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

後堂裡一陣寂靜。

蘇嚴端起茶碗喝茶。

不久蘇嚴的心腹‘讓師爺’將呈文拿給林延潮道:“這是呈文,還有當時管河同知簽下署令。”

林延潮向蘇嚴道:“府臺,那下官就看了。”

蘇嚴大有‘本府清正廉潔,不怕你查’之勢道:“司馬儘管看。”

林延潮知這樣的呈文裡看不出什麼,但仍是端起文書一行一行地看去。

蘇嚴呈文起草十分縝密,絲毫漏洞都抓不到,將責任盡數推在了之前的管河同知身上。

一旁讓師爺解釋道:“兩年前大堤開築即屢遭冰雹,傷及民夫無數,以至延誤工期。之後秋訊就要到了,河道衙門又催得緊,故而本府不得不命管河同知倉促而築。當初府臺再三過問,工期是否太趕,需加派人手,但當時管河同知信誓旦旦向府臺大人擔保。”

“司馬,這都是他當時簽下署令,過手公文,府臺大人當時信了他的話,哪知不到兩年……”

一旁的商虞通判吳通判幫腔道:“也不能盡數怪管河同知,這次黃河大水,也是天數。”

“當時河道衙門監督築堤,大堤筑後,是經過先經藩司,再經河臺查驗過的,兩個衙門都沒說什麼,那知遇到今年這百年不遇之大水。”

糧捕通判周通判亦道:“司馬你在京裡,不知今年黃河大水有多大,簡直駭人聽聞。”

林延潮聽完釋然道:“本丞算是明白此中內情,看來此次確乃無妄之災。”

讓師爺道:“幾位大人都是行得正坐得直,在此事沒什麼失當之處。只是有人謠傳,妄圖潑髒水。你也知府臺大人,一貫剛正嚴明,難免有小人在背後中傷。”

林延潮道:“讓師爺不要誤會,本丞並未聽到什麼謠言。只是下官到歸德爲官,於決堤之事不能不問。”

衆人心想也對,歸德府決堤,水淹黃河下游這麼多州縣,這樣的事連皇上都驚動了,林延潮身爲本府同知,到任以後一句不問這纔是不和情理。

林延潮呷了口茶,又道:“到時萬一上面過問下來,兄弟我這裡也好替幾位大人辯解幾句。”

聽了這句,幾人表情都是一凜,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傾了傾。

周通判忍不住壓低聲音問道:“敢問司馬,敢問你說得這‘上面’是指哪位大人?”

林延潮笑而不答。

周通判乾笑兩聲道:“兄弟我冒昧了。”

要知道林延潮是從京裡來的,京裡任何一位閣老或者尚書都可能是林延潮之靠山。誰也不知林延潮背景有多深,官場上貿然探問是很遭忌諱的。

倒是蘇嚴道:“司馬是申吳縣公的門生吧!”

林延潮恭敬地道:“是。”

蘇嚴點點頭道:“本府雖無錫人士,但與申吳縣公也是半個同鄉。”

林延潮道:“這麼說,顧(憲成)叔時,府臺也是相熟了。”

蘇嚴臉上浮起笑意道:“吾鄉後起之秀,本府如何不識。”

攀了關係,二人就拉近一份。

一直不出聲的儀考通判何通判問道:“司馬在京可識得山陰王(家屏)忠伯。”

林延潮道:“那是本丞在翰林院時同寅,還一併爲日講起居官。何別駕認識忠伯兄麼?”

何通判撫須笑道:“王忠伯正是區區同年,也是同鄉。”

聽着林延潮,蘇嚴,何通判三人對話,吳通判,周通判,還有推官三人是一句話也插不上。

因爲他們都並非兩榜進士出身,雖說都是同僚,但這樣的話題,他們是插不上嘴的。之後數人聊至‘金榜提名’時之風光,三人更是插不上話,只能告退。

官場上,官位高低可分一個圈子,何等出身也能分一個圈子。

當夜無話,次日林延潮授了印信,算是正式上任。晚上接風宴十分隆重,就不累述。

這一日,林延潮在正堂與蘇嚴說話。

這時一名巡捕急匆匆地奔入大堂向蘇嚴道:“府臺大人,有饑民鬧事,砸了城東的粥廠,並將粥廠之官吏盡數抓了,以作人質。”

蘇嚴面色鐵青,冷冷地道:“饑民鬧事,爾身爲巡捕鎮壓就是,來這裡與本府哭什麼喪。”

巡捕叩頭道:“是,卑職這就是去。”

巡捕連滾帶爬的離去後,蘇嚴怒氣不止,他乃極好面子之人,林延潮剛到任就出了這麼大的事,令他臉上有些掛不住。

蘇嚴道:“司馬安坐,本府去去就回。”

林延潮起身道:“下官願與府臺同去。”

蘇嚴欣賞地看了林延潮一眼道:“本府治下民風甚劣,這親民之事,不比兄弟在翰林院時那詩書風流。”

林延潮道:“久聞府臺治下有方,下官也是去學習一二。”

蘇嚴點了點頭與林延潮出了府門時,外頭已調了一隊官兵,僕人給蘇嚴牽過一匹馬來。蘇嚴四十多歲的人擡腳上馬,一氣呵成。

林延潮訝然,明朝的文官多是手無縛雞之力,出行都是轎子馬車,會騎馬的寥寥無幾。蘇嚴進士出身,居然也能騎馬,實是罕見。

二人以及周,劉兩位通判,以及讓師爺等一併往東門而去。

地頭是在一處河灘邊上,現在鬧事已是結束,林延潮跟在蘇嚴身後,但見兩三百名老百姓被官兵看押着,這些老百姓多是老弱婦孺,在如狼似虎官兵看視下,無助地哭泣着。

還有五六十名青壯精赤着上身被五花大綁,跪在河灘上。這些人臉色多是赤腫,眼窩深陷,破爛衣裳下的身子,都是瘦乾乾的,

一旁官差喝道:“哭什麼哭?府臺大人來了,爾等還不快跪!”

那邊兩三百名老弱婦孺都是朝身穿緋袍的蘇嚴跪下叩頭,然後口呼冤枉。

蘇嚴沒有理會,一旁的府衙衙役從被砸了的粥鋪裡,搬來三張長方板凳置在河灘高地上。

蘇嚴,林延潮,周通判各自入座,吳通判,讓師爺沒有座位就索性站在一旁。

下面百姓喊冤聲震天,蘇嚴卻不緊不慢地坐下,然後沉聲道:“爾等喊夠了沒有?”

蘇嚴一語即出,河灘上下鴉雀無聲。

“有何冤情?你來說!”蘇嚴點了一名被五花大綁,面相老實的大漢。

這大漢見蘇嚴一身緋色官袍,其他官員在面前戰戰兢兢的樣子,心底懼得十分,顫慄得說不出話。

“還有沒有會說話的?”蘇嚴不滿地道。

衆百姓你望我,我望你,這才推了一老者道:“府臺老爺,草民等都是博家集人,今年過了大水,全集屋子沒有一間,草民雖逃得性命,但女兒女婿一家都給沖走了,剩下我糟老頭子一個人,地裡莊稼也淹了,一粒米都沒留下……”

一旁衙役催促道:“這些沒要緊的話,就不要囉嗦了。”

老者擦乾淚叩頭道:“是,草民囉嗦。府臺老爺,這粥鋪施粥乃朝廷賜給的恩德,但你看這施得是什麼粥?樹皮,草根也就罷了,那石子,沙子,糯米土也是人吃得?小人在寒風裡站了一日,等得渾身都沒勁了,方領到一碗粥,但粥裡的米,草民數了數,連十粒……十粒米都不到。”

“草民等實在沒有辦法,活不下去了。”

蘇嚴聞言道:“將粥鍋端來!”

兩名官兵將粥廠的粥鍋擡來。

這粥鍋初看官兵擡起甚沉的樣子,但待放在面前時,林延潮看了一眼,大缸裡卻是清湯寡水,粥米不知何處。

一旁衙役拿起勺子往粥鍋裡一攪,竟沒攪出什麼東西來。

蘇嚴起身,親自取過勺子,在粥鍋沉底中才撈出滿滿一勺‘實物’來。但見勺子裡除了砂土,樹皮草根上,而黃米不到半勺。

“粥廠司吏何在?”

七名鼻青臉腫的官吏,一排跪在蘇嚴面前。

這七人中,六人都是穿着皁色吏巾,白圓領衫,唯獨一人穿帶帽翅的吏巾,身着青衫。

穿着白衫的都是白役,放在今天來說就是屢屢替人背鍋的‘臨時工’。

身穿青衫的則是經制吏,也就是有‘編制’的。

“你是哪個衙門的小史?”蘇嚴問道。

那青衫吏員叩了頭道:“回稟府臺老爺的話,小人孫有忠在商丘縣戶房任小吏,至今十七年。”

“十七年,也是衙門裡老人,當知貪污朝廷賑災糧何等下場,竟敢知法犯法?”

青衫吏員額上冒汗道:“府臺老爺,小人冤枉。小人雖只是一名小吏,但也是蒼王信徒,蕭王子孫,知道什麼是良心。”

“這往賑災糧裡摻沙摻土,乃是朝廷習規。若真是乾乾淨淨的白米,如何入饑民之口。小人實沒有貪污啊,請府臺大人明察。”

這吏員言下之意,賑災糧若都是白米,那官員每經手一道,就被截留一道,到災民手中能剩下幾成?

就算這二三成,到了粥廠。但粥廠免費施粥,人人都想來吃。

可是賑災糧有限,官員又如何分辯哪個是饑民,哪個又不是饑民?一視同仁,那麼點賑災糧馬上見底。所以有的地方官員想到辦法,往賑災糧裡摻沙。真正的饑民哪裡管你粥裡有沙無沙,有飯吃不餓死就好,如此可以篩除掉不是饑民,來混吃混喝之人。

話是這麼說,可規矩到了最後,都成了底層官吏名正言順貪污賑災糧的說辭。

蘇嚴點頭道:“看來你還實心用事。”

青衫吏員叩頭道:“爲朝廷辦事,小人不敢馬虎。”

蘇嚴卻道:“給本府拿一把筷子來!”

那青衫吏員與白役聞言都是臉色劇變,紛紛道:“府臺老爺饒命,饒命啊!”

蘇嚴不理會,府衙衙役從百姓手裡收來一把筷子。

蘇嚴將筷子攥在手裡,然後一把擲進粥鍋裡,但見筷子噗地一聲,輕而易舉地扎進‘粥’中,然後盡數浮在‘粥’上。

吏員等無不面色如土。

蘇嚴冷笑道:“我不管你摻了多少沙石。但日前本府是怎麼與你們縣尊傳話的?粥廠施粥,以筷爲準。”

“筷子浮起,人頭落地!”

聽到落地二字,衆吏員都是癱倒,哭道:“府臺老爺饒命,饒命啊!我等下次不敢了,不敢了。”

一名人眼尖,正看到商丘知縣往這裡趕,立即道:“縣尊大人,救救我等,念我們多年服侍辛苦之勞,求府尊饒我等一命啊!”

商丘知縣呂乾健聽聞治下粥廠出事時,已是慢了一步,這才趕到。呂乾健雖是知縣,卻乃萬曆五年進士,首輔張四維的門生。

呂乾健見了這要被殺頭的吏員,心想此人侍奉他多年,甚得他的喜歡,他也知蘇嚴乃極不好說話之人,但唯有硬着頭皮保一保他,否則連心腹手下都保不住,在縣衙裡就威信全無了。

呂乾健跪下向蘇嚴叩頭。官場上有隔一品避馬,隔三品跪的規矩

呂乾健與蘇嚴正好差了三品。

呂乾健向蘇嚴道:“府臺大人,此人貪污賑災糧,本罪該萬死。但請念在他縣衙多年,履立功勞,允他將功折罪,暫留下這條狗命,將他革去吏員身份就好。”

蘇嚴聽了負手道:“呂知縣,你治下粥廠如此,本府還未追究你之職責。你倒是替手下求情,莫非貪污這賑災糧乃你授意的嗎?”

呂乾健嚇得渾身是汗立即道:“下官萬萬不敢有此心,陛下親旨,撫臺大人三令五申,不許官員貪墨賑災糧,否則一律革職拿問,下官怎會不知。只是懇請府臺大人,看在薄面……”

蘇嚴打斷道:“呂知縣,知道王法,就不要替手下請求。本府殺他,是爲了保你,否則撫臺大人追究起來,你讓本府如何替你說話?”

呂乾健心底大罵,什麼叫三生不幸,知縣附郭,這五年來他爲縣令,不知受了多少蘇嚴的氣,今日又是加了一道。

呂乾健不敢再說,只能退下道:“是,府臺大人。”

至於其他府衙官員,也不敢出面替這幾名吏員求情。

之後這七人,即被拖下去,直接杖斃。

在場之人聽聞幾人從慘叫,至無聲,最後只看到一聲聲如同敲打砧板上碎肉的聲音。

儘管如此,蘇嚴卻仍未出聲,衙役手裡哪裡敢停,衆人只見到板子一上一下的起落。

“好了,叫他們家人來領走。”蘇嚴道了一句,當下起身來至馬前。

讚道正要高喝‘府臺大人回府’時,蘇嚴卻看了一眼河灘上被押着五六十名青壯百姓,然後吩咐道:“這些刁民一律梟首示衆!”

林延潮聞聲,不由臉色一變。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答書友問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五十七章 講卷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五百零七章 家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六十八章 冬衣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六章 離家求學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八章 背書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答書友問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五十七章 講卷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五百零七章 家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六十八章 冬衣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六章 離家求學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八章 背書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