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心焦創收

左諭德與侍讀學士均是從五品,不過翰林院按制屬於皇帝的秘書班子,而詹事府按制則是教導太子學習理政的機構。雖然這麼說起來,似乎翰林院地位更高,但那也得看是對什麼人來說。

高務實與太子同齡,很明顯是皇帝爲太子提前培養的輔佐之才,這一點任誰都看得出來。

雖然在大明,能不能真正在將來輔佐太子,首要條件是高務實要能金榜題名,但從《龍文鞭影》問世開始,大多數人對此都是表示看好的,再經過這次河南道試,高務實連取小三元,大家通過河南督學衙門公佈的高務實考卷來看,也基本認定此子將來高中實在是大概率事件。

這麼一來,高務實這個太子近臣,基本上可以保證來日必是天子近臣,因此現在稱呼他爲高諭德就反倒比高侍讀更好了——更能體現他和太子殿下的特殊關係嘛。

不過高務實自己對此倒是看得很開,反正不管是侍讀學士還是左諭德,都是臨時掛名,又不是實官。

將來他就算考中進士,照樣還是得先爭取考中庶吉士,進翰林院幹一段時間,打熬資歷,依然要從七八品小官做起,現在的這些“假”字打頭的官位,不過都是虛名罷了。

當然了,虛名歸虛名,不代表就一點用處都沒有。至少,有這個臨時官職在身,很多布衣白身不能做的事,他就能做。

譬如上疏。

隆慶五年六月初二,太子伴讀、假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高務實上《紓驛路疏》於朝廷,全名爲《爲遵祖訓原意請整肅驛站以紓驛路疏》。

疏文一開頭,就是先吹一波“自古以來”。說我天朝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域遼闊的泱泱大國,“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而我大明更是國土廣袤,幅員遼闊,“東起朝鮮,南包安南,北距大漠”,甚至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亦入版圖,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尚不在此數之列”。——這個數字其實是準確的,但大明朝廷上下恐怕只有他知道得如此確切。

當然了,也不會有傻子跳出來說他的數據有誤,畢竟誰也沒去量過。

然後高務實開始回顧了一下從古自今,各個王朝統治如此廣闊疆域的方式,也就是信息傳播方式。“修築烽燧,燃放狼煙;駕馬服牛,徒步奔走;整治道路,設置驛站”,諸如此類,不一贅述。

接着引出主題,說在這千差萬別,形態各異的信息傳遞方式中,驛站所發揮的作用尤爲值得重視,他在疏文中說“驛道者,國之脈絡,不容壅滯”,又說“置郵傳命,如人身血脈,不能一日廢也”,可見其在政令上通下達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最後則點明中國曆代諸王朝無不以京師爲中心,修築四通八達的驛道,在其上設置爲數衆多、功能齊全的驛站,戍有驛卒,以便有效地傳遞政治、經濟、軍事等信息。

疏文接着開始說本朝,說自太祖“混一區寓”後,爲鞏固統治,以驛站爲軍國機務最急之事。自登基之日起,便治水、開山、修路、造橋、備馬匹、設車船,“置各處水、馬驛”。

馬驛是指陸驛,“應用馬、驢、車、人夫”郵遞,衝要處“或設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餘非重要,亦系經行道路,或設馬三十匹,十匹,五匹”;

水驛則以舟船爲之,“通行正路,或設船二十隻,十五隻,十隻”,其餘分行偏路,“亦設船七隻,五隻”。可見,根據驛路位置之輕重,行人之多少,水、馬驛所役車、船、舟、馬多寡不等。驛卒一般是“要路十人,僻路或五人,或四人”。

然後又說明本朝郵遞機構,除驛站外,還有遞運所、急遞鋪,但是比之後二者,驛站不僅遍及腹裡,還廣泛分佈於遼東、甘肅、朵甘、烏斯藏、鬆藩、四川、雲貴、廣東等邊遠地區。至嘉靖二十八年,全國上下各類水、馬驛高達一千二百九十五處。

顯而易見,大明驛站“櫛比蔓延”,遍佈全國各地,可謂水路交通、信息傳播的大動脈,也正是由於無處不有的驛站,才鑄就全國性的交通網絡。

驛站專職“遞送使者,飛報軍務,轉運軍需”,事務繁忙,用途廣大,負荷最重,故在溝通各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擔負着重大的責任,發揮着巨大的功用。因此,驛站自然而然成爲明朝官方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說完驛站的重要性以及太祖對驛站的高度重視,高務實筆鋒一轉,開始說當前的問題。

高務實疏文中言:“太祖制驛站諸制律,本皆得宜,然時過境遷,百制盡廢矣。”

然後他便開始例舉:如本朝驛道,站與站之間一般平均相隔六十至八十里,這是指望驛卒一天所走的路程,這樣既能保證迅速往返,又不會導致過度勞累而“馬垮人倒”。

還有,就是由於驛站傳遞的多爲關係國家安全的文書,故驛卒在兵部管轄下工作,而驛傳管理條例也相應地載入《大明律》有關刑法的卷目中,以示驛站的重要及驛卒工作的特殊性。

雖然明律對信使延誤時日處罰甚嚴,但是因洪水阻塞或地址有誤而耽擱行程時,信使可免予或減輕處罰。同時,明律嚴禁官員濫用驛站,責罵、鞭笞驛卒。反之,驛卒如利用驛站牟取私利,要加倍受罰。

這些制度,既嚴格,也充分考慮到了合理性和可行性,非常得宜。然而根據高務實“前番回鄉,途徑數十驛,深入驛站,遍問諸吏,方知其情大謬。”

高務實不僅一個個舉例自己路過的驛站,有多少驛站年久失修,有多少驛站車馬不足,有多少驛站驛夫缺額,還特別指出,許多驛卒以公謀私,部分朝廷官員(實際上是絕大部分,高務實沒敢說而已)亂用、私用驛站行爲屢禁不止,使驛站超負荷運轉,處於半癱瘓狀態。這又導致政情、軍情不能及時上達下傳,使朝廷的行政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驛路通,則國家強;驛路滯,則國家弱”,因此高務實在疏文中疾呼,郵驛系統的紊亂、無序、衰敗是嚴重違背了太祖祖訓之本意的!

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15章 封爵?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238章 暗流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85章 議定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04章 京營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17章 意外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08章 隱情(中)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205章 政策第118章 鎮暹羅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212章 誤解
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15章 封爵?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238章 暗流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85章 議定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04章 京營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17章 意外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08章 隱情(中)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205章 政策第118章 鎮暹羅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212章 誤解