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

紫禁城的紅牆金瓦之下。

林延潮與許國站在闕左門前長聊,許國雖是掏心掏肺說了一陣的話,但林延潮聽來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

林延潮也是面上敷衍着,一直到了會推已經開始,二人這才默契地不再說話。

林延潮之前有盤算過,石星與陸光祖誰勝算更大。

石星曾屢次因言獲罪,隆慶二年時被廷杖,導致其夫人誤聽傳言以爲石星被杖死結果殉死而亡。事後吏部給石星一個評語,那就是憨愚。

石星爲官敢於任事,不耍弄心計,不玩弄手段,以直節聲聞天下,所以爲朝野上下清流支持也是理所當然。但是因爲他的性格也是得罪了不少人,石星爲官又從不拉幫結派,所以一般而言,吏部尚書輪不到他出任。

可是有了許國,王錫爵支持就不一樣了,特別是許國擔任過兩屆會試的主副考官,在朝中有不少門生故吏,有他支持,石星纔有了勝算。

但陸光祖就不一樣,他沉浮官場幾十年,任過吏部驗封郎中,考功郎中,又爲當時吏部尚書嚴訥器重,陸光祖在吏部時推舉了不少官員。

張居正病逝後,陸光祖又陸續出任要職,任過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書等廣汲人脈的官職。

更何況陸光祖是浙人,朱賡,沈一貫二人下野後,朝堂上人數最多的浙籍官員無不以他爲首。

因此就實力而言,陸光祖比林延潮更有資格爲參天大樹。

許國擔心陸光祖上位後難制,故而才極力推舉石星爲吏部尚書。

據林延潮猜測,就現在而論二人的票數差不多,但也不是票數多就一定能上。

最多正陪二推上的選擇,還要看天子的決斷。

但以林延潮對天子的瞭解,他肯定是不會支持許國推舉的人選。但是許國不是不知道,可是許國極力經營如此,也就是爲了搏一搏,萬一有這可能呢?

當然林延潮即便之前知道陸光祖勝算更大,之前也沒有打算支持對方。官場上不能純講利益,也要講人情。許國與自己有舊,要不是石星擺了自己一道,自己何必改換陣營。

這時候吏部右侍郎王用汲由官位從高到低唱名,唸到名字的官員依次上前在公案的堪任側題畫。

許國,王錫爵,王家屏依次題畫,等戶部尚書石星題畫之後,然後就輪到身爲禮部尚書的林延潮。

這一刻無數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初夏的燦日正照在林延潮身上,將他的二品緋袍鍍上了金光。臺階下青年的官員看着林延潮此刻是滿臉羨慕。

而林延潮沒想那麼多,只是從容舉步邁上臺階,走到公案前。

左侍郎趙志皋,右侍郎王用汲各自向林延潮行禮。

吏部侍郎雖爲三品,但官場上向來以尚書之禮相尊。所以林延潮也是以相等之禮還之。

然後文選司郎中劉元霖親自奉筆給林延潮。劉元霖是萬曆八年進士,這官員的履歷表,堪任官的人選,都是他與尚書,侍郎商定的。

所以別看文選司郎中只有五品,哪怕你貴爲侍郎,在他面前也要恭恭敬敬的。

林延潮對劉春霖笑道:“有勞年兄了。”

劉元霖立即道“不敢當。”

說完林延潮持筆看向堪任薄。

但見帖上排在第一位的石星下面,已是落了四個正字,不用說在他前面的四位大佬包括石星都將票投給了自己。更可以說明內閣除開申時行外,已是達成了一致全面支持石星。

林延潮笑了笑,在衆人的目光中毫不猶豫地在陸光祖的名字下面寫了第一個‘正’字,然後在石星名字下寫了一個‘陪’字。

寫完之後,林延潮擡起頭。

在場三人都是久經風浪了,絲毫看不出異樣來。

林延潮將筆擱在一旁,負手走下了臺階。

緊跟着林延潮邁上臺階的自是刑部尚書陸光祖,二人交錯而過。

林延潮回到自己位子,面色波瀾不驚,若不出意外的話,二人的票數已是變成四比二。

下面的官員依次上前於堪任貼上題畫,從尚書,侍郎一至到各部郎中,員外郎,這廷推吏部尚書就是如此,哪怕你是一品大員,但也只能在堪任薄上寫一個正字。

相對而言即便你是一個不起眼的從五品員外郎,但只要能在堪任薄上寫一個‘正’字,也足可自豪了。

即便是尊爲吏部尚書,但也是我等小官選出來。

爲什麼京官比外官高一等?原因也是在此。

因此有了廷推制度,所以官員們最討厭的就是天子不用正推,改用陪推,此舉無疑是犯衆怒的。以陪推被欽點的官員一般也不敢就職,以免得罪人。

當然廷推此舉經常有官員在其中暗箱操作,也是傷害了皇帝的權力。

崇禎就很討厭正陪推,故而他對於推舉上來的官員採用抽籤的辦法來決定。

清朝皇帝也曾在御批裡說‘簡拔出自廷推,實爲明代弊政’,‘用人乃馭下大權,太阿豈可旁落’。

列位官員題畫完畢,吏部的官員當即統計票數。

最後公案前由吏部官員唱票。

“戶部尚書石星正字三十二,陪字五十。”

“刑部尚書陸光祖正字三十九,陪字三十三。”

“工部尚書舒應龍正字七……”

……

塵埃落定,吏部官員將以廷推的結果上報天子聖裁。

此刻次輔許國的臉色變換一二,掃了陸光祖一眼,隨即拂袖遠去。

而石星神色有些蒼白,也是默不作聲離去。

至於陸光祖微微一笑,一旁的官員也不會在這時候向他道賀。萬一天子用了陪推的石星,而不用正推的陸光祖,你這不就成了烏鴉嘴。

所以衆官員們離去時都是默契地向陸光祖拱手,沒有說什麼。

至於林延潮也是與陸光祖心照不宣的對視了一眼。林延潮也知道陸光祖這一次贏得很懸,當然也正是如此,才顯得自己這幾票舉足輕重啊!

現在只等着天子的聖裁了。

此刻申府之內。

申時行正在逗着籠子裡的畫眉,這是他老家家人送來的。

申時行臉上浮着笑容,並沒有因昨日言官的彈劾而動氣。

“老爺!”申九來稟告道,“聽宮裡來的消息,廷推上是陸光祖終於壓過石星一籌?”

“哦?”申時行聞言微微訝然。

申時行將鳥籠交給下人,踱步道:“許新安在朝經營多年,最後竟沒有勝過陸平湖實叫老夫意外。”

申九倒是很幸災樂禍的樣子道:“沒有老爺你出面主持大局,許閣老,王閣老哪裡能挑得起重擔啊!這一次老爺放手讓他們砰個大釘子,以後他們就知道內閣離了老爺你,終究是不成。”

申時行擺了擺手道:“老夫馬上要告老還鄉了,爭這些做什麼?許新安是吃在位不正的虧上,若他是首輔,這一次廷推他未必會輸。若陸平湖爲大冢宰,看來以後朝中要多事了。”

申九問道:“若是老爺這一次沒有辭官,不知會支持誰爲吏部尚書?”

申時行道:“這就不是你該問的話,老夫已決意告老還鄉,朝堂上的事就由着他們去爭好了,現在就看天子什麼時候準辭疏了。”

“再告訴老爺一個好事,應天巡撫李淶已是以將蘇州知府石昆玉給問罪下獄了。”

申時行問道:“什麼罪名?”

“擅動吳縣銀庫,吳縣縣令周應鰲出面舉證!”

申時行點點頭道:“你吩咐李淶要查實了,將案子辦到讓人無話可說爲好,另外石昆玉終究是老夫的門生,他雖不仁在先,但老夫也當網開一面,讓李淶不可在獄中爲難他,衣食供給都要周到。”

“是,老爺。”

申時行點點頭道:“老夫回鄉在即,不想再爲這樣小事煩心。但願爲官三十年有個善始善終吧!”

而此刻乾清宮裡。

天子看着吏部奉上這一次廷推吏部尚書的奏章。

天子對張誠,陳矩問道:“這陸光祖,朕記得當初就是他率留都的官員彈劾的張鯨。此人是個刺頭啊!”

張誠道:“聖明無過於皇上,這陸光祖當初在吏部任官時就有擅專之名,爲御史所彈劾,另外此人還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曾與張太嶽相善。”

聽到張太嶽的名字,天子目光一凜,然後道:“這一次陸光祖能列正推,可見百官對他還是認可的。朕聽說這一次申先生沒有參加廷推。”

陳矩出聲道:“回稟皇上,申先生在廷推前遭到言官彈劾引疾迴避。”

天子笑了笑道:“以往朝廷裡有傳言,這吏部尚書多是出自內閣私授,但這一次申先生不出面,這陸光祖是內閣裡哪位先生推舉的?”

陳矩道:“回稟陛下,據內臣所知,這一次內閣沒有支持陸光祖。”

“哦?”天子來了興趣,笑着道,“看來陸光祖是個人物啊!”

天子重新看向奏章,然後自顧道:“自世宗皇帝以來,六部於內閣面前如何屬吏,首輔儼然如同宰相之尊。”

“朕記得高皇帝的祖訓,高皇帝廢宰相而設六部的初衷。故朕決心自今日以後,不可再有內閣侵吞部權之事!”

說完天子於奏章上畫下硃批。

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九百六十章 官吏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八百六十章 鹽政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
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九百六十章 官吏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八百六十章 鹽政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九百九十章 儲相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