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

一句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着實令東林書院的講會進入了辯論高峰。

講會之後,不少讀書人都相互切磋學問。

而鄒元標,顧憲成,以及剛剛因上疏彈劾申時行而罷官的前御史錢一本幾人正一起說話,陸續有學生過來向三人請教。

學生們除了問‘從道不從君’這樣的話題,問得最多的還是本體與功夫,如何存心養性,戒慎恐懼,存誠,克己等儒家的修身之道。

對於這些錢一本,劉元珍等人倒有所長,一一解答。

這時一名學生道:“學生近來一直細思如何勤修本體之道,但吾一好友卻以爲本體之道,有心求之倒是不如無心得之,這一點上林學的‘實踐出真知’倒是最爲真切,不知南皋先生有何高見?”

南皋是鄒元標的號。

近來林學也通過各種方式力證自己是儒家一脈,身爲理學正宗的東林書院不免經常要將兩邊學說拿來印證,或者是批判一番。

鄒元標聞言笑了笑,對左右道:“林學功此言出自王學,用王學之言釋己之道,並非有什麼創見。有心無心之說,真相虛相之語,近於釋宗之語。我等儒者聽聽就好。”

說到這裡,鄒元標正色道:“我以爲人之本體,恰似一粒谷種,人人所有,不能凝聚到發育地位,終是死粒。本體如何得之,如釋家所言電光火石間得之?還是如林學所言,於事功中無心得之?”

“吾以爲仁義禮智,雖人之所有,但不根於心,則不能生色。譬如實踐出真知,這所謂‘真知’不過外物照於心之末端,非根也。”

鄒元標之言,頓時引得了學生們的一片掌聲。

錢一本,劉元珍,顧憲成都是捏須點頭。

講會之後,幾人來到東林書院的齋室坐下。

理學修養主一個‘靜’字,譬如鄒元標這樣的大儒,每日都有閉目打座,修神煉心的功課。鄒元標每日最少都要打坐半個時辰以上。

幾人入座後,顧憲成道:“這些年來林學以儒家道統自居,兩浙,湖廣之地讀書人十有二三都是林學門徒,就算我們吳中也是越來越多的讀書人習之。對於這樣駁雜之學,我看以後也要讓書院弟子不許論之。”

聽了顧憲成之言,衆人都是陷入了思索。

錢一本道:“要不許也不是如此不許,林學能比肩當年的王學,二三十年前讀書人人手一本傳習錄,但多年之後天下的有識之士不是又回到朱子學中。”

顧憲成道:“道統之爭即生死之爭,此時不禁何時禁,現今林學門人都在談論荀子復祀了。”

錢一本道:“林學功在老家辦鰲峰書院,言取各家學派之所長,兼而用之,若是我們現在不許書院談林學,氣量就太狹隘了。更何況林學功當今禮部尚書,明年春闈就要到了,在這時候……”

鄒元標道:“我贊同叔時所言,但道統之爭非生死之爭,但眼下我等不可執着於此小事。就如同當年孟子直斥樑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諸位難道忘了我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之語?如此如何爲道統發聲。”

“諸位可知我今日爲何爲荀子說話,所謂從道不從君,正和我們主張不謀而合。再退一步說,現在申吳縣歸裡,林侯官想必正在左右爲難,只要我們支持荀子從祀,那麼以後林侯官還不得站在我們這邊嗎?”

衆人聽了鄒元標之言,都是恍然大悟。

✿ttκΛ n✿C 〇

此舉等於是逼林延潮棄治統而就道統,放棄對天子的幻想,從此站到了清議這一邊,誰也沒料到鄒元標在這個時候提出治統道統有這等用意。

而於此同時,京裡這恢復荀子陪祀的提議一出,引起了軒然大波。

每日都有因此爭論之人。

荀子的言論也是一句一句的被剝開來講。

事實上,程朱理學的道統在於孟子,孟子的性善論天下皆知,那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更是載入了三字經,每個蒙童都會背出。

但荀子偏偏持性惡論。

荀子不僅認爲性本惡,還認爲聖人就是化性而起僞,僞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這等於從本質上否定了儒家的本體之說,朱熹認爲人心善良的,只是因爲物慾所矇蔽,只要革除了物慾矇蔽迴歸本體,就自然而然善良了。王陽明的看法也是相近。

自程朱之學的地位在明朝被確立後,廢除荀子從祀地位的呼聲就一直存在。衆儒者普遍認爲聖人之道到(荀)卿不傳。

但林延潮通過李沂,楊鎬的上疏,卻確立了一件事咱們可以尊孟,但不可抑荀。

事實上從兩漢至唐時,荀子與孟子在唐宋時地位相當,都可稱之爲亞聖。

然而到了宋朝儒者因爲他一句性惡,大本已失,又兼他門徒李斯事秦所以名聲大壞。

荀子的學說有‘大醇而小疵’,不可因人而廢言。

對於最關鍵的性善性惡之爭,林延潮覺得討論這個沒意義,性善之論可以爲本,但性惡之論可以補之。

最重要是林延潮以彼之矛,攻己之盾,一句話‘前代之所去取,蓋必有深意存焉’,當年司馬遷作列傳時,將孟子荀子二人合傳,儘管司馬遷稱孟子爲子,而稱荀子爲荀卿,但二人地位相當。

從兩漢到唐宋那麼多儒者都沒有廢除荀子的地位,爲何到了明朝以理學爲正宗後,卻出現了荀子罷祀之事,如此不是違背先人意願。

楊鎬,李沂此疏一上論據充分,而內閣下文此事當交禮部部議。

衆人一聽心想,林延潮是禮部尚書,禮部部議這偏袒的意思還不明顯嗎?於是衆人靜待此事結論。

這日林延潮正與孫承宗,袁宗道,李沂等幾個門生說話,這時候葉向高,方從哲二人一併而來。

一來葉向高即道:“大宗伯,不好了,太僕寺少卿楊四知抨擊荀子復祀之事。”

林延潮心道,我道是何人敢抨擊自己?原來是三羊之首楊四知啊。

方從哲面色凝重道:“大宗伯,你看看吧,這楊四知其他事不行,這往人身上潑髒水倒是有一手。”

“他在奏章裡陳言,荀子罷祀之事,是由嘉靖九年時,世廟所定的。楊四知在奏章裡談及‘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衆人聽了都知道楊四知的手段了,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更改禮儀制度,詮釋文字之事,除了天子本人以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當年嘉靖皇帝正是佔據了這一點優勢,故而在大禮儀之中獲勝。

葉向高道:“楊四知還說,當年主張罷祀荀子之事在世廟這裡已經是有定論了,今日更改此決定,實有傷於世廟之聖明,其心可誅也!”

說到這裡,衆人都是感到楊四知實在太卑鄙了,眼下反駁荀子復祀之事,都是緣出於那句性本惡,以及後來李斯間接導致坑儒之事。

這純粹是學術爭論。

但楊四知這一奏疏一下子,把這行爲定性爲‘出位妄議,有傷世宗皇帝聖明,其心可誅’。這等於一下子將此事擴大化了。

楊四知應是等了許久,這抓住這機會要致林延潮於死地吧。

衆人都是看向林延潮面色凝重,這復祀之事,纔剛剛開始,難道就要半途而廢嗎?

但見林延潮從葉向高手裡取過楊四知的抄本看了一遍,伸手彈章失笑道:“我倒以爲楊四知能寫什麼。”

說完林延潮走到桌案旁揮毫落紙。

衆人見此都是吃了一驚,林延潮爲了應對楊四知竟然親自上陣反駁。

以林延潮乃當今禮部尚書的身份,更不用說他已是很久沒有撰文了,自從那篇《少年中國說》後,他已經許久沒有寫文了。

一時之間,大家都差一點忘了他當世文宗的身份。

衆人不敢打攪靜立在旁,但見林延潮筆不加點,一篇文章片刻之間於筆下揮就。

方叢哲與林延潮的幾個門生,從沒看到林延潮寫文章,事實上自他狀元及第後,已是很少如此。

但是今日見林延潮揮毫,簡直是不假思索文章立就,下筆之後即是一氣呵成,如此之才當今能有幾人?

衆人心底佩服得五體投地。

林延潮寫了一盞茶功夫,突然書房外一聲響,原來林延潮的兩個兒子打鬧之間弄壞了院子裡的景物。

林延潮聞此向窗外看了一眼,當即搖了搖頭道:“不寫了,這作留白算了。”

衆人聞此紛紛可惜,一篇絕世文章居然就此被打斷。

林延潮道:“將此文章即刻刊之天理報。”

說完林延潮走出書房訓斥兩個兒子。

而衆人一併來到書案前爭相讀之。衆人讀之即覺得不勝激動,也爲此稿未完而惋惜不已,但也是因此又見此稿的珍貴。

最後方從哲還與袁宗道爲了此原稿歸屬而吵了一架,最後方從哲拿出翰林前輩的身份這纔將稿件收入囊中。

而林延潮文章登載的這份天理報一出,頓時洛陽紙貴。

不過八百份的售額,當即一下子被人賣光,有人甚至以爲奇貨可居在市面上叫價一份十兩銀子。

這相當於一名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第八章 背書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四百零四章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封推感言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四百零四章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九十一章 民心
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第八章 背書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四百零四章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封推感言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四百零四章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九十一章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