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

明末首輔都有離閣時常向天子推薦替補閣臣。

申時行陛辭時必然也是如此,他臨行前一定向天子推薦了閣臣。

之前林延潮已是早早與張位結好,二人如何結好,說來話長。

要從現任詹事府左庶子劉楚先說起。

劉楚先乃隆慶五年以庶常入翰林院,張位雖先他一科,但二人十分相善。

劉楚先與林延潮雖私交平平,但後來劉楚先有一事求林延潮,原來他是隆慶五年進士,正是張居正門生,又是江陵人。

劉楚先雖才具不顯,但對張居正極爲佩服。這些年來他在翰林院雖爲官沒有建樹,但他卻做了一件事。

劉楚先與幾位同鄉全力編纂並校畢《張太嶽先生詩文集》。書成之後,劉楚先請林延潮來爲書作序。

林延潮覺得此事有些風險,他一個人不願意辦,於是請教了居鄉的禮部尚書沈鯉的意思,最後二人一起爲書作序署名。有了林延潮與沈鯉二人作序,如此這《張太嶽先生詩文集》不僅才得以在書肆裡出售,而且也是因此名聲大噪,天下的讀書人也通過這本詩集了解到張居正的爲人。

林延潮與劉楚先通過這件事也成了不錯的朋友。而劉楚先多次在林延潮面前推薦張位,林延潮與張位達成了一定的默契。

然後福建右布政使費堯年與張位走動頻繁,張位通過費堯年也有一事求到林延潮。

原來張位的同鄉好友劉應秋,是萬曆十一年的探花,與朱國祚同爲三鼎甲入了翰林院。

在去年年末時,他在西北火落赤部犯邊的事情上指責申時行主和的態度,認爲他將邊情瞞報,以事欺瞞。

因此劉應秋本要被重責,但張位請林延潮替自己保下對方。於是林延潮在申時行面前陳述利害,用拉攏張位之言,讓申時行網開一面替劉應秋保住了他的官位。

不久劉應秋還升任中允,進了新民報任爲編輯。

通過這幾件事,若是這一次申時行在天子面前推薦了張位,張位並得以入閣,那麼林延潮這燒冷竈就算成功了。

至於自己是否爲申時行推薦,林延潮倒是沒有把握,因爲前兩日林延潮得到消息,袁可立在蘇州爲知府石昆玉鳴冤叫屈,而公然批評應天巡撫李淶。李淶甚至因此被迫自劾辭官。

這件事林延潮知道後,也是良久無語,袁可立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給自己搞了這麼大的事,申時行若知道後會怎麼看自己。偏偏又是在這樣關鍵的時候,袁可立的作爲很可能讓林延潮之前一切的努力都功虧一簣。

所以林延潮知道此事後,一時不知如何向申時行解釋,但這時候申時行卻已是辭官了。若爲不知內情的人得知這消息後,倒是有林延潮落井下石,忘恩負義的嫌疑。

申時行纔去位,你的學生就在申時行老家搞了這事,以後官場上的人會如何看林延潮。

思來想去之間,林延潮的臉色陰晴不定。

這時候申九出聲道:“老爺,要不要去申府一趟見見申相爺?”

這倒是一個辦法,林延潮不說去申府相送,就是申時行要離京了總不能讓他心底落下這芥蒂走吧。

林延潮聞言沉吟片刻,然後又坐回藤椅上道:“不忙,你立即派人去通政司那打聽。看看有何消息?”

www⊕ ttκΛ n⊕ CO 等了半個時辰後,陳濟川即來向林延潮稟告道:“老爺,今日聖命已下,吏部左侍郎趙志皋晉爲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前禮部右侍郎張位拜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入閣參預機務,啓於唐。

唐與明二朝都是一樣,採用羣相之制。在唐朝之初,只有同中書門下三品,方可視爲宰相。

然後改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再然後改爲參知政事,也可以叫參預機務。

總之除了內閣大學士的官銜外,一定要加一句入閣參預機務,方可視爲宰相。

林延潮聽了這二人的名字,點了點頭,這個結果對他而言不是最好的,當然也不是最壞的。

他當即對陳濟川道:“立即備轎,我們去申府。”

在坐轎前往申時行的府上,林延潮心底又盤算起內閣的局勢來。

申時行,許國去位,王錫爵又是局鄉不歸,那麼當初幾位內閣大學士裡只有王家屏一人在閣主持大局。

若是自己推舉的趙志皋,張位能補位上。張位若能支持,再加上王家屏,如此自己對內閣的影響力將大增,不會再出現在廷議上處處碰壁的情況了。

至於趙志皋,林延潮倒是將他忽略了,不過不僅是林延潮,官場上也恐怕也早是把這位存在感極低的大臣給忽略了吧。

當初林延潮與趙志皋在翰林院共事時,他一直不太理事,權柄能放則放。

到了吏部以後聽聞也是一樣,旁人有事來找他都是說好,議事時都在打瞌睡,大家議完了叫他一聲即是。

所以聽聞他在翰林院,吏部人緣都是極好,與佐貳官,正堂相處極睦,從沒有人與他爲難,甚至還因此入了閣,這份本事實在令人佩服不已。

趙志皋官位雖高,但看來是個不管事的主,至於張位雖然入閣,但是卻是吏部右侍郎的三品銜。

一日他不轉正爲二品銜,一日只能稱得上是‘副宰相’。

如果將來有人以二品尚書入閣,張位就算入閣早,但也能屈居其下。

想清楚這些後,林延潮有打算往王家屏或是趙志皋的家中趕去,特別是王家屏他現在從四輔跳到首輔。而且趙志皋,張位二人,一個不管事,一個管不了事,以後王家屏在朝中話語分量當大不一樣了。

但轉念一想,自己現在就去如此不是顯得自己太勢利了嗎?所以最後林延潮還是沒去。

不過想想也知道趙志皋,王家屏此刻府上必是賀客盈門,自己何必去錦上添花,湊這個熱鬧。但林延潮吩咐陳濟川派下人分別給趙志皋,王家屏二人送上賀帖,正所謂人不到禮數也要到。

就如過年你不去領導家拜年,但祝賀短信總要發一條吧,在這樣小事上落下芥蒂就太不划算了。

到了申府後,果真有些門庭冷落。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人來送申時行,但總與以前有些不同。

過了片刻,申時行送走幾位送自己的幾名官員,然後身着燕服在書房見了林延潮。

林延潮一見申時行,覺得有些不一樣。

這才一段時間沒見,在位到不在位這麼兩天,申時行有些……林延潮一時也拿不出詞語來形容。

之前爲首臣時,申時行身上有股氣,精神煥發,望之喜怒不形於色,淵然而不可度之。

但這才卸任一日,申時行那深沉有岸谷的氣度不見了,此刻的他就如同一位平凡老者,只是更儒雅幾分。

難道這就是從首輔退下來,到成爲平民百姓的落差?

申時行看林延潮和藹地道:“老夫就知宗海會來的。”

“恩師……”林延潮不知如何說起。

申時行擺了擺手笑着道:“你看老夫馬上離京,有些帶不走的,你看這屋子裡有什麼看得上儘管拿去。”

林延潮不由失笑,但不知爲何又有幾分傷感。

張四維不論,張居正與申時行各自當國十年,可以說是十年宰相。

二人政績高低,天下自有公論。

但對於林延潮而言,申時行是有恩的,包括自己當年得罪了張居正,也是申時行在旁替自己說話。這些年林延潮仕途能夠青雲直上,申時行更是提攜良多。

聽申時行之言,林延潮遍覽整個書房,但見陳設已比自己前次來時少了大半。

林延潮走到一副掛在牆上申時行親手寫的‘靜水流深’的大字前道:“恩師不如將此字畫贈給學生。”

申時行撫須笑着道:“這是老夫萬曆六年入閣時親手寫的,這麼多年一直掛在老夫書房。你也真會挑,也好,那就留個念想。”

說完申時行又回到書案,當即取了一封文房四寶道:“這是老夫在內閣簽押書寫的筆墨,之前多餘了一副就贈給你吧。”

“學生多謝恩師。”

申時行笑了笑又拿了一本書來道:“還有這書……這書老夫親自寫的,還未付梓先贈給你,其中記載的都是老夫這幾年來與天子之間的奏對。”

“在國本之事,老夫俯仰無愧,此書可以爲明證,證老夫清白!”

說完申時行將書給了林延潮。

林延潮知道其中記錄除了申時行與天子的奏對外,更重要是他老人家十年輔政的經歷,通過對話不僅可以揣摩出天子的意思,還能讓自己在很多政事上少走彎路。

申時行此舉相托之意很是明顯,林延潮再度躬身謝過。

接過以後林延潮再仔細一想,申時行給自己這本書還有一個用意,以後在國本之事上,他必然遭朝野非議,那麼這個時候林延潮就要從書中找證據,並且站出來替申時行說話辯白。

將書交託之後,申時行嘆道:“這些多門生中老夫最看重你,本欲以衣鉢相引,薦你入閣,但你可知道爲何我對陛下最後沒有明言嗎?”

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六百零七章 怒起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八章 背書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第二十八章 民意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
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六百零七章 怒起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八章 背書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第二十八章 民意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