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

林延潮在經筵上的辯經,自從經邸報刊載後,京城上下無所不知。

邸抄本來就是官員,讀書人瞭解朝廷政令,動向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

記載在邸抄上林延潮與周子義一干大臣的辯論,不少官員老百姓都曾看過。

而且名儒辯經,就是這時代官員讀書人感興趣的事,再加上林三元的名聲,以及周子義這等理學大宗師的地位,這等辯論,本身就自帶話題性。這十幾日來官員士子,就着林延潮事功之學,着實大大討論了一番。

稱讚者,此事功學可以革除程朱理學之弊,是儒家裡可以繼往開來的真知灼見。

反對者,離程朱之意遠矣,有離經叛道之嫌。

好揣摩者,這是朝廷試探民意,並粉飾變法之詞,並且爲張居正歌功頌德,特別是‘內聖不必外王’簡直就是給張居正量身定做的。

好鑽營者,已是從辯經中揣摩到朝廷可能要重用事功派大臣,從而研讀永嘉學派,準備明年鄉試,後年會試拿出來碰一碰運氣。

而這一次幾位大臣聯名彈劾,卻讓這話題性再上了一層。

在被彈劾後的第二日,林延潮正值休沐,就索性宅在家裡,任何客人也不見,然後他將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等一併打發出去,去茶館,會館裡聽消息,自己在家穩坐釣魚臺,也是陪林淺淺說話,說一說家長裡短。

到了午後,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他們都回來了,還帶了兩名客人。

這兩名客人,分別是劉鎮和盧義誠。

他們都是林延潮的老鄉,大家一併同赴過萬曆八年的會試。

現在盧義誠中了進士,在行人司裡當差,而劉鎮則是繼續落第,正準備一年後的會試。

在這敏感關口,林延潮誰也沒見,而是見了自己兩位老鄉。

事實證明,離家在外靠老鄉,這話是一點也沒錯。

盧義誠因林延潮緣故,得了吏部賞識,成爲京官後一直很感念他的恩德,同時因爲鄉誼加年誼的關係,二人一直走得很近。

至於劉鎮會試落第後,流寓京師,林延潮看在老鄉面上,借了他錢讓他繼續讀書準備考試,與此而言劉鎮對林延潮更是感激。

這一刻對他們來說,就是回報的機會。

盧義誠先道:“宗海,我今日在朝堂上走了一圈,替你打聽過了,朝野上下對此反應並不激烈,在咱們大明朝,官員靠彈劾和被彈劾出名,不是什麼稀罕事。正是哪個官員不彈劾人,哪個官員不被人彈劾,大家都不稀奇,以往遇上這事,同僚們都不會議論的。”

“只是這一次特殊,幾位都是持重的理學名儒,故而大家不得不重視,幾位大臣裡最有名的就是湖廣道御史馬子明,上一次他上表彈劾吏部尚書王陽城,說他爲老不尊,一樹梨花壓海棠,七十多歲還娶妾。”

“還有刑部員外郎柯守正,眼底不摻一粒沙子,去年向天子上書七十餘道,堪稱海剛峰第二。”

“另外就是大理寺評事吳中有,此人乃周祭酒的門生,有公報私仇之嫌。”

聽盧義誠說完,衆人都是笑。

林延潮也是點頭。

盧義誠繼續道:“任何一人上書,往常都沒什麼的,大家只是拿來當個笑話聽,如馬御史彈劾王天官他納妾,大家一聽心道還有這事,天官這也太低調了,趕緊的,沒送禮的備上厚禮,這可是鑽營的好機會。”

衆人又是一片笑聲。

“只是這一併上書,不少大臣認爲他們,似有小題大做之嫌。畢竟經筵上滿朝大臣都沒有說什麼,爾等當時也在經筵上,爲何不當場與狀元郎辯一辯,事後這纔來彈劾,未免有博名出位的嫌疑。”

聽盧義誠說完,林延潮點點頭,在意不是自己,而是盧義誠,這幾年大家進步都不小,盧義誠原先說話結結巴巴的,遇事底氣不足,但在官場歷練了兩年,人也是活絡了許多,變得能言善道起來。

官場果真是最能磨練人的地方。

然後劉鎮道:“咱們舉子不同,多年來承聖人之教,又是會試在即,於事功,以及朝堂上的事,不是那麼太熱衷。前幾日我參加一文會,文會的題目就是‘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這句話在場的人都耳熟能詳了,就是孔子在論語裡論述‘學而優則仕’的道理。

大意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先學禮樂再當官,官二代是先當官後學習禮樂,孔子說我要用就是先用,先學禮樂再當官的。

劉鎮繼續道:“文會時,大家說孔聖人這話,是先讀書再出仕,也就是先內聖再王道,先明理再事功,而不是不事功。狀元公在朝堂倡議事功,是因爲他已當官了,現在求的不是讀書明理,而是事功之學,當然可以這麼說,但我等讀書人要先求明理,學而優則仕纔是正途,當然是以程朱之道爲先,兩者不相沖突。”

林延潮聽完不由生出一股‘長江後浪退前浪’的感覺,對於這些年輕的舉人,真要送上一個大寫的‘服’字。

讀書人最擅長的是什麼,就是在兩個看似對立的例子間,找到一個兩邊都說得通的道理。

比如父母在,不遠遊,但出仕爲官,爲天子所用,就要離家萬里。這忠孝之間要如何取捨呢?要忠還是要孝呢?

考官若出這樣題目考人,然後不要說舉人,就算一個童生也會仰天大笑,這簡直是送分題嘛。這樣的文章不假思索,咱信手捏來,當場提筆寫下。‘事親乃孝,仕君乃忠,孝者不過一家,忠君則孝於天下。忠者孝乎?實大孝也。’

對於大部分用心於科舉的舉人而言,林延潮和周子義對與不對,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重要是找到一個兩邊都對的辦法,將來考官若出了這題,咱心底不慌。

劉鎮說完,輪到孫承宗,徐火勃。

孫承宗笑着道:“生員們也是差不多,但也有不同,我朝生員本就喜歡風聞言事,對於朝堂之事更是關心。”

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十九章 回家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千章 經史並重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六百三十章 講學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七十三章 講會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八章 背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七十二章 恩公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
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十九章 回家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千章 經史並重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六百三十章 講學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七十三章 講會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八章 背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七十二章 恩公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