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

院議在翰林院裡的通過,自然並非是一帆風順。

林延潮一番話,取得不少原先中立的翰林,或者是本就對事功學心存好感的翰林支持。

這總算爲自己拉到了一班人。

不過在這翰林院的院議裡,最後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林延潮依靠自己侍講學士的權威,以及掌院學士張位的支持下,勉強通過了。

院議裡將策問提至與經義並重的地位,然後由張位領銜上奏天子。

至於禮部那邊的部議,這提案當然是被否定掉了。

郭正域雖是禮部官員,但畢竟只是觀政主事,還沒轉正,所以在禮部人微言輕。

但聽郭正域事後告訴的林延潮。

這提案在禮部的反對反而沒有翰林院那麼強烈,那是因爲禮部尚書沈鯉表示了欣賞讚同,他認爲現在經義取士確實有很大的弊病,讓舉人們更側重於經世致用的學問,也是一個革除經義取士積弊的辦法。

不過沈鯉雖這麼說,但態度並不堅定,反而禮部裡大部分還是支持理學的官員,而部議裡禮部給事中那些言官有幾人與申時行不對付。

所以禮部部議毫無意外對策問表示了反對。

對於這個結果,林延潮沒有絲毫意外,反而對禮部,以及沈鯉的支持,感到一點意外。

沈鯉可是真正的理學大儒,又執掌禮部,沒必要因此事支持自己,但沈鯉對於事功之學卻抱着一等包容接受的態度。

穿越前聽說明儒迂腐,現在看來有點偏頗了。

儒學學風大體包容,當然前提不是不碰底線。

王陽明創立心學時,許多理學大儒都跳出來批評,但批評歸批評。

心學的讀書人照樣讀書做官,在反對最激烈的時候,好幾個奉行心學的官員入了內閣,甚至當了首輔。

經濟發展,伴隨着思想解放,特別在蘇,吳,各等新思想迸發,不僅是自己事功之學,甚至如氣學,也油儒學內部想要挑戰霸主地位的理學,至於心學雖說其他各派已是沒落,但泰州學派反一枝獨秀。

這不僅僅是儒學內部,其他學派也是百花齊放,比起入世的儒學,其他出世的學問更加風靡。

所以這令林延潮不免有等擔憂,再不盡快在士子間推廣事功之學,到時不是理學擊敗自己,而是士子沉迷於享受的奢靡風氣,或者整日空談,學風日漸浮躁忘了進取。

所以這一次對於會試的改革極爲重要,不僅是推廣事功之學的一步,更是請求天子支持自己的改革決心。

但是變革這天下,就必須先推廣入世之學。若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哪怕他是帝王,還是宰相都是要失敗的。

所以必須聚集一幫人,一幫有理想的人,一幫有心開創世紀的人。歷史告訴我們,懷有這樣期望的人會變得無比的強大。

而現在的儒家三派,唯有林學糅合了法家學說,是堅決的變法派,改革派,也是行動派。

林學的事功學說,比起理學,心學還是弱小,不少大儒,民間的讀書人對於林學抨擊,批評還是不少。

所以要取得顯學的地位,一定要在科舉中爲自己正名,所以這一次就算失敗了,也不要緊,最重要是通過這一次討論,部議,讓理學正視這個學說,讓他們知道,有一個學說正在與他們爭奪儒學正宗的位子,事功學不僅僅是如心學,氣學般的一個流派而已。

退一步就算失敗了,也是一個很好的廣告效果。

但眼下看來這件事形勢很好,只要在翰林院通過了,即是一個勝利。天下最優秀讀書人集中的翰林院,他們認同了林學。

而且不僅如此,現在翰林院支持,禮部反對,兩邊打了一個一比一,至於最後如何就看天子的心意了。若說萬一天子那邊通過了,那麼就是大獲全勝了。

翰林院院議之後,林延潮坐着馬車回到家中。

剛進了屋子陳濟川即報有幾名河南官員求見,老家來人,孫承宗也到了。

林延潮聽說別的名字還好,唯獨聽說孫承宗到了,卻是神色一喜。

陳濟川問道:“是不是先見孫先生?”

林延潮拿起官員的名帖道:“不,這些河南的官員來見我,多半是因爲欠祿的事,託我在內閣裡說話,這可以賣得一二人情,先見他們。”

至於客廳裡。

這時候又來了一波客人。

這幾人也是來京趕考的舉人分別是陳應龍,陳若愚,林繼衡。

陳應龍是林延潮在濂浦學院時的同窗,陳若愚是福州籍狀元陳謹之子,陳行貴的族兄,這二人還是文林社的成員。

至於林繼衡也是文林社成員,今年剛中的舉人。

這幾人與林歆也是認識,但也只是點頭之交如此。從老家來京趕考,卻沒有結伴,在這裡乍逢令林歆有些無所適從。

過了一陣,但聽陳應龍笑着道:“學功兄來了。”

衆人聞言看到門前,果真是林延潮到了,當下他們都是立即起身。他們與林延潮都是舊識一個個上前行禮,唯獨林歆沒有見過列在了衆人最末。

林歆見林延潮比自己大兩三歲,但行舉間的氣度,卻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聽說林延潮任知府時,曾幹掉太后身邊一名寵信的太監。

而他又是當今大儒,近幾年事功之學已是傳遍大江南北。不論是否有心讀書學以致用,但讀書人多少有所涉獵,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此之言,不管是不是林學信徒,但大家都會說一兩句。

所以林歆初見自己這位同宗時,正印官肅殺以及大儒的淵識融合在一處,這等氣度令人見之難忘。

衆人行禮輪到林歆時,林歆有些緊張立即行禮道:“侄孫林歆,見過叔公。”

林延潮訝然失笑道:“我的輩分何時這麼大了?”

衆人都是笑了。

林歆不由赧然,不知說什麼好。

這時袁可立搶着問道:“敢問老師,院議是否要將策問提至與經義並重的地位?”

衆人都是看向林延潮,這件事關乎三千舉子今科會試,在場應試之人當然是無不關心。

“私門不談公事,不要問了。”

袁可立聞言當即垂頭道:“是學生孟浪。”

林延潮點點頭,然後看向了陳應龍問道:“翁兄,龔兄爲何沒有見到?”

陳應龍道:“翁兄屢試不第,現在已在延平府任教諭。至於龔兄家裡生了些變故。”

翁正春放棄會試,而是以舉人出仕做官,已是令林延潮惋惜了,又聽說龔子楠家裡生了變故,不由追問。

陳應龍道:“到底何變故我等也是不知,但龔兄近年來灰心失意,是大家都看見的。去年我去見他時,他早已沒有讀書出仕打算,後來更聽說遁入深山,不見任何故人。”

林延潮聽了頓時有些感傷。

當年同學中,林延潮與龔子楠交情最好,以龔家當時的門第,他有意與自己成親,可是林延潮高攀了。

但婚事沒成後,二人生了隔閡,之後越走越遠。

林延潮記起當年他與葉向高,龔子楠,陳應龍,還有一位周平治,一併乘船回書院看望山長。

當時乘船過江,還下着一點小雨,林延潮與幾位同窗一併院試及第,正是躊躇滿志,意氣飛揚之時。

回到書院,山長勉勵衆人礪學前行,然後大家在書院裡暢遊,是何等快意。

那時候大家是如此的年輕,彷彿將來許多事都唾手可得,年少不知愁滋味。

林延潮道:“龔兄看破紅塵,倒是比我等打滾名利場中的人,更是灑脫。”

陳應龍道:“當年我等同窗之中,龔兄最是天真爛漫,沒有讀書做官或是可惜了他的才學,若是叫他在俗事中打滾反而不合他的性子,若是身在空門中,或許纔是最合適他的。”

林延潮聞言欣然道:“德見兄這番話見識遠高於我,不勝佩服。”

陳應龍道:“這話我可不敢當,我尚看不破名利,否則千里迢迢來京趕考做什麼?”

說着衆人都是笑起。

林歆在旁看了也是感受到林延潮與陳應龍,以及那位龔子楠間這純粹同窗之情。他能感受到這純出於內心,而非作僞。他不由心想,伯父說官場上都是相互利用,你提攜我一把,我提攜你一把,這些話在林叔公這看來似不太適用。

陳應龍下來就是陳若愚。

龔子楠的大伯是狀元,而陳若愚的父親陳謹也是狀元,只是當年福州兵災,陳謹不幸去世。

林延潮與陳若愚談了幾句,即問起了陳振龍在老家種植番薯的事。

陳若愚答說,現在陳振龍不僅早引種成功,還推廣了不少老家百姓種植,去年家鄉鬧了一次小小饑荒,結果百姓靠着番薯成功渡過。

現在陳家已是打算向省裡各州府推廣,甚至派人至廣東,江西,浙江試種。

林延潮聽了十分欣慰,當下道:“此事若成,你們陳家就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錢和人的事你們辦下去,若地方不支持,我來與福建的官員理論去。”

以林延潮現在的地位,就是福建巡撫也要賣他三分面子,又何況其他官員。

陳若愚聞言不由喜道:“這就太好了。”

林延潮笑了笑,歷史上是萬曆二十五年,陳若愚纔將番薯種子引入福建栽種。但因爲林延潮之故,提前至萬曆八年,甚至有了長樂陳家的資金與人力,以及林延潮在官場上打招呼,番薯的試種傳播比原先快了不知多少。

陳振龍他們要乾的事,就是每次收穫後,從中一遍一遍的遴選良種,一地一地再推廣至其他農民,這都是要用時間堆積起來的事。

陳振龍引番薯回國,從原先幾畝地,推廣至一縣,數年內從一縣又推廣至一府,到現在推廣至省內各府,以及其他各省試種。

雖說種田是我大種花家的民族天賦,但在沒有袁隆平大佬的時代,若不靠林延潮先知先覺推了一把,否則番薯在歷史上真正發揮作用,最少要等到一百多年後,那時大明早作古了。這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林延潮纔不會幹。

功成不必在我,也要在我的某某。林延潮這等官僚說話,常常有下句,以及下下句。

陳若愚笑着道:“這一次我從老家來,正值番薯豐收,振龍他叮囑我半天,要我捎來一些,請學功先生試吃,這要不是我阻攔,足足要運來一船番薯。”

“一船我哪吃的這麼多?”林延潮笑了笑,瞬間明白了陳振龍的意思。

林延潮看向林歆,林繼衡問道:“你在老家吃過番薯嗎?”

林歆是吃過的,這番薯味道不錯,但吃多了會壅氣,去年鬧了饑荒時,聽說番薯救了不少窮人的命,僅此而已。

林歆還未開口,一旁的林繼衡倒是先答說沒吃過。林歆靈機一動答道:“侄孫從未吃過,但聽說煮熟後食之甘甜如蜜。”

一旁衆人都是大笑。

但見林延潮似笑非笑地道:“那正好,諸位可是有口福了,來人,告訴廚房,今晚蒸一鍋番薯,我要拿來招待客人!雅繩,你可一定要嚐嚐。”

孫承宗當下稱是,他知林延潮不會無的放矢,他這一句話一定有原因,但是吃個番薯與林學的事功有什麼關係,他就不知道了。

林延潮心底記得第一次吃番薯時,那等味道着實與後世自己吃的有些差距,不知現在如何了?

下人聽了林延潮吩咐後,立即去辦。

這也就是在明朝,要是後世你家來了客人,你煮一鍋地瓜招待,那等畫面實在是不敢想象。

但物以稀爲貴。

沒聽魯迅說過,南方的蘆薈到北方就成了龍舌蘭,北方的大白菜到了浙江,要用紅繩繫住,尊稱爲膠菜。

當夜衆人吃吃聊聊,然後林延潮安排衆人住在了自己新買的宅子裡。

過了數日後,衙門封印了,馬上到了辭舊迎新時。

萬曆十三年馬上過去,下面則是萬曆十四年,當今天子在位的第十四個年頭。

新年的大年初一,天子照例於宮中賜宴。

百官入宮朝賀,林延潮攜淺淺入宮,此外還帶了向天子拜賀新年的禮品,一桶番薯。

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二場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第四十六章 書院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
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二場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第四十六章 書院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