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桂南女王

凌雲,古稱泗城。

自皇祐五年宋朝在廣南西路邕州右江道置泗城州開始,到現在的大明萬曆八年,凌雲縣已有了約六百年的州、府、縣治地歷史。

凌雲古爲百越地,秦屬桂林郡;漢、晉屬鬱林郡;唐屬邕管羈縻雙城州。宋皇佑五年始置泗城州,屬廣南西路邕州右江道;元代仍稱泗城州;大明時,泗城州岑氏土司把勢力滲入黔界,轄羅甸、望謨、貞豐、冊亨以及利州、唐興、歸樂、上林峒、安隆、古勘峒、程縣、龍川。

明洪武六年,土司岑氏將泗城州治移於古勘峒,即如今的凌雲城,泗城州成爲廣西最大的直隸州。

現任泗城州土知州岑紹勳早在嘉靖三十年時便以沖齡襲職,當時他的父親岑施其實也才三旬多的年紀,據說是因爲受了傷才請朝廷提前讓兒子襲職的,岑施去世之時,岑凌纔剛剛出生沒多久。

高務實是由田州往西北走,沿着朝廷馬驛的道路而來的。田州之後,一路經過博賽馬驛、歸樂馬驛、往甸馬驛然後轉道向東北方向來到凌雲城外。

眼下凌雲城已經遙遙在望,不過古人云:望山跑死馬,這凌雲城居然是在羣山之中,地勢很高,山下的高務實遠遠望去,甚至能看見這山中之城籠罩在片片雲霧之中。

難怪叫凌雲城,還真不是瞎說。

不過這樣的地勢也算是讓高務實弄明白了一件事:當年田州岑猛的實力冠絕廣西諸土司,可他逮着泗城州打了好幾年,居然愣是沒拿下凌雲城,如今看來還真不是岑猛無能,而是這凌雲城的地形實在太過於易守難攻了。

高務實不禁也有些後怕,暗道:還好我沒打算強攻此城,否則光是運輸之困難都能拖垮這窮兮兮的廣西了。

岑凌作爲地主,一邊陪着高務實信馬由繮般的前行,一邊幫他介紹岑氏的情況:“按臺,我岑氏起於周朝姬姓,周文王姬昌封其異母弟耀之子渠於岑亭,子爵其地樑國北,人稱岑子,子孫因以爲氏,後世移居河南南陽,迄今已三千多年曆史。

周至秦一千多年,均無文字記錄。至漢朝,出岑彭公,奉命徵蜀,封徵南大將軍,功封舞陰侯,卒葬於四川。自漢之後,我岑氏之宗有史記載,即以南陽爲宗發地。

盛唐時,有岑文本、岑長倩、岑羲三相及岑參詩翁。岑參定居四川,延綿成第二宗支。宋時,岑景全由南陽遷浙江,延綿成第三宗支。岑正淑由浙江遷廣東,綿衍成第四宗支。”

高務實笑了笑,道:“你家的宗譜考證,倒比我家還詳細。不過,既然如此,後來又怎麼跑到廣西來了的?”

岑凌笑了笑,面上不無得色,解釋道:“宋皇祐四年,岑象次子岑世衡之次子岑仲淑,隨狄青征討廣西儂智高,被朝廷封爵封地定居廣西,成爲廣西岑氏始祖。

留居邕州的岑氏綿衍成第五宗支,此後有遷兩湖、福建者,多源於浙江。遷至雲貴者,多源於廣西。

元時,岑仲淑第八世孫岑貼木兒分管田州府,岑阿刺蘭分管思恩府,岑怒木罕分管泗城府,岑阿刺辛分管鎮安府,遂成廣西四府支派。可以說如今桂西各地之岑氏,基本都是這四府的分支後裔。”

“哦,原來那個時候你們岑家便已經一分爲四了。”

高務實神色一動,心道:難怪岑家不如黃家團結,原先以爲是家大業大的緣故,現在看到還別有內情,竟然是因爲分家的時間更早……

這可就不大好辦了,他們之間雖然都姓岑,可是相互之間的所謂宗族之情,恐怕早已寡淡如水,我想把他們團結起來,靠血緣估計沒什麼戲,倒不如還是老辦法,用威逼加利誘來得直接。

岑凌說了宗譜,又爲高務實介紹了泗城州的山川形勢,高務實也聽得很是仔細。

過了一會兒,岑凌說完,忽然笑道:“按臺乃是我大明六首狀元,天下文魁,今日來我凌雲城,岑凌斗膽,不知能否請按臺留些文詞墨寶,以榮泗城?”

高務實微微一怔,暗道:怎麼這年頭就開始流行領導題詞了?

不過,岑凌是他打算扶植的人,倒不好拂了這點面子,於是微微一笑:“既是你岑七公子說了,本按便送一副對聯給泗城吧……不過眼下可不好提筆,墨寶云云,等進了城再給你。”

岑凌大喜,在雲、桂特產的矮腳馬上朝高務實拱手一禮:“多謝按臺,下官先行謝過了。”

高務實擡頭環顧,略微沉吟,便道:

“四山高聳,一水中流,常稱泗中形勝;

兩江上郡,百粵榷尊,久承天上恩波。”

岑凌喜不自勝,連連謝過,然後心中突然想道:這句“久承天上恩波”,到底是說我家承恩已久,還是表示他希望我家繼續對朝廷忠心耿耿,纔好“久承”這“天上恩波”?

亦或者,他口中的“天上恩波”還別有所指?

至於“百粵榷尊,兩江上郡”,岑凌倒是覺得泗城受之無愧。

早年間就有廣西布政司上奏朝廷說起廣西土司情況,說“諸土司惟田州、泗城最強,南丹次之。田州臨大江,地勢平銜,沃野方數百里,精兵數萬,一呼即應;土酋桀驁反惻,時與諸土司爲難,故未瞰窺我內地。泗城方千餘里,兵勝田州,散居巖洞,石城險絕,芭蕉關尤峻而固。”

後來田州經岑猛之亂,被朝廷分割了一部分出去,實力衰落不少,廣西布政使司上疏朝廷時則說:“泗城延袤最廣,兵力最勁,與慶、田、鎮安諸州互相雄長。”

可見如今的泗城州,完全稱得上是地廣、人多、兵強,這不是“兩江上郡,百粵榷尊”又是什麼?

唯一的麻煩,也就是內部出了亂子,居然被黃瑪這廝暗中軟禁了兄長,又據守着易守難攻的凌雲城,搞得泗城雖強,卻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否則去年平定八寨之亂時,怎會讓思明府拔了頭籌,立下土司之中的第一功?

再加上黃芷汀這丫頭現在不知道怎麼想的,好像就認準了高巡按……要說這高巡按,厲害是厲害,背景也是真的強,可是再怎麼說,他這個巡按畢竟只做一年啊!

黃芷汀這丫頭做決定也未免太輕易了些,萬一明年高巡按回京之後,新巡按的治政思路跟高巡按南轅北轍,我倒要看你怎麼辦纔好。

正思索間,忽然發現前面似乎從山上下來了一隊兵馬,瞧着至少有大幾百人。岑凌目光一凝,仔細看了看那隊兵馬打着的旗幟,轉頭對高務實道:“按臺,凌雲城派人下來迎接按臺大駕了,下官看見了羅斛黃家的旗幟——哦,羅斛黃家就是黃瑪他們家族。”

高務實點了點頭,問道:“黃瑪本人來了嗎?”

“現在還不知道。”岑凌眯着眼睛看着前方,道:“來了大概八百人,若是黃瑪也在的話……”

高務實搖頭道:“就算他來了,本按現在也不會動他,你不要急,且看着吧。”

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0章 胡鬧!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212章 誤解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57章 財迷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99章 傳教士?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209章 加銜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97章 高孟男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30章 立威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04章 復寧夏(上)
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0章 胡鬧!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212章 誤解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57章 財迷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99章 傳教士?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209章 加銜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97章 高孟男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30章 立威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04章 復寧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