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

官員間一般都有一個默契所在。

就是下面的事,儘量不捅到上面去,大家儘可能內部消化。

久而久之,就形成所謂官場文化,那叫欺上而不瞞下。

如林延潮這一次向張居正請說便宜行事,然後在宮闕前故意矯旨,假傳聖意說赦免士子的罪責。

聽聞此事的言官,都不會追究。

倒不是林延潮矯旨合情合法,因爲張居正掌攝政之權,總攬國事,這一次處理士子叩闕之事,也可以臨機專斷的。但他畢竟沒有授予林延潮矯旨的權力,這是皇帝纔有的權利,譬如皇帝授予欽差大臣便宜行事,急事可不請聖命。

不過因一切事情緊急,大家也不會當真,畢竟確實張居正,林延潮臨危受命,確實可以便宜行事。更重要的是,御使就此事彈劾林延潮,那不就是彈劾張居正嗎?

哪個言官敢彈劾張居正?你不要命了?京察考覈大權可是牢牢抓在張居正手中呢。

所以大家都會心照不宣地,不將此事奏報給皇帝。真要找林延潮麻煩,彈劾他私立學說,都比彈劾此事更好。

所以林延潮向天子陳情說自己矯詔時。小皇帝先是震怒,但轉念一想,不對,矯詔是何等大罪,怎麼沒一個官員向自己彙報此事。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官員們默認了此事。

朕雖是年少,但爾等大臣別以此忽悠朕,覺得朕很蠢嗎?

小皇帝目光掃過殿上,衆大臣都是很是心虛的垂下頭。

好嘛,果真其中有文章。小皇帝心道。

這時張居正出班,之前他一直不說話,但這一刻卻不得不出面。

林延潮看了張居正一眼,眉心一動。

“當初林中允向臣請求開城勸說士子時,曾請便宜行事,臣當時答允他了。”張居正向皇帝奏道。

原來如此。

小皇帝冷哼一聲,果真背後有真相,幸虧朕留個心眼,否則就要錯怪林卿家了。

張居正剛說完,曾省吾出班奏道:“陛下,元輔雖給林中允便宜之權,卻沒允他可以矯旨,林中允在宮外假傳聖命,全是自作主張,臣懇請陛下明鑑!”

身爲張黨大將,曾省吾自是第一個要爲張居正開脫。

曾省吾說得也有道理,便宜行事有很多種,雖也沒說什麼樣行事算過線。因此矯旨可以算有錯,也可以算從權,一切看大家自由心證。

不對,曾省吾猛然一醒,眼下朝堂研究的不是林延潮是否有罪的問題,而是是否捉拿帶頭鬧事士子的問題。

林延潮本來完全不將此事捅到朝堂上的,那時他不僅無罪,憑他這一次勸退士子叩闕之功,不僅天子賞賜,也可獲得張居正之賞識,那可是大功。

但他故意捅到天子面前,就是破壞了官員間的默契,損了張居正的顏面,還遭天子降罪,這是什麼用意?

那就是他與周子義一般,寧可自己頂罪,也要朝廷赦免士子們!

此人從當初向張居正請便宜行事之權時,早就想到了這一步。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張居正等朝堂大臣,能夠說話算話,事後真的不追究此事。

而是希望天子顧忌自己的名聲,只好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吞,赦免了這些士子。

天子金口一開,即君無戲言。

大臣可以說話不說話,但天子不行,又何況這位少年天子,極度要面子,一心要作堯舜,你要他自食其言,無信於天下,如何肯?

所以林延潮就是算定了這一點,不惜自己待罪,也要保下士子們。

此刻小皇帝也不由躊躇起來,話已經是說出去了,此刻再責怪林延潮也是沒有用了。堂堂皇帝,怎麼能自食其言啊。

於是小皇帝也是無策了,向張居正問道:“張先生以爲此事當如何呢?”

張居正看也不看林延潮,周子義一眼道:“臣以爲再追究士子也是於事無補,況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又何況天子呢?”

“祭酒治學不力,理應領責,但念在其三朝元老份上,允其致仕之請就是,但奪去還鄉恩遇。”

“至於林中允……”

張居正話音一頓。

“……今日之事,林中允有功也有罪,但罪大於功,且平日爲官持才而傲,有負聖心,可令其冠帶閒住,並命其往都察院自陳其罪,再作定奪。”

衆官員心底一寒,張居正的處置,可謂是鐵血無情。

要在鐵血皇權前,強行保住這些士子,可以!

朝廷要給兩萬名大小官員,天下三十萬士子一個交待。

那麼付出你的代價來。

張居正開出的價碼,就是一名從四品國子監祭酒,一名正六品詹事府的官員的烏紗帽。

周子義被罷官不說,還奪去還鄉恩遇,如歸鄉途中不能住驛站,朝廷不撥與力役,以及每月食米也沒有,周子義一切官員致仕後的待遇都被剝奪了。

周子義本就求致仕,罷官還算好說,但林延潮的處罰卻是更重,冠帶閒住就是保留官身,但免去翰林院,詹事府的一切職務,同時還要去都察院爲自己申辯。

若是都察院認爲林延潮有問題,還要進一步降罪!

那時候可不是冠帶閒坐這麼簡單。

周子義,林延潮兩位官員不惜自己罷官,也要換得士子無罪,這麼做值得嗎?

有人以爲然,有人不以爲然。

張四維輕輕搖頭,下申時行露出不忍之色。

小皇帝眼眶有幾分溼潤,看向御座下跪伏的周子義,林延潮。他緩緩閉上眼,吐了兩個字:“准奏。”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林延潮,周子義將烏紗帽脫下,擡起頭來面對御座上的天子:“臣林延潮(周子義)叩謝陛下!”

二人叩拜數次後,提起官袍向後退行數步,轉身離開武英殿。

武英殿外,暮色已降紫禁城。

遠處宮牆籠罩在夜色之中,近處是天子儀衛手持金瓜長戟列於殿下。

兩位太監上前,後面跟着十幾名儀衛。太監道:“兩位大夫,讓咱家送你們出宮。”

周子義哼了一聲,林延潮則拱手道:“有勞了。”

二人離開武英殿,太監侍衛跟在後面。

林延潮離周子義一步,對方雖免職了,但仍是保持六品官對四品官的官場禮儀。

“你之事功學除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句,其餘盡是功利之說,不足取。”周子義不客氣地道。

“非功利,是事功。”林延潮辯道。

監視林延潮,周子義二人離宮的太監,皆是不解。

二人今日遭奪官,本該是一臉鬱悶纔對,要不然也是對朝廷抱有怨氣這纔算正常,怎麼這一出門就是爭執這些無關緊要的話來。

“老夫還不是認同你事功學的一套。”

“侍生也以爲理學暮氣已重。”

“老夫返鄉必著書講學,斥你的事功之學。”

“侍生也必爭鋒相對。”

……

作別時,林延潮對着周子義深深一揖,周子義則是點點頭。

“祭酒保重!”

“你也是。”

兩日後,都察院。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稱三法司,掌管一朝刑律。

這三處是官員們平日遠遠避之的地方,平日轎子來到這裡,寧可繞道,也不願在這幾個衙門經過。

此刻都察院大門外。

一名御史親自送林延潮出門道:“申閣老早與我們關照過了,此不過是例行公事,請宗海寬心就是。”

林延潮笑了笑道:“有勞了,看來以後要常叨嘮風憲了。”

“哪裡話,就當這幾日來都察院喝茶好了。”

說完御史畢恭畢敬地送林延潮坐上馬車。

馬車駛回林府。

陳濟川對林延潮笑着道:“有申閣老金面在,看來不用過多久,老爺就可以官復原職了。”

林延潮不以爲然地道:“你只說對了一個字,金是要的,面則是次要的,只要打點到位,我就算再矯詔一次,也是無妨。”

陳濟川忍不住笑出聲,連駕車的展明手腕都是抖三抖。

見陳濟川,展明二人的反應,林延潮不由道:“瞧你們,我說笑的。”

陳濟川,展明搖頭紛紛表示這笑話一點都不好笑。

行駛一半,馬車卻停了下來。

“怎麼回事?”

“老爺,你還是下車一看吧。”展明口氣中有幾分吃驚。

林延潮挑開車簾,見了車外一幕,卻是驚訝。

林延潮連忙下了馬車,陳濟川則是跟着他的身後。

道左一名士子一揖到地:“宣府生員林志平見過中允!”

林延潮點點頭。

“昌平縣舉子路興見過中允!”

“濟府監生屈橫江見過中允!”

“滄洲生員姜啓明見過中允!”

……

隨林延潮行過,道路左右的士子如波浪般伏下作揖。

“江夏郭正域見過中允!”

“嘉興於大中見過中允!”

“涇陽雒於仁見過中允!”

……

林府府門這時推開,徐火勃,陶望齡與十幾名林府下人走了出來,但見府門前聚滿了不知多少士子,正一一向林延潮作揖。後面的士子更多,來不及一一說清,只好勉強道個名字。

“嶽封。”士子長長作揖。

“林品然。”

“周正。”

……

徐火勃,陶望齡看着在人潮中行來的林延潮頓生自豪,此公道自在人心!

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四十九章 神童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五百五十章 私問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九百零七章 聖旨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三章 能否讀書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
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四十九章 神童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五百五十章 私問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九百零七章 聖旨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三章 能否讀書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