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

林延潮從徐貞明眼底看到了很多古人。

天下危在旦夕,大多數人仍醉生夢死,但總有少數人看到了這一切,他們奮力吶喊,想要扭轉局勢。

其中,既有如徐貞明這樣扭轉失敗灰心喪氣,也有如張居正身後罵名滾滾來。

總有人不計個人得失在做什麼,對於將來能不能成功,他們沒有把握,甚至完全沒有可能,但他們仍然在做,最後歸結到一處,不外乎就是武侯那八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變法改革,再造中興,說起來也好聽,但中央王朝遇到兩百年這一卡,最後續命成功能有幾個?

明朝開國時,問題也不少,但一個開國氣象,足以蓋住一切。

但人老了終歸要死的。

五十幾年後李自成埋葬明朝時,會告訴那些人,告訴官僚們,告訴明朝歷代皇帝,什麼叫無產者失去的只是鎖鏈,卻會擁有整個世界。

林延潮腦海中浮出這個念頭,又看向徐貞明,他就是掙扎在其中的人。可能明知迴天無力,但是在努力的人。

徐貞明此刻卻沒想這麼多,他言道:“番薯略有耳聞,但聽聞只是用來入菜,怎可取代稻麥爲主糧呢?”

林延潮欣然,徐貞明有這個見識,看來自己沒有找錯他。

林延潮道:“正如徐兄所言,番薯不可取代稻麥,但也不是拿來作菜蔬用的,前兩年福州府饑荒,百姓拿番薯作備荒之用,由此可知番薯可作雜糧。”

當下林延潮又與徐貞明講了一番番薯耐寒,畝產幾十石的好處,而且還不用如稻麥那般脫粒。

林延潮說的令徐貞明有些心動,當下不由問道:“那麼番薯若真有林學士說的這麼好,爲何沒有人種植在北地?”

林延潮說到這裡就長嘆了,他穿越前也是想當然的以爲明末番薯一旦移種北方,無往不利,就等着種田暴兵就好了。

但到了現在才知道,原來番薯在北方不能栽種。

知道了此事後,林延潮一直在腦子裡檢索以前穿越前看過的書籍,也多虧了這輩子過目不忘的能力,將上輩子偶爾看過而忘記的書,一點一點的回憶起來。

明末番薯到底如何移種到北方呢?

這就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徐光啓。

徐貞明爲了振興水利,寫了一本潞水客談。這本書被徐光啓看到後,視爲奇書,但徐光啓卻發現徐貞明的方針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北方多旱田,少水田,所以一旦興修水利很容易觸犯到權貴的利益。

所以徐光啓就想有沒有旱田高產的農作物呢?

於是他就看到了番薯。但番薯只能在南方種,北方種不了。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番薯移種到北方呢?

於是徐光啓研究了一輩子,並親自到田裡耕種,終於找出了方法。

他將這些經驗都寫進了他的農政全書之中。

後來徐光啓還入冬前保存種薯和種蔓的方法總結了好幾條。

霜降前,擇於屋之東南,無西風有東日處,以稻草疊基。方廣丈餘,高二尺許;其上更疊四圍,高二尺,而虛其中。方廣二尺許,用稻穩襯之,置種焉,複用穩覆之。縛竹爲架,籠罩其上,以支上覆也。上用稻草高垛覆之,度令不受風氣雨雪,乃已。

稻穩襯底一尺餘,上加草灰盈尺,置種其中,復以灰穢厚覆之,上用稻草斜苫之,令極厚”

再如北土風氣高寒,即厚草苫蓋,恐不免冰凍。欲避冰凍,莫若窖藏。吾鄉(指上海)窖藏,又忌水溼,北方高地,掘土丈餘,未見水溼,薯入地窖,即免冰凍,仍得發生(發芽)。

經過這一番躬踐後,徐光啓有了信心後,當下寫了番薯十三勝,大力誇獎番薯的好處,在民間全力推廣。

經徐光啓這一番努力,番薯在蘇淞開始種植,但還沒有傳播至北方時,明朝已是滅亡了。

然後清朝大力推廣,從康熙到乾隆,特別是乾隆五十一年時,朝廷用發佈政令的方式,讓直隸,山東,河南三處全省推廣種植番薯。

所以總結到這裡,後世讀史的人,只能用‘時也命也’這樣的話來感嘆了。

於是林延潮對徐貞明道:“這薯種在北地過冬的辦法,我有一位同鄉名叫陳振龍已是找到一二,他說……”

林延潮將諸如番薯過冬的辦法,大略講了一點,當然最後上樹的本事,咱們不能教。

但林延潮幾句話,已是令徐貞明目光閃閃。

他不由擊掌道:“這番薯若真有備荒之用,移種到北方,能令無數百姓免於餓死,那麼今年河南王安,湖廣梅堂,也不會有人揭竿而起,數萬窮苦百姓響應了。”

“學士大人,你這位同鄉的這番薯過冬的辦法,纔是真正的格物致知,這纔是事功啊,也只有學士身邊有這樣的人才,徐某對學士的事功之學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林延潮聽了不免慚愧,他也是照抄徐光啓而已。

依徐貞明的辦法,興修水利,一定會觸犯權貴的利益,那是要重新切蛋糕的,但徐光啓就繞開了這個思路,既然暫時無法改變生產關係,咱們就努力發展生產力。

最後徐光啓按照他的方法事功成功,從實踐裡出了真知。

但話說回來,誰又能說金手指不是事功,這就是傳說中的‘生而知之’啊。

林延潮謙虛道:“此不過小道而已,何足道哉,但此事雖已有其法,卻沒那麼容易辦啊。”

徐貞明黯然道:“是啊,要事功也要得人方可。此策雖好,但必須朝廷支持,否則誰來教老百姓,令番薯在北地過冬之辦法。而且這耕種番薯的事,必須募集南方富有經驗的農人來京方可。”

“所以朝堂上哪裡有不因人成事的道理?若讓學士來接替徐某來爲屯田御使就好了,學士不禁才華勝徐某十倍,而且繞開了得罪權貴的辦法。可惜學士乃當朝儲相,區區屯田御史是不會放在眼底的。”

林延潮搖頭道:“徐兄錯了,林某隻知取巧,此不足取也,在林某眼底如徐兄這樣敢爲老百姓出頭,得罪權貴,纔是真正值得佩服的官員,也是我等讀書人的脊樑所在。”

“不過林某一句話不知徐兄肯聽否?”

徐貞明當下躬身道:“請學士示下。”

林延潮道:“我想讓徐某上疏向天子認錯,將原先在京畿興水利以屯田之策收回,改以治旱田,那麼以我之見,天子還是會信任徐兄,重新將屯田之事委之。”

徐貞明猶豫道:“這……”

林延潮道:“徐兄,只要能一展抱負,何懼外人的流言蜚語,史書青筆上只會記得徐兄屯墾番薯,救百姓無數的事。”

徐貞明一番爲難後,自給林延潮說服了。

至於屯田的辦法,林延潮自然是讓陳振龍助他一臂之力,有了陳振龍在,倒也不怕徐貞明吞了自己的功勞。

如果番薯能在京畿推廣成功,那麼自己的官位再近一步,也就理所當然了。

唯獨就是此事,必須事先與張鯨打個招呼。

徐貞明是張鯨擼下來的,當然要張鯨點頭了,徐貞明才能回去。

但是自己如何與張鯨開這口呢?

過了幾日,林延潮沒找張鯨,張鯨倒是派人給自己送帖子了。

送帖子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張鯨的乾兒子張紳。

當初林延潮罷官時,甄家曾來林府有意退婚,就是借了這張紳,想要利用張鯨的勢力,讓林延壽就範,當然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現在看見張紳,林延潮不由微笑。

張鯨眼下是大明朝第三號人物,除了皇帝,首輔就是他了。

張紳這幾年借了張鯨的勢,在外面可謂是京城一霸,就是遇到官員,平日也不太放在眼底。

但是張紳是被林延潮教訓過的人,一見林延潮他就跪下叩頭來道:“小人張紳叩見學士老爺。”

林延潮看都沒看張紳一眼,自顧寫公文。

等了許久,林延潮公文寫完,這才‘吃驚’地道:“一時太忙,將你給忘了,快起身,不要多禮。”

張紳一點怒氣也沒有陪着笑臉道:“來前乾爹說了,要待學士老爺比干爹他還恭敬,眼下能夠見學士老爺一面,小人就算在此跪三天三夜也是心甘情願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不敢當,對了,督公叫你來何事?”

張紳道:“乾爹明日在聚仙樓設宴,下了帖子來請林學士,說介紹幾個朋友給林學士認識。”

林延潮聞言雙眼一眯,申時行讓自己不要與張鯨扯上干係,但目前看來,張鯨倒是絕不會讓自己輕易下船。

見林延潮沒說話,張紳道:“小人來前乾爹說了,一定要請到學士的大駕,否則就立即打倒小人兩條狗腿。小人求學士大人不記小人過,還請賞光一二。”

林延潮心底冷笑,好個張鯨,還真是吃定我了。

林延潮當下道:“那讓你乾爹饒了你兩條狗腿,去吧!”

張紳聞言大喜,又磕了幾個頭方纔離去。

林延潮看着帖子凝思,心想聚仙樓,這可是京城裡有名的煙花柳巷之地,張鯨這個大太監,在這裡設宴請我是什麼意思?

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五百五十章 私問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
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五百五十章 私問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