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

屯田,又見屯田!

清楚林延潮履歷的官員們,即知道林延潮爲官以來只作一件事,那就是屯田。

從歸德同知起,林延潮就一心一意地種田,回京之後與屯田御史徐有貞走得很近,然後在京畿大力推廣屯墾番薯,苞谷,到了今日林延潮作爲備倭經略來到天津,第一件事也是力主於屯田。

ωwш ☢тt kΛn ☢c o

在此有的官員不由想到,難道事功學派就是屯田嗎?說好的通商惠工在哪裡?

不過從屯田來解決軍餉問題,最後解決海防空虛倒也是良法!

正當衆官員們以爲林延潮只會屯田時,林延潮即道:“本官剛剛從兵部得知消息,倭寇長於短兵,所憑者惟火器。而倭國所產硫磺極多,但鉛子和硝黃卻是頗少。故而沿海不少民戶私煎私煮硝黃,以獲其利,故而任何私煎私販硝黃者必須予以重辦,並嚴禁出海通番!閩粵之地,本官也會奏請朝廷一併執行海禁,總而言之天津之地不許半點硝黃落入倭寇之手。”

聽到這裡,衆官員們都是稱是,而保定巡撫劉東星則是沉吟不語。

林延潮將劉東星的神情看在眼底,然後他繼續申令多次都是加強海防,保障餉道,嚴查海關的事,衆官員們都深感重壓。

最後林延潮宣佈退堂時,衆官員們各個如蒙大赦般離去。

林延潮叫住劉東星笑着道:“中丞與本官用一頓便飯如何。”

劉東星轉過身道:“蒙經略相邀,下官恭敬不如從命。”

二人就在衙門的後堂用飯,是五菜兩湯的標準。

林延潮一面吃菜,一面對劉東星問道:“方纔在堂上中丞見臉色不好,似有什麼難言之隱,若是信得過林某不妨道來,看看林某能否幫得上?”

劉東星道:“既蒙經略大人垂詢,那麼下官就直言了,下官身爲保定巡撫,春夏二季駐天津備倭,又在秋冬二季駐真定備虜,眼看再過兩個月就要入秋了,但東事仍是未定,下官不知是當回真定,還是駐天津,實在是左右兩難。”

林延潮道:“這也是沒有辦法,中丞就能者多勞吧?”

劉東星道:“下官願爲朝廷赴滔倒火,只是眼下在天津屯田充實海防,又要禁止硝黃出海,此二事必須親力親爲,一旦入秋後,下官人在保定,這邊卻出差池,到時如何向朝廷交代啊?”

林延潮笑了笑,用筷子劃了一大塊魚肉放在碗裡,伴着湯汁就飯扒了幾口。

劉東星道:“還請經略大人教一教下官怎麼辦?”

林延潮將碗裡米飯吃了乾淨,拿起巾帕抹嘴後道:“確實如中丞所言,這保定巡撫既要備虜又要備倭,一職兩命本就力有未逮,以前還算勉強可以兼顧。但現在東事一起,天津這邊爲京師門戶,又是入朝的餉道所在,中丞絕對抽身不得啊,這秋防的事只能退居其次了。”

“可是秋防也是極要緊之事,同樣涉關京師的安危,還請經略大人不吝賜教,下官感激不盡。”

林延潮道:“中丞若覺得難以抽身,可以奏請朝廷重設順天巡撫,來分擔秋防之任!”

這明朝薊遼總督,下轄順天,保定,遼東三個巡撫,不過實際上順天巡撫的差事一般由薊遼總督加兼,這就猶如漕運總督一般都加兼鳳陽巡撫的道理一樣。

劉東星皺眉道:“這恐怕有些難辦啊?此事可是牽涉甚廣啊。”

“那麼就是天津,登萊,遼海兵道之上轄一巡撫,然後開幕府宿重兵鎮守,仍歸薊遼總督節制,你看如何?”

劉東星聞言思索片刻,立即道:“此計大善。但是能成嗎?”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經略以爲至少比另設順天巡撫有把握,只是誰來上疏投文呢?”

劉東明立即道:“下官願意上奏朝廷。”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好吧,本官幫你敲敲邊鼓,但別報太大希望。”

劉東明大喜道:“經略大人真是下官的再生父母啊!”

林延潮笑着道:“言重了。”

然後劉東星是欣喜萬分地離去。

林延潮望着劉東星離去的背影,也是深感欣慰,然後回到案頭上又寫起奏章來。

第一封奏張當然是天津屯田,籌餉充實海防策。

第二封則是禁止天津,閩浙硝黃出海,任何海船載有此物,一律嚴辦。

寫完了這二疏已是半夜三更,林延潮十分疲乏,這才上牀。

第二日林延潮視察軍營,檢閱了劉綎的兵馬,還有天津的標,正二營,以及水師陸兵。

林延潮先看標,正二營,這標營是保定巡撫親兵,隨着劉東星移駐天津。

正營則是當地募軍,也是最拿得出手的人馬。

林延潮早就欲知這個時代明軍部隊的戰力,審視之下發現既沒有後世時對陣後金時那麼不堪一擊,也沒有平倭時戚家軍傳得那麼無敵。

操練之時,這兩營募兵士氣倒是昂然,只不過器械沒有齊備,火銃,滅虜炮等多有短缺,至於行伍操練時隊伍倒也看上去整齊,只是在練習刺殺時技藝未精。

大體說來就是操練不差,兵員素質也還不錯,只是缺少殺伐之氣,以及上陣經驗。與入朝那四萬精銳是比不上了,但守備地方尚可,至於離境數千裡擊敵就有些不足了。

林延潮又問正營餉銀,得知每名士卒月支銀不過八斗,還有兩個月是折色,月銀也僅三錢兩分。聽到這裡,林延潮就有些理解了,當時募軍,如以入朝的吳惟忠部是一兩五錢。

如此天津營的兵餉就十分微薄,難怪地方官一個勁的向朝廷要錢。

林延潮權衡了一番後,都將這些寫入給朝廷的奏章之中。然後林延潮再三嚴厲告誡將領們切勿剋扣士卒軍餉,濫佔役夫,否則定不相饒。

接着林延潮又視察運軍,但見有五百多艘運船,一次可運載二十萬石的軍糧,船上水手有七八千人,但是大多不識水戰,運輸糧秣還行,一旦遇到倭軍戰船估計就要抓瞎,所以肯定還是要調閩浙慣戰的水師入津方可。

林延潮用過午飯後又視察本地水陸兩師,天津本地有陸兵三千由參將一人統領,水軍兩千五百千人,由遊擊一員統領,但是水陸二師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林延潮對此倒是好一番鼓勵,讓他們多爲屯用,維護境內之治安。

到了塊太陽下山時,林延潮方至劉綎軍中檢閱,見識了他的‘多國部隊’,以及那一隊黑人家丁。

與其他軍伍不同,劉綎的部下雖有些‘軍容不整’,但兵卒從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彪悍好戰之氣。

看了方纔諸軍後,林延潮再看劉綎的人馬,頓時有等眼前一亮之感,這才符合他心底的強軍。

而劉綎因得了林延潮的好處,很是樂意在他面前表現驍勇善戰的一面。

劉綎的五千川軍當即上演了馬步軍合操的一幕,那等衝鋒陷陣時的踏陣之勢,連林延潮這沒上過戰場的人也感覺到那股有去無的氣勢。

難怪有人評價萬曆二十年後,李如鬆若說是明朝第一大將,那麼劉綎就是第一猛將了。

合操之後,劉綎看着左右劉東星以下幾十名官員面無人色的樣子十分滿意,然後不無得意地向林延潮道:“經略大人以爲吾軍五千人馬可否敵劉中丞麾下十萬之師否?”

劉綎此言一出,劉東星以下臉色都是很難看。

此子實在太囂張,太跋扈了,就算之前劉東星得罪過你,但也不能在這時候拿出來說啊。

劉東星面上不動聲色,心底早已打定主意,回頭找個相熟的御史,好好參他劉綎一本。

林延潮見此搖了搖頭道:“劉總戎此言差矣。”

“哦,還請經略大人賜教!”

林延潮道:“林某從來只聽說過爲國征戰於疆場的纔是好男兒,真名將,從未聽說過與自家人相比來稱英雄的,此不足誇也!”

劉綎聞言滿臉羞愧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是末將莽撞了。末將這就去朝鮮與倭軍廝殺,報效朝廷!”

林延潮聞言大笑道:“這纔是大丈夫,不過方纔本官觀總戎所部操練,倒發現一個美中不足之處,恐怕對總戎將來在朝建功立業有所妨礙。”

劉綎聽了有些不悅道:“經略大人,何出此言?”

劉綎心底不信,林延潮這個從沒上過戰場的文官,還能說出什麼見識來。

林延潮笑了笑道:“據我所知,倭寇皆步兵也,長於短兵相接,而其鳥銃又是百發百中,威力極大。我觀劉總戎軍中與倭軍接戰絕是不怯,但於火器上唯有快槍,弓矢。快槍命中不如倭寇之鳥銃,弓矢之傷人又是不如。至於百子滅虜炮雖利於遠擊,但兩軍相距百八十步時卻無能爲力了。”

劉綎一聽林延潮之言一拍腦袋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啊!這些並非劉某不知,但朝廷的鳥銃只是優於裝備京營及南軍募兵,吾向工部討要多次,卻是一直不肯給。更何況倭寇火器之利,還要在鳥銃之上。所以劉某也就沒有那個心思了,但是聽經略大人之言,莫非另有高策不成?”

林延潮聽劉綎之言,面上只是淡淡地一笑,令對方倍感高深莫測。

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五十章 價碼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四百零四章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四十章 交換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九十一章 民心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五百七十二章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
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五十章 價碼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四百零四章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四十章 交換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九十一章 民心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五百七十二章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