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雷霆之前

萬曆七年,九月初三。

吏科給事中趙于敏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縱容家丁僕役,行兇首善之都”,請罷。

同日,廣東道監察御史林一材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於兩廣總督任上“驕縱不法,累遭時譏;殺戮成性,酷厲激變”,請罷。

趙于敏與林一材,一科一道,彈劾官員是正常的,不過他二人都不過只是隆慶五年的進士出身,資歷甚淺,卻同時彈劾當朝兵部尚書,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問題。

朝廷上的鬥爭不同於帶兵打仗,一般來說是不流行“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個做派的。

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先派出麾下資歷淺薄的科道官,上疏彈劾一下某大臣,看看皇帝對此事的反應,倘若皇帝立刻下旨斥責上疏者妄言,那說明該大臣聖眷仍在,要不要繼續彈劾就得看情況。

而如果皇帝收到奏疏之後全無反應,那一般就說明該大臣可能已經失去皇帝信任,這時候就可以加大彈劾力度,派出更有力的人物繼續彈劾,直到皇帝感受到“羣情洶洶”,下旨處置該大臣爲止。

當然,一般來說,該大臣在受到彈劾之後,會主動閉門不出,要麼上疏自辯,要麼上疏乞歸。倘若皇帝雖然對該大臣失去信任,但總算還念及一些舊情,那麼可能只會順勢批准請辭,通常不會深挖細究,畢竟優待文官是慣例,留點顏面給人家,也顯得自己仁慈。

趙于敏和林一材就是這次“倒凌”的先兆,“投石問路”的兩顆小石子。

這裡要稍稍說明一下,本來歷史上的隆慶五年會試,主考官和副考官分別是張居正與呂調陽,但因爲高務實的影響,最後變成了郭樸爲主考官,張居正爲副考官,所以很有一部分本年進士的座師、房師都發生了變化。

趙于敏和林一材,就是郭樸在這一年點選的進士。其中趙于敏是山西長冶人,林一材是福建同安人。

凌雲翼前天趕到京師,昨天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陛見皇帝,被告知皇帝已御文華殿講學,讓他延後再來,他只好一凡常例的在沒有得到皇帝接見的情況下去兵部履新,當時凌雲翼就覺得要糟。

很多人都覺得,好的預感十次得有九次不靈,而壞的預感倒正好相反,基本十拿九穩,凌雲翼也是如此,履新的第二天,就被科、道同參。

他也沒有辦法可想,因爲連申時行這個心學一脈的閣老,給他的答覆都是模稜兩可,根本沒一句準話,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於是他只好上疏請辭——自辯是不可能自辯的,這輩子都是不可能自辯的,因爲申時行雖然什麼保證都不給他一句,但是卻告訴了他,那日他恐怕是衝撞了兩位公主殿下。

這等於是被抓了個現行,還自辯個屁!不管願意不願意,都只能按例請辭了。

然而皇帝似乎還不滿意,兩道彈劾上去,內閣不痛不癢地票擬說凌雲翼在兩廣平定叛亂,還是有功勞的,但對於這次被彈劾的事情,票擬卻隻字未提。

皇帝的反應很皇帝,一個字都沒有批覆。這就是所謂留中不發了。

於是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天,又有彈劾上來,彈劾的事情與昨日沒有什麼兩樣,只是上疏彈劾的人變了,計有順天府尹宋之韓、順天巡按御史胡涍等五人。

皇帝依舊沒有反應,而凌雲翼惶恐之下,再次上疏請辭。

到了第三天,大戲終於上演到緊要關頭,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國光親自出馬,彈劾兵部尚書凌雲翼“不謹、不職”,請罷!

左都御史乃是都察院第一人,世人稱之曰總憲,乃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爲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姦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

堂堂左都御史親自出面彈劾大臣,雖非絕無僅有的事,但的確也不多見。照例,左都御史出面彈劾,皇帝是不能繼續裝聾作啞的,必須要有回覆。

所以皇帝的回覆這一次很快就下來了:凌雲翼恃其微功,多行酷厲,驕縱不法,深負朕望。着即刻革職待勘,都察院及刑部宜選派幹員赴廣東江西等處地方深究徹查,詳報以聞。

革職待勘!深究徹查!

漫說大部分朝官不知道那日之事涉及“衝撞鳳駕”,只知道凌雲翼是與前些年有“小閣老”之稱的前觀政高務實發生衝突,就算深知其中內情的申時行等人,在看到皇帝的御筆硃批之後也是呆立當場,半晌無語。

凌雲翼本人就更不用說了,他本就因爲彈劾而在府中閉門不出,忽然接到如此嚴厲的旨意,當場就兩腿一軟,癱倒地上,最後被奉命傳旨的天使讓人“掖之起,跪領聖旨”。

一年多前因高拱離世、高務實返鄉而幾乎陷入二元領導制的高黨,在小心謹慎了許久,甚至讓人感覺分崩離析在即的時刻,忽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殺傷力,不僅輕鬆扳倒一位新晉尚書,而且如此雷霆萬鈞、勢不可擋!

不是優詔允辭,不是冠帶閒住,甚至不是勒令致仕,而是革職候勘!

在絕大多數人眼裡,凌雲翼所犯的罪名算什麼?不就是和高務實爭個避雨之所而起了點衝突嗎?雖然行事確有過激,可人家是堂堂兵部尚書,你高務實不過新科舉人,就算是解元,那又如何,那還是舉人啊,連個進士都不是!

可是皇帝的處置就是如此果決,如此毫不留情!

這說明什麼?

在這些不明真相的官員眼中,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高務實在皇帝眼中的地位遠遠超過凌雲翼這個兵部尚書!

然而接下來還有更絕的,皇帝的聖諭一下,內閣三輔臣按例上疏,自陳舉薦失當,請辭本兼各職。

皇帝的批覆依舊極快:卿等中正守職,憑功舉薦,無有不當,凌雲翼咎由自取,與卿等何干?宜早出輔理,俱不允辭。

又另派中官往郭大學士府,賜高務實御製新書四書各二套、《周易》二本(高務實本經),湖筆二支,徽墨二匣,端硯二方,新紙二刀。

朝野聞之側目,時人私言:高黨仍在矣。

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01章 定調子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05章 升官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209章 加銜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50章 擔當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57章 後續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
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01章 定調子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05章 升官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209章 加銜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50章 擔當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57章 後續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