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

乾清宮之內。

天子一面手撫着獅貓,一面讀殿試之卷,半響後淡淡地向陳矩道:“這一次殿試的題目,這幾位大臣還算擬得不錯。”

陳矩稟道:“回稟陛下,內臣也以爲這中興二字擬得極爲恰當。當年先帝在時,太倉一年歲入不過二百三十萬兩,而到了前年太倉歲入已達三百七十四萬兩,這期間不過二十年啊,由此可見,國力是一年強勝一年。”

“今日之景令臣想到了開元之時,那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實令人一下想到開元之盛啊!”

天子之前一直伸手撫着獅帽,臉上帶笑,聞陳矩之言慢慢坐直身子忽道:“開元中興後有安史之亂,然後盛唐的千秋功業毀於一旦。陳伴伴,你這是要提醒朕眼下天下雖稱太平,但不可馬放南山否?”

陳矩立即拜下道:“啓稟陛下,臣豈敢有此意,陛下聖明遠勝千古就算唐宗宋祖也不及,又何況唐明皇乎?”

天子倒是笑了笑道:“好啊,你與這殿試題目一樣都是頌中有諫,朕不會做李隆基,當然朕也明白這題目背後的文章。陳伴伴你的忠直朕是知道的,若朕下面的言官各個都似你這樣進言,國本之事也不會拖延至今仍沒有一個結果。所以對於你的諫言,朕心領了,平身吧!”

“陛下聖明!內臣謝過陛下恩典。”陳矩又磕了一個頭,才從地上起身。

天子皺眉道:“寧夏兵變並勾結火洛赤部,西南的楊應龍懷不臣之心,這幾人朕各個看似安祿山,若說是安史之亂,朕眼下正此擔心。其實朕最擔心還是東邊的倭國。”

“陛下……”陳矩欲言想了想又換了一等說辭,“邊患不過一時,只要選拔得力文武,制定戰守之策,定能禦敵於國門之外。至於倭國朝廷自去年也已制定了種種應對之策了。”

天子道:“你說得有道理,朕之前準了林延潮所請在三百零四名正榜貢士之外,另取三百名副榜落第舉人,這也是收取天下士心的辦法。但是憑此仍不足以御外敵的辦法啊!這時候朕倒是想起了申先生,王先生啊。”

陳矩道:“陛下這一次廷推,廷臣們推舉了吏部尚書陸光祖,吏部左侍郎羅萬化,禮部左侍郎陳於陛入閣。”

天子聞言忽道:“朕今日聽說新貢士入宮殿試衝撞了朝臣,結果陸光祖欲指官吏呵退!眼下陸光祖都是這麼威風嗎?”

“而這一次朝臣上疏,王家屏封還了朕的聖旨。他與陸光祖一貫交好,若二人沒有默契,王家屏如何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封還朕的旨意。”

“還有這一次朕讓廷推內閣大學士,這陸光祖身爲吏部尚書又怎麼能把自己推上來呢?陳伴伴你說呢?”

陳矩道:“回稟陛下,內臣愚昧,但廷推之事官員們自有一套制度,考究資歷官位等等,至於廷選之官員,想必廷臣們也不過是循故事而已,倒不一定是陸光祖自己的主意。”

“只是循故事嗎?”天子如此反問了一句,然後就沒有在陳矩面前再透露什麼話了。

陳矩也不敢再說。

隨即天子批閱試卷,看後欣然道:“這一次貢士之中,卻有幾個有才華的,雖未必及得上當年的林延潮,孫承宗,但也是相去不遠了。”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又添得棟樑之才。”

天子笑了笑道:“文章寫得好,不一定是真才,還需好好歷練才能成棟樑。”

說完天子抽出一卷,淡淡地道:“就點此卷爲頭名吧!望此人能給朕帶來個好兆頭。”

次日,皇極門開啓。

三百名進士魚貫入內,與百官們一併列於階下。

今日如此傳臚大典,一向不朝天子的照例沒有親臨。

但儀制依然隆重。

大明開科舉這麼多年,所有傳臚之典都有規章制度可尋,身爲禮部尚書的林延潮要做的也不過是按部就班而已。

韶樂之後,文武百官,貢士們都排列整齊。

百官貢士向皇極殿虛拜後即是站起身來,金鑾殿上趙志皋等四品以上大員着緋袍而立。

然後一名官員將金冊遞給林延潮後,他雙手捧冊走到丹陛前。

這一刻林延潮目光掃過丹陛下的官員士子,然後雙手攤開金冊高聲念道:“壬辰年三月十八日,禮部尚書臣林延潮於皇極門,奏爲科舉事,會試天下舉人取中三百零四名,本年三月十五日殿試,合請趙志皋,陸光祖,楊俊民等十人讀卷。”

說到這裡,林延潮頓了頓,傳臚唱名向來是禮部尚書的事。會試被稱爲禮部試,最後科考的結果,當然必須由禮部尚書在皇極門時向天子作一個彙報。

林延潮繼續念道:“其進士出身等第,恭依太祖高皇帝欽定資格,第一甲例取三名,第一名授從六品,第二三名,授正七品,賜進士及第。第二甲取五十七名,授從七品,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取兩百四十四名,授正八品,賜同進士出身。”

科舉一般一甲二甲總和都是固定的,不是六十就是七十,至於三甲纔有浮動。至於頭甲進翰林院這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至於三甲授正八品,這正八品指得是京職,若是外放到地方爲州縣,一般是授予知縣推官這樣的正七品職。

林延潮念至這裡,可知下面的官員讀書人無不豎起了耳朵,不過身爲禮部尚書他可以比常人先一步地看到結果。林延潮見到那熟悉的名字後,臉上露出些許笑容,然後又肅然道:“萬曆二十年壬辰科殿試一甲第一名……翁正春。”

殿下無數道目光看向了一名貢士。

而翁正春此刻望了一眼宮闕,他的臉上本一直有幾分鬱郁之色,但現在反而露出釋然之色,回首向四面道賀舉子稱謝。

“多謝諸位成全!”翁正春平靜地言道。

林延潮將翁正春連念三遍之後,下面早已是開始騷動。因爲天子不在場,所以倒是少了召對這一環節。

林延潮唸了翁正春的名字,不由想起當年院試自己屈居於翁正春之下,又到鄉試時,自己解元他爲孫山。到了這一日接連落第的翁正春終於大魁天下。從鄉試時最後一名,最後到殿試時之第一名,這一段經歷真是何等勵志。

林延潮打心底爲翁正春高興,又接着念道:“萬曆二十年壬辰科殿試一甲第二名……史繼偕。”

方纔剛向翁正春道賀的史繼偕,等聽到自己的名字,整個人已是愣住。

雖說方纔向翁正春道賀時,史繼偕藏着幾分那麼爲何頭名不是我的心情,但聽聞自己是榜眼時,心底一股悸動仍是衝破了他臉上的神情。

先是欲笑,忽而就是盈眶的淚水已遏制不住落在史繼偕的衣裳。

“狀元與榜眼都是閩人啊!”百官中有人意味深長地道了這一句。

“閩地原先是偏遠之地,但自宋室南遷後,朱子又在閩地講學,從此文風一下極盛!”

“此言差矣,早從北宋即已文風鼎盛,豈不聞有蔡京蔡襄?而自本朝以來前有閩縣林姓,三代祭酒,四位尚書,堪稱士林佳話,而今又有侯官林。”

“自楊文敏公後,閩人再無人入閣,而今有禮部尚書林侯官不說,翰林院內還有葉向高,李廷機啊。”

“不錯,自林侯官後,閩人蟬聯科甲,可謂人才輩出,真應了他當年金鑾殿上那句話‘地瘠載松柏,家貧子讀書’。”

殿前受禮,百官一致誇讚。

翁正春,史繼偕此刻已是換了狀元吉服與衆進士們一併來至宮門前,陸光祖,林延潮等人都要在此送他們至御街誇官。

面對新科狀元,即便是吏部尚書陸光祖也要籠絡幾句。

翁正春一句不差地答了。

等輪到林延潮,方纔一直平靜的翁正春卻向林延潮拜下。

林延潮立即扶起對翁正春道:“你今日是狀元郎切莫如此啊!”

翁正春則哽咽道:“翁某屢試不爽,本已放棄了科考的心思,若非大宗伯一番鼓勵,翁某哪裡有今日。故而翁某今日第一個要謝的就是大宗伯啊!”

翁正春是打心眼感激林延潮,林延潮嘆道:“你我分屬同學同案同年,說這些話就見外了,罷了,今日是你大魁天下的日子,還是在這裡讓我送你上馬前行吧!”

翁正春點了點頭,然後對着林延潮又重新三揖,林延潮道不敢一一還之。

大明門前,相送的順天府尹等官員看了這一幕都覺得是一段佳話。

就算陸光祖也是暗暗點頭,贊林延潮確實有識人之明,他看過翁正春的殿試文章,天子點他爲第一確實是有道理了。

翁正春後,史繼偕,畢自嚴也是紛紛向林延潮行禮。

三百餘名進士其中也有不少林延潮的門生,或是門生的門生,他們的名字已難一一敘述。隨着這一科,林黨也是更近一步的壯大。

會試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倭國徵朝,以及寧夏叛亂。

朝鮮半島上倭國攻勢順利,朝鮮連戰連敗,而寧夏叛軍已有自立之心,並勾結蒙古諸部,圖謀重地花馬池。

一時局勢危機四伏,稍不小心就是天寶之亂重演。

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四百七十章 牛人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九百六十章 官吏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第七章 洪塘社學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零四章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二場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五百零七章 家宴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七十八章 背書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四百七十一章 ********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單章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單章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單章兼請假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單章兼請假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
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四百七十章 牛人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九百六十章 官吏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第七章 洪塘社學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零四章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二場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五百零七章 家宴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七十八章 背書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四百七十一章 ********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單章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單章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單章兼請假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單章兼請假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