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

聽到林延潮的分國之策,李德馨是嚇得面無血色。

李德馨說完,林延潮欲策馬而去,而宣沙浦僉使張佑成也是上前拉住繮繩:“上使還請稍待,我等已在亭邊備茶,還請上使喝杯茶再行。”

林延潮道:“軍情如火,茶就不必喝了。”

李德馨道:“上使方纔言初到貴境,不熟悉情況,但現在又驟然言要我朝鮮分國,不知這又從何主張?”

林延潮看了一眼此人,心想果真有幾分本事:“分國並非林某一人之見,朝廷早有此主張,林某此來不過是承意而爲罷了。”

李德馨道:“我朝鮮自永樂以來,一直謹守藩臣之禮,以誠事之,爲何貴國聽信旁言讓吾國分邦?”

林延潮道:“我朝也視朝鮮如同內服,否則就不會出兵幫助貴國抵禦入侵之道理。”

“將我朝鮮分國,不知是哪一條禮法?古今典籍恐怕都沒有這一條吧!”李德馨正色質疑。

林延潮聞言輕笑,自己曾任禮部尚書,你也與配我論禮嗎?

“你既是要問,那我告訴你一條,小國不敢與大國爭禮,此乃春秋大義!”

此言一出,二人都不敢說話。

李德馨與張佑成對視一眼。

李德馨對張佑成道:“當年王世子出使明國,曾言明國人物,說明朝官員之中,屬林三元最不好說話,看來此言不虛。”

張佑成道:“自宣宗之後,明朝一直派謙和詞臣出使我國,沒料到這林三元卻如此咄咄逼人,實在是令人想不到。”

二人不由心情忐忑。

朝鮮當地官員,調集民役來替明軍搬運軍糧,林延潮令將士們先在岸邊駐紮,自己則帶着十餘騎先至鐵山郡的車輦館。

此刻宋應昌在義州,朝鮮國主在嘉山,李如鬆的大軍主力在鐵山。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佈局。林延潮實在搞不懂這其實有何名堂。

林延潮策馬一路行來,但見遠處煙霞迤邐,滿山皆是松林,在這六七月天,仍是感到身上一陣陰涼,不知不覺他已身在異國他鄉。

林延潮抵至車輦館時,當地朝鮮官員們都是一併在此迎候,爲了護衛林延潮的安全,還有派了兵馬來。

館前頭戴斗笠,身穿紅襖的朝鮮兵卒,臂上有皁鷹的獵手,而朝鮮官員也是各個頭戴斗笠伏道相迎。

林延潮直接抵至驛館,但見館中服飾的官吏連忙奉上酒水飯食,驛館因身在山中,十分潮溼陰寒,故而地塌上還生火。

林延潮方用飯,即聽說朝鮮左議政大臣柳成龍前來拜訪。

林延潮聞之後,先讓柳成龍等候着,自己用完飯後再在使館內見了柳成龍。

而使館之屋外檐下,已是到知天命之齡的柳成龍在坐在檐下,等聽聞了林延潮用飯之後再行見面的話後,左右都有些憤怒,唯獨柳成龍則道:“上使一路風塵僕僕,就算用過飯後再見也是當然。我們此行前來請明國發兵,必須再三懇切恭敬。”“

”若看在我等態度恭敬的份上,明國能多發一兵一卒一糧,那麼對於我朝而言也是立下大功了,所以諸位務必要忍辱負重!”

聽柳成龍之言,朝鮮衆官員都是稱是。

然後柳成龍摘下了頭頂的官笠,然後就坐在屋檐之下安靜地等候。

李德馨等朝鮮官員見了無不佩服,他們不敢與柳成龍並坐,都是默立在旁。

而此時此刻柳成龍心底也是盤算着如何說動林延潮,從李德馨方纔所報來,林延潮竟打算要將朝鮮一分爲二,這個計劃是柳成龍萬萬不能接受的。

但是他們此刻又是求着明國,自然而然也是求着林延潮,如何在一旁的見面時,用言語打消林延潮的念頭,這對於柳成龍而言,實在是一件極大的考驗。

柳成龍看了一眼使館,默默告誡自己要忍辱負重,爲了朝鮮之將來,爲了朝鮮國王的知遇之恩,他無論如何也要完成他的使命。

所幸林延潮用飯沒有太久,不過多時館吏即來通報言林延潮已是用完飯,同意接見柳成龍了。

當即柳成龍立起身來,左右官吏替他拉開了門扉。

柳成龍拖下鞋子,走進屋內,但見一名三十多歲,樣貌普通的年輕明朝官員正坐在椅上。此人臉上掛着微笑,看起來倒是平易近人。

柳成龍當然知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否則李德馨,光海君就不會再三告誡自己了。

這朝鮮的屋子內多是席地而坐,林延潮坐在塌上,會見了這位朝鮮名臣。

對於柳成龍,林延潮早有所知,他不僅是朝鮮現在的重臣,也可稱爲是官員中的脊樑。

提及柳成龍不得不說朝鮮的黨爭,朝鮮與明朝黨爭的大背景,國家的發展已陷入停滯,國內陷入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內耗中。

朝鮮黨爭與明朝不同的地方,在於明朝的黨爭是皇帝與官員之爭。

前首輔張居正代表的文官極端約束了皇權,最後被清算,後來的首輔申時行,王錫爵都是保皇派,然後被士林攻擊。

而到了朝鮮則不同,朝鮮的國王允許士林公論的存在,所以黨爭就成了官員的路線之爭。

衆所周知朝鮮有東人黨,西人黨之分。

最早兩邊是學派之爭,東人黨是師從朝鮮大儒李滉,其主張是‘理氣互發之說’。

而西人黨則大儒李珥這邊,其主張則是‘理氣兼發之說’。

學派之爭然後引申出一系列的問題來,然後到了國家大事上的處處擡槓,陷入了無限的黨爭內耗之中。

譬如在王世子上,東人黨就支持光海君爲世子,西人黨則支持另外一位王子信城君爲世子。

到了去年倭寇入侵,光海君得到了明朝的默認,隨着站隊成功,於是東人黨開始得勢。不過東人黨一得勢又開始分裂爲北人黨,南人黨,而柳成龍就是東人黨中南人黨的領袖。

隨着倭亂的繼續,掌握了軍政大權的柳成龍,架空了北人黨黨首領議政李山海,開始逐漸得勢。

東人黨與西人黨之間對明朝政見也有不同,西人黨更傾向於支持明朝,堅定不移地走事大路線。

東人黨則是更曖昧一些,他們認爲朝鮮應當有所主張。

當初在倭國入侵的事上,東人黨西人黨就吵作一團,西人黨黨首尹鬥壽認爲要嚮明朝事事通報,但東人黨則認爲不用,朝鮮有能力抵抗倭寇入侵,雙方吵作一團。

後來朝鮮拍的某某片,某某電視劇裡,尹鬥壽常被黑成翔,柳成龍則是以偉光正的形象出現,也就不意外了。

不過倭寇入侵後,朝鮮被打崩了,柳成龍引咎辭職。不過柳成龍雖辭官,但卻是慧眼識才舉薦了李舜臣,權慄二人,李舜臣自不用多說,權慄也在幸州之戰以四千人馬擊退了倭軍三萬人的進犯,這就是萬曆援朝歷史上有名的幸州大捷。

李德馨也是用哭訴的辦法從明朝請來了援兵,所以又爲東人黨立下一功。

隨着李舜臣,權慄先後立功,柳成龍又重新回到了政壇上,出任右領政之職。

而東人黨一度失勢,也因柳成龍的重新迴歸,以及光海君成爲王世子,東人黨現在掌握了朝鮮朝局。

在朝鮮官場上,領議政相當於宰相,官僚長,被稱爲領相,而左右議政則相當於副宰相,被稱爲左相,右相。

所以柳成龍就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三輔這樣的地位。如之前接洽林延潮的李德馨地位也不簡單,對方是李山海的女婿,此人是東人黨中北人黨的領袖,不過他女婿卻與柳城龍走得很近。

不過林延潮不管什麼領相,或左右相,對他來說都一樣。

現在接洽使李德馨,宣沙浦僉使張佑成,以及朝鮮議政府大小官員二十餘名都是跪坐竹蓆上,垂首旁聽。

整個室內唯有林延潮,柳成龍二人直身而坐,只是林延潮坐北朝南位於尊位,柳成龍則居於下首。

室內靜默了一陣,但聽柳成龍清了清嗓子,當即道:“朝鮮國左議政柳成龍見過上使!”

林延潮道:“柳議政,無需多禮!”

林延潮以爲柳成龍一來也是來懇請他發兵退倭的,哪裡知道柳成龍卻在席上向林延潮一拜,然後道:“久聞學功先生之大名!當初柳某進京想要拜見一面,可惜無緣一見,今日柳某再次前來,誠心向學功先生討教儒學!”

林延潮伸手撫額,柳成龍師屬於朝鮮大儒李滉的門下,而東人黨這一派也多是李滉的信徒。當初自己拜禮部右侍郎時,柳成龍曾來京想要拜見過自己討教儒學,但卻給林延潮擔心‘裡通朝鮮’給推掉了,現在對方又上門來。

林延潮看柳成龍的意思,討教的成分倒是很少,切磋一番的意思倒是真的。

看來是自己眼下名聲太大,給自己招惹來的麻煩。

林延潮道:“聽聞右議政當年從於李退溪門下?”

柳成龍聞言點了點頭道:“不意學功先生也知道柳某師從於老師。”

林延潮笑道:“吾身爲禮部尚書,對於他邦之事自當有所瞭解!當然對於尊師在朝鮮的地位,也是十分了解。”

柳成龍道:“老師的儒學承自朱子,朱子之學問浩瀚無垠,故而雖說理學的根本在於上朝,但自傳入我朝鮮以來,家家戶戶學之尊之,甚至更勝於上朝!”

林延潮想了想,自陽明學一出,批評理學的儒者大有人在,而林延潮事功之學也是處處擡槓有之。但不得不說在朝鮮這樣仰慕中華文化的國家裡,朱子的地位極高,不容許質疑和批評。

林延潮聞言微微笑着道:“聖人之學,不學而能,不慮而知,人心有不言而同者是爲禮也!朱子之學在朝鮮落地生根,以至於今日的參天大樹,吾絲毫不意外!”

林延潮所言,令柳成龍精神一震。

朱子之學是高麗朝末年時傳入朝鮮,而中國從來沒有想要用朱子之學教化過朝鮮,但朝鮮落地生根,發展至今日,這證明了儒學是一等不分家國的普世之理。

柳成龍聞言道:“當年朱子曾言,敬之一字,聖學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而退溪先生之學由此發端,以敬字爲儒學第一功,所以學功先生言一個禮字,吾倒是認爲一個敬字,爲儒家之根本,不知學功先生以爲如何?”

這就開始擡槓了。

柳成龍說的就是儒學的根本是禮,還是敬字。

林延潮聞言微微一笑道:“我等初學聖學,師長先令之學掃灑應對之道,是爲教之以禮,但學生於禮卻常有無從下手之感,故而先教心中存敬,有這一念之肅,聖學也就因此在心底生根了!所謂‘禮者,敬人也’不外乎如是也!”

林延潮一言令柳成龍大感佩服,他來前聽說光海君,李德馨都說林延潮此人咄咄逼人,但一談儒學深感其兼容幷包,海納百川之度,爲何會有這樣的反差?

不僅僅是柳成龍,在場官員都是東人黨,南人黨出身,對於林延潮這一番話也是生出五體投地之感。

但見林延潮繼續道:“聖學之教由禮而始,難免會令人陷入繁文縟節之感。所以退溪先生剝開了這一切,直接從敬字而起,實乃開宗立派的學說,更切乎於朱子之學,由內聖至王道!”

“但是敬字,不僅僅是敬人而已,更是在於敬人敬天,這敬人不僅僅是在敬人,在於敬人敬己,也就是敬重彼此,正如仁者愛人,愛人也是愛人愛己之意。”

“吾之學問由敬人,再到敬己,敬人不用說,敬己就是知道人有七情六慾,己有所不能也。徒然以禮約束,是爲禮乎?而聖人有言‘爲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行也’的意思正在於如此。再由敬人再至敬天,那就敬天理,明天道,這也是天道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之理。”

wWW⊙ ttκá n⊙ c o

柳成龍深覺得實在進什麼山唱什麼歌,他的這一番說法,明明與退溪學派不同,但自己又不知何處反駁。

柳成龍當即追問道:“中國儒學果真博大精深,敢問學功先生,如何看理氣之分呢?”

林延潮心道,戲肉終於來了。

理氣之辯,可以引申爲義利之辯,王霸之辯,道器之辯。

柳成龍師從的李滉,主張理氣互發,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理極無尊對’,先有理再有氣,理髮於氣。而另一派的李珥則主張理氣兼發!

林延潮笑了笑道:“理在氣先,還是氣在理先,倒是要看汝在局中,還是汝在局外!”

柳成龍聞言大惑不解當下誠信請教道:“柳某不知,還請學功先生明示!”

林延潮笑了笑道:“那麼柳議政,林某倒想先問一句,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柳成龍又想了一會,深深地覺得自己智商不夠用然後道:“柳某愚昧,還請學功先生明示。”

林延潮失笑道:“不敢,林某倒是想起退溪先生所言一句話,氣是所以然,理是知其所以然。恰如雞與蛋,雞生蛋,是知所以然,但蛋孵出雞來,看其他雞子生蛋,故而是知其然。”

“所以理與氣就是如此,局中局外而已!”

饒是柳成龍爲朝鮮大儒,但也不能完全明白林延潮話中的意思,但不明覺厲的神色已是溢於臉上。

其實這理氣問題,用現代話來解釋,好比遊戲開發者是先有理論再去創造遊戲,而遊戲體驗者是通過遊戲來研究後面的核心算法。

柳成龍無法辯解,他深感林延潮的理論是在於李珥,傾向於西人黨的理氣兼發之說上,但似乎又在其上,頓時一等高而仰止的心情油然而生。

柳成龍道:“先生學究天人,我等慚愧不能明其萬一,今日願細聞學功先生之學!”

林延潮笑了笑道:“朱子有一句詩,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理者猶如溪水之真源,行亦不能行至,但吾等隨處所至皆有理,理字無處不在。理與氣可分可合,在靜處時,一分爲二,在動處時,合二爲一!何爲動靜之時,就看在用於不用之間!”

柳成龍與衆官員再度露出拜服的聲色。

林延潮正色道:“理氣之說太過玄乎,我們還是從細處說起,於理氣一道,我們可再言至王霸,義利之上。”

這時候一旁李德馨仍不住問道:“那麼敢問經略大人,明國這一次發兵援朝是爲了義乎,還是爲了利乎?”

這個問題果真問得恰到好處,柳成龍方纔鋪墊了這麼久,就是要問出這一句話。

柳成龍假意訓斥道:“李大人,本議政與學功先生說話,你插什麼嘴?還不向上使請罪!”

李德馨聞言立即拜服請罪道:“此乃在下失言,還請上使諒解!”

林延潮則是不置可否。

柳成龍察言觀色,撫須片刻後道:“上使,這一次明國出大兵援助我國,對我朝鮮而言實是有存亡絕續之恩!說一句再造也是不爲過。”

“但是我之前聽聞上使要將朝鮮分國,此事就難以理解了,還請上使明示!”

林延潮聞此微微一笑,心道這個柳成龍果真不簡單。

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三章 能否讀書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七十八章 背書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六十章 道統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
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三章 能否讀書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七十八章 背書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六十章 道統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