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

文淵閣值房。

申九推門向申時行行禮後道:“閣老,這是四川道御史曾向宗彈劾宗海的奏章,首輔請閣老閱處。”

申時行盯着奏章,沒有伸手卻接,而是撫須沉吟道:“此奏章一貫由張蒲州主擬。他交給我何意?”

申九道:“張蒲州交代,林中允爲閣老的門生,此疏當由閣老來主擬。無論閣老如何票擬,他都答允。”

申時行聞言,這才接過奏章過目。

申九在旁試探地問道:“是否以避嫌爲由,將此疏奉還張蒲州。”

申時行擺了擺手道:“這不成了相互推諉?何況他說了,以老夫之意馬首是瞻。”

說完申時行起身,躊躇道:“老夫記得這封奏章上了數日,當時上意是留中。但今日又下奏章於內閣票擬是何意?”

申時行隨即釋然道:“想來是太后向陛下施壓,陛下這才發奏章至閣票擬。否則按常理,也是北鎮撫司審問延潮後,陛下再予定罪。陛下欲在太后力保延潮,可知這君臣之恩非淺啊。”

“奈何太后欲置宗海於死地,閣老,能否救他一命?”申九建言道。

申時行反問:“近來士林輿情如何?”

申九苦笑道:“還是那般,士子和百姓們都罵成一片,以天下而肥一王,甚至還要殺冒死進諫的大臣,說句不當說的,天家此舉實令官員士子們心寒。。”

“就連科道言官,原本一日三疏的攻訐楚黨,現在都消停了。這幾日在張蒲州那逼宮,問他身爲宰執爲何卻一言不發,不向天子保下死諫的大臣。”

申時行心想,言官們之前窺探聖意,清算楚黨時十分賣力。以後甚至攻訐起內閣,劈頭蓋臉地罵張四維,逼迫張四維不得不上書辭相。

現在遇到這樣大事,言官又要張四維,來頂太后與天子的怒火。”

申九嘆道:“言官能成什麼事?清算張江陵,他們聞風落石。現在民怨沸騰,要他們爲民請命卻一個個推脫道,吾並非是顧忌身家性命,只是不願迫陛下於孝悌,國事兩難之間。瞧瞧他們多會說話。”

“還有人說,這潞王,太后都是天子家人,所謂疏不間親,若外臣貿然干涉,反而會動則見尤,欲益而損。”

申時行早知如此地道:“言官向來聞風而動,沒有風,要指望他們如實陳情,難!”

申九道:“閣老,於可遠倒是不怕死,他已聯合了幾位大臣要上書直諫。於可遠與我道,他知此舉與宗海一般,凶多吉少,但卻不可不爲。”

申時行拂袖道:“糊塗,此以卵擊石矣。如此反更坐實了,延潮他挑動天下輿論對抗天子,太后,裹挾民心,士心脅迫聖意的罪名。”

申九聞言急道:“閣老,你說可遠此舉沒有用嗎?”

申時行道:“言官們有句話說得對,動則見尤,欲益而損。天子未必贊同太后所爲,卻也疑心楚黨在借攻訐太后事上,在作文章求自保。于慎行上書反而令陛下生疑。”

申九氣道:“可是宗海他分明就不是楚黨啊!閣老此事你我最清楚了。”

申時行斥道:“你我清楚有什麼?我們說宗海不是楚黨,陛下就不信了?我等越分辯,陛下疑心越重。”

申九垂頭道:“宗海他爲民請命落得這個下場。閣老你想想辦法,現在不僅宗海,連於可遠也要搭進去,他也是閣老你向陛下舉薦的,再不然勸他停手。”

申時行嘆道:“我早已無力迴天,延潮我之前勸不動,于慎行也不會聽我的話。”

“我雖身爲宰相,但此刻除了忍耐二字,別無他法。你可知,陛下已命下令張鯨,張誠,還有刑部右侍郎丘橓,率錦衣衛抄沒張江陵京中家宅。”

申九驚道:“陛下這連最後的情面也不顧了。”

而這時林延潮羈押詔獄已有十幾日了。

詔獄三木的厲害,朝臣們是聞風喪膽的。

京中甚至有人傳聞林延潮已在刑訊之下,命喪北鎮撫司的天牢了。

現在這北鎮撫司天牢中。

林延潮穿着一席青衫,好整以暇地坐在席上。在他的面前錦衣衛的校尉,力士,牢頭等十幾人,相對恭敬正坐。

林延潮持卷在手笑道:“爾等既拜入我的門下,聽我講事功之學,本也沒什麼。但我乃階下囚,你們皆是我的官長。這令我如何言師道,此實在是爲難。”

幾名錦衣衛聞言道:“先生乃帝王之師,若非困於此處,我等平日也無法一睹尊顏。我等素來親近儒學,知先生非世儒,所言皆致力經世致用,故而請先生收留我們。”

還有一名錦衣衛笑着道:“是啊,若能得先生教誨,以後拷問那些官員,我等也明白他們心思,辦事也是順手許多。”

衆人都是鬨笑。

林延潮笑道:“也好,你們既是要這麼學,我就講些大家都明白的,吾學有經史二門。先與你們說經。”

“各位可讀過春秋,尚書?”

衆錦衣衛們都是搖頭。

“論語,大學?”

衆錦衣衛也多是搖頭。

林延潮釋卷道:“其實經義不講也罷,我儒家十三經,旨在‘仁義’二字而已,弄明白這一點,十三經大可不讀。”

錦衣衛們不由問道:“十三經只講仁義?”

林延潮道:“不錯,數千萬字不過在述‘仁義’之用而已。仁義非儒家一家之學,而是三代,周公之學,孔子得之,再將仁義二字,寫在六藝之中。”

紫禁城的大殿上。

天子持三國志而讀。

與袁紹戰官渡,乘聖朝之威。得斬紹大將淳于瓊等八人首,遂大破潰。紹與子譚輕身迸走。凡斬首七萬餘級,輜重財物巨億。

曹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魏氏春秋曰:曹公雲: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衆人乎!

讀至這裡,天子掩卷,他方纔念得是魏書武帝紀一段。曹操破袁紹後,獲得了自己部下以往與袁紹暗中往來的書信,然後曹操看也不看,一把火燒掉的事。

這時殿外稟告。張誠,張鯨已是到了。

張誠,張鯨身後跟着好幾名太監,他們搬來六個大木箱子。

張誠向天子稟告道:“陛下,張居正家裡已是抄沒,金銀細軟正在細點,這是朝中大臣與張居正往來之書信,拜帖,以及贄敬禮單。”

天子走至大木箱邊,手撫箱子道:“張居正在世時,雖言正身不正,但有一句話說得對,大臣們的奏章不可信,要聽其言觀其行。這句話朕深以爲然。”

“你們將這箱子裡所有在朝七品以上文官,特別是翰林御史給事官員的書信,以及贄敬禮單找出,朕要看看他們在朕的背後是什麼嘴臉?朕不是曹操,沒有那等寬廣的心胸。”

張鯨,張誠二人對視一眼。

“何爲仁?孔子曾言,仁者,愛人。理學解爲愛人,愛他人。吾解爲愛己愛人。其實己與他,合起以來也是一個人字。”林延潮侃侃言道,他講得並非大道理,每個錦衣衛都能聽懂。

“三千年以降,諸經云云,實離不開一個仁。微言大義滲透在聖賢書,爲讀書人幾千年來傳承。仁字已滲入百姓平日日用。因一仁字,己與雙親,族親,鄉里,家國天下,具是一體。”

“譬如爾等爲孩兒時,父母常道,吾如此爲你操勞,還不是爲了你。其實謬矣,可與父母說,他們如此操心,實只爲了自己罷了。”

衆錦衣衛聽了都是大笑。

“父母之愛是爲仁,因爲愛子女即是愛自己。同而論之,我們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姓們爲何憂國憂君,非吾等好事,因爲這家國天下與百姓是爲一體,愛國家也是愛自己,這也是一個仁字。所以古人才道,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聽到這裡,衆錦衣衛們都是恍然。

大殿中,幾名太監從箱子裡取信給天子念,官員爲何向張居正致信,奉上多少多少贄敬,一一道來。

其中有不少平日道貌岸然,以清廉自許的大臣,或是這一次攻訐張居正最得力的官員。

在信中句句是極盡獻媚之詞,其中甚至有這樣的話。嘉靖初年,上帝南顧荊土,將產異人,以相君寄之封君。或稱,相君爲衆父,封君爲衆父父,衆父父者,蒼蒼是也。

天子臉上連連冷笑。

足足唸了一個時辰後,天子仰頭望着殿頂道:“滿朝臣工有負朕心,有負朕心。”

張鯨報道:“陛下,張居正抄家已是清點出了。”

天子冷笑問道:“幾何?”

張鯨道:“抄沒黃金兩千四百兩、白銀一萬七千七百兩、金器三千七百一十兩、金首飾九百兩、銀器五千兩百兩、銀首飾一萬兩,另有玉帶16條。一併折銀約爲二十餘萬。”

天子轉過身,雙手糾住張鯨衣領,咬牙切齒問:“爾等不是說,張居正家裡最少有兩百萬兩嗎?”

張鯨嚇得直哆嗦。

張誠則是跪下磕頭道:“陛下,奴才可是從沒有這麼說過,那都是大臣楊四知他們說的。”

天子又看向張誠,目中透出厲色。

張誠額上冒汗道:“陛下張府已是翻了底朝天了,刑部侍郎丘橓可以爲奴才作證。奴才實沒有貪一兩銀子。臣揣測,除非是張府,提前將錢財都私藏起來,否則就這麼多了。”

天子聞言身子一晃,喃喃地道:“當年嚴嵩抄家,抄了兩百多萬兩。堪稱賢相的徐階,在家指使子侄侵佔民田十幾萬畝,就連馮保也侵吞了兩百多萬兩。”

“張居正他當了十年宰相,就二十萬兩的身家。朕不信!朕不信!”

說完,天子頹然坐在龍椅上。

林延潮講完了仁字,又對錦衣衛們道:“除了仁還有一個義。所謂義就是利,大義乃天下之利,小義乃個人之利,故舍小利而就大利是爲義。”

“昔日齊國權臣崔杼殺齊王,齊太史,在史書上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之,命其弟爲史官。史官復言,崔杼弒其君。崔杼再殺,連殺三名太史後。崔杼問史官,汝三兄長都死了,汝懼否?史官答秉筆直書,乃份內之事,要殺就殺。”

“齊太史四兄弟不怕死否?只因苟活偷生乃小義,職責所在乃大義,故義之所在,責無旁貸。似我等升斗小民,一食三餐難以溫飽,就算舍小義,也難成大義。但爲官仕君之人,爲民請命,則是大義所在,故寧折不彎,寧死不回。”

林延潮說完,一旁在偏室監聽的錦衣衛幾名偵緝,怒而投筆道:“此人如此謹慎,說了一日的話,仍滴水不露。”

另一人道:“都半個月了,一句有用的話也問不出。吾爲錦衣衛以來,也從未見過這等人。”

一名老偵緝冷笑道:“此子若非忠臣,就是大奸似忠!”

殿上天子對將張居正抄家之事,已露悔意。

張鯨道:“陛下保重龍體,張居正貪墨是不假,否則憑他的俸祿和賞賜,哪裡有這二十萬銀子。而且朝臣們給他送的各種贄敬,都有案在冊。”

“這貪墨一萬兩是貪官,貪墨一百萬兩也是貪官啊。”

“閉嘴!”天子起身怒踹張鯨,然後道:“是,爾等誤朕。楊四知口口聲聲說張居正貪墨,但他任官以來,給張居正三節兩禮一次不少,總計賄得一百兩,這是他當御史一年的俸祿,這錢他哪裡來的?”

“朕還不能將楊四知削籍罷官,否則就是承認朕是錯了。這些人都是奸臣,朕以後一個也不用。”

張鯨,張誠對視一眼,知皇帝也是氣話,若真的一個也不用,那大明朝就是官場一空了。

半響後天子問道:“朕問你們,朝堂上可有不曾給張居正贄敬的官員?”

張誠道:“回稟陛下,有。”

“何人?念出來!”

“刑部尚書嚴清。”

“嚴尚書乃朝之端人,剛正不阿,他不附張居正,朕絲毫也不意外,”天子聞言欣然,然後道,“嚴青天真不愧是朝堂柱石,擬旨特簡嚴清爲吏部尚書。”

“還有沒有他人?”天子詢問。

張誠聽了一旁太監的稟告後,卻欲言又止。

“爲何支吾?”天子皺眉道。。

“臣不敢說。”

“是何人?竟令你不敢說,除了嚴卿家,朝堂上還有人敢不給張居正獻殷勤的,莫非此人是太后嗎?”

張誠跪下道“回陛下,乃左中允林延潮!”

殿上倏然鴉雀無聲。

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六十三章 林府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六百零七章 怒起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
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十九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六十三章 林府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六百零七章 怒起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