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

林延潮看了這份朝鮮拿到手對於日本的一手資料當然是無語,託於後世各種遊戲和小說的流行,所以對於日本的瞭解,林延潮甚至比當時的明朝,朝鮮二國更加了解。

首先對於這份當時一手資料,從頭到尾都是錯處不少。

室町幕府第三代大將軍足利義滿,與明開始堪合貿易,明稱其爲源義滿,爲日本國王。但實際上源義滿即足利義滿,乃徵夷大將軍,真正日本名義上的君主是天皇。

這點明朝從來都不知道。

另外對於渠帥信長,就是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出身於尾張,而不是山城國,他也從沒有擔任過山城國守護一職。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第一個天下人,但他並未一統六十六州。

真正一統六十六州的,就是這位木下人,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確實是出身低微,還未成爲武士前無法冠以苗字,更不用說本姓。

出仕織田信長後才冠以苗字木下,然後又曾叫過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最後被朝廷下賜豐臣爲本姓。

豐臣這本姓又來自於平氏,在日本源平二氏是最顯赫的姓氏。

所以豐臣秀吉在與朝鮮打交道時,自稱平秀吉,至於豐臣乃苗字。

若無法理解,可以參考商鞅,商鞅可以叫公孫鞅,衛鞅,但他卻是姬姓。

豐臣秀吉‘冒充’平姓,但朝鮮上下卻很精,派人去日本查清了他的底細。

朝鮮自己就很重視血統,分兩班,中人,常民等等,聽說了豐臣秀吉的出身,當然頗爲鄙視。

情報不明判斷就容易出錯,何況還對自己敵人看輕,帶着一等蔑視。

林延潮可是聽過日本戰國裡一個很著名的故事,說的是三位天下人對待杜鵑的做法。

織田信長是杜鵑不叫,殺之。

豐臣秀吉是,誘之。

德川家康是,待之。

這一句話看出三位天下人的性格。

比如豐臣秀吉向朝鮮提出借道伐明就是一個策略。

但現在擺在林延潮林延潮面前的問題,是應該怎麼辦?

手掌大明朝的外交部,但林延潮遇到這樣的大事,卻不可擅自做主,所以他必須第一個稟告禮部尚書沈鯉。

第二日林延潮趕到正堂時,卻得知沈鯉因身子不適,已向朝廷請求在家修養一段日子。

好了,沈鯉早不休息晚不休息偏偏在這時候生病。

於是林延潮立即轉道前往文淵閣,將此事稟告給申時行。

申時行聽了以後卻是一臉謹慎。

他想了想道:“倭國距離大明有數千裡之遙,元世祖曾兩次攻打日本,都因爲暴風而失敗,而倭國這彈丸之地,怎麼突然有一雄主,起攻打大明之心?你會不會聽錯了,只是小股倭害而已。”

林延潮道:“恩師,今日不同往日,之前倭國一直內亂,故而渡海的不過是倭國流寇,但這一次此人一統六十六州,生得隴望蜀之心,這一次來的則是倭國的傾國精兵。”

申時行聽了觸動道:“你看會不會是倭國的假道伐虢之策?或者朝鮮挑撥本朝與倭國關係,趁機謀取遼東?”

林延潮道:“此學生難以揣測。”

申時行皺眉道:“千里之事,消息尚且傳不清楚,其中或許有什麼錯漏。”

林延潮道:“恩師,若倭國真有此野心,那麼大戰將至,我們要先有個準備,至少將此事稟告天子。”

申時行道:“你說的不無道理,但倭國的事,老夫也是需萬分小心。本朝自太祖開國以來,通倭之禁森嚴,胡惟庸身爲堂堂宰相,就是因爲通倭之罪而死,前車之鑑在前,多少大臣倒在通倭二字之上。”

“向天子稟告不難,但難就難在此事是真是假。若是此事我們聽信朝鮮使團片面之言,而對倭國興兵,萬一倭害再起,老夫也是罪責不小。”

林延潮聽了這話,才知道申時行對於此事是諱莫如深的,關於倭國的事,他其實是不想碰,原因就是胡惟庸前車之鑑在前。

通倭?通朝鮮?

他不願意有任何一個稍稍被天子懷疑的機會。

當然若是林延潮極力爲朝鮮使團陳詞,天子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與朝鮮,倭國有什麼瓜葛。

林延潮出宮後,坐上自己的八人大轎。

不得不說轎子確實比自己原先乘坐的馬車舒服多了,一點也不顛簸。

前面有下人喝道,官員百姓見了大轎自動避讓到街道兩旁。

轎子如此舒服,林延潮坐在其中不久,即有些困了。

半夢半醒間,他不知現在豐臣秀吉是否如歷史上對關東北條家用兵,如何沒有,也就是馬上即將征討明國。

若是有,那麼也是兩三年後的事,但這時候,他若是能提前向朝廷預警,利用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讓朝廷提前兩三年就開始準備這場大戰,無疑對於將來很有好處。

不說輸了,就算贏了,林延潮擔心的是萬一這場大戰爆發,大明也是極大的削弱了國力,如此對於遼東的控制將會下降,那麼會造成女真的崛起,再然後……

這些事如同多米諾骨牌般,最後推演的結果……

想到這裡,林延潮突然從轎子上的淺寐驚醒,他想的第一件事是,我能做什麼。

我身爲一名禮部右侍郎,正三品京堂,已是當今最有權勢的幾十人之一,但處於這個位置可以扭轉國運嗎?

林延潮挑開轎簾,映入眼簾的是棋盤街的繁華,絡繹不絕行人,琳琅滿目的商貨,耳裡充斥着喧鬧聲。

這些市民不會知道,國家的命運已是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

到底何去何從?

“去會同館!”林延潮吩咐了一聲。

一旁的陳濟川以爲自己是要聽錯了,確認了一遍方道:“轉道會同館。”

會同館位於皇城腳下的玉河以西。

會同館除了是貢使住宿的地方外,還有烏蠻驛專供貢使販賣商品。

至於北館是專門接待大明北方的蕃國,如蒙古,女真,朝鮮。

南館接待琉球等等。

其中以朝鮮館最大最好,原因當然是明朝與朝鮮最親近的緣故。

民間有說法說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朝鮮人,但是這個說法又有些站不住,因爲若是真,以朝鮮的國家性格,應該早就大吹大擂,恨不得說的衆人皆知。

但朝鮮的史籍卻沒有半字提及此事。

林延潮的轎子到了會同館後,守衛的館卒一見嚇了一跳,這地方怎麼會有大官前來。

林延潮下轎後,守衛的館卒跪地拜見,陳濟川即道:“快去通報,就說是禮部侍郎到了!”

館卒一聽當即嚇了一跳。

不久會同館主事,大使,兩位副大使以及幾十名管理會同館的官吏一併到館門前跪迎。

“不知部堂大人親臨,下官有失遠迎!”

衆官員們一臉恭敬,他們歸主客司管理,主客司現在又歸林延潮分管,所以頂頭上司駕臨,他們各個雙腿打顫。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起來吧。”

衆官員們都是站作一排,作點頭哈腰狀。

林延潮道:“外國使者既千里來朝,即是朝廷上賓,大明乃禮儀之邦,當善待往來,爾等務需盡心盡力。本部堂今日前來視察公署,就爲了此事。”

衆官員心想還有這事,一名侍郎前來巡查,實在是少有,就算主客司郎中也不會輕易前來。

畢竟官員們都怕擔心一個溝通外國的名聲,官越大的官員越是如此,林延潮身爲禮部侍郎不怕當這個風險?

林延潮當下走進會同館沿途巡視,對於館裡諸多番使,他也是一一詢問。

四夷館的通譯自在旁翻譯,林延潮一路與不少番使相聊,一盡賓主之誼。

然後林延潮來到朝鮮館。

會同館主事低聲對林延潮道:“朝鮮使團有兩批,一批是去年十一月來京朝賀新年的,一批是光海君的人今年一月抵京的,現在住照房,因爲身份保密,故而無人知曉。”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需要通報,我們直接去光海君下榻之處。”

說完林延潮不顧嫌疑,直接走到了光海君所在的房屋。

開門之後,但見一名穿着漢服的年輕人,正負手而立,幾名侍從見屋子裡突然來人,都是站了起來。

但見這位年輕人看清了林延潮的官袍,然後問道:“來人可是當今禮部右侍郎林宗伯?”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

這位年輕人大喜道:“當年冬至宴上一見,至今數載,宗伯大人風采依舊!”

林延潮笑道:“殿下你的漢語說得很好。”

這年輕人笑了笑道:“不敢當,在下心慕上邦之文化,自幼學漢語,讀漢書,更對於宗伯大人文章十分崇拜,你的每一篇文章在下都倒背如流。宗伯之名,無愧於當今文宗,我實是仰慕已久,今日不意在此相見,實慰平生之願,請宗伯大人受我一拜!”

說完這年輕人向林延潮長長一揖。

林延潮見此不由笑了笑,沒有料到這位光海君竟是自己的粉絲,崇拜到這個樣子。

不僅光海君,連他身旁的幾名侍從聽聞自己是林延潮後,眼中都是小星星。

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十九章 回家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九百五十章 價碼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五百零二章 返家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九百零七章 聖旨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九十一章 民心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零九章 賜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
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十九章 回家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九百五十章 價碼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五百零二章 返家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九百零七章 聖旨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九十一章 民心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零九章 賜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