典,山東士林上下聞之無不歡欣鼓舞,皆道太師之功績曠古爍今,就想着能不能有幸伴太師駕蹕左右親身參與,好在之後爲太師著書立傳添些筆墨。”

由四大家出面來爲陳雲甫著書立傳,歌功頌德,這就意味着可以保證陳雲甫千百年後在史書上的名聲絕對是正面且光輝的。

如果換成別的統治者估計早就欣然同意,不過陳雲甫卻擺了擺手。

“著書立傳這種事還是算了吧,

真有心,那就等日後本輔不在了再說。”

孔訥嚇了一跳,起身作揖:“太師千秋無期,怎可出此言啊。”

“呵呵。”陳雲甫搖頭,也跟着起身道:“行了,今日就到這吧,令公早些去驛舍休息,本輔失陪。”

說完便走,絲毫不拖沓。

該說的話都說了,該交換的東西也都換到了,陳雲甫也不想繼續虛僞的應酬下去。

他得安排好孔訥送來的這幾萬讀書人。

一股腦全收入直隸來安置顯然是最愚蠢的一種辦法,至於送給藍玉或者常茂,把這些人發配到邊疆搞教化,那就更不行了。

作爲中央所在的中州,文盲率都還高達百分之九十七呢,援外?

瘋了吧。

“過兩年,蒲順把孟買港給建好,大明的軍隊就能開進印度,從而驅使無數的奴隸從事生產反哺中央,大明的孩子就可以踩在奴隸的頭上從而實現人人有書讀。

現在就需要提前佈局,着手準備充裕的師資力量。”

寢臥內,陳雲甫攤開了一道空白題本,動手寫下了四個大字。

師範院校。

“每個府必須要有一所專門的師範院校,用來培養更多的師資梯隊,同時完善自幼童到及冠青年整個年齡段的教育學校。

孩子會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日後國家所需要的教師也會越來越多,援助教育才是未來幾年中州作爲九州中央的工作重心。”

陳雲甫揮毫間,將一份扶持教育的計劃政策草擬好,又勾勾畫畫的梳理兩遍後,滿意的放下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十年三代人,起碼要實現整體文盲率去半,第四代人時實現教育全覆蓋、去文盲化的全面義務教育體系。”

同孔訥之間的交換是陳雲甫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他曾經對明清時期的扭曲儒學嗤之以鼻,但現在卻會熟練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喜惡。

他不能把儒學一刀切,更不能搞連根拔起,完全取締儒學所帶來的文化空白,陳雲甫需要用很多年才能填補上,那樣會牽扯陳雲甫太多的精力,而且會導致大範圍且持續性的思想混亂。

現在的中國國情,沒太多時間再去經歷一次百家爭鳴。

接納孔家,儒學也就會去接納新學說,這就是投桃報李。

政權的過渡強調一個平穩,思想的過渡同樣強調一個平穩。

這叫什麼。

陳雲甫合上題本,起身搖頭一笑。

“果然到了這個位置,才知道什麼叫穩定壓倒一切啊。”

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三十七章:打擊報復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恆開刀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一百零二章:情理與法理第三百五十二章:軍事貴族和政治貴族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三百一十六章:火線加銜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三十六章:侮辱英烈者,罪當斬之第四百二十二章:他日,頂峰相見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上架感言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五章:真是神人?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一百二十四章:春闈放榜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一百六十章:遼東經略使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
第四百零二章:大刀闊斧動教育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們的權力山頭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窮境的常升第三百二十九章:靖難!靖難!!(一)第四百五十七章:給廣東摘帽子第三百一十九章:人心不定第三十七章:打擊報復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恆開刀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三百零九章:真實的廣東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二百一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二十二章:刀筆小吏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一百零二章:情理與法理第三百五十二章:軍事貴族和政治貴族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三百四十一章:這輩子成與不成,都值了!第六十五章:問安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個冤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四百六十四章:這算大捷嗎?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二百七十八章:陳雲甫準備做一塊新蛋糕第三百一十六章:火線加銜第一百五十六章:臭皮匠們陸續就位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三十六章:侮辱英烈者,罪當斬之第四百二十二章:他日,頂峰相見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上架感言第一百六十六章:風雨欲來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三百八十六章:常茂很感慨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四百零七章:欠下鉅額債務的常大帥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三百九十三章:戰略服務政略第四百九十七章:險惡用心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四百一十三章:公與私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二百零七章:大撤藩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四百六十八章:功蓋萬古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第四百七十一章:走馬上任陳景和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六十六章:齊德說要撤藩第五章:真是神人?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一百三十三章:坑死你你還得說謝謝第五百二十三章:時代的傳承接力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四百一十五章:廢停優待政策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一百二十四章:春闈放榜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一十六章:回絕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傳播文明第三百八十五章:現在,正是時候第四百九十九章:孤需要時間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一百六十章:遼東經略使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三百一十三章:韓國公薨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