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

天子賜宴,三湯五割,羅列俱全,十分豐盛。

但越是豐盛,越是如此飯食越難下嚥啊!

這一點林延潮應是深有體會,誰愛吃這樣的飯,天子若生氣,後果很嚴重。如果可以選擇,我寧可在家吃鹹菜喝粥。

現在面對天子的詢問,林延潮處境十分艱難,要麼是破壞天子好容易建立起的信任,要麼就是背叛文官階級。

兩邊都是難以做人!

但騎虎難下,天子賜座賜宴,這是閣老纔有的待遇,又與你拉家常,下面林延潮不說實話,會有如何後果。

林延潮額上冒汗。

天子繼續訴苦道:“德妃誕皇三子,朕封她爲皇貴妃,其實別無他念,但滿潮大臣卻以爲朕要廢長立幼。”

“朕想起當初卿講過程頤折柳之事,宋哲宗因折一柳,而程頤責之。今朕立一皇貴妃,百官竟推測出要廢長立幼,何等腐朽。”

天子也是抱怨,說出當年宋哲宗折柳,程頤諫之,引起宋哲宗大爲不快的故事。

朱熹繼承程頤之學,所謂程朱之學,就是程頤,朱熹之學。理學對禮教大防看得很重,僅僅從天子冊封皇貴妃的事上,就引起了理學衆官員炸窩,引申出廢長立幼。

聽了天子的抱怨,林延潮沒有說話。

然後天子溫言道:“林卿,這一次不少官員上諫,唯獨翰林院沒有一疏,聽聞是卿之功勞。卿此舉朕甚是讚賞啊。”

林延潮終於道:“啓稟陛下,這是陛下的家事,臣職責所在,不許外人擅自揣測。”

天子欣然道:“林卿真不愧朕的股肱!朕不需大臣在上書勸諫,因爲這冒犯朕的威嚴。不過私下召對,朕卻是賞識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大臣。”

“林卿這一次幫了朕,這份情朕會記在心底!”

林延潮默然了一陣,然後道:“爲陛下效力是臣份內之事,其他實不敢奢望。”

天子笑着道:“朕素來賞罰分明,林卿若真有什麼請求,不妨直言,朕可以當場許你。”

林延潮沉默了片刻道:“那麼臣就直言了。”

“其實陛下就算不召見臣,臣也有一事向請教陛下久矣,上一次禮部郭主事上奏,在今科會試中將經義與策問並重之策,陛下考慮的如何了?”

天子沒料到自己隨口說說,林延潮竟還真提條件,難道他真有把握?

天子道:“林卿陡然提起此事,朕一時不知如何答你。”

林延潮道:“此事在陛下心底,莫非早有打算了?”

天子點點頭道:“這郭正域就是當初那在順天府衙爲你被打斷腿的舉子吧。他一上書,朕就知道是卿的主意。之前朕讓禮部部議,翰林院院議,即是讓大臣們出面,讓你知難而退,沒料到你硬是把官司打到朕這裡來了。”

“卿的事功之學,辦實務確爲所長,此乃名實之學,但用程朱之學取士乃朝廷的國策,是從太祖時候就定下來了,這是根本。朕不能因你幾句話,就改弦更張。”

頓了頓,天子又安撫道:“不過朕答允了內閣所請,讓你教習下一科的庶吉士。這三年你在翰林院用心栽培儲相,讓他們務經世致用之學,如此不是更好。”

林延潮就知道,天子儘管讓自己擔任翰林學士,但是他從來就沒有認可過他改革變法的主張。

他始終不想讓自己成爲下一個張江陵。

林延潮也明白皇帝心事,當下道:“陛下,方纔借程頤折柳之事而言,可知理學之下,不少官員墨守陳規,以至於腐朽,纔有了皇貴妃之事。長此以往道統高於治統,陛下威嚴何在,臣以爲倒不如先從科舉上破開一個口子。”

林延潮說的不無道理,雖知道這意見裡很多是他的私心,但天子此刻正惱於滿堂官員上諫有些意動。

特別是林延潮這一句,道統高於治統,剛好說中天子心思。

道統論是程朱理學的根本,朱熹當年講道統論,自古聖聖相傳,道統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程手中代代相傳。講這道統論後,朱子有隱隱自任傳其學的意思。

程朱理學的道統論裡,孔子以後都是讀書人,沒有皇帝什麼事。

因此將道統論持在手中,就將道理的解釋權,定在讀書人手裡,宋明之時讀書人以勸諫天子,正君心爲第一要務。

當然林延潮也講道統論,但是孔子下來,改爲了子夏,荀子,董仲舒,再下來……

這與南宋的事功學派不同,他們默認繼承的是王安石。

但這道統論,在天子眼底看來,道理比朕還大,這怎麼行?

天子想了想道:“這樣吧,理學乃國之根本,策問的事,朕還是不能答允你。但朕可以任你爲會試主考,下面如何爲之,就看你自己如何?”

林延潮大喜道:“臣謝過陛下。”

天子答允後,隨即心底又後悔了道:“先不要謝的太早,內閣那邊如何題請,你自己想辦法。還有卿必須予封鄭妃的事,拿出切實可言的辦法。”

林延潮笑着道:“有陛下這句話,臣可以暢所欲言了。”

“慢着!”天子這時冷笑道:“林卿不是學王翦吧,當初史記裡王翦列傳,還是你給朕講的!”

史記裡王翦列傳有一段是這樣,秦國伐楚失敗,秦王命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再度伐楚。

王翦領兵霸上時,向秦王討要良田美宅。秦王不解地問,王翦你身爲大將軍,難道日子過得很貧窮嗎?

王翦大意答說,臣爲子孫計(臣就這點出息)。

後來王翦率軍出關,連排使者去向秦王討要良田美宅。

滿營的將士都看不過去了,六十萬大軍的統帥關心的不是打敗楚軍,而是家裡的田宅?

王翦說,秦王這個人從來不信人,今天將傾國之兵予我,哪裡能不心疑的,所以我多要點良田美宅,如此可以打消秦王的疑惑。

所以在天子揣測,國本的事,就算林延潮身爲翰林學士也不是可以議論的。無論你得出哪個答案,天子都會認爲你有私心。

林延潮此舉,有學王翦的嫌疑。

好似討價還價,將自己處於一個公立的地位,其實還是有私心在其中。

天子向來是如此多疑。

見此一幕,林延潮反而笑道:“陛下乃是仁君,又非秦王,何況臣爲小臣,陛下哪裡需提防臣的?”

見林延潮反應如常,天子反而覺得自己有些多疑了,灑然笑着道:“是朕多心了,那麼愛卿儘管直言。”

天子心想,你林延潮是不是有私心,智慧如朕,聽幾句話,還聽不出嗎?

君臣相互試探後,下面終於進入正題。

林延潮先道:“臣先敢問陛下爲何要立德妃爲皇貴妃?”

天子一愕,然後道:“因爲德妃爲朕孕育了皇三子。”

然後天子又補了一句:“當然天子平日對德妃也十分寵愛,但朕更敬愛皇后。”

林延潮偷笑,皇帝的話千萬不能認真聽。

天子道:“多謝陛下之言,如此臣明白了。其實臣以爲陛下更寵愛德妃一些也是無妨,但切不可因愛憐德妃,反而陷德妃於不利之地。陛下晉德妃爲皇貴妃,大臣們不敢怨陛下,反而會怨德妃,史書上甚至有人胡議,言德妃用美色魅惑了陛下。敢問陛下這是寵愛德妃的方式嗎?”

天子聞言默然半響道:“但朕已是答允了德妃封她爲貴妃。”

林延潮道:“陛下,其實以臣觀之,陛下要立德妃不妨,重要是德以配位。其實要免除此事不難,讓德妃出面請陛下寬赦上諫的大臣就好了。如此一來維護陛下的威嚴,二來也使得大臣們不再怨懟德妃。”

天子喜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隨即天子又道:“可是此舉可以讓大臣們停息上疏嗎?”

林延潮道:“當然不能,因德妃之事,現在大臣們懷疑陛下有廢長立幼之心,陛下就算寬宥了這些人,以後還會有其他大臣上疏。”

“所以治本之道還是在國本之上。”

天子道:“所以朕還是要從百官所請,早冊立太子?”

林延潮心想果真如此。

於是林延潮道:“啓稟陛下,臣也以爲陛下不易從百官所請。”

天子問道:“林卿爲何也如此說?”

林延潮道:“臣不過是以史爲鑑而已,自古享國長久之君,如漢武帝,唐太宗都是早立嫡子爲太子,但先立後廢。”

“漢武帝之太子,人稱賢明,最後雖爲江充陷害,人稱其冤。但究其原因在於武帝多疑,太子自通賓客,從其所好。自古正直難親,諂諛易合,太子左右都是奸邪之人,不免取禍。”

“而唐太宗教太子,遍請當朝大儒教導,其師保房玄齡,張玄素,魏徵皆是正直之臣,唐太宗細心栽培,應可避免漢武帝之事。然而最後太子仍自行悖逆之事。”

天子聽了微微點頭。

林延潮道:“陛下,臣之所以舉漢武帝,唐太宗的例子,因爲二人都是不亞於陛下的聖明之君,但在立儲之事,卻皆是失策。”

“其因既在於太子在位時種種不當,更難在於古往今來難有立儲十數年之太子,君臣父子上下能安者!”

“而今陛下還未而立,龍體一貫康健,享國必越世廟至萬年之久。但若早冊太子,時日長久,必分陛下威柄。所以前車之鑑在先,臣勸陛下緩立太子,這一點不可從於大臣議論。臣冒死上言,懇請陛下明鑑。”

林延潮說完後。

天子默然半響,然後忽然道:“皇元子絕不會違背朕,朕以爲他將來還是能盡於孝道的……”

天子話說了半截,看了林延潮一眼,這句話下半截是……不過皇元子性子終是軟了一些,若爲儲君易被大臣所左右。

但下半截他不沒有說,他不想心意被林延潮窺測,這也是保護他。

當年漢武帝威嚴待下,戾太子卻寬仁。但漢武帝卻是默許,認爲自己待下太苛,官員百姓都有怨言,但自己百年後可以讓戾太子來收拾殘局。

所以漢武帝要處罰的人,太子常常赦免,漢武帝不以爲怒,反而嘉獎皇元子仁厚。父子兩邊截然不同做法,導致不和於漢武帝的人,都跑到太子那邊去了。

江充只是因,但二人的嫌隙猜忌早已種下。

至於現在皇元子的性格,從歷史上來看,不得不說天子看的還真準。

林延潮當下道:“陛下所言極是,正所謂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

天子道:“好了,林卿今日與朕說了心底話,朕有所得。滿朝大臣唯有林卿爲朕計,爲祖宗江山計。”

林延潮當下如釋重負,乾貨到這裡,看來已是足夠讓天子滿意了。

天子踱步了一刻,忽道:“林卿方纔那一番話,是想勸朕操持住權柄,如此將來好支持你推行變法吧!”

林延潮聞言心中大喜,面上卻佯裝出‘失色’的表情道:“陛下,臣……臣絕沒有想的如此深遠。”

天子冷笑一聲道:“好個林三元,你又怎麼能賭定朕一定會支持你呢?朕早已說過,你要做王安石,朕卻不是宋神宗。”

林延潮立即道:“臣無此心,陛下,臣以爲若要真正平息百官議論,臣以爲還是當厚待恭妃,皇元子。”

天子擺了擺手道:“好了,此事卿就不要再說了。”

過了數日。

鄭妃進封皇貴妃。

鄭妃進封皇貴妃後,天子又下了一道聖旨言大意是,鄭妃爲姜應麟,宋璟,孫如法三人求情,天子認爲三人勸諫雖失臣道,但卻是一片忠君之心,於是下旨將來三人官復原職,只是除罰俸一年。

另外天子再度言明,自己絕無廢長立幼之心,請諸位臣工放心,終有一天會立皇太子的,這一天不遠了不遠了……

此聖旨一上,衆大臣們仍是有議論,但爭議慢慢就平息下來了。

轉眼到了二月中旬,內閣上本題請會試主考官,副考官的人選,而沈一貫,林延潮正名列副主考備選名單。

最後天子下旨,次輔王錫爵爲主考官,侍講學士林延潮爲副主考。

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十九章 回家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感謝書友們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發個單章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
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十九章 回家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感謝書友們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第一百一十章 取中(第二更)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爭執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發個單章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