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

不過吳堪也不是貿然出頭,林延潮確有‘偷換概念’之嫌。

朱子原文是亙古亙今常在不滅之物。雖千五百年被人作壞,重殄滅他不得耳。

這道指的是人道。

見吳堪質問,林延潮從容道:“天道,地道,人道併爲三才,人道不能捨天道而獨運。”

林延潮的回答,不能令吳堪滿意,他冷哼一聲道:“此強爲之說,汝所說人道不息,言下之意,暗指漢唐之君可接三代之統緒,可林中允以爲漢高祖,唐太宗何如人也?

林延潮道:“漢祖唐宗皆雄主,又何必多問?”

吳堪道:“此言差矣,漢高祖拋妻棄子,唐太宗手足相殘,此二君縱創立不朽基業,但無明理,以修內聖之心,於齊家明倫有虧,天下人心不服,豈能與三代之君相較?”

劉邦將兒子女兒丟下馬車逃命,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這等行爲有悖人倫,在儒家眼底,德業是第一位,功業是最末,這等德業修行如何與三代之君相較。

方纔諸人,除了周子義外,都沒有與林延潮辯論,超過三句話。

曾省吾衆人見吳堪居然與林延潮有來有往,鬥了這麼多回合,都是大喜心道,此子智盡了,任你辯才無雙,但一人怎辯得過我們這麼多人。

吳堪也是信心大作,一副中流砥柱的樣子立在殿上,他自信他的辯題足以難道林延潮了,就是不能,也可讓他絞盡腦汁。

但林延潮微微一曬反諷:“真世儒之見,齊桓公殺公子糾,公子糾大臣召忽殉死,管仲不殉死則矣,反仕殺主之君齊桓公,此仁乎?孔子卻道,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齊桓公,管仲,以霸見仁,霸者雖有小失,但其功甚大,此功便是大德。高祖有救時之志,太宗有除亂之功,此非大德乎?汝平日自處曰義曰王,漢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汝說得雖甚好,難道做得便是錯?一旦國家有事,汝能堪亂救時乎?坐議立談無人能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爲儒者笑爾。”

吳堪被林延潮說得滿臉通紅,數度想反駁,最後爲‘誠爲儒者笑爾’的暴擊後,掩面退下。

我還能打十個!畫外音響起。

竟連吳堪也敗了,小子猖狂,我等不服!同爲畫外音。

大理寺丞王述出班抗聲道:“三代聖人矣,孔孟崇古,言必稱堯舜,而漢唐之世人慾橫行,可謂今不如昔,而爾不法先古,而法漢唐,實將金玉棄之於地奔道路,於瓦礫中撥取零鐵。”

此處應有掌聲!

曾省吾,王篆都是鼓掌點頭叫好,掌聲未畢,林延潮就反問:“王司丞有几子?”

王述一愕,然後道:“三子。”

“那王司丞望子不如父,還是子勝於父?”

“當然是子勝於父。”

林延潮點頭道:“人同此心,三代先王篳路藍縷,而有天下,望後世子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正如子勝於父,而不是父不如子,這纔是先王之心,先聖之道,而不是教汝亦步亦趨,言必稱三代,而不知他世。”

王述滿臉羞愧,當殿斥退!

滿殿君臣眼見曾,王兩方一名一名大將被林延潮陸續斬於馬下,這已是不是‘打十個’而是‘還有誰’的局面。

曾省吾,王篆等人六神無主,連委以重任的吳堪,王述都沒撐過三回合,這車輪戰不管用啊!

曾省吾,王篆左右旁顧,他們不是不願出馬,只是以他們堂堂二品尚書,三品吏部侍郎,若是當殿被林延潮駁倒了,那麼以後有何顏面在朝堂上立足,所以他們先安坐不動,靠手下的小弟出馬消耗。

可小弟已是被折了大半,被打了一個五比零,積累的人頭直接送林延潮‘大殺特殺’。

現在周子義,朱裹,耿周,王述,吳堪都敗下陣來,還有誰能上場,力挽狂瀾,扳回局面?

此刻經筵侍直官中列班最末的一人出班道:“林中允滿口詭辯,如何使人口服心服?”

曾省吾,王篆都是大喜,心道這救星是誰,原來是通政司知事李庸。

林延潮問道:“李知事,有何高見?”

李庸爲從七品官,官位卑微,又是舉人出身,平日在曾,王二人陣營中絲毫不起眼,這一次實是曾省吾,王篆拿他來湊數用。

但李庸卻有野心,這是一個向曾省吾,王篆賣好的機會。李庸來到殿中先向林延潮作揖行禮道:“林中允贊漢唐之君,吾以爲不然,漢唐馬上得江山,以智力把持天下,雖乍看國富民強,實天理闇昧,人慾流行。何爲天理,人慾?裹腹,天理也;美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斗食乞求太平,天理也;梟雄篡取江山,人慾也。”

“循天理,則不求利自無不利,殉人慾,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爾推崇內聖而外王的,漢高祖,唐太宗,所行所爲,無一念不出於人欲,君臣上下重利不重義,豈可與三代並論。”

李庸一番話裡,道出了理學裡的天理人慾,以及義利之說。

天理也可視爲義理,人慾也可視爲利慾,所以根本還是義利之說。

在辯論技巧上,李庸也是很聰明,方纔周子義用王道霸道來與林延潮,辯駁漢唐不如三代已是慘敗。所以他轉移戰場,從天理人慾,也是義利之辯,找回場子。

聽了李庸的話,滿殿君臣也是細思。

林延潮可以用王霸混談來闡述,修其理不急其功,但義利就沒辦法混談了。

小皇帝問馮保:“自古義利不兩立,林中允要如何答?”

馮保道:“朱子有言,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但凡名儒有所見數,都須在義利之說上有所見數,林中允也需如此。”

小皇帝點了點頭,看向殿中。

此刻林延潮微微苦笑,曾省吾,王篆他們心底暗喜,莫非林延潮在義利之說上,也不能答嗎?

只見林延潮往殿頂長嘆:“伯夷,叔齊,積仁絜行而餓死。顏回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此循天理,不求利自無不利乎?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壽終,此殉人慾,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乎?”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於喻利。那麼孔子說不義即利,難道不利就是義了嗎?”

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九百七十章 羊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第二場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
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九百七十章 羊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第二場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