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

找陳以勤幫忙這個點子,是李春芳出的,他這個人才能一般,原本政治野心倒也不大,但首輔畢竟是百官之長,坐過這個位置之後,沒有人會想要主動讓位。

李春芳當然也是如此,何況他自我感覺,首輔這個位置,最好不要是由高拱這種性格的人來做——銳意進取不是說不好,但過於銳意進取卻未必是好事,畢竟朝廷大政明確之下,百官和和睦睦纔是道理。

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其實李春芳對於趙貞吉和張居正也不甚滿意,只是相對之下,趙貞吉好歹還記得大家都是徐閣老門下之人,對自己還算尊重,而張居正卻竟然背棄師恩,跑去跟高拱攪和在了一起,這就讓李春芳不喜了。

而且相對來說,李春芳對高拱不喜,還只是覺得他的性格不適合做首輔,張居正那邊,李春芳不喜還有另一個原因:他覺得張居正心思陰沉狠毒,這種人做首輔會是災難。

想當初徐階致仕,李春芳以次輔升任首輔。而徐階致仕時,“以家國之事”託付給得意門生張居正。張居正便虎視眈眈,覬覦相位,並及時呈上施政綱領《陳六事疏》,以便爭得首揆席位。因此位居末輔的張居正從來不把首輔李春芳放在眼裡,“視春芳蔑如也”。

“始階以人言罷去,春芳嘆曰:‘徐公尚爾,我安能久,容計旦夕起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不久,李春芳便以親老二疏乞休,帝皆不允。如此,張居正等待首輔之位的想望落空,然而等來的卻是另一位資深氣盛的趙貞吉入閣。

趙貞吉“自負長輩而材,間呼居正‘張子’,有所語朝事,則曰‘唉,非爾少年輩所解’。江陵內恨,不復答。”張居正在閣深感孤立,視李春芳、趙貞吉爲其仕途幹進的最大障礙。於是張居正又走內線,“與中貴人李芳輩謀,召用高拱,俾領吏部,計以扼貞吉,而奪李春芳政。”此時正值隆慶覺得沒有高拱在朝,自己很多事情都不如意,於是召高拱還閣爲次輔,兼掌吏部事,於是高拱起復。

起復之後的高拱其實與李春芳並無直接衝突,若非要說有什麼,那就是高拱在一些大事上的態度比較強硬,特別是在吏治問題上,一直十分嚴格。然而在李春芳看來,他既然身兼天官,在吏治上嚴格一點總算情有可原,只是在內閣議事之時說話不甚宛轉,畢竟算不得大過。

而張居正則不同,李春芳雖然沒什麼脾氣,但不代表沒有眼力,張居正私底下的那些舉動,他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對於張居正的這些舉動,李春芳其實頗爲惋惜,覺得張居正在徐階門下,只學到了“陰重不泄”,卻未得其精髓,結果走上了邪路。

他當然更不會認爲張居正跟高拱走得近是因爲志趣相投,只會認爲他們臭味相投。李春芳素來信心學,務虛已經成了習慣,當然看不慣高、張二人動輒變易祖制的做法,在他看來,只要天下官員人人堅持修養,不說舉國君子,滿朝君子之下,國家哪有不好的,根本不必費盡心力搞那些名堂。

趙貞吉聽了李春芳的點子,也覺得刻不容緩,是得去聯絡一下陳以勤。

眼下局面越來越嚴重了,雖說高拱還朝之後已經兩次主動上疏,說自己事權過甚,請求辭去吏部尚書,可連續兩次,隆慶帝都是毫不猶豫的“不準”,這就很麻煩了。

趙貞吉也是心學門人,與李春芳一樣,他也覺得朝廷內部團結大於一切,只要人人皆修君子之道,何必那麼嚴苛?說句不客氣的話,早年太祖時,吏治嚴苛到什麼程度?那時候難道就天下清平喜樂了?

所以趙貞吉總覺得高拱對吏治的一些改革,都是閒得沒事做,張揚自己的聲威罷了,除了鬧得百官膽戰心驚,什麼效果都不會有。

至於爲什麼李春芳只是出主意,而要趙貞吉去聯絡陳以勤,其實原因很簡單:趙貞吉和陳以勤屬於“鄉黨”,也就是二人都是四川人。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情況並非後世獨有,歷代爲官者,都很容易因爲同鄉而形成鄉黨。

李春芳對趙貞吉道:“高、張有今日之勢,無非昔年裕邸之舊情,聖上念舊而已。而鬆谷公(陳以勤號鬆谷)昔年亦裕邸舊臣,觀我等今日之弱,所缺便在舊情二字。是以,若能說動鬆谷公與我等保持一致,內閣便能再獲平衡。”

趙貞吉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陳以勤也曾經長期擔任裕王講官。而且他還知道陳以勤當年有爲了保護裕王,曾經智鬥嚴嵩、嚴世蕃父子的一大功績。

世宗當時僅餘二子在世,因此建有兩個王邸,卻不肯立太子,故對東宮太子位的爭奪激烈。嚴嵩父子那時也有更換裕王“實際儲君”之位的陰謀。有一天,嚴嵩派其子嚴世蕃問陳以勤:聽說殿下近來有些迷惑,不知對他的老子說了些什麼?

陳以勤以十分嚴肅的態度答道:“國本早就默定了。裕王生下來就取名載垕,垕者從後從土,首出九域,此君意也。”

因垕字是土字上有一後,後在遠古是國君的稱謂(無風注:夏朝的國君稱“後”,故又稱夏后氏。),後在土上是表示君有大地。中國這塊大地又被古人理想爲九州、九域。故陳以勤將垕字作了上面的解釋。

當時陳以勤接着又說:“其他王子殿下的講官都是檢討擔任,獨裕王的講官兼用了編修,這就是相輔的意思。裕王殿下還常說今首輔(即嚴嵩)是治國的能臣。你從哪裡接收到這些流言蜚語。”陳以勤一席話說得嚴世蕃無言以對,只好不聲不響地走了。

在李春芳與趙貞吉看來,高拱固然是隆慶最爲認可的老師,但陳以勤也爲王師九年,對裕王竭進了保護之力,以隆慶帝的爲人,也一定會照顧他的面子,如果他肯站在自己這一邊,內閣必然重新形成均勢。

不過意外的是,趙貞吉在拜訪陳以勤之後,陳以勤一聽他說明來意,面色就十分難看,收斂了笑容,半晌無語。

趙貞吉心中急切,追問之下,陳以勤忽然愁容盡去,哂然一笑,道:“大洲公,你我是鄉黨,高張與我乃是舊僚,如今事已至此,以勤左右無從,惟求一去也。”

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264章 出宮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55章 缺朝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42章 纖幫第027章 倒潘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29章 關係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
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264章 出宮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55章 缺朝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42章 纖幫第027章 倒潘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29章 關係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