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章 穿越神器(上)

按照後世中國的地理,崇明島是第三大島,排在臺灣島、海南島之後。

這個位於長江出海口、由江水沖刷和泥沙淤積形成的島嶼,在此時的明代,更是一馬平川,偶有自然的土丘壘起,恐怕還沒有松江府裡的戲臺子高。

所以,晚明時已擁有萬戶人家的偌大崇明島,最偉岸的所在,是縣城的城牆。

此時,剛過未初,姚千戶站在城牆上,面朝東南臨海處。

他身邊,楊縣丞也背袖而立,在頂頭的刺目陽光中眯了眯眼睛,開口道:「這些東北來的鄉巴老,對付我們崇明的灘塗田,還蠻有章法。」

姚千戶悶悶地「嗯」了一聲。

距離那姓鄭的婦人帶着遼民們登島,已過去大半個月。

昨日,嶽知縣從蘇州回來,差人去衛所告訴姚千戶,東林門派出身的蘇州知府,並沒把侵地桉子往南京都察院去捅,此事應就翻篇了。

同時,蘇州兵備道給了迴音,那處從崇明遊擊降格爲把總、如今空置的舊時軍營,兵額給鄭氏,由蘇州兵備道上奏應天巡撫,納入兵部的營兵體系,但朝廷暫不撥餉,崇明縣若要以鄉勇臨時調用,可酌情予以銀糧補給。

姚千戶於是今早從北岸屯堡趕到縣城,準備再問問嶽知縣一些細節。嶽知縣卻以春耕時節縣務繁忙爲由沒見他,只讓楊縣丞帶他上城牆瞅瞅鄭家莊子。

姚千戶心裡就開始罵。

岳雲鴻你個老滑頭,掂量出姓鄭的婦人有幾分斤兩,便忘了一直來怎麼巴結老子的,開始像***從良一般,裝起三貞九烈來,閉起門不接客了?

楊縣丞瞧出姚千戶有火氣,也暗自冷笑。

分明泥塘裡爬上來的丘個,仗着祖墳冒煙、家裡出了個首輔看中的族弟,便在崇明橫行跋扈,差遣着我們一個進士、一個舉人給你佔地騙田,你他孃的一個武夫也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他輕舒幾口氣,皮笑肉不笑道:「你們還當兄弟我是自己人,就好。不說那些糟心的老小婦人了。老楊,你回去問問嶽知縣,要不要和我一起做販鹽販棉花的買賣,去個新地界。」

楊縣丞好奇道:「何處?」

「遼東,」姚千戶露出神秘兮兮的神色,「老子搭上了一個遼東的客商,走登遼私港,再往南走幾個衛所,一路收貨,直到我們崇明的姚皮港。」

楊縣丞登時有些緊張:「你這不是販私?」

姚千戶嗤一聲:「老楊,你未必是頭一天當官?大明海疆各處,有幾個不販私?放心,那些衛所的將官,也是我拜把子的兄弟。再說了,松江一開關,登來到南直隸跑的海船密密麻麻,誰他娘整天查你是不是有船引的。」

楊縣丞忖了忖,覺着好像的確沒那麼危險。

「嗯,止步於崇明就行,千萬莫再往南去吳淞附近,松江府任上那幾個,緝私蠻嚴。」

……

崇明縣城四里外,鄭家莊一派農忙景象。

千餘畝的土地,因無山丘阻隔,又毗鄰江海,更顯廣闊無垠。

但細究起來,莊園的田地其實分爲三部分:鹽田、旱田,水田。

鹽田煮鹽,旱田種小麥和棉花,水田種稻谷。

從關外建奴那裡逃回來的遼民,本就會種麥子,無非寒冷的東北種的是春小麥,相對溫暖的崇明種的則是冬小麥。

東北也有水田,帶着秧馬的那幾家,甚至還曉得江南不少土地可以稻麥複種。

準備開墾崇明時,鄭海珠已估摸着遼民們精通田土堆肥等活計,但對圍海煮鹽和種棉花很陌生。

她於是早早從顏思齊留在浙江岱山島的根據地裡,請來鹽工,住在松江。

這些時日,幾位鹽工來到崇明島,向遼民們示範,如何開挖底部寬深光滑的圩田並築起堤壩。等漲潮時打開堤壩,引進海水,退潮後再關上閘門,讓圩坑裡的海水漸漸被太陽曬乾,析出粗礪的海鹽。再剷起這些海鹽,溶於清水裡,燒火烹煮,利用海鹽中不同成份溶解度也不同的特點,不斷過濾,最終得到細鹽。

而已經錯過去歲秋季播種冬小麥的旱田裡,松江韓家的棉田來的老農,也在教授遼民如何播種棉籽。

明末的崇明島,與蘇鬆一帶差不多,由於絲布紡織業的繁榮,種植棉花和桑樹的土地,遠多於種植糧食的。宋元時還是「蘇湖熟,天下足」的講法,到了明代中葉以後,已經改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因爲長江中下游的江南,吃的糧食也多從外地運進來。

但鄭海珠對於自己這個起步階段的小莊園的規劃,還是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並重。

此刻,她帶着吳邦德和許一龍,在莊園各處走動,既察看農忙情形,也要觀測,一百多遼民和三四十崇明老兵的後代,哪些適合發展爲第一批營兵,哪些適合成爲吳邦德訓練的特勤人員。

三人剛拐到一處圩田,就聽到唐阿婆那中氣十足的大嗓門。

「王泰,你娘子辛辛苦苦給你送飯,你還出口傷人,你還有沒有良心?快向你娘子賠不是!」

只見蓄滿海水的圩田邊,年輕的遼民王泰垂頭聽訓,身邊站着他娘子,提着竹籃,面色尷尬,其他幾個學習煮鹽的遼民,則嬉皮笑臉地圍攏來看熱鬧。

吳邦德在鄭海珠身後輕輕咕噥道:「你供起來的這尊菩薩,嗯你叫她什麼,婦人聯和社社首的,真是恪盡職守,比菩薩還勤快。」

鄭海珠也略有腦門黑線、心中無語的感覺。

她與唐婆談好接收老兵後人的事宜後,因想着,老太太既然在崇明這般德高望重,且終生未嫁、獨居於縣城,不如請來莊子裡

住着,平日裡給一衆白丁識字掃盲。

十分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唐婆,欣然應邀。鄭海珠又腦袋一熱,決定在莊子裡建立婦聯組織,照着晚明江南常見的說法,命名爲婦人聯和社,唐婆擔任社首,秘書是機靈聰慧的遼民少女花二。

鄭海珠盤算着,有唐婆這個金字招牌,四野鄉鄰的崇明本地人,或許更敢於將閨女嫁過來了。

不曾想,唐婆聽鄭海珠淺淺談了些婦聯組織的宗旨後,興致如春江漲水,但凡走家串戶中見到男人訓斥娘子的,便狠狠地批駁一頓,有兩回還要男人在她寫好的保證不欺負老婆的紙上摁手印。

幾個折了面子的遼東大老爺們,不敢與鄭海珠抱怨,便去找吳邦德囉嗦,能不能請鄭夫人管管這老太太,莫插手兩口子家務事。

此際,王泰的娘子看到鄭夫人出現,反倒帶着討饒之色對唐阿婆道:「婆婆,天熱起來,俺男人幹力氣活出汗大,今日這菜裡,俺是把鹽放少了些,不賴他發火。」

鄭海珠瞥到王泰的面色,已在爆發邊緣,遂也上前笑道:「婆婆,王兄弟昨日還向我打聽,縣城怎麼走,脂粉鋪子在何處。他其實蠻疼他娘子。」

一面說,一面已上前拉過唐阿婆:「方纔出來時,我看到花大和花二,趕車回莊子了,阿婆快隨我去瞧瞧,運來的書,數目可對。」

唐阿婆對王泰娘子不領情的態度,也有些生氣,冷冷地應一聲,隨着鄭海珠他們離開圩田。

現下,莊子的瓦房還沒蓋出來,鄭海珠把最大的一間茅屋給唐阿婆住。

老少兩個婦人回到茅屋前時,花家兄妹立刻迎上來,指着太陽下的幾個書箱:「鄭夫人,婆婆,我們把婆婆縣城家中的紙都搬來了,一張也沒剩下。」

唐阿婆打開書箱,心情大好,給花家兄妹一人賞了幾個銅錢,花家兄妹也歡天喜地道謝,往自家田裡幹活去了。

唐阿婆進屋衝了壺熱茶,拎出來放在簡陋的石桌上,招呼鄭海珠坐下歇息。

「鄭姑娘,你是不是覺着,老婆子我,對那些大老爺們忒削刻了些?」

鄭海珠抿一口茶,笑道:「婆婆,有些入口的,是辣椒水,傷人,有些入口的呢,它就是尋常的茶水,只是燙了些,吹吹就好了。」

唐阿婆發揮了律師的迅捷辯駁本色:「對嘛,要有人去吹,否則,就算是茶,也會燙傷舌頭。」

鄭海珠想了想道:「那些遼民漢子,雖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掛在嘴上,但我瞧了這一陣,敢對娘子動手的,還真沒有。從建奴手裡逃出來時,還把老婆帶上的男人,不說是聖人,多半總還是好人。這麼着吧婆婆,回頭咱們帶着女人們去縣城扯布做襖子時,與她們講,夫妻間的尋常齟齬,咱不管。但咽不下的委屈,務必來與我們說。」

唐阿婆瞥她一眼:「行,老婆子我懂了,茶若是燙嘴,先讓她們自己吹吹,自己吹不涼的,再叫我出馬,掀桌子去。」

鄭海珠莞爾,繼續喝茶。

春日陽光康慨地灑下來,把人曬得暖透,連骨頭縫裡都瀰漫起一種舒適的酥麻感。

平和的氣氛中,唐阿婆忽然問道:「鄭姑娘,老婆子我脾氣暴,這輩子沒男人敢娶。你瞧着性子挺和順,怎地就要做起這個什麼,自梳女呢?」

鄭海珠在陽光裡露出淺澹笑容。

「嫁人太累。」

「呵,莫非比你走南闖北的還累?」

「婆婆,你看天上的燕子累,還是籠裡的鸚鵡累?」

唐阿婆嘆口氣:「其實,都累。人來這世上走一遭,就是百般吃苦,千般遭罪。所以,咱自己更要心疼自己,能有個籠子歇歇,進去歇歇也無妨。」

鄭海珠毫

不掩飾讚許之色:「婆婆這話,真通透。」

唐阿婆忽地露出打探的表情:「阿珠姑娘,婆婆瞧着,那個吳公子,其實挺好。」

鄭海珠坦然道:「身邊尊長友人,不止一人說過此話,但我與他,真的沒有卷屬心意。他心裡,有他要放一輩子的人。我心裡呢,根本沒有人。婆婆就別惦記,他是我歇歇的那個籠子了。」

唐阿婆搖着頭,俯身從書箱裡撈起一本書,認真道:「不過上一陣,怎知不合適?大不了,一個屋檐下住幾年,一個鍋裡吃幾年,不行就再分開唄。你看,婆婆最愛看的這個話本,講的就是千金閨女如此對待自己的姻緣。」

鄭海珠聞言,倒好奇起來,瞅一眼那書,《清歡記》,不知道,沒聽說過。

但當她的目光繼續落向書箱裡時,卻被一張圖紙吸引住了。

第八十九章 要紅茶不要綠茶(上)第416章 諜探之道與爲官之道第二十三章 打開石門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第七十四章 緋紅爲王第108章 天選的情報員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219章第六十章 拿到織造局的訂單第469章 決戰(六)第439章 養肥了再殺(上)第337章 窩棚裡的女人131章 演戲第316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下)190章第387章 公公與我,一同爲國除害吧第三十三章 一杯綠茶151章 栽贓(下)202章 楯車192章 爭田第二十六章 又遇馬將軍168章 往事第450章 保證朵顏衛不要背刺第312章 又要開打了178章 明荷海戰(九)292章 百姓何辜?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後一張臉面第323章 兄弟相見137章 登州城193章 把兵額給我287章 拷打(中)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第六十三章 不講道理的黃大人270章 南朱?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第463章 穆姑娘,我們逃走吧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431章 分兵會寧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凱時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凱時第331章 荷卓的命運(上)第二十九章 一個小人第315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上)第四十六章 原來姓張第358章 有貝是爲賢226章 技術入股238章第438章 幹場狠的,軍餉哪兒來第六十九章 巴洛克連衣裙第429章 激戰第419章 誰稀罕做親王的老丈人第五十七章 織造局太監(下)第十六章 上島194章 人盡其用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233章 戚畹廢莊(上)第304章 出塞(中)第105章 戚總兵你好276章 借錢與繼續盯梢第432章 一個個蠢貨第八十六章 出路(上)第四十四章 救風塵(下)第423章 醋第三十七章 黃妻姚氏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138章 馬屁股出面第九十八章 燃燒的花車(上)第十七章 白月光184章 智囊團第432章 一個個蠢貨281章 宮中轉場(下)156章 撫順保衛戰(四)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第320章 我要去找你哥哥187章 北地來人(上)第356章 不必灰心126章 小殿下朱以派第六十三章 不講道理的黃大人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第104章 原委第428章 哥薩克第426章 沙俄使者(上)235章 小馬將軍第452章 明修暗渡140章 逃奴146章 就這麼辦190章第369章 裡子都沒了,還要啥面子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個心定之人第457章 聚遼陽第429章 激戰第298章 重新洗牌爲將來(上)第464章 決戰(一)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223章 踢走姚千戶第373章 下一站243章 劉都督的寒舍
第八十九章 要紅茶不要綠茶(上)第416章 諜探之道與爲官之道第二十三章 打開石門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第七十四章 緋紅爲王第108章 天選的情報員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219章第六十章 拿到織造局的訂單第469章 決戰(六)第439章 養肥了再殺(上)第337章 窩棚裡的女人131章 演戲第316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下)190章第387章 公公與我,一同爲國除害吧第三十三章 一杯綠茶151章 栽贓(下)202章 楯車192章 爭田第二十六章 又遇馬將軍168章 往事第450章 保證朵顏衛不要背刺第312章 又要開打了178章 明荷海戰(九)292章 百姓何辜?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後一張臉面第323章 兄弟相見137章 登州城193章 把兵額給我287章 拷打(中)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第六十三章 不講道理的黃大人270章 南朱?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第463章 穆姑娘,我們逃走吧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431章 分兵會寧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凱時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凱時第331章 荷卓的命運(上)第二十九章 一個小人第315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上)第四十六章 原來姓張第358章 有貝是爲賢226章 技術入股238章第438章 幹場狠的,軍餉哪兒來第六十九章 巴洛克連衣裙第429章 激戰第419章 誰稀罕做親王的老丈人第五十七章 織造局太監(下)第十六章 上島194章 人盡其用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第427章 沙俄使者(下)第335章 我來縫吧(完)233章 戚畹廢莊(上)第304章 出塞(中)第105章 戚總兵你好276章 借錢與繼續盯梢第432章 一個個蠢貨第八十六章 出路(上)第四十四章 救風塵(下)第423章 醋第三十七章 黃妻姚氏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138章 馬屁股出面第九十八章 燃燒的花車(上)第十七章 白月光184章 智囊團第432章 一個個蠢貨281章 宮中轉場(下)156章 撫順保衛戰(四)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第320章 我要去找你哥哥187章 北地來人(上)第356章 不必灰心126章 小殿下朱以派第六十三章 不講道理的黃大人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第104章 原委第428章 哥薩克第426章 沙俄使者(上)235章 小馬將軍第452章 明修暗渡140章 逃奴146章 就這麼辦190章第369章 裡子都沒了,還要啥面子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個心定之人第457章 聚遼陽第429章 激戰第298章 重新洗牌爲將來(上)第464章 決戰(一)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223章 踢走姚千戶第373章 下一站243章 劉都督的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