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提前規劃

李成樑做出東去遼陽祝賀高務實履新這個決定的時候,高務實自己也在寫奏疏,不過他的奏疏並不是要繼續敲打李成樑,或者玩其他的什麼陰謀陽謀,這一次他是說正事。

這道奏疏分作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簡單點說,就是把之前他在遼南的振興計劃推廣到全遼,整體思路還是“因地制宜”。

由於他本人已經出任遼東巡撫,所以“工業”方面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啓動鞍山鐵礦計劃,而鐵礦既然要開挖了,那麼配套的遼陽鐵廠,以及京華火槍廠和京華火炮廠的遼陽分廠當然也要一併提上日程。

挖鐵礦、辦鐵廠都屬於民間事務,只要地買下來了,京華自己就能決斷,本身是不必上報給朝廷的,但由於要在遼陽進行火槍和火炮的配套生產,這就不能不上報備案了,畢竟大明的軍工私營按照高拱當年的佈置,是要兵部和御馬監相關各局共同監督的。

鞍山在這個時代還不過是個馬驛(在明朝的驛站系統裡就叫鞍山馬驛),有一個普通鎮子水平的小城,當地一共三千多戶,一萬多人。

破落不至於,但肯定更談不上繁榮,放在內地各省的話,大概算是個下縣的樣子,甚至在下縣裡頭都是“貧困縣”——所以在鞍山買地是很便宜的,何況京華買的還幾乎都是山,那就更是典型的無主荒地,當地衛所就能決定。

現在地也買了好大幾片,高務實自己也成了遼撫,此時不挖礦更待何時?

倒是在遼陽辦廠略有些麻煩,因爲遼陽城是早已建成了的,而京華在遼陽要開鐵廠、火槍廠和火炮廠一共三個廠,佔地面積相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算是比較大了,因此舊有的遼陽城容納不下。

這就只有兩個辦法可想,一是京華自己在城外把三個廠建起來,連成一片,然後自己修個小城,名義上可以按照堡塢來算。

二是由朝廷出資擴建遼陽城,把京華這三個廠給囊括進去,與遼陽老城融合起來。

這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不足。

自行建一個堡塢,好處是生產不受外界干擾,既不怕泄露生產機密,又可以獨立防禦,而且不需要朝廷批准,京華自己說幹就能幹了。

另外,有了這三個廠,高務實又會多三個“護廠隊”,相當於他直屬的武裝力量可以抵近遼陽城,並且兵力不少,加起來至少得有三四千人左右。

這樣再加上他自己的撫標,他在遼陽就有了六七千家丁,哪怕圖們腦子抽風再來一趟,他也可以確保遼陽城是萬無一失的。

但壞處也不是沒有,比方說想得長遠一點:萬一將來遼陽被敵方大軍壓境,城外的三廠“堡塢”究竟是原地防禦,還是撤回遼陽城中,就很難決定了。

撤回城中當然理論上是最安全的,但三個廠完全建成之後,預計會有一萬多的工人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其中還包括很難轉移的鍊鐵爐、鍊鋼爐等物,面對兵災的時候,並不是一聲令下就能撤回遼陽的。

何況這一萬多工人再加上他們的家屬,進了未曾擴建的遼陽城之後該怎麼安置也是大麻煩。

然而不撤回城中而選擇就地防衛,似乎也不是特別靠譜,雖然此處又是鐵廠又是槍、炮廠,聽起來只要有人防守,不怕沒有強大的防禦甚至反擊能力。

但遼陽究竟不是開平,高務實不可能把他在大明國內最大最強的“綜合工業基地”擺在遼東一隅,所以這邊的規模明顯比開平要小,如果對方真的稱得上是“大軍”,只要肯費些力氣、付出些代價,總還是能拿下的。

大量的工匠被敵人擒獲,這肯定得出事,所以高務實不敢賭這個“未來”,他寧可走得更穩一點:直接請朝廷擴建遼陽城。

朝廷擴建遼陽城,高務實也能仗着巡撫身份親自來給擴建的新城區做建設規劃,把三個廠安排在一處,甚至還額外撥一些空地,用於將來可能需要補全的其他項目。

不過朝廷擴建有一個最大的麻煩,就是朝廷現在窮得很,雖說單以擴建一片新城而言,花的錢其實只要一兩萬兩銀子,但大明去年打的仗有點多,要不是高拱、郭樸時代的積蓄,只怕非得寅吃卯糧不可,讓朝廷同意花這筆錢,問題不在於說服朱翊鈞,而是說服心學派。

心學派前不久還被張四維小坑了一把,在商稅問題上做出了一點讓步,現在高務實又要花朝廷的錢,他們肯定是不喜的——雖說京華一年繳稅都趕上南直隸了,但心學派顯然不會從這個角度來考慮。

他們甚至不會認爲這筆錢是爲了遼陽的長遠發展、遼東的長期穩定而花,只會認爲是高務實在花。所以高務實不得不在奏疏中仔細的分析了在遼陽城內建設兵工廠的重要性,將之拔高到“遼陽永不陷落”這個層面上去。

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冠冕堂皇都只是場面話,有時候把話說得冠冕堂皇,只是不得不爲之罷了。

遼陽-鞍山重工業圈是這道奏疏的重點,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件事也得多少提一句。

高務實建議朝廷在遼東新設三個或者四個職務,如果是三個,則是:分守金復參將、金州海防同知、黃骨島千總;如果是四個,則不設分守金復參將,而是在金州、復州各設一名遊擊將軍。

高務實的這個提議,顯然是在加強遼南的地位,可以想見心學派一看到這個提議,第一想法肯定是“高務實要提拔嫡系”。

提拔嫡系確實可以當做高務實的目的之一來看,只不過的確不是主要目的。

高務實加強金復二州地位,是由於遼東苑馬寺卿兼金復海蓋兵備副使下轄,只有一個海蓋參將,而金復兩州過於薄弱,需要提高加強一下。

尤其是金州,這地方大致上來說就是後世的大連,而其下轄的區域內,包括韃清末年就名動世界的著名軍港旅順口,完全有必要大力經營一番。

大明本身在遼東周邊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海上敵人,但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沒有,至少九年後的金州肯定要在高務實的計劃中佔據重要地位——備倭軍需中轉站。

這個問題不需要詳細論證,因爲原歷史上李如鬆朝鮮一戰先勝後敗,最後只打了個佔據優勢地位的僵持,主要問題就出在後勤上:朝鮮自身被日本打崩,根本徵集不到大軍所需的糧草,導致明軍需要自己運送物資,但明軍的物資運送走的是陸路,這樣一來又是鴨綠江,又是朝鮮北部山區,再加上還要防備日軍的襲擾,自然搞得李如鬆頭大如鬥。

有鑑於此,高務實老早就已經想好,將來壬辰倭亂的時候,一旦大明如原歷史一般出兵干涉,則主要的物資供應應該走海路,路線是從天津港和營口港兩個“起點站”出發,在金州的旅順口中轉,最後送往朝鮮。

送去朝鮮之後的落腳點很好辦,早期可以送去平壤,因爲平壤雖然不在海邊,但有大同江與大海相連,而且離入海口也不遠;中期可以送去漢城(即今首爾),比方說漢城西面那個因爲美軍而出名的仁川,就是個很好的卸貨地點;至於後期,那就要看當時的明軍推進線來決定了,總而言之問題都不大,至少比走陸路強十倍。

----------

感謝書友“阿泰勒的老西”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289章 封賞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
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289章 封賞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