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

奉天承運皇帝,赦曰……

着林延潮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歸德府同知府事……

接旨即赴上任……

來宣旨的是老熟人高淮。

待林延潮叩拜後,高淮連忙扶起林延潮道:“林大人,此去中州,可以繼續爲朝廷盡力了。”

林延潮接過聖旨道:“謝過高公公。”

二人想起前事,都是感慨不已。

然後林延潮將高淮送出客棧去,回過頭卻見學生們都是表情不一。

林延潮訝道:“怎麼了?”

衆弟子們一時說不出話來,孫承宗上前道:“東翁,我們本以爲你此去回鄉養望,如謝安石一般,但眼下突知朝廷將你起復,不由詫異。”

徐火勃勉強地道:“老師,你能外放爲正五品,學生真替你高興,爲一任親民官,敢問將來是不是仍可以回翰林院任職?”

林延潮聞言心知,在衆學生們心底在想什麼。

雖說五品同知官位比六品中允要高,但大家都認爲,以翰林之清貴,去地方任同知實是屈就了,若是可以,倒不如回家養望三五年,等待起復之機。

一旁之前爭相要請林延潮的商人,也是私下嘀咕。

“林三元不是被削籍還鄉嗎?怎麼又起復了?”

“這你就不知道了,聽說歸德那裡老百姓雖窮得穿不起褲子,可當官的卻富得流油。”

見衆弟子神情,林延潮道:“儒學有王道,有外用,如翰林清流,爲王道,同知親民官,則爲外用。本朝以來,人人崇清議之臣,實重王道,而貶低了外用。但以我觀來,若王道不與外用相合,則王道無所成矣。”

衆弟子們聽林延潮這麼說,方恍然大悟。

王道與外用合一,就是綱目並舉,這就是事功學的要義,這是林延潮以往每日與他們所講的,也就是古代版的‘實踐出真知’。

這話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衆商人聽了也可以明白。

“故而翰林是爲學矣,親民官是爲用,先學而後用,而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纔是事功之所在。”

聽了林延潮這番話,衆弟子們都是露出受教之色。

商人們則是道:“原來林三元此去是爲了黃河災民。”

“看來是我等錯怪他了。”

衆人紛紛露出內疚之色。

這時一名商人上前道:“林三……不,是林司馬,從通州一路去歸德的路上不太平,你可要千萬小心啊。”

林延潮問道:“這怎麼說?”

這商人道:“我剛從這條路上來,現在黃河北決,淹了運道,故而運河是不能走了,只能走陸路。但陸路不太平啊,別說現在河南,山東到處都是流民,今年北直隸遭了旱災,好幾個縣也在鬧饑荒,路上劫匪出沒,我此來京師,也是遇了幾次險。”

聽了這商人的話,林延潮不由質疑,自己身處的時代,真的是史書上所說的萬曆中興,大明朝正是盛世的時候嗎?

現在都如此狀況了,到了歷史上的崇禎年,那要天下大亂至何等程度啊。

之前說要從學於林延潮的弟子們,這時紛紛道:“我與老師一起去歸德府,人多也有照應。”

林延潮看衆弟子如此,不由搖頭,他們多是學生,心底有一腔熱血,但沒有辦事的經驗。自己此去歸德任同知,私下是奉旨查案的,故而必需挑選精幹之人同去。

林延潮於是留下孫承宗,以及其他六個人在自己身邊,其餘人就讓他們先回去。

之後林延潮立即回房寫信。

林延潮寫信給何人?

他寫信給朝堂上歸德府籍的同僚,同年。

說起朝堂歸德籍同僚,第一位就是原翰林院掌院學士,現任禮部右侍郎沈鯉。

沈鯉是商丘人,他與申時行雖是對頭,但待自己一貫不錯。現在的沈鯉號稱伊洛真儒,乃當今朝堂上清流官員名望最著之人。

林延潮若與申時行站在同一立場,與沈鯉剛,無疑會令自己名望大損,所以在沈鯉,申時行間,他打了左右逢源的算盤。

林延潮給沈鯉寫了一封信,信裡說得很恭敬,自己去你老家任地方官,以後請沈老你多多指教了。

第二位是現任保定巡撫宋纁。

宋纁有一句話,林延潮在爲秀才時很推崇,君子之爲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

此人也是號稱正人,林延潮也是恭恭敬敬地寫信,前輩有沒有什麼東西要捎回家裡去的,晚輩可以順路幫忙。

第三位是呂坤,這位也是大賢,理學大儒,現任戶部主事。

不過呂坤是萬曆二年進士,與林延潮平素沒什麼來往,寫信給他也是出於禮貌客氣。

接下來就是林延潮同年。

想起他的名字,林延潮不由嘴角一勾。

楊鎬,歸德府商丘人,萬曆八年進士,三甲二百二十四名同進士出身。

現在楊鎬在保定蠡縣任七品知縣。

楊鎬現在處境不好,因爲朝裡沒人。

三甲進士出身,名次又那麼靠後,釋褐時只能去江西南昌,當了一任知縣。

南昌還沒任滿,又調至蠡縣,來來去去還是個正七品。

昔日林延潮爲翰林時,乃同年中第一清貴,楊鎬每年過節也是派人至京登府問候,還送上不菲贄敬。

本來說楊鎬這樣一個小知縣,雖是同年,但與林延潮也不會有太多交集。但林延潮念及楊鎬,乃同年中除了顧憲成外,自己穿越前唯一有在史書見過他名字的人,對他不由多關注了幾分。

無論怎麼說,他也是這一科同年中,爲數不多幾個知兵之人。

所以楊鎬每次派人來京登府,林延潮都親自見了。這不免令楊鎬受寵若驚,覺得林延潮待他不同,二人常有書信往來。

林延潮這次去歸德任同知,去信給楊鎬,信裡的話當然與寫給沈鯉他們不同。

一是問楊鎬家裡有什麼地方要自己給予照顧的,還有就是問,有沒有什麼熟悉地方事務的本地人,給自己推薦幾個當幕僚,長隨。

在還沒有科舉的時代,朝廷派遣官員到一地任郡守,都要就地徵辟地方豪族的人,充當郡裡的屬吏。

換了現在也一樣。

據林延潮所知,商丘有八大家沈,宋,侯,葉,餘,劉,高,楊。

這都是本地豪右。

楊鎬的楊家是商丘八大家之一,也算是地方有力世家,那麼藉着這一層關係提前拜碼頭。

ps:多謝摸摸頭書友成爲本書第四位盟主!

另外向大家求推薦票!

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四十章 交換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四百七十章 牛人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
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四十章 交換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四百七十章 牛人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