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

得賜鬥牛服,林延潮面上平靜,但心底卻十分驚喜。

在明朝權力要害部門,官職品級都很低,堂堂內閣大學士居然才五品這就不說了。都給事中,御史科道這等要害部門,也才七品。

而對於翰林而言,身爲清貴的詞臣,官位更是卑微,若是沒有提拔,要升轉一級,要九年之長。

但翰林都是天子的身邊人,爲了補償這心底落差,天子會賜服彌補。

朝廷規定,翰林官五品可以借三品服色,這樣五品的翰林學士,侍讀侍講學士,碰到了京卿都可以平起平坐的。

至於授予鬥牛服,就算在翰林學士裡也是不多。

在嘉靖時,唯有太監裡的大璫,一品的內閣宰輔才能穿,後才改以蟒服更爲尊貴,賜予大臣。但眼下鬥牛服乃是三品大員立下功勞,方纔得天子賜服。以往也有講官賜鬥牛服的例子,但屬於破格,天子不輕易授予。

現在林延潮得鬥牛服賜服,實屬於天大的殊榮。

爲了酬謝林延潮一封國書驚退番邦,小皇帝也算拿出壓箱底的東西來賞賜。

林延潮心底激動,同時擡頭看了一眼方纔建言的馮保。馮保卻如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的。林延潮明白,馮保果真是會做人啊,這是拿鬥牛服來還之前欠自己的人情。

難怪明朝歷史上那麼多文臣,都投靠太監,成爲閹黨。

因爲太監出手都很慷慨大方啊,不像文臣的同僚,有人的官位一升遷,多少人犯了紅眼病,就怕你從此踩在他的頭上。有句話不是說,能忍受敵人成功的是偉人,能忍受朋友成功的是聖人。

шшш◆ TтkΛ n◆ ¢ O

爲什麼人家馮公公,從來不會有此擔心呢?因爲大家不是一個部門的。

自己當初爲晉日講官,幾乎跑斷了腿,但賜鬥牛服,這好處絲毫不亞於晉日講官的,馮保說送就送,絲毫不心疼。

再說一句,爲何說鬥魚服是馮保送的。因爲就算小皇帝心底想賜鬥牛服給林延潮,也不會在殿上開口,因爲賜講官鬥牛服是大事,小皇帝要與張居正商議,自己做不了主。

但是馮保開了口,就不一樣了,張居正絕對不會反對馮保的意見。這正如馮保絕不會反對張居正的意見一樣。

別看賜鬥牛服,不過是小皇帝一句話,但其中背後的門道可是不少。

天子說完,太監託着一案,捧出一件紅鍛織錦鬥牛服來。

文武大臣們看着鬥牛服,都是嘖嘖地羨慕不已,在殿上的不少三品大臣,都還沒有鬥牛服呢,林延潮一個六品官居然躍居到他頭上了。

爲何說鬥牛服尊貴呢?

先從僅次於龍袍的蟒服說起,蟒服被稱爲象龍之服。蟒有五爪、四爪之分,五爪之蟒即是龍,天子的龍袍就是五爪,稱爲袞龍袍。

坐蟒服上之蟒爲四爪,除此以外與龍袍沒有兩樣。

而飛魚服,乃蟒首魚身,且可用御色,也就是赭黃色。

至於鬥牛服,乃蟒首牛角,頭上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

這蟒服,飛魚服,鬥牛服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不在品官服制之內。唯有朝廷重臣,以及極信任的官宦,講官才允許得賜,這代表了對方乃天子親信器重之臣。

這鬥牛服在身,林延潮從此也就脫離了‘飛禽走獸’的行列(大明文官補子乃飛禽,武官補子乃走獸)。

林延潮雙手捧過賜鬥牛服後,拜謝天子。

皇帝起駕回宮後,不少官員都是來道賀。

“林中允,一人平一國,真堪比王玄策啊!”

“這詔書頭兩句,摘自韓侂冑討金檄文,至今讀來仍振奮人心,通篇讀來理氣皆足,真是可以傳世之文。”

“何止理氣皆足,最重者詔書從頭至尾,佔着一個理,我大明並非持強黷武,而是申理興兵,令本部堂想起了,陳湯那一句,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誇獎林延潮的,都是朝中大臣,官位都遠遠在他之上,聽他們這麼說,林延潮連連謙道:“下官也是叨嘮天恩,非聖上天威,番人豈可遠服。諸位京堂再說下去,下官真無地自容了。”

聽林延潮這麼說,一衆穿着羅衫的部堂,京卿都是大笑。

一人笑着道:“林中允不必過謙,你三元名聲早已譽滿天下,今日金鑾殿上你片紙退番邦,此後天下讀書人誰能不佩服你,以你爲表率。”

林延潮道:“表率實不敢當,只願我輩讀書人個個願效陳湯,王玄策之志。”

衆官員們說着。

那邊皇極殿角落裡兩名太監低聲說着:“林三元真乃奇才啊,有此人在,以後朝堂上精彩了。”

這話剛說完,就被路過的王篆和曾省吾聽見了。

曾省吾臉上大是不快,重重哼了一聲,兩名太監當下不敢說話。

二人看着林延潮與衆部堂們談笑,心底都是不舒服。

曾省吾道:“真悔不該當初在殿試讀卷時給了此豎子二等。”

王篆笑着道:“大司空,此刻再後悔也是無濟於事了?不說他今天爲朝廷立下此驚世之功,沒看見今日金鑾殿上天子對他的器重,信任,就是那馮大璫,也是隱隱幫着他呢。”

曾省吾聽來恍然道:“不錯,經你這麼一說,我都覺得。我真不知相爺當初爲何要薦他爲日講官。當初相爺不也和你說過,此人非我類嗎?”

王篆道:“那是相爺有容人之量,不過我等卻不能再看着此子這般下去。”

曾省吾左右看了一眼道:“你是要?不擔心陛下?”

王篆笑着道:“你放心,我不會動他。我倒不是擔心陛下,而是申吳縣。不過我想折一折這林宗海的面子,壓下他的威風倒是可以的。”

曾省吾聽了笑着道:“你可一貫足智多謀,有什麼辦法即能整治此子,又不傷及與申吳縣的交情?”

王篆笑道:“這林宗海既晉日講官,那麼主持經筵也是遲早的事。待他主持經筵時,我們聯絡幾位擅口舌之辯的大臣,當殿問難,只要能駁倒他,看他這名滿天下的林三元,從此以後在天子面前,朝堂之上有什麼立足之地。”

曾省吾聽了合掌笑着道:“經筵辯難,既不失堂堂正正的君子之道,又可以教訓此不知天高地厚的豎子,此計實在是妙!”

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八章 背書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三十三章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二章 家有悍婦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零六章 國本
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八章 背書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三十三章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二章 家有悍婦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零六章 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