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

東野先生,並非指唐代的孟郊孟東野,而是在隆慶元年時隨高拱致仕的郭樸。

郭樸字質夫,世稱東野先生,安陽人。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禮部右侍郎,入直西苑,嘉靖四十年冬,郭樸任吏部尚書。四十二年三月,離職回籍守父喪。四十四年四月,世宗召樸回京任職,郭樸因守制未終,不願赴任,但世宗念其做官廉正,特欲用之,未準其請,他只好離家再次出任吏部尚書。

四十五年三月,郭樸兼任武英殿大學士,與高拱同時入閣,時內閣首輔爲徐階。是年十二月,嘉靖駕崩,隆慶即位。徐階在草擬遺詔的時候,故意不與高拱、郭樸商議,引起高、郭不滿,隔閡日深。隆慶元年五月,徐階借言路之力掀起“滿朝倒拱”風潮,高拱憤而致仕。到了九月,郭樸怒徐階專擅,也致仕回籍。告老還鄉後,回到故鄉安陽隱居於安陽東郊,過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郭樸與高拱關係甚好,施政理念也比較相似,但此前高拱想要起復郭樸,私信與他相商,卻被郭樸以爲母盡孝而拒絕。

事後高拱與高務實說起此事,高務實伯侄就覺得郭樸不肯起復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爲母親盡孝——他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資歷比高拱還足,但他在隆慶眼中,卻又肯定比不得高拱,如果借高拱之力起復回京再次入閣,他到底是居高拱之下,還是居高拱之上?

郭樸比高拱大兩歲,取進士早兩科,同時入閣,正常來講應該排名高拱之前,但一旦起復,就不一定了,所以這是一件很爲難的事,一旦處理不好,不僅起不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反而可能與高拱發生齟齬。

所以高務實想了個辦法,藉口拜師郭樸,先將他請回京師,至於起復的事,可以慢慢再想辦法。高拱對此表示同意。

至於高務實爲何反對高拱推薦高儀入閣,而堅持認爲起復郭樸更合適,除了高儀此人沒有擔當之外,還有一點則是壽命:歷史上高儀在隆慶駕崩後不久自己也因高拱的倒臺驚懼不已,很快咳血而亡;郭樸則不一樣,他活到了萬曆二十一年,享年八十三歲。

如果郭樸能夠起復回閣,後面又沒有發生什麼意外的話,他能關照高務實到而立之年。

這個優勢,連親舅張四維都不能比。

當然,除此之外,高拱與郭樸的關係能不能一直維持和睦,也是很重要的一條。不過,郭樸有“長者”之稱,本身權力慾並不強,只要高拱能對他保持應有的尊重,按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

但高務實沒有料到的是,他跟郭樸剛一見面,就被郭樸嘲諷了。

高務實按規矩恭恭敬敬地求見郭樸。郭家守貧,郭樸這裡只有一對夫妻老僕,將高務實和鍾谷領進小院之後,郭樸倒也沒有擺什麼架子,就在堂屋會見高務實二人。

但高務實才剛拜見他,郭樸便面無表情地打量了高務實與鍾谷二人一眼,道:“昔年中玄至嚴府,曾引用過韓愈兩句詩,高侍讀可知曉?”

高務實微微一怔,反應過來,點了點頭,但不清楚郭樸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當時嚴嵩當權,爲首輔多年,因年老,經常在家中理事。有一次高拱去嚴嵩家找他彙報工作,由於當時抱嚴嵩大腿的人極多,嚴嵩的管家也見多了大官,看見高拱只是個五品官,也沒把他當回事,愛理不理的叫高拱候着。

高拱的脾氣當然不是蓋的,不過他懶得跟一個下人計較。等嚴嵩出來見他的時候,他才故意大笑一聲。嚴嵩見他突然大笑,一時詫異不解,忙問他爲何發笑。

高拱道:“剛纔看見元輔出來,在場的官員都特別恭敬,不由得想起了韓愈的詩,‘大雞昂然來,小雞悚而待’。”

此言一出,場面自然立刻就尷尬起來,因爲高拱把嚴嵩比作大雞,把在場的官員都比作是小雞,把所有的人都罵了一遍,在場官員的臉色都很難看。

郭樸見高務實點頭,淡淡地道:“今日倒是不同,小雞昂然來,大雞步亦趨。”

鍾縣令頓時尷尬了,有心反駁,又不敢搶了高務實的話,進退失據。

高務實心中也是一驚,暗忖:這是怎麼回事,郭老爺子爲何這麼不給面子,把我和鍾谷都罵了進去?還是說,他覺得我紈絝成性,仗着三伯的權勢在地方上狐假虎威?

不過,高務實對於應付這種老大人還是很有一套的,他不僅沒有解釋,反而一邊自己攬過,一邊給鍾谷開脫:“世伯教訓得是,是小子冒失了。不過鍾縣尊只是應小子所請,前來引路而已,此皆小子之過,望世伯明察。”說着,便上前躬身一禮。

郭樸對高務實的反應略有些詫異,不過臉色卻沒有變化,淡淡地掃了鍾谷一眼,道:“既然如此,鍾縣尊,如今年關將近,想必你也事忙,便不必在此耽擱了。”

鍾谷心裡有氣,卻不敢在郭樸面前發作,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強擠出一絲笑容,拱手道:“多謝郭公體諒,那晚生就不打擾了,異日得暇,再來請教。”

郭樸微微頷首:“縣尊慢走。老黃,代我送客。”

老僕前來朝鐘谷做了伸手虛引的手勢:“鍾縣尊,請。”

鍾谷緊繃着臉,一言不發轉身走了。

高務實恍如未見,朝郭樸一拱手,就要說話。

郭樸卻擺了擺手,淡淡地道:“你的來意,中玄已經在信裡和我說過了。”

高務實眉角微微一動,恭聲問道:“不知小子是否有此榮幸?”

郭樸沒有回答,只是打量了高務實一番,緩緩道:“聽說高侍讀入京半年,創辦京華香皂,供應大內,行銷兩京;又開京西石炭,制蜂窩煤,風靡輔畿;再圈開平諸地,迫衛所移鎮,採礦冶鐵……如今日進斗金,可謂生財有道。”

高務實心道:莫非他是要指責我貪財?

不過像郭樸這種安貧樂道的老臣,有這樣的指責倒也不出高務實意料,他面色不變地承認了下來,道:“此官民兩便之舉,小子爲此也頗費了些心思。”

郭樸哈哈一笑,面色轉冷:“這麼說來,你倒是頗爲自得?好,我也不與你爭論,中玄既然使你至此,我與他多年同殿爲臣,若直接打發你走,未免失禮。你既奉他之命欲拜我爲師,我總得考校一番,你可敢應?”

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209章 加銜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18章 鎮暹羅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28章 恩憲?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17章 臺灣島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18章 鎮暹羅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277章 逆轉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47章 有詔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00章 忽悠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
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209章 加銜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18章 鎮暹羅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28章 恩憲?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17章 臺灣島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18章 鎮暹羅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277章 逆轉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47章 有詔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00章 忽悠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