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後一張臉面

江南四月,本就是春和景明的好時節。

瀲豔韶光,放在書院、學塾這樣的所在,越發因純淨無擾,而變得美妙起來。

暖洋洋的風,拂過守寬學校的四個園子,惹得廊下花、池畔柳輕輕搖曳,也薰得人眼兒媚,心兒酥。

但在春風中穿行於各園之間的女子,並未沉醉於美景。

鄭海珠和黃尊素的妻子姚氏,她們不是閒閒遊樂的踏青麗人,而是提着渾身精氣神兒、琢磨學校事務的創業者。

姚氏今日一早,就引領出差回來的鄭海珠,將北、清、復、蕉四處學園教室,都看了一遍。

學校是在三月頭上開始進學生的。

首批來的孩子,其實並不多。

與縉紳或小康人家堅持後輩子侄科舉之路不同,大部分生活在松江底層的小手工業者、販夫走卒以及貧困農戶,寧願自家的男娃娃去大戶人家當小廝,或者去做酒樓商肆的跑堂、夥計、牙人,早些掙足娶媳婦的本錢。

對女娃娃的希求則更爲簡單:從五六歲開始,幫着家裡幹活、帶弟弟(因爲妹妹們應該一生下來就被溺死了)。

這樣趁手的小勞力,用到十四五歲,就可以嫁人,換來一筆或多或少的聘禮,貼補爹孃的日子,或者作爲弟弟的老婆本兒。

鄭海珠以現代人的語言來鞭撻,這就是,急於將兒女的價值變現。

現代社會多少或愚俗或困頓的人家,都視之爲常理,何況古代的父母?

但官卷出身、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姚氏,自然難以理解。

爲何不用花錢便可識字、學藝這樣的好事,窮苦家庭反倒應者寥寥呢?

姚氏於冬去春來之際,正要意氣風發地投入到自己新的人生中去。

那一蓬兒熱情,野草欲燎原似地高燃着,關涉學校之事,哪怕基建總務的,她都和曹管事、鄭守寬一樣上心。

鄭海珠南行前託付給她招生任務,她又豈肯輕易認輸呢?

好在,丈夫黃尊素支持她,幫她在府衙的窮困小吏和興修水利時認識的鄉民中,很是宣揚勸說了幾回。

那些人家,素來伏低在塵埃裡,一朝有幸被進士出身的大老爺追着兜生意,自是受寵若驚,一口應承。

總算靠着丈夫刷臉,姚氏招來了十個女娃娃,五六個男娃娃,都在七至十歲之間。

娃娃們倒是歡喜又勤勉,每日興高采烈地穿起學校發的青衫校服,踏着陽光樹影,準時來學堂。

其中有些女娃娃,最初只能來半日,便要回去做家務活兒,姚氏上門送了幾石米麪,換回了她們囫圇的自由。

鄭海珠來到學校,看到一半的春裝校服仍擺在儲物室裡,反而覺着,姚氏這樣心性要強、卻一直錦衣玉食的少奶奶,跟着自己創業初始就碰碰壁,實則是好事。

少奶奶需要接地氣,至少要理解,窮苦百姓對於日子,都是什麼想法,什麼過法。

但同時,鄭海珠又確信,姚氏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隊友。

除了詩文、織繡匠作、書法美術科目外,姚氏竟還去尋了徐光啓的兒媳婦顧蘭介,又通過顧蘭介出面,請公公徐光啓從京師派回來一位書吏,正是從前參與翻譯《幾何原本》的,入校做先生。

當鄭海珠在復園教室的窗外,聽到裡頭學生們稚聲稚氣地念着“於有界直線上求立平邊三角形”時,不由驚喜交集。

姚氏也嫣然笑道:“你那般讚譽徐翰林的筆受(指翻譯)之作,我不免好奇,去顧奶奶那裡借了書來,不想我家老爺和宗羲,父子倆竟開卷入迷,看了大半夜,說是於工巧營建等諸事,都有益處。我便想着,在我們學校裡也教着試試。”

鄭海珠自此,對學校的開局已頗爲滿意。

須知歷史上,上海在光緒年間出現的第一所現代教育理念的小學,亮點也是男女同校,並且在教授國文、勞技課程的同時,開設數學與物理課。

既然清末可以做到,明末爲什麼做不到?

明末中國的人文素養、開放心態,以及對於西來科學的接受度,本就更接近現代。

姚氏帶着鄭海珠巡視完,在蕉園中的會客廳飲了杯茶,學校的管事曹敬亭來請。

“鄭姑娘,姚先生,守寬帶着貴客,已往北園藏書樓去了。”

姚氏問道:“阿珠,可是你說的那位宜興才俊?”

鄭海珠放下茶盞:“正是,走,去見見。”

……

北園,藏書樓。

鄭守寬手中摩挲着一把紫砂壺,目光卻始終放在立於書架前的青年公子身上。

姑姑前些時日從月港回來後,聽說紹興的兩位張公子元宵節後就將承諾的藏書送到了,立時就打發自己去宜興做一樁事。

鄭守寬已經十三歲了,再是崇拜姑姑,也要先問清原由。

起先,姑姑鄭海珠的說法,令鄭守寬將信將疑,覺得有些力亂怪神的意思。

不料到了宜興,按着姑姑的指點尋上門去,竟真有那麼一個人,一聽自己將幾本藏書的名字說了,那人便爽快地坐船來到松江。

此刻,那位被請來的青年公子,面上的神態,教鄭守寬想起一句俗語:老鼠掉進米缸裡。

恰這時,樓梯聲響,鄭海珠和姚氏款步上到書閣中。

“我姑姑和姚先生到了。”鄭守寬笑着站起來。

青年公子也轉過身,準備見禮,手上攏着一本唐順之的《武編》。

鄭海珠乍見他真人,果如正史所載,面似冠玉,頎長瘦削,一派書生模樣。

她上前問道:“足下可是盧公子?”

那人本以爲,鄭守寬口中的“姑姑”既有書院這般產業,又爲朝廷出面公販,定是位威嚴長者,不曾想,眼前女子看起來只比自己大三四歲不說,姣好的面龐上也沒有半分凌厲逼人之氣。

男子從怔忡之意中醒來,忙作揖道:“在下宜興張渚鎮,盧象升,見過姑,姑……”

他原準備跟着與自己年紀相彷的鄭守寬一起,敬稱一句“姑姑”的,但對着這樣一張青春的面孔,哪裡還好意思叫得出來。

只得改口爲“姑娘”,繼而卻是不知爲何,竟覺着雙頰微熱,有些侷促。

鄭海珠則大大方方地向盧象升引薦了姚氏,又命侄兒將送給黃尊素的紫砂壺交予姚氏。

然後,她才細訴道:“盧公子,我雖爲女子,機緣巧合,結識的友人,頗多武將豪傑。當初紹興張氏欲贈書時,我便向他們討要各樣兵書,不只爲獵奇,更因慮及,如今遼東建州女真酋長自立爲王,恐怕已不是我大明癬疥之患,後輩們也當多讀兵法。未曾想,連續數晚夢見自己在佘山嶽爺爺廟前,嶽爺爺對我說,宜興有個村子,乃盧氏一族世居之所,族人文武兼顧,族內有位叫盧象升的公子,特別愛研習神樞鬼藏,你不妨請他來讀這些兵書。”

鄭海珠說到此,走到書閣窗邊憑几上所供的岳飛像面前,拜一拜,才又轉向盧象升,語調沉緩道:“此番緣由,想必我侄兒去請公子時,已言明,但今日,我仍要在嶽爺爺跟前,再說一遍,好教嶽爺爺知曉,我們這些後人,敬他信他,將他說的每樁事,都謹遵謹記。”

這番寫起來神神叨叨的文桉,鄭海珠在從月港回來的船上,模擬了好幾遍,早已不會作爲一個無神論者而笑場。

此刻當臺詞念出來時,不說演技炸裂、影后附體,也能靠着兩分質樸、三分康慨、五分虔誠,令懷有神明崇拜和託夢情結的古人們,將自己所言信個八九不離十。

至少捧着兵書的盧象升盧公子,已經報以鄭重肅然的目光迴應。

而運作今日這次會面,鄭海珠實則從去年張岱建議設立藏書樓時,就在盤算謀劃了。

任哪一個稍有晚明歷史知識的穿越者,來到萬曆末年,主動選擇在松江紮下根後,將各樣正當時令的大小名人在心裡排摸一遍,都不會漏下那位離得並不遠的、天啓年間纔會中進士的宜興盧象升吧。

那是一個初看彷彿小鎮做題家、實際文韜武略都不缺的全才。

那是一個進士及第後初授地方官、就能爲了百姓安危和黑惡勢力死磕的青天。

那是一個穿着文官袍子、卻能提槍上馬、以兩千募兵對數萬流匪的狠人。

那是一個堅決不議和、要與入侵者幹到底的鐵漢。

那是一個被自己人算計陷害後仍堅守城池、誓死不降的豪傑。

那是一個城破之後視功名利誘如糞土、慨然殉國的英烈。

那是後人口中,大明帝國的最後一張臉面。

……

今年十七歲的盧象升,雖離將來被尊爲“玉面戰神”的年紀還早,眸中神光、身上氣派,卻已隱隱現出頭角崢嶸的風采。

他先祖乃是名列“初唐四傑”的盧照鄰,宋末南遷至宜興的一大家人,也在這三四百年的風雲裡英才輩出,考中進士、離家做官者不少。

是以盧氏子弟,對於去應天府參加鄉試,或者遊歷蘇杭名城,習以爲常。

鄭守寬依着姑姑吩咐尋到宜興張渚鎮、說明誠邀之意時,盧象升雖乍聽之下有些匪夷所思,但細看鄭守寬列出來的書名,劉伯溫的《百戰奇略》、戚少保的《紀效新書》也便罷了,唐順之的《武編》、王守仁的《兵符節制》、胡獻忠的《武略神機》竟也有全刻本,登時心癢難耐。

盧象升的父親盧國霖,骨子裡亦有幾分先唐祖宗的豪俠血脈,他知道兒子在舉業之外,更愛兵法,又想着離應天府的秋闈還有一年半,便應允兒子隨鄭氏少年來松江府探個究竟。

現下,盧象升眼見爲實。

學校,學生,閣樓,藏書,供奉嶽爺爺的生意人“鄭姑娘”,以及她身邊那位頗有來歷、卻成了塾師的少奶奶官卷,都真真切切的。

他心中那最後一星半點的疑慮,也煙消雲散了。

原來,大好江南,除了四書五經、科考舉業之外,另有這等精彩小天地。

這是一個與南京國子監、無錫東林書院以及宜興社學完全不一樣的天地。

盧象升不由憶起,自己幼年時,擔任縣令的祖父的官衙後,有一片沙地、一方水塘,自己常常戴着四鄰的娃娃,以竹枝爲刀槍,以卵石爲城池,以紙船爲戰艦,模擬兩宋時的澶淵陸戰和黃天蕩水戰。

今日,鄭氏姑侄這間與衆不同的書院,哦不,這間學校,就令他想到當年的沙地與水塘。

未來戰神的面頰已經不發燙了,他直言相問:“鄭姑娘,盧某能否在這藏書樓裡住半個月?”

鄭海珠笑道:“公子願住多久,便住多久,夜讀時,小心火燭就好。起居出行若有召喚,儘可找我這侄兒守寬,或者吩咐曹管事。”

她頓了頓,望一眼盧象升頭上的方巾,又道:“公子已是秀才,想必明年要去應天府秋闈吧?我們姚先生的夫君,本府推官黃老爺,是去歲的進士,公子若有舉業之事請教,也可拜訪。”

姚氏因事先得鄭海珠宣揚過宜興盧氏的家世,今日一看也覺人物了得。大兒子黃宗羲時下在董其昌的私塾中開蒙,對男兒人品頗爲挑剔的姚氏,十分介意董家第三代子弟的浮浪紈絝氣,嘴上不好與丈夫說看不上董家,心中已着急了好幾回。

眼前這位盧公子,倒很入眼,作爲大哥哥帶帶宗羲,真是上佳人選。

姚氏於是順熘地接過鄭海珠的話頭,對盧象升發出篤誠的邀請:“外子是東林書院的門人,公子既自宜興來,定要賞光來蔽府吃頓便飯。”

盧象升忙還禮應下。

鄭海珠心道,這就對了嘛。

我這後世來人,文不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武不能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我力所能及的,不就是仗着幾分上帝視角,提前將你們這些晚明精英的交情,張羅起來。

鄭海珠遂越發作出興致勃勃地牽線之色,向盧象升道:“公子果如嶽爺爺所言,傾心兵法武學。那可還有一樁更巧的事,川蜀有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這兩日便要到松江了。公子可要與我,一起見見?”

看\大明英華\就\記\住\域\名\:\\

第443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克的(下)第三十一章 主僕重逢第305章 出塞(下)第461章 你也可以去打一片新天地第474章 人間桃花似往年(本書正文完結)207章 見面(上)第385章 工作放鬆兩不誤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第414章 “戶部額真”穆棗花第336章 和杜鬆談條件第三十三章 一杯綠茶第333章 荷卓的命運(下)第一百章 蠶神的懲戒(上)第461章 你也可以去打一片新天地192章 爭田156章 撫順保衛戰(四)287章 拷打(中)261章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134章 知政失而在草野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第349章 你幫朕選的人,都不錯第355章 我有個條件181章 鴉片第300章 宣府鎮的重要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第五十六章 織造局太監(上)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142章 我留下她第106章 鼓勁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150章 栽贓(上)第352章 無恥之婦第334章 將軍下馬也有用176章 明荷海戰(八)今晚第一更278章 他們總不是要開鏢局吧262章140章 逃奴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第312章 又要開打了第104章 原委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開海第九十五章 我去掙錢,給你們助力第409章 討官(上)第二十六章 又遇馬將軍193章 把兵額給我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第365章 扎針第409章 討官(上)第301章 駱駝炮架和葉向高的苦心(今日二更197章 至親至疏夫妻第九十章 要紅茶不要綠茶(下)265章282章 聽你們的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第三十九章 黃家後宅第469章 決戰(六)139章 力挽驚馬第308章 滿桂第386章 全新的認知199章 拇指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第462章 河畔遇險第105章 戚總兵你好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第425章 幾條腿走路23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上)151章 栽贓(下)168章 往事131章 演戲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225章 與君一別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210章 轟死他們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六十五章 黃金坑裡的棄嬰238章第四十七章 晚明名士240章 詔獄往事(上)第344章 後會有期229章 還人情的引路287章 拷打(中)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213章 露餡251章 當年疑案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330章 面見林丹汗第455章 另一處的局第441章 去洛陽191章 大明女律師267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中)172章 明荷海戰(四)第368章 開鑼第451章223章 踢走姚千戶第349章 你幫朕選的人,都不錯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
第443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克的(下)第三十一章 主僕重逢第305章 出塞(下)第461章 你也可以去打一片新天地第474章 人間桃花似往年(本書正文完結)207章 見面(上)第385章 工作放鬆兩不誤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第414章 “戶部額真”穆棗花第336章 和杜鬆談條件第三十三章 一杯綠茶第333章 荷卓的命運(下)第一百章 蠶神的懲戒(上)第461章 你也可以去打一片新天地192章 爭田156章 撫順保衛戰(四)287章 拷打(中)261章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134章 知政失而在草野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第349章 你幫朕選的人,都不錯第355章 我有個條件181章 鴉片第300章 宣府鎮的重要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第五十六章 織造局太監(上)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142章 我留下她第106章 鼓勁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150章 栽贓(上)第352章 無恥之婦第334章 將軍下馬也有用176章 明荷海戰(八)今晚第一更278章 他們總不是要開鏢局吧262章140章 逃奴291章 劉時敏你留下第312章 又要開打了第104章 原委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開海第九十五章 我去掙錢,給你們助力第409章 討官(上)第二十六章 又遇馬將軍193章 把兵額給我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第365章 扎針第409章 討官(上)第301章 駱駝炮架和葉向高的苦心(今日二更197章 至親至疏夫妻第九十章 要紅茶不要綠茶(下)265章282章 聽你們的第十八章 前緣難續第三十九章 黃家後宅第469章 決戰(六)139章 力挽驚馬第308章 滿桂第386章 全新的認知199章 拇指294章 寶刀不可封於鐵匣,名將不可困於囚籠第462章 河畔遇險第105章 戚總兵你好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第425章 幾條腿走路23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上)151章 栽贓(下)168章 往事131章 演戲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225章 與君一別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210章 轟死他們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六十五章 黃金坑裡的棄嬰238章第四十七章 晚明名士240章 詔獄往事(上)第344章 後會有期229章 還人情的引路287章 拷打(中)第七十九章 血戰(上)213章 露餡251章 當年疑案第379章 文武雙管(完)第330章 面見林丹汗第455章 另一處的局第441章 去洛陽191章 大明女律師267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中)172章 明荷海戰(四)第368章 開鑼第451章223章 踢走姚千戶第349章 你幫朕選的人,都不錯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